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控条件下,社区的空档需要社会力量来填补。
3月26日,上海市民在家中进行抗原检测。
当社区或楼栋有邻居出现核酸异常时,如何保护家人?当家人出现核酸异常,且必须在家短期滞留时,我们又如何保证其他家人的安全?如何居家消毒?核酸异常者如何与家人共用厕所?
4月5日,NCP生命支援@上海发布《封控区家庭自助防护ABCD》,以图文方式,对以上四种场景进行了细致的科普。
“一天都不想多等了!”
3月31日,面对上海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过万的形势,NCP生命支援(NCP Relief,简称NR)团队再次启动,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这是卓明团队继武汉和香港之后,第三次启动NCP生命支援。4月1日,NR团队决定在此前针对武汉所做的家庭防护指南框架下,再次编撰一份适用于上海的家庭防护指南。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武汉的防护指南并不适用于当前的上海。上海疫情中,疫苗普及的现状与新的奥密克戎毒株特点结合,使得感染者大多为轻症和无症状,而病毒传播力却很快。感染者数量迅速扩增,对转运隔离的力量造成极大压力,许多感染者不得不在家里等待。很多人担忧自己传染家人和邻居,甚于担忧自己有生命危险。在这种状况中,同楼栋的邻居和同住的家人如何自我防护,成为了大家更关注的难题。
NR编撰组负责人徐诗凌向《中国慈善家》介绍,和武汉的防护指南主要由医学专业志愿者编写不同,这次上海防护指南的编撰团队中也加入了一些其他专业的人士,目的是让这份小锦囊更加通俗易懂。“如果是一份操作性不强,或是难以读懂的锦囊,不但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也会增加人们的负面心理暗示,不利于当前的防疫。”
点击图片查看《封控区家庭自助防护ABCD》指南。
在流程上,团队中有医学背景的志愿者从医学角度,根据3月14日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国内外权威的医学文献,提出系统性的建议,首先拟定一个框架,再由团队其他志愿者从可操作性和传播角度,转换成大家能看懂的语言和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实时提出一些问题,甚至细化到一瓶洗手液要不要隔离者专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都要一个个去核实,看看有没有医学文献或其他的防护指南来做支撑。”徐诗凌说。
目前小册子编撰的核心团队成员大约有十几个人,其中2/3有医学或公共卫生专业背景,此外,还有大量来自疾控系统和医院感染科的外援力量,为这份家庭防护小锦囊提供专业意见,以保证每个细节既能满足在居家环境下的可操作性,又能满足防感染的医学标准。
从传播的整体策略来看,小册子全部完成后再一起推出,效果会更好,也更系统完整,更有说服力。但是面对上海与日俱增的核酸阳性感染者,早一天发出,或许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一天都不想多等了!”徐诗凌说,这份防护锦囊被做成四张长图,分别冠以ABCD,做出一份,就迅速向社区推一份,期待更多的人能看见。
徐诗凌回忆,针对楼栋内居民家庭防护的A推出的时候,时间特别紧迫,因为第二天上海就要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届时所有居民都会出门,能不能及时看到,并在回家后按照规范化的程序对家里进行分区防护,或将直接决定这份锦囊的作用和价值。
封控区家庭自助防护A。
适用性和权威性
无论是针对楼栋中,“家里”和“家外”,还是家里内部,这份防护锦囊都提出了分区概念,“当社区或楼栋有邻居出现核酸异常时,我们可以自我评估感染风险的高低,来划分相对清洁/污染区域,实现对家人的保护。”其中,家门外、楼道(包括接收物品处)被划为污染区,入户衣物更换处则是半污染区,而居家生活区则是清洁区。
这样的划分是相对的,“当家人出现核酸异常,且必须在家短期滞留时”,污染区就变成了隔离单间或需要共用的厕所,半污染区则是隔离房间门外区域、其他隔离者和健康家人可能共用的区域,而其他家人的生活区域是清洁区。
在防护锦囊依次推出后,NR团队也陆续收到来自社区和网友们的反馈,比如这个锦囊对于居住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至少是两居室或者有独立厨卫的一居室,但对于一些老城区的弄堂,共用厨卫的老房子或合租房,可能就难以适用。
这套方案目前主要是由卓明团队在已有的社区资源层面来推,缺乏政府背书的权威性,也无法通过制度来落实,其影响和效果必然有限。“肯定多多少少会有执行不到位的地方,严格按照规范来做,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徐诗凌表示,每一户的房型,居住环境和居住成员都不同,从普适性而言,只能提出一个大致的分区概念,大家根据各自的房型和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此外,从医学角度,所谓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半污染区,当没有消毒的时候,它是半污染区,但是对这个区域空间进行消毒以后,它会变成一个相对清洁区。“所以无论是具体到在家门口设置一个半污染区,还是当厕所和隔离房间离得较远的时候,在家里设置一个半污染区的通道,这些都是一个相对概念。”
这也是很多科普类产品共同面临的尴尬。但徐诗凌认为,现在这套图文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普及一种分区的方法和意识,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这样就可以在家里面尝试应用起来,但具体应用到什么程度,则是因人因户而异,多少能够起到一点防护的效果。而小锦囊的第二层意义是心理安抚,如果居民知道如何在家防护,就不会过度的恐慌,认为外面全是病毒。
“我们也在观察,看看能不能有一些应用的实例,延伸到不同的房型,甚至在更小的居住空间中,但这需要有一个周期,我们还在推这件事情,接下来,还将针对儿童居家防护做具体的方案。”徐诗凌说。
尽管这套方案是针对上海当前的形势推出的,但在NR团队的预期中,这套方案可以一直沿用下去,比如针对病例规模较小的地方,阳性感染者会迅速转运,固然不需要面临居家防护,但由于奥密克戎的超强传染性,当后勤转运力量无法及时跟进的时候,这套方案在其他城市依然适用。
“当然,我们并不是刻意鼓励居家隔离,目前的政策也并不支持这样做。”徐诗凌特意向《中国慈善家》强调,按照目前后勤力量的承受能力,可能转运周期在2-7天,或许有人能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自愈,但从目前的整体政策来看,依然是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实施这套方案最大的挑战,在于整个家庭能不能一起把这套流程坚持下去。”
封控区家庭自助防护B。
社会力量能做的依然有限
在此次启动NCP生命支援的过程中,对志愿者的招募更多以线上为主,主要分为四类志愿者岗位,包括线上专业医护志愿者,线上关怀组志愿者,线下城市机动志愿者和线上服务志愿者。具体的响应包括,面向居家患者(包括新冠感染、非新冠急重症)的线上问诊咨询、关怀;开发“开发居家防护指南”、志愿抗疫资料库等线上产品;响应、支援特殊困难个体的紧急求助;支持社区、救援队伍的抗疫、消杀工作的开展等。
可以看到,志愿者主要以线上为主,专业性极强,而目前社区内缺口较大的从事消杀,分配物资等工作的线下志愿者并不多。此外,在一些社区,志愿者老龄化的问题也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如何建立一套志愿者应急机制,在日常中对年轻的志愿者进行培训,以便在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的应急响应之中“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依然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
在武汉疫情中,湖北民政部门开创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及社区自治组织的五社联动模式,得到民政部的推广,但如何真正将这五股力量联合在一起,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社联动如何落实,不仅需要官方能够做出更具体的指导,给出一定的政策空间,也需要社工机构和社会力量跨出自己舒适区去做出尝试,否则,在抗疫这样一个刚性任务之下,社会力量尝试的意愿和能够发挥的空间都十分有限。”徐诗凌说。
3月31日,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指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发挥专业优势,依托乡镇(街道)社工站及已开展的服务项目,密切关注所在村(社区)的救助对象、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身体状况、心理和精神状态,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心理疏导、危机介入、资源链接等专业支持性服务。要积极引导社会工作者在村(社区)“两委”的指导下,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为居民提供疫情科普、心理疏导、患者及家属安抚、个性化支持服务等工作。
由此可见,目前,对于社会力量的参与,仍然鼓励以线上的心理安抚为主,这也是NCP生命支援团队当前正在做的工作,据徐诗凌介绍,目前团队核心业务是线上的医疗咨询和心理关怀,但是从传播角度,难以抵达更多的人群,主要还是通过社区推介。即便如此,团队面临的求助量依然是超出了承受的范围。不光是心理和医疗咨询,也有生活求助,比如吃饭问题。对此,团队会根据求助的紧急程度进行划分,分别提供帮助。
“在封控条件下,社区的空档其实是需要社会力量来填补的,但在疫情中,大家都被封控在小区,反而没有那么多的参与空间,我们只能把知识信息更多地传递到末端,完成知识和信息的最后100米,通过线上的专业咨询和救助来做一些心理安抚。”徐诗凌说。
图片来源:CNSPHOTO、NCP生命支援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
往期 · 推荐
上海市妇联回应婴幼儿被单独隔离问题:已在协调过程中
募捐不是销售,不是杀熟,那是什么?
江歌妈妈涉嫌诈捐了吗?
小慈邀你“在看”一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