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妈妈调查局
来源: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8月8日,有新闻报道一名男童因为反复发烧2个月,被家人送到了医院,结果确诊为“布鲁氏菌病”,睾丸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还可能会影响将来的生育。
 图源:微博@中国新闻周刊
新闻报道称,男童的家人觉得现挤的羊奶更有营养也不含添加剂,于是就让他喝了一周,没想到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这些“现挤的奶”不是应该更新鲜、更营养、更健康吗?为什么会导致这么严重的问题?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逐一分析一下。
01
生鲜奶最大的问题——卫生
生鲜奶,是指刚挤出的牛奶,没有经杀菌、过滤等加工的原生奶。
在上述新闻里,接受采访的医生一语道破了孩子患病的关键:鲜奶营养价值好,但鲜奶不是生奶,生奶并没有经过严格工序消毒。
图源:微博@第一帮帮团
事实上,认为生鲜奶比成品奶更新鲜更营养,本来就是个误区。
一方面,在挤奶过程中,挤奶环境、挤奶人、挤奶容器的卫生状况都会对生鲜奶造成影响,很容易产生污染。
▲传统养殖手挤奶/ ▲现代牧业机器收奶
另一方面有些牛、羊可能本来就患有某些疾病,比如乳腺炎、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
这些患病动物的乳汁里会含有致病菌,如果不加以处理,直接饮用就会造成健康危害。
前文提及的男童就是因为饮用了没有充分杀菌的鲜羊奶,而被传染患上了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和狂犬病、艾滋病同属于乙类传染病。
让人痛心的是,每年,我们都能看到感染“布病”的新闻。
2020年,西安一名2岁女童饮用鲜羊奶感染布病引发关注,其后记者到当地儿童医院采访发现,这家医院半年收治了20多例布病患儿。
图源:微博@陕视新闻
2019年,梅州一名幼童生喝了羊奶后,和同村其他20人一起感染了“布病”。
图源:微博@Vista看天下
曾经有人戏言,喝生鲜奶没喝出病,那是你运气好,运气不好的人甚至没机会说话了。
02
生鲜奶无异于“三无产品”
我国市场上流通的食品都有需要严格的执行国家标准,就以鲜奶为例,我们在正规商场或电商看到的乳制品包装一般长这样:
图源:妈妈网育儿
或者这样:
 图源:妈妈网育儿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相关产品包装必须标明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化学通用名称、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但家长们趋之若鹜的现挤生鲜奶,是长这样的:
图源:微博@新京报评论
或者这样的:
图源:微博
好一点,可能是这样标注了容量、保质期、贮存条件,但依然缺失其他强制标识的:
图源:微博
有人说,这些生鲜奶就像包装提醒的那样,自己在家煮沸不就可以消毒了吗?不!
因为我们很难把握温度和时间,沸腾时间不够消毒不到位,沸腾太久奶就全糊了。
说白了,生鲜奶和“三无食品” 没什么区别。
喝“生鲜奶”,无论是现挤的还是小作坊封装的,都存在非常非常高的风险,不建议购买饮用!
03
常温奶保质期长不是因为防腐剂
很多人购买生鲜奶,是因为担心常温奶这类预包装奶制品添加了很多防腐剂,对身体不好。
其实不管是奶制品还是其他食品,都已经可以通过真空、密封、杀菌等包装和生产工艺让食品不添加防腐剂也能长时间存放。
根据《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纯牛奶中不允许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一般通过超高温瞬时灭菌或巴氏消毒法来增长保质期。
图源:妈妈网育儿
喝奶最重要是获得优质蛋白和钙,因此奶品中的蛋白质和钙含量是我们判断一个奶品质的基本标准。
国际乳品联合会(IDF)在1990年就已经做过测试得出结论:生鲜奶、常温奶、低温奶的蛋白质、钙和脂肪并无明显差距,因此我们完全没必要冒着这么大的健康风险去追求没有经过规范加工的生鲜奶。
值得一提的是,低温奶一般比常温奶的价格更高,主要是因为低温奶从出厂到储存到销售一路都需要有冷链保障,成本比较高,大家日常选购时用脚投票就好了。
04
这些自制食品不靠谱
1、自制辅食米粉可能导致缺铁
不少家长都知道,宝宝添加辅食应该从米粉开始,那是不是把米打成粉就可以了?
很显然并不是的!自制米粉和生鲜奶一样,制作过程中难以保证环境卫生,有很大的污染风险。
购买私人制作封装的辅食米粉更是不可取,这种产品脱离市场监管,没有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等强制标签,难以分辨米粉中添加了什么食材。
更重要的是,自制辅食米粉只有简单的淀粉成分,没有强化铁和其他营养素,根本无法满足辅食期婴儿的需求。
长期只食用自制米粉,很可能造成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现在市场上的成品米粉都强化了营养素,可以在宝宝均衡饮食前,有效地补充铁等重要元素。
2、土榨油可能会致命
很多家长觉得,自榨油或者土榨油用料看得见、更放心,殊不知,它们有很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土榨油没有经过精炼,杂质比较多,保质期短也容易变质。
而且土榨油的原料无法控制,像花生、大豆这类食材一旦发霉了,就很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对肝脏和肾脏的损伤很大,长期食用可能致癌。
正规食用油厂家从选料到加工,都有严格的标准,市场监管部门也会进行不定期的抽查,食品质量控制较好。
即使是自己家种的花生拿去榨油也不安全,私人小作坊的加工设备和环境本身就含有大量污染,卫生难以得到保障。
此外,土榨油的油烟点低,炒个菜就满屋油烟,对全家的健康都是威胁。
长久以来,不少家长都沉迷于“纯天然”“自家产”“手工制”这类食品,觉得够新鲜、无添加。
费尽心思买回来,甚至大人都不舍得吃,只给宝宝吃。
但天然≠安全,难买到≠价值高,最重要的还是要看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是不是安全可控。
在我们的市场监管部门、食品研究行业里,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在食品安全规范化努力工作着。
我们从正规渠道、购买符合国标的产品,就可以享受到安全健康的食品,何乐而不为?
如果觉得本文不错, 
麻烦客官赏赏在看、点点转发。
小编给你鞠个躬~
原标题:连烧2个月,8岁男童睾丸损坏或不育:你家门口卖的“鲜奶”,当心“有毒”!
作者:妈妈调查局,妈妈网原创作者。关注妈妈网育儿(ID:mmwyuer),500万妈妈都在看的母婴公众号,每天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让你成为更好的妈妈。转载请联系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来源| 妈妈网育儿
*文章系本平台授权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当然欢迎大家分享朋友圈!
精彩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内容
38w家长都【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