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选择的3位设计师,是90后设计师中的佼佼者,他们从职业开始即确定了各自的设计逻辑和思维表达,也都将极简作为自身实践的一个代表方向。
采访中,我们请他们谈谈对于极简的看法、极简的趋势、在极简空间中注重哪些因素,以及如何选择材料色彩和软装陈设。
极简是物欲降低的象征,也是精神层面回归“陋室”的表现,显隐之间,表达了人们对于平静、脱俗的追求。
逐渐地,在时间发展的维度里,新一代极简由设计风格,变成了设计现象,打破克制和冰冷的固有认知,变得不同了。
简,如果去掉的是繁复,那新加进来的是什么呢?
关于极简
About The Minimalist
“极简”的变化 
说到极简,用“少即是多”来形容最精妙不过,其诞生之初心是希望人们把更多注意力放到艺术本身,从艺术过渡到室内的过程,反映出人们在物质满足或过剩条件下,对精神的追求。
极简进入我国之后,经历经济与个性的多元发展,极简的重点也开始聚焦为“简”。在简约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包容,风格成为一种底色,在此基础上兼容并蓄,极简也多样起来。
01
极简先锋住宅
尔我空间设计—丁鹏文
极简在大原则上已经不再是克制与关注物质本身,它更多的是把空间当成一个容器,在空间中放入喜好与态度。
也许是本身利落的性格,也许是特殊的缘分,在设计伊始,设计师丁鹏文总和极简有所关联,现已兜兜转转多年。
极简主义从艺术领域延伸而来,存在本身是为了让人们去关注物质本身,当极简被用于室内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空间变得简单,人的眼睛会看到更多,包括光线的进入、颜色的变化,抑或是家人之间的情感。
关于极简发生的变化,丁鹏文说道,他们曾在18年做过一个纯白的别墅,几乎没有任何造型和装饰;而现在极简私宅的气质是融合了当代消费者审美的表现,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变得多了起来,极简也变得不再“纯粹”。
极简的变化
究其背后除了经济因素
还与避免同质化的创新有关
当极简割舍繁复之后,逐渐走上了固定的套路,清一色的白色墙体或通顶木柜,这恰恰是一种美好缺失。业主的生活习惯、情绪感受以及人生故事,都是需要被放置进极简的东西,要被包容的存在。
打破白色束缚,在空间引入色彩
我们好奇什么样性格的人会选择极简呢?在谈到“北京·极简先锋住宅”时,丁鹏文告诉我们:“这个业主是会把所有的收纳都归置到位的人,例如插座或是ipad充电位置,他都是要考虑非常清楚的。”
也正是基于业主的性格,丁鹏文为他打造了一个形式极简的空间,他一改纯白极简的市场常态,打破白色符号束缚,加入了可以经得住时间的颜色。无论是绿色的Crate Chair或是粉色的PH Pope Chair,无形之中柔和了空间,克制、线条此时也有了温度般。
极简重形却不能只关注形
功能性是丁鹏文关注首要因素
在这个空间中,他将柜子全部隐藏到墙体中,保证了充足的收纳空间。功能厅中的家具可以任意挪动,粉色茶几后面的墙体其实是一张折叠床,只需关闭隐形门,一间客卧便有了雏形。
·
以极简为设计底层逻辑,同时保留张力与溶度,让更多美好的东西被空间接受,风格是社会发展某种契机下的产物,它是发展的,不是囿于定义的。
02
现代简约之家
弗费空间设计—费崎峰
私宅里的极简,是干净简约的,跟真正的极简还是有出入的,真正的极简更像一种生活方式,跟精神层面息息相关。
通过极简商住两用空间设计走红的弗费空间,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定位“极简主义者”,在他看来,极简不是空无一物,而是看上去简约,实际五脏俱全。
随着设计发展与工艺普及,极简与以往相比细节之处更精致了,私宅极简种结构主义也多了起来,有建筑形式有关的设计语言与层次,也渐渐被人们熟知。
在同质化极简现状下,对于极简的未来发展方向,费崎峰认为:“未来的极简,会有更多与设计语言、逻辑相关的东西存在,好的极简,一定是有故事的。”
费崎峰的极简标签
这套住宅名为“法拉利之家”,也是带着费崎峰的极简标签的,经典的黑白灰配色,以白色系为主,点缀以黑色与墨色的木皮,再选取一些有质感的微水泥、地砖材料,整个空间从视觉感受上层次明朗起来。
失去功能性的装饰毫无意义
极简从来不是空,而是
每件物品都出现得恰到好处
所以在软装层面除了经典耐看的家具外,费崎峰还选择了一些符合业主时尚风格的物品,机器人书架、不锈钢装饰,都是一种未来的象征,与跑车的时尚未来的寓意和融共生。
除此之外,基于该住宅原始格局太过狭窄,空间闭塞,所以费崎峰在梳理动线的同时,将古典园林造景的建筑手法引入其中,移步异景,视线通透,极大丰富了极简的维度。
·
虽然风格被极简定义,但是空间场域却不尽相同,人走进空间时,就能立即感受到设计所传达出来的精神以及与居住者相关的故事,这也是费崎峰心中完美的极简设计。
03
去风格中古居所
Nothing Design—刘畅
当下极简主义是去风格化的,过去更关注材与细节,现在更像是一种断舍离的理念,去除多余的装饰,在此基础上选择喜欢、有意义的物件。
设计风格如其名,Nothing Design,倡导极简,设计上不添加多于元素,相比于繁复,更注重本质,在空间中做减法。
做极简,是设计师刘畅一开始就坚定的事情,他还由此打趣道:“我是一个直男,脑子里没有太多造型,所以简洁的呈现方式更适合我。”
谈到极简主义,刘畅认为其盛行的原因是因为理念好,但是从大环境与需求来讲,年轻的群体对于白盒子一般极简是没有情怀的。他们有着迥异的个性,对房子的期待各不相同。相比之下:
极简需要变得符合时代
其包容性需容纳各种搭配
家如其人,自然意味着家的气质要与居住着的喜好相融合。一个相对基础的简约的房子,随着岁月被慢慢填充,这是现在的极简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做减法,同时也在做加法。
极简的“减法与加法”
减法与加法,看似对立的数学关系,在设计中却是不矛盾的,可以一分为二来看待。
刘畅告诉我们:“过去的装修种会出现复杂的吊顶与墙面造型,现在这些虽然被舍弃掉了,但是工艺难度更高了,一扇隐形门比普通门更加复杂,这是在硬装维度的减法与加法;从家具软装层面,一个简洁的空间是减法,人们买来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东西去填充,是加法,从减法过渡到加法,也是一种取舍的理念。”
正是受到减法与加法的启发,对于未来极简的趋势,刘畅也一分为二看待。其中50%是以极简作为设计基础,剩下的根据居住者不同,加入个人喜好的元素,在极简的大方向上,做到求同存异。
这套加减法的理论,也是刘畅在设计中一直实践的,以这套青年男演员刘蒲元的家为例。极简方正的空间,没有多余的造型,以木色调为主,视觉上会温馨许多,黑色加以点缀,又不失去个性与男性色彩。
因为男演员喜欢品质感,所以刘畅通过大量中古家具来打造。经典的家具往往是出自大师之手,本身拥有的高级理念也让产品不会过时。同时由于中古的质感,它能中和掉装修中的“新”,所以空间也会看起来更有人气和底蕴。
·
家具80%以上都是黑色,大多是方方正正的造型,线条直爽而下,更符合男业主的身份,少部分家具较为圆润,在刚和柔之间达到平衡。
最后谈到刘畅身上的极简标签时,他认为设计师应该有鲜明的风格与标签,这是他从一开始就决定的事情。
关于风格的取舍
刘畅虽舍掉了多元的尝试
但定能挖掘更多极简的可能性
结语
关于风格演进,不是不变的常规,却是一种经常看到的常态。当下极简的变化,与其说是源自时代与经济的发展,不如说是人们自身对生活的领悟与体会。
设计不会停止,创新也没有尽头,这离不开每一位设计师共同努力。
 出品信息 
本文由设计进化策划
监制:闫虹
策划:平水
撰文:花洒
排版:Cici
 推荐阅读 
启动征稿丨2022金腾奖寻找更好的设计,期待逆光而立的你

打破男性“统治”俱乐部的格局,这5家国际俱乐部为女性力量发声

漂亮的家那么多,有态度的没几个,这8个时尚博主的家除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