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如我一样,是个科幻迷,一定对这样的故事开头不陌生。在不远的未来,机器掌管了人类社会,每个人都变得如何如何,最初看起来岁月静好,直到某一天,才发现这样的社会中,人活得已经不像人应有的样子了。

为什么这故事中,人们无法持久的组成一个能够维系的社会?故事给出的答案,虽然各具特色,但若要让你再看过几十篇反乌托邦类型的故事后,是将其中的共同点抽象概括,只怕你多半做不到。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你对比相似的沉船事故,为什么一组人能够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下活下来,另一组人却不行。
需要你通过大型的在线实验,考察如何组织在线的社群,如何设定好的社会组织应具有的标准?
还需要去研究动物和人类的婚姻和家庭,具有哪些相同之处。考察人类社交行为的生物学(写在基因中的)源头。
而所有这些内容,在2020年的重磅新书(500多页)《蓝图-好社会的八大特征》中,都会有所涉及。该书作者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在他的工具箱中,不止有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还有基于社交网络大数据量化对比,书中提出的解释框架,不仅限于进化心理学,还考察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文化冲击。

而书中给出的好社会具有的八个特征,分别是:

 拥有和识别个人身份的能力
 爱伴侣和子孙后代
■ 友谊
 社会网络
 合作
■ 对自己所属群体的偏好(内群体偏好)
■ 温和的等级制(相对平等主义)
 社会学习和教育
接下来,我们分别想象一下,如果社会失去了其中的某一条特征,会变成什么样了?在给定的设定下,看看会发生什么

1 我们识别他人的能力被机器取代了。正如黑镜第五季急转直下所展示的,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机器赋予的打分,而这个打分将决定在社会中你是谁,能做什么?当你得分太低后,你将在社会中完全无法立足。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获得战战兢兢,仿佛下一刻自己就会不在是自己了
电视剧 黑镜 急转直下 剧照
2 我们变得不再爱我们的伴侣和子孙。这个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从小由机器抚养长大的,长大后会被安排一个根据自身性格定制的机器伴侣。某市的一次大停电,让全市的机器伴侣在系统维护时失去了记忆,之后造成了全市一半人患上抑郁症,这之后,第一次出现了相爱的人类。

电影 千钧一发

3 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友谊,变得不再合作,就像电影大逃杀或饥饿游戏所描述的,社会中每个人之间都只剩下你死我活的斗争,直到一位英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重新有了互助和信任。
电影大逃杀剧照

4 社会网络被原子化的个人,或全连接的人际关系取代。在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联系到任何一个个体的社会中,隐私将变得不复存在。每个人的生活,都在被实时直播,除此之外,你只能选择完全的与世隔绝。
电影 窃听风暴 剧照

5 完全的兼爱如一。这个社会中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所有人都被要求不要区分特定的种群,对每个人都一样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直到有一天发现,其实不是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动物农场插图

6 等级制的鸿沟变得不可跨越。就像美丽新世界中描述的,每个人被分为alpha,beta这样的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工作,完全不能有一丝一毫跨越的可能性。
美剧 美丽新世界 剧照
7 所有的教育,都来自权威的灌输,即使周围的人表现的有所不同,也与你无关。正如1984中,即使所有人都知道一加一等于二,但还是能够通过威权,让主角认为一加一等于三。
电影 1984 剧照

以上的种种脑洞,从反面论证了,为何以上8条,都是维持一个社会持续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以后再看到反乌托邦类型的电影或小说,就可以按图索骥,看看故事中的社会,那一条或几条不满足,因此不是好的社会。如果想创作科幻小说,也可以假定一个上述八条中某条,由于某种黑科技而被破坏,从而使得社会出现了动荡。

然而,蓝图这本书不是一本让我们变得悲观的书,这个世界的坏消息已经够多了。书的最后一章标题为“进化的弧线一直是向善倾斜的”。书中指出,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凡能够持续维持的社会,在进化上都会殊途同归,这被称为趋同进化。这意味着只要是足够复杂的社会,都会具有上述的八条特征。
由此,可以想象不那么阴暗的科幻故事。例如某一天人类实现了意识上传,让人能够在虚拟世界得到永生,之后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才能维持社会的持久稳定?关于这个话题,2020年的喜剧《上载新生》会给出回答,看过蓝图这本书,再去回想剧情,可以看看想象中的社会,为了维持本书讲述的8条特征,做了哪些改变。

阅读这本书之后,比尔盖茨这样评价道:我本没想到自己在读完一本关于行为的书之后能感到更加充满希望,但克里斯塔基斯让我感到惊喜。每天阅读关于我们正变得多么两极分化的新闻标题很容易让人感到沮丧。
然而笔者阅读了这本书之后,却没有感到乐观,书中简要讨论了基因编辑和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社会冲击,但远远不够全面完整。好的社会是如此脆弱,只要8条充分必要条件中有一条不满足,人类社会就会永远将自身锁死在,永远无法再前进一步。

目前,对好的社会产生最大威胁的技术,恰恰是我们每日使用的互联网,一方面,回音室效应,让温和的等机制,变得越来越像印度的种姓制度,不同的人之间断了联系,另一方面,算法产生的信息流,正在让社会学习变为全民奶头乐。而社交网络上,大量的人肉,以及过度的捧杀,例如对最近的报考考古系的状元的“团宠”,这让社交网络变得越来越稀疏,社会资本变得越来越稀少。
刘慈欣有一句名言“说好的星辰大海,得到的确只是140字的推特”,在科幻小说集《十二个明天》中,我最爱的是其中的“黄金原野”,为了让全社会重新关于远方的星辰,故事的主角一个人,走向了飞往太阳系边界的单程飞船上,不断通过播放预先录制的音频,唤起大家的关注,最终重启了星际探索。
如今看过了《蓝图》,才发现该书讲的,还是如何构建一个好的社会,一个能够不断促进新的发现和进步的社会。主人公做的,是让人们重新学会了合作,让人与人之间再一次展开了社会学习和教育。
这或许是《蓝图》这本书真正能让人乐观的原因,好的社会,如同《安娜卡勒琳娜》中所说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都只需要满足这八个特征,只要我们能够想方设法,补全这八条,就能够让我们的文明永远进步。
更多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