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2个,就有1个睡不好[1]。
睡不好,第二天就容易精神疲倦,懒得出门,这样活动量就进一步减少。
外出日照时间太少,会给老人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除了更加睡不好外,还容易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
有研究发现,老年人失眠会让严重抑郁症的风险增加2倍[2]。
抑郁症就像是一团乌云,它笼罩的常常是整个家庭。
这样看,如果解决老人失眠的问题,就可以顺带地减少抑郁风险了。那如何解决失眠呢?
说起失眠,很多人可能第一个想到的解决方法是吃安眠药。别着急,治疗失眠,尤其是老年人的失眠,首选的方法并不是安眠药,而是“认知行为治疗”,英文缩写是CBT-I[3]。
什么是认知行为治疗?简单说,就是通过训练一些和睡眠相关的行为,以及纠正之前你对睡眠的错误认知来改善睡眠。
我举个例子。
张大爷最近发现自己睡得时间没有以前多了,后半夜还总是醒。心里就很着急,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开始到处打听和尝试睡眠方法。
比如他会:早早的上床,躺在那用各种临时学到的放松方法。然而,结果事与愿违,他感觉自己更加睡不着了,好像突然变得不会睡觉似的。
注意,这里的“早早地上床”表面上是在解决问题,其实就是错误的睡眠行为。这种行为只会让张大爷更加焦虑,更加睡不好。
认知行为治疗,就是要纠正这类“你自以为正确的事”,改变“你自以为正确的想法”。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包括很多方法,最重要的有:
  • 睡眠卫生教育
    (跟手卫生一样,养成好习惯)

  • 刺激控制疗法
    (建立床和睡眠之间的连接)

  • 睡眠限制疗法(破除睡眠焦虑,增加睡眠内在力量)
下面这个视频就是“
刺激控制疗法”的“心法口诀”。
近期研究发现,认知行为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治疗老人失眠,还可以预防老人抑郁。研究结果在2022年发表在《JAMA Psychiatry》期刊上[4]。
研究对象包括291名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患者(平均年龄70岁;58%的女性),他们被证实患有失眠症,但没有严重的抑郁症。
所有人被随机分为2组,一组接受认知行为治疗(CBT-I),另外一组接受只接受简单的睡眠教育治疗(SET)。
2个月后的结果显示,‍CBT-I组老人中,失眠症状的缓解比例更大(50.7% vs 37.7%);而且,出现抑郁的比例更少(12.2% VS 25.9%)。
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老人失眠后,使用认知行为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症状,还可使重度抑郁症的发生和复发减少50%以上
当然,认知行为治疗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不用让老人承担安眠药的副作用。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个疑问:既然认知行为治疗这么好,为什么我去医院看病,医生都直接给我开安眠药呢?
这个话题说来话长。不过,最主要也是最现实的原因,是医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以我举例。如果你因为睡眠问题来到我的门诊,我会花很多时间听你讲述“你的故事”,就像人物访谈节目那样。
在你的讲述中,我要去分析你的问题,以及你应对问题的行为是否合适。比如:
  • 当下困扰你的问题是什么。
  • 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真问题”
  • 你都采取了哪些干预方法,哪些有用,哪些反而是“坑”
这还没完,我还要寻找其他影响你睡眠的“帮凶”
  • 你的睡眠环境如何。
  • 身体是否有影响睡眠和精力的疾病
  • 是否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疾病。
  • 正常吃的药物和保健品中,是否存在影响睡眠的。
如果你带了家属一起过来,我还要问家属一些问题:在你睡着之后,他们都看到了什么:
  • 你是否有打鼾
  • 晚上睡觉是否梦游
  • 睡觉时手脚是否乱动
后面这类问题,可以辅助我判断,你是否存在其他特殊的睡眠障碍,而不是单纯的失眠。
这么一问一答一分析,半个小时过去了。这还没完,接下来我们还要讨论,如何实施认知行为治疗计划,谈完后半个小时又过去了。
所以,在我的门诊,不聊个30分钟你别想出门,这是普通门诊无法做到的。当然,这不是医生的错,毕竟普通门诊的医生一天需要看的病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种工作负担让医生没办法在每个患者身上花这么多时间。患者无奈,医生其实也很无奈。
此外,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还需要跟踪管理
首诊完成后,接下来你还需要每周或每2周来复诊(线下或者是网络)。
具体复诊次数因人而异,也许你需要6次或8次,也许你不再需要复诊,只要按照之前的计划去执行就好。
有时候,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都可以重建你的睡眠。
解决睡眠问题,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你需要系统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可以看这本《睡眠公式》
如果你知道自己有打鼾,又不确定自己的问题是否是打鼾带来的,可以订阅这个专栏:《成人打鼾医学课》。
当然,你也可以预约我的门诊(线上+线下)
找对方法,
每个人都可以睡得更好一点。
希望你在睡眠问题上,
能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 Foley  D, Ancoli-Israel  S, Britz  P, Walsh  J.  Sleep disturbances and chronic disease in older adults: results of the 2003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Sleep in America Survey.   J Psychosom Res. 2004;56(5):497-502.
2 Baglioni  C, Battagliese  G, Feige  B,  et al.  Insomnia as a predictor of depression: a meta-analytic evaluation of longitudina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J Affect Disord. 2011;135(1-3):10-19.
3 Qaseem  A, Kansagara  D, Forciea  MA, Cooke  M, Denberg  TD; Clinical Guidelines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Manage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 in adults: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n Intern Med. 2016;165(2):125-133. 
4 Irwin MR, Carrillo C, Sadeghi N, Bjurstrom MF, Breen EC, Olmstead R. Prevention of Incident and Recurrent Major Depression in Older Adults With Insomni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sychiatry. 2022;79(1):33–41.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1.3422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