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广度、热度、高度、角度

· 全文共 2000 字,时长约 5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文/刘胜军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

1、房地产预售制并非房地产问题的总根源
真正决定房地产的深层次驱动因素是货币政策、土地财政、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股票市场不争气(股市和楼市是吸纳流动性的两个最主要的池子。美国股市、中国楼市被称为全球最硬的两个泡沫)、替代性投资机会的缺乏(实体经济回报率低)。
2、房地产预售制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中国商品房预售制度诞生于一个特殊的时点,是我国商品房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设计之一。当初面临的形势是住房短缺,预售制拓宽了开发商资金来源,对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其“历史贡献”不能一概抹杀。
3、现房销售是全球主流的销售模式
虽然很多国家也允许预售制,但占据主导地位的都是现房销售。中国香港地区应被视为一个例外。现房销售为主的原因很简单,房地产是超大宗消费,很多人可能一生就买一次房,如果不看到现房,怎么能确保自己买到的房子是否货真价实?交付时间、房屋品质、小区环境,这些关键变量都必须眼见为实。仅仅看一个沙盘、样板房,和你最终拿到的房屋之间隔着N个不确定性。

4、预售制的本质是金融

预售制说白了,就是买房者为开发商提供“无息贷款”,期限至少两到三年。这样一来,开发商在常规金融之外获得了一个更加重要且诱人的0成本融资渠道。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购房者从银行支付利息借款,却交给开发商无息占用预售款,的确非常非常非常不合理。
5、预售制出问题的原因在于资金挪用
因为预售制的本质是金融,自然离不开严格的监管。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法不责众,监管往往有名无实。对开发商而言,旗下有众多楼盘,资金调度属于本能反应。调度习惯了,资金挪用也就心安理得、行云流水。一旦开发商拿A楼盘的预售款去拿地开发B楼盘,如此滚动,循环往复,杠杆可以一直膨胀。这是预售制的命门。

6、改革预售制,重要的是决心和意志

任何改革都是对利益格局的触动。中国房地产市值,已经超过美国、日本、欧盟之和。要改变预售制,利益格局之大可想而知。虽然难,但更关键的是决心。这一制度长期陷入一个两难:房地产火爆的时候,谁也没有压力和动力去改革;房地产低迷的时候(例如当下),又不敢动,因为已经错失了改革的最佳机会窗口。当前的确不是取消预售制的好时机,但千万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未来几年一旦出现机会窗口,应该当机立断、果断出手。

7、预售制非改不可
中国房地产市场早已从短缺时代转为过剩时代。预售制的历史使命早已完成。如今继续预售制只有害处而无益处。一方面,预售制刺激了开发商“债务滚雪球”,另一方面,一旦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给定房子是千家万户身家性命的现实,从社会长治久安出发,必须逐步让预售制退出历史舞台。

8、取消预售制不会影响房地产发展大局
决定房地产发展大局的是供给和需求。取消预售制,不会影响需求侧。对供给侧而言,取消预售制,会带来开发商内部的洗牌和阵痛,但优胜劣汰,不会影响供给。相反,取消预售制可以淘汰一些低质量开发商,实现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

9、取消预售制不会把开发商逼上绝境
一旦取消预售制,开发商必须从其他渠道获得融资。目前,开发贷和抵押贷已占银行贷款半壁江山,应该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从国际经验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是最好的出路。总结p2p的沉痛教训,为避免REITs冲击社会稳定,REITs可以仿照私募股权基金,设置较高的认购门槛(例如100万起步),只向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高净值客户销售。这样一来,开发商破产,影响的只是金融机构和REITs投资者,不会影响“现房购买”的普通购房者。
10、烂尾楼的业主是受害者,更是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

烂尾楼烂尾,不是正常的“投资风险”,而是开发商资金挪用的结果。这样的苦果,不应该让业主认倒霉。一些业主倾尽所有买房,苦等多年等到的只是烂尾楼,一些人甚至不得不举家住进烂尾楼,内心的凄苦可想而知。对这些问题,地方政府不应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将“保交楼”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殚精竭虑,真正做到与烂尾楼业主同呼吸共命运,助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家,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词汇。我们应该时刻铭记杜甫那句感人的千古名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诚然,当务之急不是取消预售制,而是加码支持政策,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但预售制这个定时炸弹不能永远拖下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