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阿根廷导演加斯帕·诺
的电影,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其片中大量有关性、毒品和暴力的场面,往往以挑战世俗观念的方式,亮相于银幕中。

但其新片《旋涡》一改常态,用慢条斯理的笔触,铺展开一对老夫妇的暮年生活,将生与死亡,爱与冷漠的矛盾关系,安插在人物的举手投足间。如果你耐心地看下去,它可能是加斯帕·诺最为动情的一部电影。
也难怪导演本人会这么自评《旋涡》:“我已经拍过令人发噱、惊愕或挑逗的电影。这次,我想让观众跟我一起尽情流泪,体验生命即是电影。”

01
《旋涡》在一开始,就在画幅比例分屏效果上暗藏章法。
影片的第一幕场景,乃是常规的单屏镜头。男主角路易和女主角埃勒在阳台上相约小酌,两人面带微笑,享受着生命的美好。
但在紧接着的下一幕场景中,单屏画面逐渐被分开,形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分屏画面。与此同时,本来同睡一张床的路易和埃勒,随着画面分屏,居于两个不同的屏幕景框中。
此后,他们再也没能同处一个屏幕内,这像是一个寓意,昭示着两人的命运。
埃勒起床后,洗漱,烧水,换衣,工作。迟醒一会的路易,同样如此,在这一连串的日常生活中,两人没有什么交流,各自操持着自己的事情。
但意外却在不经意间发生了。
埃勒出门之后,变得惶惑不安,在楼下的各个店铺之间不停地转悠,而此时,路易在无法拨通埃勒的电话后,赶忙到楼下四处寻觅妻子,直到在一家超市发现踪迹。
路易表现得如此焦虑和愤怒,并非没有原因。埃勒早就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对很多事情已然失去记忆。当然,年迈的路易同样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并在数年前中风过。
两位老人的生活,虽然称不上一地鸡毛,但糟心危险的状况频繁发生。
比如路易好不容易写了几页书稿,却被犯病时的埃勒撕成碎片,扔进马桶冲掉。
又比如,埃勒时常会无缘无故地扭开煤气灶,某次灶台熄火后,满屋子的煤气差点要了路易的老命。
儿子史蒂芬也并非不管父母的死活,他本打算将他们送入养老机构。
但这一提议被路易果断否决,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在这栋老房子里住了一辈子,家里都是他和埃勒在一起的记忆,他无法切断此处的根须,移植到其他土壤中存活。
而史蒂芬又分身乏术,挣些微薄的收入,还得养育幼小的儿子。对于父母的疾病和不便,他实在无能为力。
就这样,路易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痛苦倒地,虽然埃勒在清晨起床后察觉到状况,叫了急救车,但终是为时已晚。
失去路易的余下日子里,埃勒病情愈加严重,最终也长眠于那张和路易同枕多年的床上,再也没起来。
影片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在一段有关埃勒整个人生的幻灯片放映结束后,安插了一段时间蒙太奇,画面中是路易和埃勒的老宅,随着时间的推移,附着着老夫妇一生记忆的书籍、家居和各类杂物,被逐渐搬走,房子变得空空荡荡。
生命就像路易和埃勒在开头感叹的那样,不仅是一个梦,而且是梦中梦。
02
不少影迷在看到《旋涡》时,内心都充满困惑,向来离经叛道的加斯帕·诺怎么开始回归正派,老老实实讲故事了呢?
的确,不管是在处女作《独自站立》中,于结尾处留下一个态度暧昧的乱伦情节;还是在震惊影坛的《不可撤销》里,用整整九分钟的长镜头,表现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女主角惨遭强奸和打虐的桥段;抑或是在《爱恋》《高潮》这些准18禁影片里,展现出性爱极端的沟通方式。
说白了,加斯帕·诺从来都不是一个迎合主流价值观的电影导演,他总能在酷儿题材、邪典风格和反道德主题等三者之间找到契合点,从而斧劈出一尊又一尊刁钻古怪的影像作品。
但在《旋涡》中,这些让普通观众过于“膈应”的元素统统不再了,它换成了老年人在将死前的痛苦挣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不知所措,以及夫妻关系在岁月磋磨后得锈钝迟滞。
这种风格和底色上的转变,和加斯帕·诺本人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2020年年初,加斯帕·诺因为突发脑出血住进医院,虽然最终治愈康复,但这场大病对于他来说,像是一个启示,促使他开始创作有关“死亡”话题的电影。
除此之外,加斯帕·诺的母亲和外婆的患病经历,同样成为《旋涡》极为重要的灵感来源。因为这两位对加斯帕·诺意义重大的女性,都在临终前患上阿尔茨海默症。
母亲照顾患病的外婆,直到后者去世,而加斯帕·诺同样照顾患病的母亲,直到后者去世。
这种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深度了解,让他在刻画片中埃勒这一角色时,有着切身的体验。
但这并不代表《旋涡》在影像风格上会趋于主流,它依然沿袭着加斯帕·诺过往作品的另类态度,用分屏的方式,让我们对路易和埃勒这对老夫妇的生活和命运进行思考。
影片开头那段路易和埃勒共屏的场景,乃是一个美好的楔子,它表明这对夫妇尚且能够共情,体味对方给予的爱意。
但自从分屏之后,路易和埃勒其实已经不再同一个“世界”中了。
路易在写书、思念老情人等“正事”里乐此不疲,而埃勒则由于阿尔茨海默症,开始在记忆的迷宫中逐渐迷失,找不到现实世界的把手,更对“陌生人”路易心生戒备。
所以,分屏的第一层意义,在于表现夫妇两人之间的隔膜
片中,埃勒因为病情,只能在宅子里兜兜转转,或是坐在桌子前把弄珠链;而路易却和编辑通电话,对自己的新书高谈阔论,浮想联翩。两人之间截然不同的状态,一哀一喜,在同步进行的分屏中巧妙传达。
而在另一处分屏画面中,路易的心脏病逐渐诱发,他在左侧分屏里尝试过向埃勒求助,但在未果后步履艰难地走向书房,企图呼叫救急,但最终倒在了地上;与此同时,埃勒却沉睡不醒,在右侧的分屏里纹丝不动。
两处分屏,一动一静,一死一生,加斯帕·诺就这样用相似的睡姿,给这对老夫妇的最后一程做了注脚。
当然,《旋涡》中的分屏并非都是两侧分属于不同的场景,有时候,两个分屏所呈现的其实是同一个场景,但摄影机却采用稍微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
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屏手法是否多此一举呢?
实则不然,虽然同属于一个场景,但分屏效果往往会带来截然不同的表达意味。
比如在路易和儿子史蒂芬的争执场景中,左侧分屏聚焦的是后者,右侧分屏聚焦的是前者,埃勒则像是被剪刀剪开一样,分处于左右两侧分屏中。
随着路易和史蒂芬之间的争吵升级,两人关于母亲安顿方案的分歧,其实都在影响着略微清醒的埃勒,她知道,自己日渐糟糕的状态,正在加剧这个家庭的分崩离析,所以她才在最后说了一句:我想让你们放弃我,让我们假装一切正常。
这句让人心碎的台词,勾勒出埃勒内心的自我厌弃和无可奈何。而分屏手法,让这一情绪变得水到渠成。
而《旋涡》另一个值得咀嚼的地方在于,它并不借助于跌宕起伏的戏剧性,而是在分屏手法下,让我们“监视”着两位老人的踽踽独行。
所以,《旋涡》中的影像如同纪录片一般,加斯帕·诺刻意让时间延宕,用以表现两位主角行动和思维上的缓慢。
这一点和去年在国内院线上映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颇为相同,两者虽然都有关于阿尔茨海默症,但《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更多是聚焦于悬疑感和戏剧冲突,以此表现霍普金斯饰演的男主角在家中的不知所措,以及其整个记忆世界的坍塌。
《旋涡》大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冷静态度,埃勒的疾病,只不过是这对老年夫妻走向坟墓的加速器,它揭示的更多是有关于老年人的生死挣扎,以及在情感面前的溃败。
路易之所以想要完成一本有关电影和梦境关系的著作,无非是想用职业上的成就对抗日渐垂暮的衰老。至于他那看似情感出轨的举动,也不过是用过往的爱情来治愈干涸已久的内心。要知道,他和妻子埃勒之间,别说爱情,就连辨识对方都变得异常奢侈。
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一切的困兽犹斗,一种用老迈病体试图重返青春的举动后,便无法不对路易内心隐藏着的巨大悲恸而动容。
与之不同的是,埃勒的悲剧性则是无人理解的孤独。片中出现了她大量的漫无目的的行走画面,坐下发呆时不断犹疑的表情。
这些看似普通的桥段,折射的是毫不自知的老人在陷入记忆边界时,最为原始的恐惧。不管是儿子,还是丈夫,一旦在埃勒患病时,都无从帮忙。
在此,《旋涡》将阿尔茨海默症的痛苦和老年人的生命危机感相结合,还原出一种最本真的悲剧性,即所有的不幸都在照常进行,而你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尤其当最后那段时间蒙太奇上演后,生命的痕迹竟然如此轻薄,一揩而尽。
邪典电影大师达里奥·阿基多对于路易这一角色的诠释,让人完全信服于他的烦闷和挣扎。而老戏骨弗朗索瓦兹·勒布伦所饰演的埃勒,则令我们沉浸在这一角色所带来的惶恐不安,却又迟滞无力的失控氛围中。
如果说观看加斯帕·诺过往的作品,你需要对大尺度影像做心理建设,那么品用这部《旋涡》,则是需要足够的耐心。虽然在142分钟的时长中,它并没有讲述如何惊天动地的故事,但这里面的每一分钟,都试图让我们瞥见生命的真实样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