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没有因为老兵的故事流泪了,今天却又破防。
前天中午,贵州凯里的志愿者告诉我,当地的一位志愿者去给母亲上坟时,在旁边发现一个墓地,荒草有一人多高,志愿者就想,这个墓,怎么好多年都没有亲人来祭拜。
她扒开荒草,惊讶地发现,这是一个在抗战中牺牲的英雄。
墓碑上写着,梅乐三,湖北黄梅县人,第五军二十二师工兵营上尉军需,牺牲于1941年。
这样的消息,我们每年会接到好多个,但这个墓碑却让我格外关注。是因为第五军,这是一支令人悲喜交加的中国军队,昆仑关一战成名,而在之后远征缅甸时,有近半官兵没有死在战场上,却因为饥饿、疾病等,殒命野人山。
根据时间判断,梅乐三是在打完昆仑关战役,随军到贵州休整时,非战斗死亡。
我们在全网发布了帮助梅乐三寻找亲人的消息,凯里、黄梅两地的退役军人事务局也高度重视,当地媒体、梅氏家族,还有各位网友们,全部行动起来,一天之内,就获得了重要线索,黄梅县的一位70多岁的老人说,他有一个爷爷,排行老三,出去当兵后就没有了消息。
当地人分析,梅乐三,可能是梅老三,当地口音把老三叫作乐三。
这是一条重要线索,但是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分析,成功率不高,因为在抗战时,失踪的官兵很多,梅姓在当地又是一个大姓。
按照我们的操作流程,是需要给遗骸和亲人做DNA鉴定,来确定他们的亲属关系,我们开始着手准备,那怕是有一线希望,也不放弃。
梅氏宗亲会的人说,最终不论是不是找到亲人,他终归是我们梅家的人,是国家的英雄,也是我们梅家的骄傲,我们要接英雄回家。
今天上午,贵州凯里的志愿者,自发前往梅乐三的墓地,祭拜英烈。给他的名字描红,为他的坟上添新土,用当地最高的礼节,为他献上一只刚刚宰杀的鸡。
志愿者说,在没有为上尉梅乐三找到亲人之前,我们都是他的亲人。
这是一个很寒酸的祭奠仪式,志愿者需要清理荒草,才可以找到下跪的地方。没有哀乐,没有礼兵,没有官方媒体,但是,当志愿者屈膝的一刻,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真诚。
足以!
我们在抖音(老兵回家发起人孙春龙)做了直播,这场直播,引起广大网友的高度关注。我们在后台,收到了很多寻亲信息,有无数个爷爷,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没有了消息,他们的妻儿,一生都在等他们回家。
志愿者查询到,梅乐三所在的工兵营营长名叫梅作楫,是黄埔军校毕业,同样是湖北黄梅人。梅作楫后来去了台湾,已经去世。
我们分析,这位营长和梅乐三,应该有一定的亲戚关系,部队的军需,一般都是要找自己人。而且在抗战的时候,当了官的人,都会带着一众乡亲前去打仗。
我们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况,曾遇到一个留在滇西的连长,湖南人,问他为什么不回老家,他说,我带出来的人,大部分都死了,我没有脸回去。
老兵回家于2008年发起以来,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启动了四大项目,关怀抗战老兵、阵亡将士遗骸寻找、寻找战争失踪者、老兵回家故事馆。关怀幸存的老兵,铭记牺牲的英烈,永远不放弃寻找失踪者,为历史留下尽可能多的记忆,这也是老兵回家的四个维度。
就在直播的时候,有一位网友说,他是好多年前,就看到我们在做这些事情,没想到还在坚持。好多年?我细算了一下,的确,一晃,15年了。但我们所做的成果,之于这段历史,只是凤毛麟角。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处于焦虑的原因。
我们对历史的亏欠,已经无法弥补。
我原以为,帮助上尉梅乐三寻找亲人的事情,要告一段落了。
就在午饭后,志愿者南来的风突然传来一份资料,在台湾的黄梅人严圣航先生,前往忠烈祠,找到了梅乐三的牌位,还查到资料。
资料显示,梅乐三牺牲时已经36岁,有一个儿子和女儿。档案的字迹较为潦草,我们猜测,他的儿子的名字应该是迪文或建文。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有孩子的姓名,通过户籍就更容易查询。
就在这时,我的同事尹广料说,在网上查询,发现在云南有一位抗战老兵名叫梅迪文。他传来这位老兵的资料,看到第一眼,我竟然有些眼热,资料显示,这位老兵在1941年入伍,只有15岁,是第五军的军需。
他和梅乐三是同一个部队,而且都是军需,而且,梅乐三牺牲那年,梅迪文入伍。那年,梅乐三36岁,梅迪文15岁。
我预感,他就是梅乐三的儿子。
立即联系云南的志愿者周阿姨,她说,老兵梅迪文在2017年已经去世了。她给了我们老兵女儿梅艳的电话。
我拨通了梅艳的电话,我还没讲完话,我就听到对方在电话里啜泣,她说,梅乐三,是我的爷爷。
我突然泪崩。没有想到,这位英烈的后代,同样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抗战老兵。我们费尽千辛万苦寻找的英烈的亲人,就在我们身边。
好几年了,我都没有因为老兵的故事而流泪了,我本以为,听过太多的悲欢离合,已经成了铁石心肠,没有想到,突然破防。
1941年,随军休整期间的梅乐三,因病去世。他的儿子梅迪文,接过爸爸的枪,成为一名娃娃兵,继续走向战场。
梅乐三的妻子胡氏,则带着一个更小的女儿,回到了湖北黄梅老家。没几年,女儿因病去世。丈夫牺牲了,儿子去了前线没有消息,唯一陪伴自己的女儿也夭折,胡氏跳河自尽。
梅艳还告诉我,工兵营营长梅作楫,是爷爷的兄弟。抗战爆发的时候,兄弟两个一起走上战场,一个牺牲,一个去了台湾,客死他乡,而同样带出去的梅家子弟,回到家乡的寥寥无几。
云南腾冲的远征军姓名墙。
梅迪文的档案显示,他在湖南读了四年书,这是第五军组建的地方。随后跟随父亲到了广西,贵州,一路颠沛。
父亲牺牲后,梅迪文随军来到云南。彼时,军长杜聿明在第五军中抽调知识青年,组建鸿翔部队,这是中国军队历史上的第一支伞兵部队。
我曾采访过好几位鸿翔部队的幸存老兵,他们说,部队训练时,长官就告诉他们,对于伞兵来说,只有打胜了,才可能活着,因为跳伞深入敌后,没有退路。这支部队,在抗战胜利前夕,有过三次小规模的对日作战。
两年前,我们在湖南衡阳发现了四位鸿翔部队的阵亡将士遗骸,为他们修建了纪念碑。
但在梅迪文的档案里,被记录为伪鸿翔部队。
使在今天,在我们帮助梅乐三寻找亲人时,还有人轻蔑地说,他是国民党的兵。在现有的体制中,梅乐三是无法进入烈士陵园的。
历史,如果还不能回归人性、回到真实,纪念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问梅艳,找到了爷爷,有什么想法。她说,就在前不久,爸爸托梦给她,要她去找在战场上牺牲的爷爷和跳河自尽的奶奶,把他们接来,和他安葬在一起。
一个士兵和亲人的团聚,才是战争真正的胜利。
(完)
介绍下我的书《没有回家的士兵》,写了八年,讲述了上百位士兵在战场上的故事。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这本书呢,也很难再版了,豆瓣9.5分高评。购买签名册,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