颜辞最近认识了一个丁克阿姨,非常喜欢她的生活状态,于是为她做了一个采访,以下内容,是由颜辞主笔撰写,给阿姨看了,确认后,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发布——
丁克这个词,虽然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但依然存有巨大争议,就更别说二十几年前了。可想而知,我和先生作为一对铁丁了二十多年的夫妻,也承受了很多压力,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当然也有自己的。
我今年已经53,从国企退休3年了。我先生54,他准备干到55岁就退休,我们说好了等他退休,就过说走就走,看山看水看风景的潇洒日子,哪天走不动了,死在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之地,这一辈子就圆满了。
我跟先生是高中同学,校园恋爱。他学业很好,后来也自修了本科、研究生、博士,他一直跟我说两个人在一起生活看的是有没有聊不完的话题,而不是一纸文凭。
我很仰慕他,也很喜欢听他跟我讲他学的新知识,我有的可以理解,有的尚不能理解,先生就不厌其烦的一遍遍教我。
我们结婚比较晚,主要是他还在读书,后来参加工作又稳定了两年,才决定结婚。坦白说,父母是很焦虑的,毕竟我们那个年代普遍早婚,尤其是女人,如果拖到27、8,就是妥妥的大龄剩女了,不再好找婆家。
我一直都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父母的意见,我一般都做参考,虽然也会动摇,但最后还是跟随本心。我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当时想的是如果我和先生的感情,中途因为什么意外而断了,那我认。如果那时就让我选择放弃他,去重新选择另一个我不那么喜欢的男人,我根本做不到。
回顾往昔, 我的坚持也源自于先生给了我很多信心,就像我刚才所言,他总是不厌其烦的把他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讲给我听。不管他说什么,我都愿意听,也感兴趣。后来还在先生的鼓励下,我参加了高考,他说考不考得上都不要紧,就当是一个人生体验。但是我考上了,停薪留职的几年时间,都是先生省吃俭用将他的津贴分一部分资助我。
婚后我们感情一直特别好,就算偶尔有争执,也都能良好沟通解决问题。他性格温和我性格直爽,我俩互补。


最开始是我先生提出丁克的,他告诉我他自己认为,生孩子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并不是说把他生下来就完成任务了,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对他负责,要将他养育成人,成为一个人格健全三观正的人。如果自己并没有把握能做一个合格的父亲,就不要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去跟我们受苦。
我明白,先生之所以对生孩子这件事那么惧怕,起源是因为他的家庭。这事儿,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我先生是私生子。他父母并没有领结婚证,他父亲有另一个家,他母亲生了他和妹妹两个,妹妹在7岁时溺亡了。他爸基本上只能给钱,很多时候都不能陪在他们身边。
但是我先生也不是没有爱、不懂爱之人,相反,我觉得他就是太有责任感了,才会想要选择丁克。
如果说一开始我接触丁克,是因为先生之故,后来我也真正变成一枚丁克,却不是因为他,而是我自己的想法变化了。我没有那种一定要留有自己血脉的心愿,看到小孩子,我也没有发自内心的那种喜爱,不会像其他女性一样看到人类幼崽会忍不住嘴角朝上,倒不讨厌,就是无感。
另外我分析我自己能调整思路,去做一个丁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晚婚。周围人已经孩子都不小了,我还未婚,这样的另类,早就被人嚼了很多舌根了,也不在意更另类一些。
更何况我感受到了不生孩子的好处,我有了好多私人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我也知道生了孩子,我会体验到别的好处,比如亲自见证和参与一个新生命的成长。但人生不能既要也要,总归有选择,选择就是做取舍。
我和先生都享受个性的独立,所谓的“断子绝孙”并没有那么让我们感到恐惧。我对孩子的理解是,他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我也不需要他来给我延续香火,还有很多人说养儿防老,不说别的,就说他一定能养老吗?这也不一定,是吧?生不生孩子,都会有很多人生课题,是需要去面对的。并不是不生,就能逃避,也不是生了,就万事大吉。
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为什么要成为丁克,反复的讨论,除了抵御外界的压力以外,也是为了坚定自我和梳理思路。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把更多时间留给自己和另一半,感情也日益浓厚。
当然,年轻时,也有很多人好心的劝过我。
比如现在倒是潇洒,以后老了病了,身边连个端碗的人都没有,还有更深入的无非也就是男的变卦了 悄悄去外面生一个孩子,却害你年龄大了想生也生不出来了,到时候男的跟你离婚,剩你自己多凄凉悲惨之类的。
怎么说呢?我很感谢这些善意的提醒,但我想说就像我之前愿意晚婚是一样的,无论结果怎样,我都是跟随本心所做的当下的选择。我不能为没有发生的事,去改变自己的内心,我做不到。
另外,还有一件事,让我自己都很惊讶。先生为了表铁丁的决心,早在我们婚后第4年就做了永久结扎。他是一点后路都没给自己留,还对我说,万一哪天我反悔了,他也不怪我,他会放我走。
剩下的就是和家人摊开来沟通了。
先生的母亲虽然表示很遗憾,但一想到她做别人外室这么多年,还有那个溺亡的小女儿,也理解了我先生的选择。我父母是很不同意的,他们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本来我晚婚已经颇有微词了,现在我居然说不生孩子,更是让他们匪夷所思。我爸甚至说出了“如果不生,那又干嘛要结婚”的气话。
后来,我把先生结扎一事告知父母,他们可能也感觉出了我们的决心,无奈接受了。不过在往后的很多年,依然会拿各种话来揶揄我们两口子。这时,我和先生就相视一笑,也不再反驳。
接着就是来自朋友同事的不理解,他们都觉得我们明明各方面是很适合生孩子养孩子的,结果偏偏不生,一开始我们也会慢慢解释缘由,直到后来觉得解释也没什么用,就不再解释了。
这个过程,也不是以上寥寥几句总结那么简单。
丁克家庭是小众选择。人是群居动物,拥有小众选择的人会让身边人感到不安,就会拼命攻击和非议,这个时候,小众人群很需要“报团取暖”。
所以,我和先生通过他人介绍,又寻到了几个丁克家庭。这些家庭,并不完全是像我和先生这样主动选择,而是因为其中一方失去了生育功能,被动选择的丁克。还有生过一个孩子,孩子意外身亡后,夫妻无法走出丧子伤痛,而不敢再生的丁克。
在那个还没有网络的年代,我们“报团取暖”的方式通常是一个月聚会一次,会聊聊夫妻之间都学了什么新东西,又有什么新计划之类。后来这个小团体里的夫妻,也有男方中途在外面偷偷生孩子的,有俩夫妻后悔了,丁到一半不丁了,还有年龄大了,只能到国外代孕或领养的。
见得越多,我越清晰的体会到人生百态,什么变化都会有。但我先生已经自断退路,我还担心过他万一哪天后悔了,又怎么办。哪知他说,人家那些没法生育的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其实想通了,也就没那么多纠结和焦虑了。
所以我们的生活还算自由随性,由于没有养孩子的压力,赚的钱也都是自己花,长假期就到国内外去旅行。下班以后,要么窝在一起看电影,要么就一人抱一本书看看。周末一起搞个大扫除,我新学的料理,先生第一个尝,他做的菜我第一个评价。朋友聚会,我俩也最先到达,玩的最嗨。他各种球友书友画友一波接一波的约。
可能也是没孩子的原因,我五十多了每次出去别人还猜我最多四十,我也挺跟的上潮流,穿衣打扮比较新潮洋气,养生保养这方面我俩挺有经验,我老公现在练出腹肌了,一身腱子肉,看着也像个成熟的帅小伙儿,反正别人猜我俩年龄都没猜对过,永远都猜的小十岁以上,加上心态一直也挺好的,情绪特别平和,年纪越大,我越享受。
丁克夫妻的爱好广泛,主要是时间太多。
要说经济条件,我和先生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这么多年,我在国企工作,有稳定收入,他一开始也在国企,后来自己下海经商,失败过也东山再起过,现在也算得上小康有余。
在很早以前,我们就开始有养老规划,除了定期储蓄,同时购买了几款养老保险,也早就考察对比了很多高端养老院了。
我不是没想过如果有一天我和先生其中一方老到生活不能自理,另一方又已经过世,没亲人再照顾,该怎么办的问题。其实,我是想不出一个完美的答案的。我只能说在我能自理的时候,加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保养好自己的身体,珍惜当下。
如果就算这样活着,我还是免不了老了不能自理的命运,我也不能就因为这个,生下孩子。
什么命,就什么命吧。
我和先生已经商量好了,退休以后,就洒脱点,各处游玩。不求落叶归根,死在哪儿算哪儿,我们俩都已经签了器官和遗体捐献书,生没能为国家带来新生一代的贡献,就死后为国家医学事业做点贡献。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生,没有任何鼓励之意,希望能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不要想歪了。
我知道很多人会批判丁克,认为丁克是自私的存在。
古人说50知天命。
要说我从决定丁克那一刻就知道自己要走一条怎样的路,那是骗你们这些后生的,但我现如今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更明白我这一生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
那就是没有为什么。
只是天时地利与人和,在我不敢生孩子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也不想生孩子的先生。在我决定不生孩子的时候,我的伴侣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老天爷为我写好的剧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或许会儿孙满堂,或者一个孩子也没有,夫妻俩就是彼此的孩子,又或者不婚不育,自由自在的过一生,哪怕最后死了臭了才被人发现,也不可怜不可悲,那都是个人选择。
这就是我要表达的所有。我不宣扬丁克的好处,也不在意别人对丁克的批判,因为好的坏的,都是我承受了,也是我愿意承受的。
颜辞还有话说——
以前颜辞也收到过一些丁克的投稿,有些是读者写的他们眼中的丁克故事,有些是还没有超过10年婚姻的丁克。不得不说,这个阿姨的表述,是我曾经收过的丁克故事中,最让人舒适和淡然的。
因为阿姨虽然说了很多丁克的好处,也说了她和先生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历的磨难,以及她在“丁”了20年之后的想法。
尤其是听到阿姨说别人问她,以后老了瘫了,伴侣也去世了,她该怎么办的时候,她的回答是如此真实。她说她也没想出来应该怎么办,但她不能因为这个理由就生孩子。
我所见,阿姨的经济条件确实谈不上多好,但也还不差,过一个小有品质的老年生活,是完全没问题的,更何况她和她先生还那么洒脱。
正如阿姨所言,写下丁克的故事并非是为了让那些想要丁克不敢丁克的人,勇敢丁克,更不是为了诉说不生孩子比生孩子的人生要好。
相反,走一条人迹更稀少的路,需要强大的内心、成熟的心智,以及不怕后悔的心态。拥有这些特质的人,本就是小众当中的小众。


再读两篇——
*作者 :颜辞丨专攻两性情感的小仙女。放心,我不会帮你说话,我只会帮你过得更好。愿和你不拧巴,勇敢走天涯。微博:@颜酱酱儿,公众号:颜辞(id:yancisaid)。已出版《你的人生,还有10001种可能》。
长按关注 ,谢谢转发
坏日子会过去,而你会留下来
原创不易,点个“在看”或“赞”支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