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5点,中国 COVID-19 疫苗大规模接种以来最重要的一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公开回应越来越多对疫苗效果与安全性的质疑,首次披露很多消息。
完整的发布会实录,详见【健康中国】的 实录全文
米锋 王福生 曾益新 王军志 郑忠伟 冯子健
陶医生帮大家梳理出其中最重磅的四个消息,全部关于疫苗安全性。
我之所以不摘录疫苗有效性的相关内容,是个人判断公众对疫苗有效性的质疑并不是太多,目前的共识是:疫苗难防感染,但防重症和死亡还在线。此起彼伏的疫情以及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轻型确诊的事实,都已经在反复证明疫苗防感染不力但防重症尚给力。
第一个重磅消息:中国现职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已接种国产 COVID-19 疫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做榜样更是如此。这个消息肯定可以极大推动全民接种工作,至少关于疫苗安全性的质疑会少很多,特别是能够说服老年人接种疫苗。
目前疫情反复,淋漓不尽。即便通过全民核酸可以消灭这波疫情,但下一波疫情随时都在路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变成燎原大火,导致大规模封闭和隔离。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如果我们能够把老年人的接种率提得足够高,将其病死率降得足够低,就能为调整防控策略争取腾挪的余地。
现在官方宣布领导人已经接种国产疫苗的消息,就是要让老百姓放心接种疫苗,让老人们安心接种疫苗。许多人以“领导接种我才接种”为由拒种疫苗,现在这个理由已不复成立,还不去接种疫苗么?
疫苗接种是公共卫生行动,离不开政府,特别是领导人的关注和支持。在消灭小儿麻痹症过程中,有多位领导人先后出镜为儿童喂服脊灰糖丸疫苗,不断推动我国的无脊灰事业,最终我国成为无脊灰国家,孩子们都免于终生残疾的威胁。
2006年4月25日,总理在北京某幼儿园喂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陶医生斗胆再提个建议:为应对各种疫苗可预防疾病,特别是脊灰、麻疹等设定全球消灭目标的疾病,建议继续邀请领导人参与疫苗接种活动,为接种工作加油鼓劲、为全国人民做表率,那我国就能把疫苗预防疾病的高效策略执行得更加彻底,不留遗憾。
第二个重磅消息:疫苗不会导致白血病和糖尿病,证据确凿。
疫苗与白血病和糖尿病没有因果关系,这个议题陶医生已经科普过很多次了,详见(COVID-19疫苗导致白血病?真相是……不打疫苗,不知道每年有多少人得糖尿病疫苗“威力”一言难尽:白血病/再障/乳腺癌/朊毒蛋白/尖锐湿疣,还有啥?都放马过来吧
),然而仍然有人抬杠要求拿出数据来,这次新闻发布会就满足了这些人的愿望。

中国科学院王福生院士披露:
在疫情发生前后的四年中,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就诊人数和住院次数基本一致,无显著变化,这表明接种COVID-19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发生。


白血病:2018和2019年,我国因白血病住院次数占比分别为0.15%和0.14%,2020和2021两年占比均是0.13%。


糖尿病:2018和2019年糖尿病住院次数占比是2.1%,2020和2021两年的占比均为2.2%。
另外,关于疫苗内甲醛致癌的传闻,王福生院士解释道:目前接种的灭活疫苗中残留的甲醛含量在≤0.027μg/剂的范围内,其浓度比人体血液中正常稳态的甲醛水平(2.6 mg/L)还低47倍。
陶医生补充:灭活疫苗确实常用甲醛来灭活微生物,但在工艺步骤里会滤除甲醛,疫苗成品里的甲醛残留量极低,根本不可能造成实质性伤害,以上数据对比就足以说明问题。另外,我国的COVID-19灭活疫苗无一例外地用β-丙内酯作为灭活剂,那些拿甲醛说事者,都带错路了。
第三个重磅消息:慢性病不是 COVID-19 疫苗的禁忌症。
6月底,陶医生带94岁的爷爷奶奶去接种了腺病毒载体疫苗(详见:陶医生第3针,爷爷奶奶第1针,接种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这个过程中还有点小波折。
由于二老年事已高,接种医生非常小心谨慎,向上级领导再三请示,同时问了很多健康方面的问题,当了解到爷爷有时会发哮喘时,就非常纠结,连陪同的大伯都准备打退堂鼓了。幸好我有足够的定力,力排众议,终于完成了接种,目前为止二老也没有任何不适。
陶医生的爷爷奶奶接种留观
要说慢性病,94岁老人怎么可能没有呢?爷爷实际有严重听力障碍、脑萎缩和神经官能症,奶奶有糖尿病还患过皮肤癌。要是普通晚辈,岂敢给二老去接种疫苗?
然而,但陶医生是中国最了解疫苗安全性的专业人员之一,曾经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培训,还是中国疫苗安全性监测的国家级师资。我很清楚确定地知道,除了对疫苗严重过敏是禁忌症,其他健康状态都不是禁忌,所以能够在家族里力排父辈的众议,拍板坚持给祖辈接种。
这次新闻发布会上,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明示:
从目前国内外疫苗接种的真实世界情况来看,慢性疾病并不是COVID-19疫苗接种的禁忌症。目前包括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等这些慢性病患者,只要健康状况是稳定的,药物控制是良好的,均不作为COVID-19疫苗的接种禁忌。
对疫苗过敏、发热、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各种严重疾病的生命终末期建议作为接种禁忌。
陶医生不反对将疫苗过敏以外的三种情况列为接种禁忌,但必须把道理讲清楚:并无证据表明这些健康状态不能接种疫苗,只是这些健康状态不稳定,即便不接种疫苗也可能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如果之前接种过疫苗,很可能误以为疫苗导致了病情变化。
所以,上面这三种禁忌,其实并非基于研究证据,而是基于避免误会。所以,设定这些禁忌不是科学上需要,而是一种与现实妥协的需要。如果认识到其初衷,那么坚持接种疫苗也没有任何不可以。
郑忠伟还指出:
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失能、半失能者大概占40%。他们大多待在家里很少外出,也有很多老人认为自己在边远乡村、山区也不外出,所以家人也好,老人自己也好,都认为老年人感染风险很小。
事实上,这样的认识非常危险。咱们国家是一个亲情很浓厚的国家,如果亲朋好友是无症状感染者,很可能把感染风险带到老人身边。这些没完全接种疫苗的老人一旦感染,出现重症、死亡的风险就会大幅度提高。
因此老年人接种一定要加快推进。只有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包括加强针接种率提升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老年人造成的重症和死亡风险。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为国家的疫情防控赢得主动。
请大家注意到,郑忠伟提到不在少数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到要把他们的疫苗接种率再提高。陶医生认为,这进一步说明疫苗的安全性很好,即便对于老人和健康状态不佳的老人,也完全可以接种。特别是最后一句标红的话,与陶医生前面说的【
为调整防控策略争取腾挪的余地
】异曲同工。

第四个重磅消息:34 亿剂 COVID-19 疫苗安全性监测数据披露。
2021年5月底,中国疾控中心曾经披露过一次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监测数据(https://t.cn/A6aEF1ji):
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4月30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接种COVID-19疫苗2.65亿剂次,报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31434例,报告发生率为11. 86/10万剂次,其中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07/10万剂次……
事隔一年,发布会披露了基于34亿剂疫苗的监测大数据:
截至2022年5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COVID-19疫苗超33.8亿剂,累计报告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238215例,报告发生率为 70.5/100 万
报告的不良事件中,一般反应占81%,发生率为57.3/100万;异常反应,占5.5%,发生率为3.9/100万;其中,严重异常反应占0.9%,发生率为0.6/100万;偶合症占9.9%,发生率为7.0/100万;心因性反应占2.4%,发生率为1.7/100万;怀疑接种差错相关反应总共4例,包括有两例违反了禁忌接种,有1例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还有1例是在3天内接种2剂次,接种间隔没有掌握好。其余0.93%的病例还没有确定分类。
异常反应报告例数居前五位为过敏性皮疹(7217例,55.4%),其他过敏反应(1309例,10.0%),过敏性紫癜(549例,4.2%)、过敏性休克(366例,2.8%)、吉兰-巴雷综合征(290例,2.2%)。
我国COVID-19疫苗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严重异常反应报告率均低于2020年全国其他常规接种疫苗的报告水平,这些常规接种的疫苗包括脊灰疫苗、乙肝疫苗、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等。
这就很清楚了,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相当有把握,并不比儿童和成人常规接种的那些疫苗安全性差,不良反应的种类也并不特殊。
先不谈具体的数据,有一个细节陶医生必须点一万个大赞,那就是——官方把疫苗安全性监测的观察目标或结局称为【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而不是之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虽然两者的英文缩写都是全球公认的AEFI(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显然【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这个翻译与AEFI完美契合,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与AEFI大相径庭,甚至从字面意思上有严重的误导倾向,容易让人对疫苗安全性产生负面印象。

陶医生百分百确定,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来表示AEFI,是一个极为糟糕的选择。
2010年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术语定义/翻译是一很严肃的,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国疫苗安全性领域出过不少负面事件,媒体和公众经常带着有色眼镜看疫苗安全性,很难说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带来的误导无关。陶医生专门就这个问题写过文章,可以移步《疫苗安全性被黑十年,是时候平反了!一文,了解AEFI翻译的来龙去脉。
陶医生希望从这个发布会以后,中国疫苗领域能做一次全面清理,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请出去,让【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走进来。
再说说这次公布的数据本身。
看到这些数据,陶医生深深怀疑国药北生的 COVID-19 灭活疫苗说明书写错了。因为该说明书里提到了 73 种“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低血压、味觉丧失、颈部肿块、流感、尿失禁等陶医生之前闻所未闻的健康损害。
陶医生必须提醒大家的是:北生疫苗的这些不良反应是其上万人的Ⅲ期临床试验里发现的,发生率绝对不低于1/10万,所谓“十分罕见的不良反应”,实际很可能只发生了1例,也就是1/万左右。
然而,北生疫苗的这些另类“不良反应”,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并未提及。
按常理,1/万或1/10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国疾控中心的疫苗安全性监测结果中没有任何体现,是不可能的,有两个可能的解释:一是监测系统还不够敏感,存在大量漏报;二是这些不良反应并非真实存在,写进说明书里纯属乌龙
现在,官方发布了34亿剂疫苗的安全性大数据,其中北生的灭活疫苗少说也有10亿剂吧,到底有没有监测到说明书里这些白纸黑字、匪夷所思的不良反应呢?
不管有还是没有,陶医生觉得国药北生应该赶紧更新说明书。没有这些反应,那就赶紧删除这些乌龙;有这些反应,就把具体的报告发生率列出来,让老百姓充分知情,以便在不同疫苗之间做出选择——疫苗的预防效果没有实质性区别,那就选个不良反应更少的疫苗。
(完)
如有问题急需咨询
请识别下面二维码

- 相关推荐 -

我采访过的陶医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2022-04-1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