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性为主要对象的商业空间载体,其魅力在于充分表达个体独特的自由,传递思绪上的解放。
关于美容空间,从男性设计师的视角展开设计,又会有什么新惊喜?
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确立了人权、人人平等的原则,这同时也带给女性质疑她们性别身份的启示。
爱美之心,自古有之,在美颜经济的当下,美容院更是成为一众女性追捧的场所。
空间性别化
Spatial Sexualization

没有风格的空间是绝对自由的
就像女性不被定义的自由意志一样
这是一个不被定义的空间,交织延展的曲与直,抛除繁冗的材质肌理,形简则意远,这看似纯净的形式下蕴含了设计师表象之下的内在力量,即透过设计表象来体现空间价值,表达对于女性的人文关怀。
“我是不太喜欢谈空间风格的,因为我的设计逻辑不是以风格来界定空间导向的,所以这个空间一开始设计就没有设定风格,所有的创造都是围绕这个空间的使用者而决定,我们只是将分析结果通过设计的手法表达出来。”设计师罗思伟告诉我们。
罗思伟设计过的以女性为主要对象的商业项目中,虽然空间主导者均为女性,但设计却因使用者的需求和感知不同而决定了空间的差异性。
在贝黎诗美容院项目中,女性无疑是空间的主要角色,在这类空间中,罗思伟更加关注对于女性的人文关怀。
自由与被尊重
在该项目中,空间使用的特殊需求而表现出“空间性别化”,让女性在空间使用上更加具有主动性和行动能力。
聚焦芸芸表象之下的内在行为,由此延伸出设计的初衷,关注女性使用者在空间中可以更加自由和被尊重的心理感受。
·
为了表现“空间性别化”,设计师设计了很多反差在空间中。
通过曲线与直线的对立,悬浮与重力的对比,刚与柔的诠释,来划分男女不同的性别空间,从而将各个功能区独立出来,营造既对立又趋于平等的空间意识,也强调了女性使用者在空间的主导地位。
室内建筑化
Interior Architecture
 当消弭了室内外的界限
 我们所看到的 又是另一番光景
如果对于室内与室外空间的划分,是为了区分建筑空间的不同的层次,在后疫情时代,在那些被迫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是否可以带给设计更多思考?
建筑空间塑造我们的社会关系,而群体与个人行为的碰撞,同时也影响着建筑空间的发展。
空间设计新思考
随着设计师对建筑设计的思考越来越多,并且尝试用建筑思维去构思室内空间,让设计语言的表达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同时对于空间关系的思考也多了一个维度。
我们可以通过建筑建构的手法将功能空间孤立出来,形成强烈的空间对比与识别,这是罗思伟关于该项目的思考。
贝黎诗内部空间也运用了建筑思维的方式,曲与直、立面与立体的衔接配合,呈现了生动、纯粹的几何美学。
游洄转角处仿佛让人置身于室外,而行至弧形休息区,曲线与几何的衔接让人在虚实流转中卸下疲惫,回归最放松的状态。
室内建筑化会让室内空间自然化切分、独立,尤其适用于需要隐私的空间中,在贝黎诗项目中,室内建筑化与罗思伟的人文关怀实现了高度的默契。清晰的动线将男女空间区分,给予使用者高度的隐私庇护,保证了女性使用者的高度自由。
光形具象化
Light Form Become Figurative
光是一种情绪指引
因光生韵
设计师罗思伟认为人都是有趋光性的,大抵就像顾城写的那样,人们总是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光让物质世界有了生动的表情,是让人觉得安心的存在。
关于光的指引
在贝黎诗空间内,光,起到了一种指引的作用。
在错落的层次中,光就像是规矩秩序的存在,巧妙地区别空间界限。温暖的光线延伸至女性接待室,蓝色冷光源则是男性休息区,冷暖递进中,动线就清晰明了了。
光带来阴翳,光与影的呼应与对比,勾勒空间轮廓,延长空间尺度,给空间带来扑簌明暗的趣味性。
有的放矢的明暗,牵引着人的视觉焦点,让人的目光落在茂盛的绿植上、憨拘的摆件上和那抹红色的吊灯上,人的心情随着光的明暗悄然变化。
女性设计师用视觉表现来呼应女性气质,男性设计师关注设计语言下的人文情怀,不同的是视角,相同的是对于女性独立的尊重。希望在这一片蓝天绿草间,女性可以更多关注自我需求,向自由进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贝黎诗美容院
项目地址:南京建邺
项目面积:700平方米
主创设计师:罗思伟
设计顾问:袁明 李宽喜 王宏风
设计团队:刁浩华、渠智成、胡曦文
设计公司:禾集建筑设计、集设汇
摄     影:ingallery丛林
设计时间:2021.10
竣工时间:2022.03
项目平面图
■美容院平面图
■动图1
■动图2
罗思伟
禾集建筑设计创始人
南京集设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出品信息 
本文由设计进化策划
监制:闫虹
策划:平水
撰文:花洒
排版:Cici
 推荐阅读 
启动征稿丨2022金腾奖寻找更好的设计,期待逆光而立的你

存量经济下,5栋百年住宅带来的改造启示

首发 | 唐忠汉,真正的设计要不断生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