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半夜看到余秀华的热搜,愕然数秒。自从她找了一名小十几岁的男友后,我常常看见她的新闻。每次看到余秀华的话,都觉得她活得真通透。
她也没想过一生一世,以女诗人的敏感,知道爱情短暂。尤记得没多久前她说她要全力以赴对他好,希望她还在的时候,他能多搞点钱,他的日子还长。
想到你会变心,想到你会不忠,没关系,只要纯粹的日子里多留下点美好。
众所周知,女人想要得到幸福的关键,就是把希望值降低,你不抱希望,男人就算给你买瓶水,你也美滋滋挺开心。
左拉写《小酒店》,绮尔维丝再婚前,说了自己卑微的一点小愿望,“我的上帝!我这人不贪心,我不求多……我的理想就是安心工作,三餐有面包吃,有个干净的角落睡觉……我也愿意养几个孩子,要是可能培育他们成为好人……还有一个理想,就是不挨揍,要是我再结婚,不,我不爱有人揍我……就是这些,您看,就是这些。”
不挨揍,是一个19世纪女工最卑微的底线。
余秀华的底线原本可能是受点情伤,没关系,没所谓,你敢爱我,那我就给你最好的我。不爱了咱们各走各路。没想到忽然这事从浪漫主义转向了自然主义。
微博上很多人都说,这事毫不意外,想想好像也是,极端的人,通常就是从难以置信的好,翻转到不同寻常的坏。
没多久前,我还为余老师高兴。一个有才华的女诗人,坎坷半生,终于开始了幸福生活。她什么都没做错,又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凭什么不能过好日子?
她的要求也不高啊,从未听说她要求对方有房有车,那人不过是一个卖蜂蜜的小贩。两人相识之初,是男人听说她胃疼,给她寄了蜂蜜。
只是一罐蜂蜜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余秀华和左拉笔下的绮尔维丝诉求差不多,安心工作,三餐有面包吃,有个干净角落睡觉,只要你不揍我,那便是美满的婚姻。
我在她微博上,看到她在神农架写了一篇《没有爱情的时候,我更沉溺于自己》,里面有两句是这么写的,“他爱花,所以在这个小庭子里插满了花。它们有的是新鲜的,有的微微地萎缩了,在我眼里,它们一样美。甚至,我更爱那枯萎,那低垂的模样。”
有才华啊,可以透过任何常见的事物打动人心。
一个优秀的女诗人勇敢去爱,却遍体鳞伤。这事似乎在说明一件事,为什么女人有钱了,自由了,解放了,你还是不能跟男人一样,为所欲为。
绝大多数女人,会谨慎一点,如果我们很快跟一个男人爱得热火朝天,周围总会传来一些嘲讽的声音,呵呵,她真豁得出去。绝大多数女人,还会现实一点,对男人开点要求,从五万块的钻戒到至少一百平米以上的房子。
男人要付出点什么,才能让女人全身心投入。
其实我跟余老师一样,懒得那么计较,爱就爱呗,又不是输不起。
但现在你不得不再次承认,男女力量差异巨大。
豁出去了,竟然还要遭受家暴这种痛苦,这特么找谁说理去?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女人来说,谨慎和现实,依然是一生的命题。
朋友给我看篇文章,有人建议余老师走另一条路,就像电影《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一样。六十岁出头的女主南希,花钱购买来自男人的特殊服务。
这篇电影的豆瓣短评里,很多人都说,啊,也想花钱购买这样的服务。
我对此大摇其头,觉得万万不可。因为只有在电影里,才会出现这样的男主角,如此英俊,如此温柔。
在电影之外,你是个有钱的女人,你打算购买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服务,等等,你真的能确定,对方只想要你一晚上的钱,而不是更多吗?或者他还有别的想法?
他只是一个陌生男人,你怎么能第一时间预设他是个好人呢?
这是电影和现实的差别。
这也很像余老师的故事,前几个月是一场电影,现在电影结束了,现实开场。
不过怎么说呢,一个女人的才华,除了不能带来爱情,其他吃穿用度,都已经足够了。
对普通女人来说,只要不把爱情当饭吃,都可以周全一生。
-热门文章
作者|毛利  分享生活,解答情感、家庭困惑,和有趣的人们对话,有机会一起午餐吧。
 关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红书|作家毛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