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神评局
近期,北京市再次宣布要进行减量发展,未来不仅不再新增任何建设用地,反而会拆除违法建设用地2亿平米,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10平方公里。
减量发展,北京市的人口要减少15%。
从建设用地面积到人口进行全面缩减,这就叫减量发展。

从来就没有城市这么干过,北京是第一个。
北京是中国的特大城市,而全球所有的特大城市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越来越大,不断吸血中小城市的人口。
相对于小城市,特大城市的生产成本要低,同时提供给优秀人才的工资要高一截。
人口和资源必然会向特大城市再度集中,这是不可逆的经济趋势,也是效率的体现。
但对于北京来说,人口涌入的速度超过了住房建设的速度。
人口新增100万人,那可不是单纯的纸面上增加100万人口就完事的事情,你要修建足够100万人居住的房子,需要大量投资。
除了房子外,还要修建大量配套的道路、地铁、商场、医院、派出所、消防站等等,这都需要大量的钱,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
理论上说,把全国的人都集中在一个城市,效率可以提升至最大化,但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城市的环境能否承载全国的人口。
但,单位面积的承载人口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无限提升。
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密度已经超过2万人/平方公里,这是一个非常离谱的数字,是美国华盛顿特区的7倍多。
因此,带来了极严重的负荷压力问题,北京人摇不上车牌号,坐地铁被挤成肉饼,水资源不堪重负,这只是其中其中弊端的沧海一粟而已。
北京市单位人口密度已达到人类极限,不可能再提升,还想增加人口,就只能增大城市面积。

但当一个城市开车从城东到城西需要5个小时以上的时候,还盲目去增大城市面积,有意义吗?
当城东的人一年都见不到城西之人一次的时候,他们只是名义上在一个城市而已,不会提升什么效率。
这就是特大城市的扩张极限。
而特大城市最合适的规模,是要显著低于这个极限的。
除此之外,大量人口流入特大城市,就代表大量人口流出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竞争力确实远不如特大城市,效率,成本,都不如。
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公司之间的竞争是一样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大家都愿意去发展良好的城市锦上添花,没人愿意去衰败的城市雪中送炭。
从国家整体的角度来说,不算好事,所以国家要制止这种行为,以实现整体国力最大化。
因此,中国这些年在逆规律而行,主动调控,限制一线城市的发展。
理论上说,越大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越快,因为大家都想去这样的城市。

为什么日本学者写的中国历史却风靡全国政商圈?

但这几年,中国的二线城市崛起,合肥、武汉、杭州这样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甚至远超北上广深。
这就是国家的主动调控。
其中,以北京对规模的压制最为厉害。
政治中心本身会带来很多的人口,经济中心又会带来很多的人口,而北京的水资源压力也非常大。
因此,在一线城市里,北京是缩减城市规模动力最强的。
2015年,北京就提出了2300万人口的“天花板”,要主动限制激增的城市规模。
2017年,中央决定建设雄安,用一个全新的城市,把北京所有的“非首都功能”全部疏解到这个城市。
2022年的环京房价,大约是2017年的一半,直接腰斩,因为首付早就跌没了,很多人甚至愿意免费送房,只求能有人愿意把贷款背走。
因为人口没了,北京市的人口都没了,哪来的环京什么事。
当初觉得环京房价会涨,不就是觉得那么多人涌入北京,北京住不下,只能去环京住嘛,就算北京外扩,也只能把环京区域纳入北京,所以早点下手买环京房子必定能发财。
但现在都砸在手里了。
北京减量,如果验证确实对整体经济有好处,那么很快上海深圳都要“减量”,让人口向二线城市集中,打造出十几个新的一线城市。
我是淑伊:一个为苍生说话的
自媒体女子
努力做一个有良知的公众号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