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总能在热搜上看到刘青云的名字,几乎都是夸他在片场敬业的。
下午两点多的戏,早上六点多就会到片场做准备。
拍戏途中完全不碰手机,就连换装时都在沉浸式背台词。
不管是跳楼跳水还是跳车,都不要替身,还觉得“九层楼(跳下来),也不太高”。
明明已经58岁了,头发也开始泛白,到了片场,该拼还是会拼。
像刘青云这样的老戏骨仿佛永远有着对戏的执念与诚意,不但要演好,还要演到极致。
这大概也是我一直很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上海封控期间憋得太久的我,当电影院一宣布开门,就早早买好了电影票,准备去看这部新鲜的《神探大战》。
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不同于纯粹以动作戏见长的那一类香港犯罪题材电影,《神探大战》有着更浓烈的心理惊悚氛围,无论是镜头设计还是视觉效果,都把生猛和刺激体现得淋漓尽致。
生猛在哪?光是涉及到的案件就够生猛了。
“屠夫案”、“魔警案”、“飞尸案”、“烹尸案”......几乎每一件都是曾经在社会上引发过轩然大波的传奇案件,单独拍一部电影都不为过,而《神探大战》非常妙地把这些案件串联在一起,用幸存者的复仇为引线,快节奏地引爆了剧情线。
那么,刺激又在哪?
一开头就够刺激的。黑黝黝的夜里,晃荡的水声,被绑住双手、裹住头部的少女死里逃生,身体遍布伤疤。
她默念着出逃的路线,如同献上一道等待解答的谜题。
这还不够。
紧接着镜头一转,两位巡警在暗巷中遭遇枪击,一番激烈的枪战后,三人纷纷殒命,仿佛凶手与警察同归于尽。
短短十分钟,两起案件被直白地抛了出来,又速速被勘破了。
但真相真的这么简单吗?
我不信,李俊也不信。
由刘青云扮演的前警探李俊自诩“神探”。他直接闯进发布会,夺过手枪,顶着前同事的嘴,模拟出暗巷枪战的真相,状若癫狂。
对现场的警察记者们来说,他可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疯子的话谁会当真呢?
——有人当真了,那是一群“神探”。
一个由各类冤假错案的当事人家属组成的犯罪团体,找到了李俊写在天桥下的案件信息,打着“神探”的旗号,以私刑讨回公道。
表面上看,这群神探也在揭露真相,可惜他们手段残忍,方法极端,只想以牙还牙。
于是,雨夜杀人魔最终死在雨夜,“飞尸案”的凶手同样成为飞尸......
他们不在乎程序正义,只想要结果正义。
而且,出于对警察的不信任,他们甚至挑衅地留下杀人预告。
当镜头被拉远,十几个朱红色的案件号码,拼出明晃晃的“神探”两个大字时,消失已久的李俊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他没有逃,反而转身投入其中,一个“神探”与一群“神探”的角逐就此展开。
到此时,我终于明白“神探”究竟神在哪里,——李俊能与“被害人”发生对话。
他听到那些人坦白的犯罪真相,也听到了他们歇斯底里的求救声。
看到这里的我是非常震撼的。
当这些罪犯惶恐地自报家门,把自己的罪行如数告知,以祈求得到解救时,他们的形象和过去被他们加害过的受害人的形象,微妙地重叠起来,营造出强烈的情绪张力。
表面上,我听到的是罪犯的呼救声。
实际上,我感受到的是曾经那些受害人的害怕、痛苦、挣扎与无能为力。他们的委屈、不甘与怨恨,终于在最后得到了释放与爆发。
整部电影的节奏非常快,细节环环相扣,完全没喘息的机会,每每看到两方人马激烈地在马路上追逐时,我都忍不住屏住呼吸。
有好几次,我看到角色轻微的表情变化和动作细节,自以为勘破了真相,正要沾沾自喜,没想到下一秒,导演就会直白地把这一段真相挑明。
我觉得这个做法很聪明。它没有用过长的铺垫刻意营造反转,也不避讳答案“暴露”,反而顺势为之,坐实猜测,却又在下一步将这种猜测设定为反派的圈套。
所以看电影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爽很酣畅淋漓,因为你能看出来导演并没有把观众当傻子,他拍的也是聪明人与聪明人之间的对抗。
就是要双方你来我往,你算一步我算十步,电影才够好看啊。
02
(这部分有轻微剧透)
除了剧情设计,我也很喜欢这部电影内里的东西,那些隐藏在角色身上复杂的人性。
我愿意把这部电影视作李俊在疯子与神探之间摇摆,最后又变回人的一场修行。
初登场时,他反复强调,“我是神探不是疯子”,而在旁观者眼中恰恰相反。
神探和疯子,这两个被赋予给主角的标签其实是对立的。
一为真相一为妄言,一为善一为恶,一为清醒一为混沌。
所以李俊在不断被两者拉扯,像神探般思考,像疯子般行动。
他的内心从未达成过一致。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会听到(说出)那句“人渣你也要救”,因为他的本我也是矛盾的。
他已经见识过了世界上太多的恶,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真相都有机会大白于天下,他并不是纯理性的人,所以也会希望人渣得到报应。
但另一方面,他被理性的身份束缚着,他的潜意识认为自己应该去救所有能够拯救的人,哪怕对方是一个人渣,也要先救下来,再让他们受到符合程序的惩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疯是对真相的执念,他见到的怪物是自己的心魔。
电影里反复出现尼采的一句话,“与怪物战斗,小心自己成为怪物”。
李俊大约早早意识到了内心的摇摆,所以一直在用这句话小心拉扯自己,以免成为“深渊”。
除了神探与疯子的设定,这种双向对立的结构在电影里反复出现了很多次。
比如神探团伙是多年前的受害人家属,最后又成为了新案件的施暴者;
比如反派角色曾经是家暴的受害者,最后却又以“屠夫”的身份把这种暴力施加给了更多人;
再比如以陈仪获救的地方为中点,向东或向西有着结构相似的村落,遥遥相应。
包括李俊与反派,也是互文,
“要么你是神探,我是疯子;要么我是神探,你是疯子”。
不过,如果说李俊自诩神探是更强调探,那么当反派自诩神探时更在意的则是神。
人一旦给自己加上神的定义,就往往觉得自己会凌驾于人类之上,会丧失人性。
这似乎也是主角与反派最大的差异。
尽管他们有着接近的思维模式,能够很快地领悟对方的思考路径,内心都藏着“怪物”的一面;但他们又是截然不同的。
有人放任怪物生长,通过伪装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好人”,以符合社会的标准;也有人与怪物战斗,让人性与怪物反复调和,最终实现和解。
有人想去到日光下,有人只愿活阴影里。
而当主角与反派最终相互以对方的亲人为砝码时,两个人的外在形象越过了交接点,发生了交换。世人眼中的疯子成为正义,世人眼中的正义成为疯子。
在李俊纠结着对幼小的婴儿举起手却又挣扎着放下时,他的正反两面得到了调和。
他不再是神探,也不再是疯子,而是回归于人,一个复杂的有血有肉有情感会挣扎的人。
因为是人,所以会犯错,会失控,会痛苦;
也因为是人,所以能清醒,能拯救,能治愈。
于是,当一切尘埃落定,李俊再次举起枪向空中不存在的怪物进行射击时,他终于听到了肯定的回应。
至于这回应意味着什么,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03
本来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但因为实在在家封闭了太久,将近半年没感受过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感觉了,又忍不住多感慨两句。
原本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坐在家里也可以看网络电影,看大屏投影,配置环绕声音响,但我总是觉得坐在电影院的那种感受是不一样的。
影院里的视听觉效果确实是在其它场所很难复刻的。
细想象,在电影院看《阿凡达》,和坐在家里沙发上看《阿凡达》的感受能一样吗?
那当然是不一样的。
没有大屏幕的刺激,和环绕音响的声音,扑面而来的体验感就少了一半。
还有细节上的折损,不同屏幕的色彩控制,都会让电影质感大打折扣。
这次看了《神探大战》,也觉得爆破戏、动作戏还是得在电影院看才够刺激。
当弹药一个个被引燃时,我的心脏也感觉跟着爆炸声怦怦直跳。
而且每次坐在电影院里,我都觉得精神特别容易集中,好像没有什么可以打扰我。
尤其是电影院的灯光暗下来的那个瞬间,我会觉得自己短暂地和真实世界切割开了,不用看手机,不用回微信,让视线停留在屏幕上就可以。
这种短暂的逃避,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解压方式。
所以趁着上海电影院终于复工,我也决定要认真去看几部好电影,珍惜这样的时光。
无论如何,希望能够随时去电影院的日子更长一点。
毕竟我真的很喜欢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END-
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