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488字 | 阅读需6分钟
“日月同升,五星联珠”预示着“海宇晏安,年谷顺成”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正月初一,这一天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那就是天有异象!

观象台的钦天监测到“日月同升,五星联珠”的天文异象,这说明什么,说明的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预示着我朝将“海宇晏安,年谷顺成”
首先,我们来解释下什么是“日月同升,五星联珠”。
「日月合璧」指日月同时升起,「五星联珠」指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排列成近乎直线,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据说历史上此种祥瑞,只有五次。
我们还是得先说说这件事的科学性,不能乾小四说有就有,他激动那是有政治考虑的,古代帝王就爱用这一套唬人,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日月合璧是说太阳和月亮运行到一处,五星联珠是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出现在同一方向上连成一线,这种情景相对罕见,但平均每几十年也会发生一次。
清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初一午初一刻(1761年2月6日上午1时16分),木火土金四星联珠位于太阳一侧,水星位于太阳的另一侧。七曜像这样都在一个方向上聚齐了,确实算是一个百年不遇的巧合。
于是,宫廷画家徐扬以此创作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但在图中除了太阳之外,其他天体在那天均不可见,画上的月亮也只是为了示意而己。
仔细观摩画作,“天有异象”并没得到切实展现,但是却如照相机和放大镜一般,详细展示了天有异象下的北京城众生像,可谓颇有趣味。
画卷开端,城墙之内,高台之上,是大清朝钦天监观象台,官员们正在利用观天、测天仪器观测天象。
清代,古人对于天文的观测和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精细的阶段,对于西方传教土主导的钦天监来说,能够准确计算行星轨道。大清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初一午初一刻,钦天监观测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天文奇观。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传说,天象对于一个帝王执掌政纲来说,仿佛天命的加持和认可。
就在前一年,乾隆皇帝终于平定了西北边患,而此时又出现如此天象,乾隆帝不禁龙颜大悦。不禁昭告天下,命文武百官进宫朝贺,宣示我朝将“海宇晏安,年谷顺成”。
百官朝贺
画卷左半部分,乌泱泱的文武百官着官服,乘坐各色轿马,携带众多仆从,纷纷赶往东华门外,准备面圣朝贺。

画卷中百官的形象得到充分展现,他们的官服、乘坐的交通工具、携带的仆从以及他们的仪态,都反映了自身的官阶等级、社会地位甚至职场心态。

清朝官吏的等级制度不仅分得极细,还十分严格。“九品十八级”说的就是这个官吏制度。朝廷官员每一品分正、从两个级别,比如正一品和从一品。这个画面就充分展现了不同等级官员的状态。
同阶层的一起骑马聊天,官低一级在后随行,剩下还有大批随从带着包裹,随时听命差遣。
这两位大人都头戴顶戴花翎,官服上都有补子,这个补子实际上是一块布料,上面绣着不同的图案。
Tips:清代补子为3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或圆形。官职不同,所穿官服的图文样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像文职官员,他们的补子的图案就是飞禽,武将们的则是猛兽。
这一溜官员站成一排,毕恭毕敬,正在迎接及将下马的上司。

这顶轿子上坐的是三品以上大员。
Tips:清朝对于官员和平民乘坐轿子,设置了明确的等级。比如,京官三品以上,“舆顶用银,盖帷用皂”,“在京舆夫四人,出京八人”。地方总督、巡抚,可以用八名轿夫。

这辆红色的马车很亮眼~
Tips:乾隆、嘉庆交替之际,京城官员越来越多地放弃轿子,改坐马车。到了同治年间,“京堂三品以下无乘轿者,以轿须岁费千金,一品大员始有多金可雇轿役也”。(原来马车可以省去雇佣轿夫的很多费用,三品大员也养不起了。)

东华门内估计史无前例停了那么多轿子。
Tips:清朝前期,官员大多乘轿子上朝。乾隆时期名将福康安每次出行都坐轿,“须用轿夫三十六名,轮替值役”。这个排场还是很大的。

这马屁股挨着马屁股,马腿绊着马腿的,老爷们什么时候能散朝,还不知道呢!

这是仆从给官老爷提的是旅行文具箱。
Tips:成套文具的制作和大规模使用始于清代,即人们将各种文房用具聚拢在一定形式之中。外在形式则又分为盘装、匣(箱)装、囊装等三大类,样式达到了十几种。
这位仆从不仅手提文具箱,还给老爷提着暖手炉,自己身上还穿着大毛氅。充分说明大年初一天气的寒冷。
这个仆从向路边卖茶的小贩要了一碗盖碗茶。
胡同合院的年味儿
长长的画卷中描绘了胡同合院,牌楼城门,各类店铺等北京当时的城市面貌,更在此中穿插了大量的人物,展现了康乾盛世时期当时百姓烧聚火盆、守岁接神、挂千等等岁朝习俗。

清代春节时流行张挂彩灯以及挂旗,以烘托喜庆的过年气氛。
Tips:挂旗儿(贴在春联的横批下面,一至三个,或贴在门楣和窗棂上。此风俗盛行于中国北方,尤其是满族聚居之地),《燕京岁时记》中对于挂千专门指出,这个是普通百姓过年的时候悬挂的很多,但是世家大族一般不用挂千。除了百姓家挂的普通挂千,还有三寸长的黄纸挂千,一寸长的红纸挂千,都被称为小挂千。这种一般是做生意的人家所张贴。
正月初一吃饺子,清代民间已经普遍流行,加点醋,越吃越有。
过年祭祖敬神,祈求一年家族兴旺,平安顺遂。

清代北方还有大年初一请天地菩萨的习俗,敲锣打鼓,格外隆重。
火盆中也要烧五色纸,保佑一年到头万事大吉!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刚出锅的大馒头,赶紧先去摆供。
过年怎么能不放炮仗,这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
孩儿们,我要点火了,耳朵捂好喽!

明末(后金初),烟草由朝鲜人潜行传入东北,因其有提神、解困、兴奋神经之功,尚有驱赶蚊虫毒蛇之效,故而传播很快。上至皇族的贝勒代善、莽古尔泰、多尔衮等,下至八旗平民百姓都如神仙般在吞烟吐雾。
Tips:对于满族妇女掉烟袋,《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述的则更是绘影绘形:关东黄烟“妇女酷嗜之,街市间姗姗而来者,均手携烟袋,且行且吸。妇女足镶鞋,底厚三寸许,着衫及踝而两端无衣衩,又顶盘高髻,惟手握三尺烟筒,频频吸之。嘘气成云,顾盼豪迈,亦奇俗也。”所以,“姑娘叼着大烟袋”也是很风靡的。
市民大街的年味儿
画卷的右半段描绘了乾隆盛世市井繁华富庶的情形,大街上熙熙攘攘,年味十足。
挑货郎挑着各色年货供人们挑选,各色戏班在一条街上竞演PK,吸引着各色路人的眼球。人们尽情的购买游玩,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今时可不同往日,清道夫们要把大街打扫清理的干干净净!
一家三口赶着去往东便门大街听曲看戏啦!
这俩女先儿(瞽目女艺人),长的挺好看,说唱的是时下最流行的《凤求鸾》!
Tips:弹词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流行于中国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说唱文学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开始出现于明中叶,至清代极为繁荣,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
还是这一班的热闹好听,吹唢呐、打花鼓,这才是过年的气氛!

过年啦,太平鼓(拨浪鼓),孩子们得人手一个呀,为娘这就带你去买!
还有这琉璃喇叭,口如酒盏,柄长二三尺,还有扑扑灯儿,形如壶卢而长柄,大小不一,皆琉璃厂所制,吹起来都是卜卜噔、噗噗噔的响,寓意步步登高,是咱小朋友过年必备的耍货。
过年哪儿能少了炮仗,咱家炮仗质量最好,绝没一个哑的。
小哥儿,我这里酿皮子(河州小吃)、甜麦子、凉粉、糖瓜,你想吃哪个?
老哥儿,你这挑的啥年货,让俺看看啊~

护城河又结冰啦,每年都要玩的冰床,真是好嗨呦!
Tips:冰床的具体样子,在《燕京岁时记》中是这样描述的:“长约五尺,宽约三尺,以木为之,脚有铁条,可坐三四人。”康熙专门为这项活动写过御诗《冰床》:“四载名遗禹,双轮制陋倕。取形差比艮,致远匪因随。镜面频来往,雷声自逐追。常看琼屑喷,底用锦帆移。”
清代诗人文昭在《京师竹枝词》中写道:“城下长河冻已坚,冰床扔着缆绳牵。浑如倒拽飞鸢去,稳便江南鸭嘴船。”
把冰上拉冰床的情景比作放纸鸢,人们在冰面上坐冰床就像江南江面上的鸭嘴船。可见一到冬天,这种项目在京城的繁盛。
那一年天有异象
北京城里人人都过的挺开心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幸福和喜庆呢
就好像未来会有好事降临
幸福仿佛会永远定格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五谷之黍的起源地,被西方学者错判百年,背后原因耐人寻味
泰坦尼克号上的6名幸存华人乘客,后来怎么样了?
地中海上空的首次“斩首”行动由里根送给了卡扎菲
邓廷桢,中国力拒割让香港第一人
吃相太难看,项羽的公司刚开就破产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