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yw
发布在一亩三分地
欢迎大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到原帖与作者交流讨论哦!

引言:

终于有时间来写这篇总结了。我本科是华北电力大学,非常不有名的学校,出国人数非常少。
本专业只有三名同学出国(这是CS专业出国历年来最多的了,上一届是0)。
之前突然翻到自己的定位贴,看到当时地里同学都不太看好我的申请。还是要感谢他们,让我确定了自己的策略。

申请结果:

一共收到了13个ad:CMU MSIT-MOB(accept),Gatech CSE(COC), UCSD CS75, Rice MCS, CMU ECE, UCI MCS, UFL CS, BU CS,JHU CS,西北 CS, NYU courant CS, UBC ECE meng, Waterloo ECE meng。
可以看到我的录取还比较中规中矩,也算中了小彩票。一句话总结:保底主申都很稳,CMU项目多投投,大彩票一个没有!

申请过程

选校定位:

我是采取海申的策略。不过说是海申,也不是从USNews上面从第一名一直申到第30名。
最开始我的中介(我选了中介,因为当时大四上还在做公司做项目,感觉DIY可能顾不过来。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最后还在补背景,可以考虑中介。不过也不是说找了中介就当甩手掌柜了,所有学校的why school都是我一份份去改,提交前我也会一份份审核)为我提供了一份CS的选校list,我仔细的审核后从中选取了一些学校。
同时从多方打探了解到一些学校其实不收cs的master,比如MIT,还有UW的CS master只能从本校申请等。这样就完成了初步选校。
接着,我和mentor讨论了一下,了解到在美国找工作更看重专业排名,因此我又挑选了许多CS排名较高的学校比如UCSD等。
因为我是海申,所以没有多考虑本科学校的申请情况,毕竟本科学校样本太少实在不能作为参考。
然后通过mentor的指导,我了解到美国各个项目的申请难度,放掉了一些很难申的项目,比如UIUC的MSCS和UT-Austin的MSCS项目。
最后选取了18个学校(CMU项目没有分开,没算加拿大的学校)。要说这份list有多么完美,确实不是如此。因为前几天我还一度有些后悔自己没申请UIUC的MCS和UT-Austine的ECE-SE以及定位贴里有同学建议的Conell Tech。
但是,anyway,能得到现在的结果我已经很满意了。
选校建议:对于自己学校有飞跃手册的可以多看看自己学校学长学姐的申请案例,非常有指导性(我当时所掌握的我们学长的申请案例只有2个:上届软工的学长和上届EE的学长,真是惨的一批),还有地里的申请总结和申请结果。
找准定位真的很重要,说实话不提倡像我一样海申,一方面会使学校增大审材料的时间,另一方面真的很费钱。
保底少申(录了也不会去的干脆不要申,就算是保底也得是自己愿意去的)主申的话也不要太多,彩票必须有(万一女神眼瞎了呢)!

三维:

可能master申请中最重要的就是三维成绩了吧。大概总结来说就是三维决定了你申请的下限,软背景决定了你申请的上限。而三维中更加重要的就是GPA。
本人GPA也是三维中最拿的出手的,百分制是90.08,四分制转换是3.81,专业GPA达到3.9。我想这也是我能申请到这些学校的基础。
至于我的语言成绩确实不够突出都是刚刚过线的成绩,托福103(23)还有一次口语考了24但是总分低了一分还是选的总分更高一点的,GRE 158+168+3.5(数学没拿到170给中国人拖后腿了hhh)。
可是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语言成绩不会过分影响整体的申请情况。换句话说,不会影响主申校的申请情况,彩票校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我相信那些拒我的彩票校比如斯坦福也一定不会是仅仅因为我托福没考够110。我说这些是为了给那些像我一样语言成绩考几次都刷不上去的孩纸一点信心,如果你可以轻松做到110+,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但是三维这里有几个学校需要注意:USC比较看重GPA,最好是百分制的90+(可以看到我到现在也是pending,我觉得可能还会看重中本科学校);Brown则比较看重托福成绩,105+是官方标准,今年第一批的拒信就是拒了一些托福低于105的同学。所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三维优势来筛选一些学校。

软背景:

比起三维来说,我在软背景方面更加有经验。大一到大二的寒假,我就联系了中国农业银行的IT assistant实习。
大三上为了弥补自己的本科背景又不想影响自己的GPA因此我选择去台湾交换一个学期。由于本科学校实力实在有限,直接交换的学校是台湾科技大学,但是这个大学和台湾大学有联盟。
因此我选了台大的课程,也从而拿到了台大教授的推荐信不过限制只有5所学校。
从台湾回来后的那个学期,我联系了本校的教授,开始做关于机器学习的项目,然后在普华永道找到了一份sde岗的实习,主要做一些手机app的修复和更新。
也是这份实习的经历跟CMU这个项目方向非常match,我想这也是我能录取的一个关键。
但是,在这时我突然发现我只有一份暑期实习推荐信,一份本校教授的推荐信,和有数量限制的台大教授推荐信,而且本校的研究项目也没有产出paper,一下子陷入了很尴尬的境地。
因此为了弥补自己的软背景缺陷,我又联系到了清华的教授在大四上的时候一边申请一边做科研,最后也拿到了他的推荐信。
在申请期间我一度又改了几个学校,但是又不好再麻烦清华教授,所以我又通过一个对我很好的任课老师联系到了本校的院长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也算是一位小牛了。
就在所有软背景即将定格的时候,在中介培训师的朋友圈里看到了Dartmouth College招收winter intern的信息,我联系了培训师获得了报名的方法,在2019年1.1踏上了美国之旅。
虽然这段经历没能使我在申请期间获得推荐信,但是在PS/CV中多少都有提到一些,同时在出国读master前如果能有一段这样的海外经历我想都会是非常加分的。
截止到Dartmouth,我的软背景包括三份实习,三段科研经历,清华的科研经历获得了专利,Dartmouth的科研也会拿到顶会paper的挂名发表
在软背景上面,有遗憾,也有收获,现如今非常感谢遇到的所有教授和我的实习leader,还有一路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也很感谢当时没有轻易放弃的自己。

申请tips

对明年申请的同学我有几个不成熟的建议,仅根据我个人情况提出来的小tips:
(1)早点考出英语成绩,不要拖,不然到后面真的会很被动;像GRE这种考试不适合一遍一遍地刷,争取一次通过。
(2)找个交换项目可以只交换一个学期这样;也可以参加学校的2+2项目并且家庭情况允许自己也有能力参加的话,2+2项目几乎相当于美本申请非常占便宜。
(3)一定要找暑研!一定要找暑研!一定要找暑研!(重要的事说三遍)
(4)大二就可以开始找实习,大四上也不要浪费,边实习边申请并不会耽误申请的;毕竟我们出国读研的最终目的是找个好工作,国内的big name实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结语

对自己整个申请季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申请和录取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找实习,找全职等。
不能懈怠,继续努力!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大家如果还有相关的问题和看法,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到一亩三分地讨论。
内容来源一亩三分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一亩三分地联系

欢迎小伙伴们爆料提供新闻线索发送到:[email protected],会加米哟
生活|投资|职场|留学
百万华人一同关注我们4个公众号!
别错过北美最新热点干货
商业合作:1point3acres.com/contact
百万级月活,品牌精准投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