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官网消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6日表示,过去两周,全球报告的新冠病例增加近30%;上周,世卫组织六个次区域中有四个出现病例增加。
谭德塞还称,在欧美,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4和BA.5正在引起新一波疫情;印度(专题)则检测到了新的亚谱系BA.2.75,该病毒株已经传播至至少8个国家,世卫组织正对此进行密切监测。多家印度媒体日前曾援引以色列科学家的消息称,BA.2.75毒株可能已在印度10个邦出现。  
本以为,2022年我们会迎来“疫后第一个正常夏天”,享受解封之后的自由。殊不知,从来就没有“疫后”这一说,人类或许一直在“疫中”。  
7月刚开始没几天,全球都传来新冠感染再次激增的消息,Omicron亚型毒株的威力,恐怕已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Omicron亚型变异株BA.5携带了帮助逃离免疫的关键突变,让更多人容易重复感染,它已经成为欧美主流毒株,导致确诊及住院数再度上升。根据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5日数据,该国上周新增病例高达54%都是BA.5引起,与过去14天相比翻涨2倍。
BA.4和BA.5两个毒株正在北美大陆逐渐占领高地,挤掉原本的主流毒株,美国现在超70%的新增病例都是这俩毒株。
在传播力和免疫逃避力都大大增强的亚型毒株面前,染疫+3剂疫苗这个“免疫金牌”彻底废了,重复感染成了常态。
更恐怖的是,病毒不仅仅把世界当成疯狂繁衍变异的温床,就连人类本身也成了病毒培养皿!
就在近日,美国耶鲁大学公布了一项新研究,康涅狄格州一名癌症患者连续至少471天感染新冠病毒,血液中至少进化出了3种不同的病毒谱系!
据研究人员表示,这名病患最初是在2020年11月确诊新冠的,一直到2022年3月,这期间新冠检测一直是阳性,持续了471天。
在这将近500天的时间里,这名患者一直都具有传染性,身上的病毒载量维持在高水平。
美国一项研究指出,新冠患者重复感染(reinfection)之后,发生新健康问题的机率更大,高峰值落在重复感染期间,但也可能持续至少6个月,且不论是否施打疫苗,此风险都会随每次重复感染而持续攀升。
早在2021年,就有南非科学家推测,本身患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很有可能成为新冠病毒进化变异的宿主,Omicron就可能是在慢性病患者体内变异而来的。
在这名患者的3个病毒谱系中,专家们发现了B.1.517,这个病毒事实上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只不过后来默默被挤掉消失了,结果又出现在人体血液中。
通过对这名长期患者的测试和全球数据库分析,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的进化速度,可能是在普通人群中进化速度的2倍!
不仅如此,上一届“毒王”Delta最初被发现的印度近日又出现了新变种——BA.2.75!
这个变种目前已经在8个国家传播,包括加拿大和美国,由BA.2变种进化而来,被称作“第二代变种”,已引起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
据悉,BA.2.75拥有 “不寻常”的突变,恐可突破现有疫苗和毒株感染构建的免疫屏障,且传染速度较快,最初在印度被发现。
6月18日发现的,7月5日已传遍8个国家,印度外已经检测到的感染人数接近100。
以色列卫生部病毒实验室专家谢伊表示,BA.2.75的出现令人担忧,是BA.2变种进化出的“二代变种”,新增16个突变,其中8个位于刺突蛋白基因区。
二代变种不是没有出现过,此前研究人员也检测到很多新冠的二代变种,但都没有发生大范围传播,所以样本量也很少,BA.2.75可能成为首个成功的二代变种。
与BA.4和BA.5继承了delta残基一样,BA.2.75也带了“秘密武器”——两个关键突变G446S和R493Q;
G446S可以导致抗原特性发生变化,帮助病毒突破现有疫苗等构建的免疫屏障;而R493Q可以提高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专家们高度关注的原因。
事实上,BA.2.75传播速度确实极快,在始发地印度的基因组样本中,就从6月15日的占比不到5%,升至30日的18%,传播速度比现在威胁加拿大第7波的BA,5更快!
什么意思?
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现在才正处于BA.5变种浪潮的开头,这个亚型变种已经比母毒株更快、更强了,染疫+疫苗都不管用,专家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应对了。
如果说这这段时间,BA.2.75也起来了,开始广泛传播,那接下来这一批即将感染BA.5的人,即便是感染过了,打了4针疫苗,都不一定可以挡得了BA.2.75;
换句话说,熬过BA.5疫情,大家可能就要为BA.2.75新一轮疫情做准备了,届时还有秋天流感季节…
当然,这只是科学家们假设之一,并不一定就会发生,但存在可能性,关键就看各个卫生部门能不能认真应对了。
END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文章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不代表本站立场。
靠谱英语——助你知世界,学英语!
给你带来最新双语国际趣闻时讯
出国必备英语知识和学习技巧
&育儿心得和留学移民资讯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