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寒暑假,一土营地总会开展社会实践系列的公益活动,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跟我们一起从事社会实践项目和公益项目,例如在云南河边村,我们一起感受雨林的丰盛、瑶家文化的美好,和当地村民一起探索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在内蒙西乌旗草原,我们体验游牧文化,理解文化背后的亲密、感恩与敬畏。

为什么鼓励孩子参与公益项目,一是能够收获到课本之外所学不到的
社会实践知识和经历
,有利于孩子未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任何环境;二是想要提升孩子们的
群体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铸造自身
的价值观

暑假即将临近,云南西双版纳河边村公益实践营再度开启招募,邀请大朋友、小朋友们一起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去影响、去带动更多的人。

在前不久结束的2022中国中学生公益实践白皮书线上发布会上,研究报告表示:要让青少年对公益实践产生心理认同,才能从本质上推动他们深度参与公益实践活动,
而随着公益项目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青少年对公益实践的认同感逐渐加深。研究发现,
近七成中学生计划未来一年参与公益实践,其中,环境保护、动物保护、儿童文化保护、青少年老人教育、医疗卫生等是他们关注度较高的公益主题。
调查报告显示,六成以上中学生认为参与公益实践有助于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成就感,有助于心情愉悦和放松;77.3%的中学生认为参与公益实践有助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例如组织、沟通、领导等能力;74.2%的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公益实践,且29.5%的家长愿意和孩子一同参与公益实践,公益实践是增进亲子关系的渠道之一


如果说公益实践活动对成人的影响是从改变内心想法、以自身带动他人开始,那么对于青少年来说,这一趟云南河边村公益之旅也许就是打开他看待多维世界的一扇窗。


云南营营员小蚂蚁的作文:
我们在8月1号的时候跟着一土营地一起到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在8月3号我第一次进到热带雨林里,这个热带雨林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热带雨林。第一天我们只是在热带雨林外面走了一圈,但是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昆虫,比如说黄猄蚁,蚂蚱,象甲,洋辣子和螽斯。
我的观察记录

第二天我和领队天山老师、昆虫专家天牛老师、本地向导山羊一起,进到了热带雨林里。我们走到了一个大空场,然后用芭蕉叶铺在地上当桌子,撕成小块当碗。我们午餐的主食是糯米,我们还吃了煎鸡蛋,鸡肉,腌菜,烤猪皮和花生。在这顿饭里我最爱吃糯米,我吃了好多,都吃撑了。
特别的雨林野餐

我们吃完饭接着往前走,前面的路很滑,我摔了一个大屁墩。这段路很陡,有很多泥巴,很危险,刹不住车。我用我很久以前找的棍戳在地上,用一个脚顶着棍,另一个脚再往前走。我们走过了那条路,前面是一条河,所以我们只好把鞋脱下来扔到对岸,然后趟水过去。在过河的时候水特别急,我差点被水冲走,我只好用棍子支着。在河里走来走去特别好玩。我来热带雨林的目的是抓虫子,我抓到了一只盲蛛和一只天牛。这次热带雨林之旅非常好玩。
雨林坡道
雨林“探险”的最后一关——过河
水流好急呀
▽开心的蚂蚁一家

和其他营员以及当地的小村民
除了小朋友稚嫩的笔触记录,家长们也纷纷在群里表达了自己在这趟云南之行的收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如果说每一趟公益之旅都能带领更多的人去了解公益、理解公益、实践公益,那么作为营地老师,最开心的就是看到大家的改变。

天牛老师的话
这一趟公益之旅最重要的是家长们的用心而且带着思考,我们形成合力,无论是大人、孩子自己内心的感受,还是当地孩子和小营员的交流以及共同生活,都有1+1大于2的效果和体会
我们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包括自己和自己内心,老师和大小营员,家长和孩子,孩子和村民的联结,也看到小营员和小村民孩子天性的释放。很多画面仿佛在眼前,我坐在教室后面看到绿芽妈妈和当地女生的拥抱,让我特别感动。小浣熊和小老虎背着竹篓去喂猪,我和天山老师在酒吧谈事情,就问:你们干嘛去?我们喂猪去。那种简单的画面和问答,我和天山老师当时发自内心的开心和感动。
灯诱时孩子争先恐后“十万个为什么”的画面,蚂蚁一家的一双人字拖走天下,小朋友们那个夹子“万物皆可夹”等等等等,记忆是个好东西,把我又拉回那一周充实的生活里。
天山老师的话
雨林的自然环境让我们心旷神怡;村民们的热情纯朴也总是让大家心里暖融融的;瑶族特色的吊脚楼让我们印象深刻:粗粗的原木做成了楼梯,厚厚的板材做成了桌椅和床,在房间里仿佛都能闻到木头的香味;
桥头的榕树上挂满了无花果,穿村而过的小溪送来阵阵清凉;随处可见的走地鸡会飞,难怪这么好吃;摘来的香蕉都被剁碎了,竟然都要喂给村里的冬瓜猪;家家户户门口的木瓜,眼看着变黄可以吃了;路边的柚子树叶可以当调料,仔细找说不定还能找到柑橘凤蝶的幼虫……
而这舒适的气候也给这里带来丰富的物产,同时也滋养着村民和我们的内心。有的坐着摩托去捞鱼,有的带上草帽给甘蔗除草,有的坐着拖拉机去割胶,有的背着竹篓去喂猪……
当大家带着欢喜分享自己的农耕体验时,会议室里洋溢着兴奋与自豪,但细看分布在各组里的小村民们,却是满脸的不赞同。我把话筒交给自然名月亮的村民小姐姐,她说:干农活太累了!太热了!为什么营员们和村民们对农活有不同的感受呢?一位爸爸一语道破了天机——我们干农活只是几分钟,而村民们是每一天、好几个小时,我们干农活只是玩一玩儿,而对村民们这就是生活。
在我们的营地活动中,来自城市的营员们能够深度体验着独特的瑶家文化和雨林生活,同时我们的营地活动还深深吸引着当地的村民。
2018年初我们第一次开展活动,小村民常常在一旁羞怯地观察,临走才开始和小营员们一起游戏;2019年初的营地开始,小村民们都有了固定的自然名,在迎接团队时会主动笑着走过来跟我打招呼,会积极地参加我们在村里全程的活动,包括一起进行当地的本底植被调查、水质测试、雨林寻虫……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暑假,小村民们融入在不同的小组,自然地和组员们一起讨论本组的探索主题,发现着家乡的美丽,思考着对雨林的保护,尤其是大方地参与了成果展示,对家乡的丰盛与美好充满自豪,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贡献充满自豪
点击上方视频提前了解云南公益行
一土营地最初在小云助贫的推荐下进入河边村,我们曾经带着帮助与保护的心,而每次离开这里时,大家都会对村民充盈的内心、村里丰富的环境充满羡慕与尊敬,我们衷心希望和村民们
一起探索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希望村民们保有充盈的内心,希望雨林保持它的丰盛。

营地日程
DAY 1

入住西双版纳酒店后统一聚餐,享用版纳特色美食,认识新的团队伙伴;餐后夜游澜沧江畔,微风习习,享受假日闲适。
DAY 2

进入河边村,入住瑶族妈妈客房,品尝当地美食;破冰、团队组建,环村徒步,初步了解河边村;夜间灯诱。

DAY 3

随当地村民进行瑶家农耕体验及总结与分享,昆虫讲座了解昆虫基本知识、探索生命的神奇与智慧;夜间影院观影。

DAY 4

初探雨林,了解经济作物橡胶树与其带来的环境变化,沿途很多惊喜发现;体验瑶家特色戏水游戏;确定每组雨林调查主题;夜间灯诱。

DAY 5

雨林深度探秘、在雨林中体验特别的瑶家路餐;小组讨论,完成本组的雨林调查报告;观星与夜探。
DAY 6

每组成果展示后举行结营仪式,午餐后与河边村村民告别,前往景洪;傍晚聚餐后夜游告庄。

DAY 7

早餐后自由活动,可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的独特风情。

营地信息
营地日期
7月31日-8月6日

(七天六晚)
招募对象
5-10岁亲子家庭

8-14岁青少年单飞

营地价格
7600元/人(大小同价)


报名方式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报名



费用包含:落地景洪后的全部交通费用、营地期间的全程食宿、专家费用、生活老师及向导费用、活动和相关设计、管理服务及物料费用、河边村助贫支持、保险费用
费用不含:往返景洪的大交通、用餐时的酒水饮料、个性化消费及自费项目
导师介绍
天山
一土空间 营地总监

日本NEAL认证自然体验师

芬兰赫尔辛基简快治疗研究所“重建”认证教练(Reteaming Coach)多年来专业从事户外课程与营地的策划与现场指导,与千余位孩子深入接触,爱自然懂孩子,用孩子的话说,天山老师总是那么温和但又很有威严。

天牛
资深昆虫爱好者,昆虫知识丰富,对自然观察和自然教育有独到视角和理解。授课风格生动有趣,课程设计注重将知识隐于趣味,以真实和有趣激发孩子们自然探索的惊奇之心和内生动力。

在自然教育领域坚持“只做一平方米,但深挖一千尺”,希望通过昆虫课在孩子们对“生活、生命、生态”的认知上做点有意义的事。  课程设计以“呵护孩子们对自然的惊奇之心,激发孩子们自然探索的内生动力”为出发点,以“知识隐于趣味”为原则,以“激发、引导、推动孩子们自发的专注力、探索和观察力”为目标。


更多课程、营地详情请咨询一土空间客服
将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勿重复添加


一土空间客服六土


一土空间客服小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