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FudanLogic
如涉版权请加编辑微信iwish89联系
哲学园鸣
编者按:大基数与选择公理深邃而美妙,越向其中了解,就会越来越步入无穷深处。上一期文章是不是意犹未尽?不用担心,本期将继续为大家带来大基数与选择公理的相关介绍,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逐渐走向无穷深处。
TO THE  INFINITY  
集合论的基本概念告诉我们,基数指的是一些特别的序数,满足。例如,是基数,但不是基数,因为我们能找到一个到的一一对应。同时,我们能证明,对任意的基数,总能找到比它更大的基数。据此,我们将第一个无穷基数称为,紧随其后的那个无穷基数称为,并以此类推,将极限步的那些无穷基数称为极限基数。大基数的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
大基数的层级
1
无穷有多大
大基数,顾名思义,它是很大的基数。它有多大呢?比那些物理学中的天文数字还要大得多!从集合论的角度看,所谓天文数字,都很小很小。这是因为,这些天文数字都只是有穷的。而ZFC的一条公理:无穷公理,它保证了无穷集合的存在。

观察最自然的无穷基数:自然数集的基数,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任何自然数,指数运算也永远只是一个自然数,不能达到;第二,如果我们用一组小于逼近,无论怎么逼近,这一组数即便加起来也还是到不了。我们将第一个性质总结为“强极限的”,第二个性质总结为“正则的”。数学家豪斯道夫问:除了之外,是否存在强极限的、正则的极限基数?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我们竟然不能在ZFC中证明存在这样的基数。不仅如此,假设真存在这样的基数,那么它将非常大:若,则
故事到这里并未戛然而止,还有许多问题等待回答。比如,不可达基数为什么有这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满足两个不起眼的小小性质,就让它变得如此巨大?为什么它居然比ZFC还“强”?也许,不可达基数只是一个仿造生搬硬套而“造出”的对象;也许,它压根就不存在;也许,它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
但紧接着出现的多种大基数或大基数性质就不再那么好糊弄了。组合学中,Ramsey定理说的是成立。即,将自然数按前大后小做两两排列,得到
这样一个集合,再给这个集合之中的元素涂上红色或者蓝色,则我们定能找到一个无穷自然数集上的两两排列必在上述操作中被染成了同一种颜色。此时,我们可以对Ramsey定理做出两个自然的推广:
  1. 是否存在基数,使得小于那些数的两排列、三排列、四排列……全放在一起,再做二染色,依然能得到一个“大小”为的集合上任意排列全都被染成一个颜色?即是否存在,使得
  2. 是否有其他无穷基数满足
此两种情况下,竟然都必为不可达基数,且都比不可达基数更强。例如,第二种情况时,等价于是不可达基数且具有树性质,这样的需要满足的必要条件是:它必须是第个不可达基数。但这个条件并不充分,即第个不可达基数并不一定满足。此外,它还等价于其它一些数学现象的自然推广,例如等价于无穷语言上的弱紧致性。如果说不可达基数是一种假象,那么为什么数学中处处是这样相互勾连的假象呢?
其它数学分支中一些问题的自然推广也引向大基数。例如,我们发现集合上的测度自然对应着一个完全的非主超滤,即上余有穷集测度为,有穷集测度为,将这个测度扩展到自然数的所有子集,则这些测度为的集合相交可数多次后依然测度为。对此做一个自然的推广:不可数的上存在完全的非主超滤,则发现是比弱紧基数更强的大基数;可测基数。
ZFC不能证明存在这些大基数,并且,不仅它们来源于各个数学分支,而且它们之间的“大小”、“强弱”关系竟是能相互比较的。这到底该如何解释呢?
2
寻找秩序
现在我们转向另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哥德尔引入了可构成集的类,它从空集出发,沿着序数逐层向上定义每一层,其每层的元素都是利用下面一层中的元素定义出来的。由于可以清楚地知道之中每个元素的来龙去脉,因此以作为数学问题发生的宇宙,其中的数学问题总是容易知道确定的答案。例如,之中有一个全体元素的良序,之中连续统假设成立。并且,认为,自己就是完整的集合宇宙,即。
 结构清晰,并且并不会产生新的矛盾,这是否意味着的确就是?哥德尔认为,要成为真正的集合宇宙,必须与大基数相容。Woodin认为,是错的,PD比它更好,不过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总而言之,一些数学家,特别是持有实在论观点的数学家认为,结构清晰,这很好,但它需要容纳大基数。
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只包含很小一部分大基数。这让大基数和看似毫不相干的可构成集发生了联系。例如:
定理2.1. (Scott) 若存在可测基数,则。
因此,一部分数学家开启了内模型计划,即寻找既有大基数、又类似的模型。
如何寻找这样的模型?一种方法是令为上完全的非主超滤,从出发,构造相对可定义集合的类。这样一来,就是中的可测基数。但这种方法每次只能加进一个可测基数,这种方法实在是吃力不讨好。幸运的是,Woodin观察到,若能有一个满足某些性质的“超紧基数的弱扩张子模型”,则容纳现有已知的所有大基数。
到哪里去找这个弱扩张子模型呢?也许哥德尔曾经设想的HOD是一个可能选项。HOD类似,但不像只允许使用上一层的对象作为参数,HOD允许我们定义集合的时候使用序数作为参数,并且只需要定义每个集合时所使用的那些“基本的元素”是使用序数可定义出的即可。更重要的是,Woodin发现,HOD有一个非常类似的性质:二歧性。
HOD定义(Woodin HOD二歧性讲义,2017)
二歧性的故事要从不在中的大基数说起。前面我们说到,可测基数不在中。事实上,比其更弱的一些大基数也不在中。从Ramsey基数出发,Silver发现,若存在Ramsey基数,那么则存在一个包含所有不可数基数的序数集,使得对任意不可数基数,我们无法从辨别中的那些元素,即它是一个不可辨元集。利用这个,可以证明一个特殊的良基集存在,且其若存在,则其中的元素解码出的公式必满足。因此,Ramsey基数存在,则必有非空且满足两个特殊性质(良基性与remarkableness)。这个集合可以被转换成一个可数结构,使得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被编码进去。我们将这个集合称为。Kunen证明了,若存在,则。
由于存在蕴涵着这个包含所有不可数基数的不可辨元集的存在,因此中的不可数基数对来说全都不可分辨,这就意味着中任意一个不可数基数在看来既像正则基数,又像极限基数。因此中所有不可数基数在看来都既是正则的,又是极限基数,即中所有的不可数基数都突然变成了不可达的,也就是全都变成了大基数!这说明,不仅使得不可能是,而且还使得和的差别非常大。
进一步,Jensen发现,通过还可以观察到的一些非常特殊的性质,即覆盖定理:
定理2.2. (Jensen覆盖定理) 若不存在,则每一不可数的序数集都能被一个可构成集覆盖。即存在可构成集使得且。
这条定理的推论是,若不存在,那么每个奇异基数在中也是奇异的;并且,这些奇异基数的后继也正是中奇异基数的后继。这表明,不存在时,中的很多事实就是中的事实。
Woodin将上述现象总结为具有的二歧性,即:或者和差别非常大(存在),或者和差别非常小(不存在)。如果我们相信中应该有大基数,那么和将天差地别。Woodin证明了,HOD具有类似的二歧性:
定理2.3. (HOD二歧性定理) 设是可扩张基数,则以下两种情况必有一种成立:
  1. 若在中是奇异的,则在HOD中也是奇异的。并且;
  2. 所有大于的正则基数在HOD中都是强的。
这与的情况何其相似!也就是说,或者HOD离很近,或者HOD离很远。
在那里,我们能以大基数为媒介,断言一定离很远,那在HOD这里呢?它到底非常接近,还是离非常远?
3
路在何方
前面讲到,我们在寻找包含超紧基数的内模型,使其是满足一些特别性质的“弱扩张子模型”。如果HOD很接近真实的,那么它应该包含所有我们期待的大基数,因此很可能是我们渴望的那个弱扩张子模型。Woodin猜想,HOD一定不可能离很远,这就是HOD猜想。果不其然,他证明了HOD猜想与“HOD是是超紧基数的弱扩张子模型”等价。Woodin坚信,HOD离很近,因此提出了终极猜想,这个猜想需要构造一个满足一定条件的弱扩张子模型,一旦这个猜想成立,那么就是HOD。
那么,是否有可能HOD离很远呢?这就是本次暑期课程:选择公理之上的大基数,所涉及的内容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