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

汉文帝刘恒入主长安实际上是两个政治集团博弈的结果
当强权人物吕后驾崩之际,长安城的一场腥风血雨成为必然。
吕后主政期间以长乐宫为中心,将自己的亲信和吕家人安排在郎中令、卫尉等各个要害部门,让自己主导的宫廷政治成为大汉帝国的信号塔,遥控一切。
相国,大将军这些职位都换上了吕家的子侄来做,南北军也在吕氏的掌控中,可这本来是以丞相为代表的“功臣派”的蛋糕,是高祖刘邦通过“白马之盟”默认的权利格局,吕氏凭什么动刀?
刘姓诸侯王对吕后也是积怨已久。
刘邦的子嗣都被执政期间的吕后视为了障碍,赵王刘如意、淮阳王刘友、梁王刘恢,都是被吕后或直接或间接杀死的。
齐王刘肥更是在一次家宴上差点被吕后给毒死,要不是他将自己齐国的城阳郡割给了吕后的宝贝女儿鲁元公主,他估计连长安城都走不出去。
刘肥最终抑郁而死。
刘姓诸侯王和“功臣派”都苦吕氏久矣,吕后驾崩的窗口期就是这两个政治集团爆发的时刻,目标其实都一样,主导大汉帝国的权利格局。
两个政治集团向同一个政治集团亮剑并进行暗中的角逐
齐王刘襄(刘肥之子)提兵西进,长安城还有他的两个弟弟刘章和刘兴居为内应。
陈平和周勃等“功臣派”就更方便了,他们本就住在长安城,各方面都占有优势。
“功臣派”发动政变的口号也绝对正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诛之”。
这是高祖刘邦的原话,非刘氏称王的人,天下人都有权利义务去讨伐他。
对,吕氏称王就是原罪
周勃在北军军营大喊一声:“站刘家队的人把你们的左膀子露出来。”
聪明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刻选择站吕氏的队。
既然控制了军队,那没有做任何准备工作的吕氏集团只剩下覆灭的命运。
▲吕后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那刘襄呢?他不是也对长安城心向往之吗?
呵呵,“功臣派”自然明白刘襄脚步所指的方向,所以派了灌婴前往荥阳将刘襄牵制并忽悠住了。
“功臣派”政变成功并控制了长安城的一切,刘襄自然也就失去了提兵西进的理由和话语权,只能折返回齐国。
这时,吕后所立的皇帝自然也不能让他在未央宫里坐着了,不然这场政变就失去了正当性。
大家都说:“皇位上的那个小朋友可不是汉惠帝的亲生骨肉哦。”
众人自然心领神会:“确实不是呀。”
于是,选立谁为新一任皇帝是大家讨论的重点。
当有人提议立齐王刘襄为帝时立刻就被“功臣派”否定,理由是,刘襄的母家也很凶悍,不能重蹈吕后的覆辙。
而实际原因是,刘襄是个非常强悍的人物,如果他继位,“功臣派”很有可能依旧不是政府权利的主导。
所以,新任皇帝必须得符合以下条件:在长安城中没有任何根基,为人随和,身边没有强悍的支撑力量
于是,代王刘恒进入了“功臣派”的视野。
刘恒身处偏小的代国,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母亲及妻子家族没有任何势力。
好的,就他了。
刘恒对长安城传来的信息非常慎重,他通过开会讨论,与母亲薄太后商议,占卜,派人去长安探听虚实等方式再三确认消息的真实性。
得到此事靠谱的消息后他才动身前往。
刘恒确实是个慎重之人,不像后来的海昏侯刘贺,听到让他当皇帝的消息之后就激动地要死,直接飙车去了长安。
对于“功臣派”的动机刘恒当然清楚,在进城之前他就让属下宋昌给了“功臣派”一个下马威。
▲薄太后  电视剧《美人心计》/剧照

周勃想同宋昌私下说几句话以显示自己在这次事变中的重要性,没想到宋昌直接怼他:“要是工作上的事你就当着大家的面说,要是私事呢,我们家大王没有私事。”
周勃直接懵逼,无语。
刘恒到了长安城当天晚上就干了一件事,任命属下张武为郎中令,控制皇宫,宋昌为卫将军掌握南北军
他比谁都明白,只有控制了军队,控制皇宫自己才能绝对安全
对于处理汉惠帝那几个儿子的棘手事刘恒也是根本没有沾手,让“功臣派”自己去处理。
刘恒的这两把刷子直接刷新了大家对他的认知,新皇帝不简单呐。
当然不简单,刘恒之所以以前保持低调那正是为了明哲保身呐,不然早就成了吕后的眼中钉,还能有今天吗?
成为了汉文帝的刘恒深知,自己立足未稳,对长安城的一切都还不熟悉,而且还没有自己的团队,所以,当下还得重用“功臣派”。
所以,周勃成了右丞相,陈平成了左丞相,甚至周勃下班刘恒还亲自目送。
刘恒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在向“功臣派”传递一个信号:以丞相为主导的政府机构还是你们“功臣派”说了算
这是没办法的事,该妥协的时候就得妥协。
当刘恒渐渐熟悉了朝中的一切并站稳了脚跟之后他就开始对以周勃为代表的“功臣派”发难。
一次朝会上他向周勃提问:“丞相呀,咱们国家这一年收入是多少,支出有多少,一年能处理多少案件呀?”
周勃一个都答不出来,就差找个地缝钻进去。
在意识到皇帝对自己有意见后周勃自己打了辞职报告,但还在长安城中住着。
这也不是刘恒想要的结果,只要这些列候们在长安城中一天,他就如芒刺在背。这些列候们太强悍了,又都集中在长安,吕氏集团之所以能迅速被灭就是因为“功臣派”能在第一时间互相交换消息并迅速作出行动
于是,刘恒出台了一个政策:列候之国
▲周勃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你们不都有自己的封国嘛,你们如果呆在长安城也不方便治理封国呀,再说封国给你们往长安送粮食路上也不方便呀,要不周丞相你给带个头吧。”
周勃只能回到封地绛县。
那些卧榻之侧的列候们都回了自己的封地,刘恒可算能睡一个安稳觉。但对“功臣派”刘恒也仅仅只是压制一下,因为这个集团是一个庞大的力量,从朝廷到地方都是。
举个例子。
汉文帝有次想任命窦皇后的兄弟为丞相,但想了想还是放弃了,继续任命“功臣派”出身的申屠嘉为丞相。
刘恒明白,自己暂时还不能站在整个“功臣派”的对立面,所以才选择了按照潜规则办事,反正大方向也在自己的掌控中。
这个集团直到汉景帝时影响力才慢慢减小,在历经汉景帝朝至汉武帝朝才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有些人总不明白,刘恒为什么就不能重用贾谊并采用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呢?
刘恒有苦衷呀,他还要通过这些刘姓诸侯来制衡强大的“功臣派”。一旦平衡被打破,那么刘恒自己面对的局面就会变遭。
贾谊总是吐槽自己不得重用的命运,但其实刘恒是在变相地保护他,他已经站在了整个“功臣派”的对立面,削藩又不是时候只能让他出去躲避风口
当然,这些话刘恒也不能明着对贾谊说。遗憾的是贾谊一辈子都没有理解刘恒的苦衷。
再说,刘恒也在抓住各种机会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根据约定,刘襄的兄弟刘章和刘兴居在政变之后是要被封为赵王、梁王的。
为了不使齐王一系坐大刘恒果断以齐国的土地封刘章为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
淮南国后来也被他一分为三,分别为淮南国、衡山国和庐江国。
赵国也被分出来一个河间国。
谁说刘恒不想削藩呢。
现实是刘姓诸侯王和“功臣派”在汉文帝朝时的力量都很强大,刘恒只能采取互相制衡分别打击的手段。
这是没办法的事。这些矛盾刘恒只能处理一部分,剩下的还得交给后人来处理。你看,“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对诸侯王就实施了两次改革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力量和权利,当“功臣派”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后汉武帝就全面推行了他的削藩政策,还是贾谊当年的配方。
时也,势也。
▲汉武帝  电视剧《汉武大帝》/剧照

至于对匈奴问题,一是因为汉帝国积累还不够,更重要的还是诸侯王的问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朝廷不能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对匈奴亮剑
这件事也只能留给后人来做。
刘恒对历史最大的贡献就是继续了刘邦时就定下的“无为而治,于民休息”的国策,使国家在走向富强的过程中得到了量和质的积累
汉文帝还大力提倡节俭之风,就连自己老婆都不能穿拖地的裙子,未央宫的家具等也是尽量用旧的。
他还广开言路,即使下属说话的方式有问题甚至表达过激他也从不介意,只要你是真正为这个国家在思考。刘恒对待直男冯唐就是典型。
汉朝的皇帝有厚葬之风,但史书记载,汉文帝驾崩前特意交代,自己身后不能用奢侈品陪葬,要用没什么造价的瓦器来代替。
所以,西汉诸陵,汉文帝的霸陵是最“寒碜”的
在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之后汉帝国才最终在汉武帝时代对匈奴亮剑,向四方扩张,并最终成为了世界性帝国。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庙号太宗的皇帝。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