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暖暖
来源自公众号:阅读第一(ID:Readfirst)
7月5号,北京中考出分了,立刻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与围观。
不少小朋友在看到自己分数后,以为是自己超常发挥,进“六小强”都有望在即,但是一查自己的排名,简直“透心凉”。
不少家长感叹,这届北京中考是“卷”到了天花板,与此同时,伴随高分滋生的,还有不少传言和家长们莫可名状的焦灼。
但我们想说,莫慌,让我们带家长看看这届中考究竟发生了什么,又释放了什么信号?

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北京中考高分考生那叫一个扎堆得厉害。

满分660分,海淀考分在655以上的考生就有517人,全区前2000名只扣9分。
有些家长对这个数据可能没啥概念,我们拿去年的数据做对比会更直观。

同样拿海淀举例,2021年,海淀考生分数在645以上的累计人数仅有18
但今年,同样考分在645以上的累计人数达到4162人,数据整整翻了231.2倍
是不是非常夸张。
而要想稳进海淀“六小强”,往年保险名次是1500名,今年对应分数线是653,这就意味着,想要进海淀区重点,只能允许错两到三个选择题(数学选择题,每题2分)。
不仅是海淀区,北京其它区分数也“卷”得厉害,低于600分,可能是班级排名中末尾了。
几家欢喜几家忧。

被讨论得最多的是北京今年的中考试卷太简单了,没有区分度,导致拉不开差距
今年的试卷有多简单呢?拿数学举例,其中一道选择题是这样的:
这让不少网友吐槽,想必不少海淀一二年级的小朋友都会做。要知道,海淀区可是牛娃聚集。
在腾讯前不久新出的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里,一个海淀小学生就吐槽说,自己的同学都在学初中,甚至高中的数学了
截图取材于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
英语更不必多说,很多小朋友五六年级的时候就通过了英语的FCE(剑桥英语)。你不信,随便走到海淀的哪个小学校园门口去抓几个小学生说英语,那就一个流利。
海淀牛娃们,可谓是各个“身经百战”,从小就是“左手小托福,右手小奥数”;在各个辅导班里游走,专挑各种难题、刁钻的题目去练习,就是为了中考“这一役”,没想到,拿到试卷后,一脸问号脸,“就这?”
讲真,中考难度的下降,对那些头部学霸是最不“讨好”的,这就好比平时练就了一身本领,但到了考场,发现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
反倒是对于那些普娃,是利好消息。只要基础知识足够扎实,学校教什么,认真学什么,通常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北京的教育政策,向来是全国的风向标,所以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全国家长的关注。这也是这次北京中考出分引发大规模热议的原因。
那么,这次北京中考究竟释放了什么信号呢?家长群里,不少家长很焦虑,导致传言四起,说这次中考结果将倒逼大量孩子被迫出国,但事实情况真会如此吗?
恐怕,在新闻热之下,我们还需要多一点“冷思考”。
想必家长们都知道,今年中考是“双减”政策正式实施后的第一届中考。

因此,结合政策来看,中考难度降低也是情理之中。如果没有考试改革来倒逼,“双减”也最终只会是镜花水月,“减了一个寂寞”。
可见,我们喊了多年的减负,这次教育部是来真的。
想必,不止是北京,全国范围内,中考难度调低都会成为大势所趋。
中考难度的普遍降低,给下一届考生最大的启发是,学生们不用大量课外超纲补课和超前学习,因为课外高难度知识压根不在考试之列超前学也只会“学一个寂寞”,把学校教的基础知识打牢固才是硬道理。
有网友吐槽说,中考这样的考法就筛选不出真正的牛娃了,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究竟是谁在定义牛娃?在应试题海战术里,得心应手,会刷题、会拿高分就是牛娃吗?
这样的定义也未免过于单一。
君不见,当有家长为自己家小孩会做题、会拿高分而沾沾自喜时,而有家长担心自己家小孩太会做题,沦为考试机器,而特意把学霸孩子从顶尖体制内学校转到国际化学校。这还真不是凡尔赛,这是我们采访过的北京家长,告诉我们的真实故事
况且,家长们骂教育内卷骂这么多年了,现在是有关部门下定决心、动真格,给超前学习降温,给学生们减负,比起盲目的焦虑,家长们难道不应该为长期超负荷学习的孩子们,感到送一口气了吗?
北京中考出分后,听到最多的声音是,高分考生扎堆,一大堆学生将考不到普高。
这也是最能引发家长们焦虑的流量话题。
但事实上,就算北京高分考生比现在多两倍甚至三倍四倍,也不会导致大家所传言的,因为高分太多、太卷,很多学生被迫分流的职高。
的确,我国现在倡导普职分流,拿北京举例:
今年三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明确北京市2022年普通高中招生规模7.4万人左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3.3万人左右。
这就意味着,北京普职分流比例是7:3远远没有网上传言的5:5夸张。(当然,各个省的情况不一样,数据每年也会有波动)
这同时也意味着,北京的池子就是7:3,内部考生高分哪怕卷得再厉害、再夸张,7:3这个总池子不会变化,所以就不会出现家长们担心的现象。
与此同时,与中考难度降低对比,今年的高考难度反倒是增加了,尤其是今年的高考数学。
很多网友感叹,这是“宽进严出”了吗?确实有内味。事实上,欧美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小学和初中,孩子们都比较轻松和放养,到了高中才开始真正“卷”起来。这也更符合孩童身体、脑科学、心理发展规律。
这里又要提到社会学家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布迪厄指出,“社会中的精英位置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要把精英们的做法传播给所有社会成员的努力,都会导致那些做法失去原有的价值,从而被一种不同的选拔机制所代替。”
如果,人类终其一生始终逃避不了竞争和“社会分层”,那让这种压力尽可能到适合的年纪,而不是让我们的孩童在十二三岁的年纪,就开始在中考的指挥棒下,成为做题机器,从而丧失孩童和青少年该有的快乐和乐趣。
另外,有一个意思的现象是,每年中考出分后,往往都是体制外双语学校“捡漏”的旺季。
业内人士跟我们透露,好多国际化学校就趁这个时机,专门收那些中考没有考好,但是有其它方面特长的学生。
顾名思义,凡是有经济实力的家庭,条条道路通罗马,国内这条赛道走不通,还有体制外赛道。所以,国内“分流”对于这波家长是不存在的。
当然,体制外学校也分梯队。想要进数一数二的牛校依旧难。与上海相反,北京是“民弱公强”,北京的公办学校国际部也是相当“卷”。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要进实验国际部分数线是646分,人大附ICC海淀面试线646分,101国际部海淀面试线647分。(每个学校分数线要求都不同,如果想走体制外方向,需要赶紧与他们的招生办联系哦)
不过,这两年,体制外这条赛道被自媒体宣传得过于理(邪)想(乎)化,仿佛成绩不好的娃,都可以在这条赛道上收获惊喜和快乐。
国际化学校的“卷”与“乱相”,又是另外一个复杂的话题了。总而言之,只要对自己有高要求,哪条赛道都不太好走。
可怜天下父母心,当外界焦灼的声音太多,我们不妨冷静思考究竟哪些是真真假假的传言,拨开迷雾,还需要用心去观察,而究竟想要给自己的孩子怎样的教育,每个家长心中都应有一杆秤,而不是人云亦云。
▼精英说优选项目来啦~
如何快速规划获取加拿大身份?

工作、学习和海外身份,
如何同步规划、一次搞定?
如果你有海外规划和梦想,
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
即刻开启理想生活的追寻之路~
▼精英说旗下账号 点击关注发现更多内容

“在看”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