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失,电梯直达
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来源:枫叶君评
ID:fengyejunping
作者:枫叶君
7月14日,乌克兰中部城市文尼察遭到俄军巡航导弹袭击,导致至少2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死伤者中包括几名儿童。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夜间讲话中愤怒表示,“如果有人对达拉斯或德累斯顿的一家医疗中心发动导弹袭击,那该叫什么?难道不是恐怖主义吗?”。可俄罗斯方面说,当时乌军司令部正在那里会见外国武器供应商。言外之意,炸了也就炸了,炸得其所。
已持续142天的俄乌战争已成为当前国际“群体事件”,受影响的早就不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受莫斯科支持的乌东分离势力日前称,在乌克兰被亲俄武装抓获的英国男子保罗·乌里已在拘留期间死亡。一名“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官员在其社交平台上证实,这名英国人“已经在7月10日去世”。
和文尼察建筑物被炸一样,关于乌里的身份,俄罗斯和非政府组织的说法也截然相反。乌东亲俄分子称乌里是一名“职业”士兵,而支持基辅的乌克兰国际保卫军团则坚称乌里是“救援人员”,称,“我们对乌里先生的死讯感到悲痛……他没有在乌克兰参战。他是一家人道主义组织的雇员。”
该信谁?人们只能选择性相信。张贤亮笔下的许灵均作为“右派”在大西北放了十几年马,官媒报道中的某贪官却在落马前长期冒充好干部。好人被黑和坏人红透的时间一样长。真相败露貌似很难,但实际也容易,只要你有足够经验,就能洞穿一切,正所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既然是“群体事件”,那就意味着很多国家都参与进去,程度不同而已。有里层的,还有外围的,更有一些以自己的方式同这场战争勾连的各种神人,其中就包括神神秘秘的巴西总统博索纳罗。
据路透社、今日俄罗斯等媒体报道,巴西总统博索纳罗表示,他知道如何“解决”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他将向泽连斯基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称将于下周与泽连斯基举行电话会议。
“我要告诉他我的意见,我的想法。我知道怎么解决这场冲突。但我不会告诉其他任何人”,博索纳罗在访问东北部马拉尼昂州时向记者们这样说道。“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像1982年阿根廷和英国之间战争如何结束那样(解决)。”不过,他并未就此提供更多细节。
巴西总统颇有镜头感,言语风格很像谍战片里在咖啡馆接头的特工。
当年那场战争同样引起世界关注。马尔维纳斯群岛,即英国所称的福克兰群岛,的发现及其后欧洲人殖民统治的历史均有争议。法国、英国、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在岛上设立定居点。英国于1833年重申了其殖民统治,但此后的阿根廷历届政府仍宣称拥有该岛主权。150年后的1982年,阿根廷对岛上实施军事占领,马岛战争由此爆发,之后阿根廷战败撤军,英国再次拥有该群岛。
然而,阿根廷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主权的要求,英国则拒绝与阿根廷进行谈判。
这让人产生联想:博索纳罗是不是要让阿根廷扮演乌克兰,让俄罗斯扮演英国,一个丢了也宁死不屈,另一个只管占地得便宜,其它的爱谁谁了?不过博索纳罗可能忘了,1982年的马岛战争是以阿根廷军队强行登岛占领穆迪溪兵营、总督府和斯坦利港开始的。也就是说,两个月后,主动进攻的阿根廷战败,作为守土一方的英国最终获胜。
战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总是与土地归属相联系。实际上,自1930年中期以来,阿根廷国内不满英国的声浪日益高涨。在民意支持下,阿根廷在1964年向联合国申诉,要求界定马岛主权。1965年,第2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认为群岛问题应由英国和阿根廷两国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不仅如此,关于称谓的规定已表现出倾向性。联合国第四委员会就此作出决定,除西班牙文献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外,所有其它语种的联合国文献都将把该领地称为“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同时,联合国用于统计处理用途的名称同样是“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这边的渐变。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出版的地图和年鉴一直只用“福克兰”的名称。文革期间为了表示“对拉丁美洲国家的支持”,用括号加上了“马尔维纳斯群岛”。1982年后改用后者为正式名称,将“福克兰群岛”用括号加注放在后面,标注“阿英争议”。
可是,如今的乌克兰,包括被俄罗斯于2014年弄去的克里米亚和如今被亲俄分离主义势力和俄军控制的顿巴斯,即所谓“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则没有这么复杂,联合国那边清楚,国际社会也不含糊。目前,真正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已是“独立国家”的联合国成员国,仅有俄罗斯和与莫斯科关系密切的叙利亚和朝鲜。
巴西总统颇具神秘色彩的“马岛战争”范例恐怕难以用到乌克兰身上,因为后者不是当年的阿根廷,阿根廷不仅当时主动出击,而且没有西方支持,而如今乌克兰虽然仍在与俄罗斯激战,但是却得到西方国家的各种援助和帮助。相反,俄罗斯虽然军事上仍然对乌拥有优势,但很是孤立。
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多次明确表示,乌克兰不会放弃自己的土地。同时相信,如果能得到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强大武器支援,乌克兰有能力“在年底之前做到许多事,能够制止这场战争。至少我们能制止这场战争的军事部分。"
可是,人们的担忧在加剧,因为越来越多的方面正在以各种形式卷入这个漩涡。从顿涅茨克传出的消息说,被亲俄分离主义武装拘押的英国人保罗·乌里已经死亡。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有报道称英国救援人员保罗·乌里在乌克兰被俄罗斯代理人拘留期间死亡,我对此感到震惊。俄罗斯必须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支持基辅的乌克兰国际保卫军团的新闻部门说,乌里“没有在乌克兰参战。他是一家人道主义组织的雇员”。然而,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官员坚称,这名英国公民是一名“职业”士兵。
在欧洲方面,在已经实施的制裁基础上,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已正式提议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包括对俄罗斯黄金实施新的进口禁令,以及对那些绕过欧盟早先制裁方案的国家“关闭出口通道”。
不过,在欧盟内部也传出杂音。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认为针对俄罗斯的制裁考虑不周,如果不取消这些制裁,那么欧洲经济就有可能被摧毁。长期批评这些制裁的欧尔班用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更形象的措辞说,“起初,我认为我们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现在很明显,欧洲经济砸的已经不仅仅是自己的脚了,而是已经砸到了肺——因为,它就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欧尔班同俄罗斯、中国保持密切联系,他这样表态完全事出有因。
面对欧盟,俄罗斯总统普京似乎想证明,他在棋盘上又多了一口“气”。本月早些时候,普京在白俄罗斯西部城市格罗德诺举行的一个论坛上表示,应该感谢西方国家,帮助他实现了几十年来让俄罗斯与邻国白俄罗斯合并的梦想。他表示,“来自所谓的西方集团的前所未有的政治和制裁压力,迫使我们加快合并进程。”
亚洲国家也在牵扯进去。日本外务省日前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俄罗斯对日本国会的384名议员实施了制裁。莫斯科方面认为,这些措施是针对那些“采取不友好、反俄立场”的人员。
自2月24日俄罗斯向乌克兰派遣数万军队以来,日本政府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制裁,并且加入了7国集团制裁俄罗斯的行列,冻结了俄罗斯央行在该国的资产。
另一方面,朝鲜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为“独立国家”的举动激怒了基辅,但是平壤用自己的逻辑进行反驳。朝鲜外交部表示,乌克兰在加入美国侵犯平壤主权的“不公正、非法”行动之后,已经无权提出主权问题。
与此同时,西方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仍在继续。乌克兰周五宣布,首批M270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已运抵乌克兰。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周五在推特发文表示:“在战场上,这批武器将与‘海马斯’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炮系统配合作战。”
据法新社报道,由于“海马斯”射程远,精准度高,战果显著,自6月中以来,乌军已使用“海马斯”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系统摧毁了俄军20多座大型弹药库和指挥所。澳大利亚退役将军、军事分析评论员莱恩表示,“海马斯正在改变乌克兰战场的战斗特性”,对阵格局正在改变。
现在,美国总统拜登正在中东访问,伊朗感受到压力。针对美国和盟友以色列关于德黑兰核项目威胁的警告,伊朗总统莱希在美以发表联合声明后在电视讲话中说:“我告诉美国人和他们的地区盟友,伊朗不会接受本地区的任何危机或不安全,在本地区犯下的任何错误,都将得到严厉和让其后悔的回应。”
在上述共同宣言中,美国和以色列则坚定表示,双方将携手合作,坚决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
会有新的世界大战吗?疫情还未结束,俄乌战争仍在继续,多方不同程度陷入其中,国际社会正在日益分裂。对比一战或二战前夕,人们看到一个规律,那就是当部分区域的冲突不能有效解决时,当主要大国不能合作维护合理的国际秩序时,大规模战争就可能最终酿成。
从这个角度说,尽管刚刚过世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说“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但摸着良心说,台海这边真的不能再有事了。
7月16日,美国之音在一篇分析文章中发问:乌克兰冲突能重启美国的“民主兵工厂”吗?
“民主兵工厂”一语出自二战时期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在1940年12月29日发表著名的“炉边谈话”表示,美国将把民用生产线迅速转变为军用生产线,为同盟国提供大量武器。如今,美国已重启二战时通过的租借法案,向乌克兰提供大量武器。拜登政府已经表示,只要战争需要,美国就会继续为乌克兰军队提供援助。
面对当下的国际时局,用“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容并不为过。在这个档口,巴西总统的神秘耳语很像是憨豆特工的一本正经。南美是世界的后花园,也可以说是南大荒,面对世界风云基本是个看眼的。世界繁荣,或是衰落,或是战争,都只能看欧洲和亚洲,以及美国和加拿大所在的北美。
从目前看,大家都坐在同一艘颠簸在波涛浪尖的船上,谁也不知道前途如何,如果非要出点儿啥事儿,那也只能很不幸地被名导演张艺谋同志所言中:一个都不能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