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万连山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我的青春没了,他的腹肌没了。
连续两天,朋友圈里“爷青回”刷屏,关于周杰伦演唱会重映的各种讨论不断。
以一首《说走就走》落下帷幕后,近1亿歌迷通过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以及微信视频号为Jay而聚。包括我本人。
往年“520“的酸臭味被冲淡不少。
倒也不太意外,谁让他是周杰伦呢?
舞台上,身着亮片装,怀抱电吉他,很轻易地把所有人的思绪,拉扯回泛着黑白的记忆中。
线上热闹纷呈,线下也不闲着。在深圳购物公园酒吧一条街,几乎每家店的大屏幕都在直播周杰伦。周杰伦在屏幕上唱什么,台下的驻唱歌手就唱什么。
情到深处,观众还会不自觉地跟着一起合唱,每首歌结束后还会传来长时间的鼓掌欢呼声。
多少人看了现场版回放后,青春期所有的小情绪都被挑起,觉得疫情过后必须得去与老友聚一波。
演唱会的热情甚至传染到美股,腾讯音乐开盘一度涨超5%。
这里有个鲜为人知的冷知识。
20日晚重播的2013年演唱会,是创业板牛市的起点;而21日重映的2019地表最强演唱会,则是龙头牛市的起点......
有人戏称:这就叫“唱多”。
超人不会飞,会飞翔的是那个青涩伴随感动的年代。
哪怕这个世界变了又变,当年听歌的孩子也早已长大,那些过往却好像从来没有远去。
无论再过多少年,一回想起,你仍眼带笑意。
01
情怀生意
从2000年发布首张专辑开始,周杰伦的音乐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也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
开播十分钟,#周杰伦演唱会重映#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位,总阅读量3.1亿+。
最初刷到这个消息时,不少人很是兴奋。时隔3年再次看到周杰伦演唱会,“就算线上也行”。不过,被点燃的热情随即被“重映”两个字浇灭了大半。
“这不就是一个重播吗,有什么可激动的?”
的确如此,本次周杰伦演唱会重映计划,是将过往演唱会作品进行再剪辑、重新播出,与不久前举办的西城男孩演唱会、五月天演唱会与崔健线上演唱会的全新内容,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说好听点叫重映,说直白点叫直播放DVD给你看。当然,是剪辑过的。
量贩式的泪光与青春,恰如一曲反复播放的超长MV。也好似一台时光机,大家怀揣着时光倒流的愿望走进去。内核不变,只是台上的人身型随时间微涨而已。
这场疫情以来华语地区热度最高的线上演唱会,或许是市场进入新阶段的记号。
只是,一旦新鲜劲和疫情过去,无个性、低成本的昨日重映,魅力必会骤减。无论线下还是线上,音乐现场毕竟是个性的舞台,回忆杀与温情,实在太容易审美疲劳。
从五月天、张国荣到崔健,再到周杰伦,腾讯音乐的线上演唱会内容,已经借助视频号实现了裂变。自2020年开始,TMElive已经举办了超过120场线上演唱会,邀请300余位音乐人、获得超过378亿微博曝光。
尤其是这次,《魔天伦》剪辑版在线上播出,且免费,即便对周杰伦只有记忆已无惦记的人也会点进去看一看,转一张直播海报,配一句不忘当年,和朋友弹幕寒暄,满足参与一场集体事件的心愿,收看数字当然巨大。
情怀的生意,从来都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就现阶段的探索而言,一切还都刚刚起步。
22年过去,热情演唱会仍是华语最高水准
回顾下来,这些演唱会几乎都没有向用户收费。除了广告,过程中的商业化手段并不多。不禁令人好奇,TME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去做线上演唱会,到底是为了什么?
02
版权“肌肉”
作为顶流,搭上周杰伦的一切都引人关注。
2019年4月,随着网易云上周杰伦歌单一起灰下去的,还有许多人一半的青春。
有多少人,是因为周杰伦才开通的绿钻?至少我本人是......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去年7月24日,#腾讯被责令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冲上热搜。
8 月 31 日,腾讯发布了一个《关于放弃音乐版权独家授权权利的声明》: 截至2021年8月23日,已针对已达成的独家协议全部上游版权方发送相关函件,告知其需按期解约,其中,绝大部分独家协议已按期解约。
声明虽然很长,但大家只需要知道2点就行了:
1.大部分独家已解约,少部分还没解约的,也已经发声明表示自己放弃音乐版权独家授权的权利;
2.会继续以非独家方式与上游版权方继续保持合作。
后来,网易CEO丁磊也发话了:非常期待这是一个真心实意的,不含任何阳奉阴违的决定。
这是他的期待,也是大家的期待,至少不用听个歌还要几个APP切来切去的了。
当然,直到现在,网易云还是没买到周杰伦版权,这是后话。
杰威尔数据显示,2013年开始的“魔天伦演唱会”共全球巡演76场,耗时2年7个月,吸引了180万人次观众,累计票房72.45亿;而从2016年一直持续到2019年的“地表最强演唱会”共巡演120场。
所以,腾讯这次不仅是在办演唱会,也是秀版权“肌肉”。
对于中国音乐产业而言,用户的付费意识,决定了中国音乐的未来;对于腾讯音乐而言,音乐则是所有付费产品的核心。
一季报显示,腾讯音乐在线移动月活人数6.04亿,同比下降1.8%,环比减少1100万人;但付费用户却增加31.7%至8020万人。
此前,因为TME保持着每季度增加400-500万付费用户的目标。瑞银预计腾讯音乐在线音乐付费率将从2020年的7.7%持续上升到2025的20%以上。
但即便是到2025年增长到20%以上的付费率,但距全球成熟市场的48%-50%付费率,腾讯音乐在未来仍然还有巨大的潜能可以挖掘。
此外,等到未来疫情平稳,线上演唱会会与线下演唱会一并存在,那时平台方就可以负责线上线下的全部票务。
所以,就算周杰伦线上演唱会只是DVD视频,腾讯也要先走这一步。
03
坏习惯
拔掉“用户”标签,我们首先是歌迷。构成一场演唱会的所有元素,背后毕竟是人。
免费是个坏习惯,对一个行业来说更是如此。
虽然就目前看来,线上音乐会是不敢收费的,但主办方显然不可能一直免费下去。只是,这块蛋糕要如何吃,整个行业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
其实在2020年之初,大家对线上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模式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也曾有一些线上演出试水过收费模式。
比如当年5月15日,参加过音乐综艺《乐队的夏天》的痛仰乐队在线上进行了一场90分钟的演出直播,单人单次收费18元,同月演出的还有Click15、九连真人乐队,以及嘻哈歌手杨和苏、刘炫廷、何美延、龙井说唱等,“门票”定价从1元到12元不等。
效果并不太好,大家也只好放弃。
所以进入2021年后,各平台线上演唱会数量已经逐步减少。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线上现场音乐演出产业研究报告》,仅剩TME Live仍然在继续发力,其一年内举办线上演唱会数量高达56场。

但一场高质量演出直播的成本,包括场地、灯光、音响、舞台乐器设备、拍摄团队、乐手、技术人员、舞美、直播技术、混音、设计宣传等十余项。
免费模式显然不能为这样一场直播的完整运行提供支持。
上面所说的几次重映,之所以如此成功,只是因为其本身太过经典。老本总有吃完的时候。
对于绝大部分周杰伦歌迷来说,付费和免费都不会阻挡看演唱会的热情。
但若不是杰伦呢?
虽然对观众来说,小小一块手机屏幕上,播放的是直播还是录播,并没有太大差别。但现场艺术这件事的本质,却已经被改变了。
转瞬即逝的属性消失,也就意味着它不再是稀缺资源。
因为在文化艺术领域,消费者除了花钱,还间接参与了创作,更像是赞助商。
而在互联网行业,用户却只是一个数字。只需要套牢,让他们习惯一种规则,迟早能赚到人头红利。
出租车司机们早就被现实教育过:先给甜头,渐渐地,甜头变成平台服务费。短暂的蜜月期过后,老司机们发现自己有了两个老板,要缴双份费用。
就像《半兽人》中所唱,资本市场永远只对暴力忠诚。
想要快速扩张获取用户,那必然首先得免费,让尽可能多的人看到并习惯这种形式。
而为了求快、求广,所以只掐尖,不花力气培养中小。
时间久了,不仅头部以下会因为失血坏死,站在顶端的那几位,也会缺乏创造力吃老本地活着,永远无法期待会有下一个周杰伦和张国荣出现。
我们还不老,若后半生只能在上个世纪的老歌中,才能找寻到共唱一曲的暖意,再无新的人、新的曲子、新的回忆,岂不是很可悲吗?
好多年过去了,看到大量粗制滥造的电影电视剧拨出来,就很心痛。又有多少人,有多久没有听过好听的新歌了呢。
04
尾声
歌唱无处不在。除却少数音盲,每种文化中所有人都会唱歌。
我们之所以会站在庸俗中,悼念消亡的浪漫,只是因为:事物若不消亡,人们未必发掘它竟如此浪漫。
尤其在病毒乱来的这两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仿佛越来越远,曾经所盼望所梦想的越来越模糊,有趣又浪漫的一切也只能回忆中找寻。
此时再听《蜗牛》,别有感触:“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就像一句话说的:“你想要变得更温暖,所以你喜欢温暖的人;你还相信梦想,所以你听关于梦想的歌;你想要变得倔强,所以你喜欢倔强而努力的人。”
你最难忘的,又是哪一首歌呢?
周末读者专属福利:100个“格隆汇5天SVIP会员体验营”的免费名额(SVIP原价12098元/年),你将获得:
1)5天首席解盘:短线+中长线,在直播间首席研究员聚焦中长线的研究讨论,在聊天室资深策略分析师实时贴盘直播,解读市场行情,让你不错过任何投资机会。
2)4场线上直播+会员社群服务 :包含《近期市场复盘与展望》,《浅谈交易策略:如何寻找买卖点》、《如何分析一家公司:行业空间&竞争格局》、《成长股投资体系》等干货
3)深度研究优质牛股:SVIP专享栏目公司深研&股票投资课全面解读个股、行业投资的方法论,助你快速看懂一家好公司,选出优质大牛股,提升胜率。
4)彻底重构投资体系:数十人研究团队,港A美全市场覆盖:公司研究、行业动态、行业龙头公司、重点研报纪要等内容。
长按下图二维码,免费报名体验营,
仅有100名额,先报先得
▍往期推荐
——
——
点赞、在看、转发——送人“三连”,股票涨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