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photo / 图)
全文共2740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 都市丽人们正在清吧、剧本杀店、Livehouse之间疯狂赶场时,另一批年轻人正悠闲走在去往菜市场的路上。在疫情时代,菜市场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成为各大平台的流量密码之一。
  •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年轻人为什么流行逛菜市场。
本文来源于南周知道
文|陈欣颖
编辑|刘韵珊
70后的广州何姨,休息时间爱逛菜市场,买菜的同时再和摊主侃几句,顺便看看周围又改造成了什么新样子。
不过,何姨近年来有些困惑,她发现市场里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小年轻多了起来。
还多了些拿着“长枪短炮”到处拍的小伙子,多了些爱给自己买中老年服饰的小姑娘。她不明白菜摊有什么好看好拍的,不明白年轻人怎么会喜欢菜市场那些暗沉颜色的衣服。
何姨不知道的是,在这些年轻人的心里,菜市场已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1

市井烟火,治愈圣地
对于掌管家里伙食的长辈们来说,菜市场,是个老牌热门地点。
即便电商新零售发展迅猛,也依然动摇不了菜市场的地位。《2021年农贸市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选择农贸市场作为日常购买农产品主要渠道的比例为77.27%,位居第一,随后是社区零售店和大中型超市,比例分别为46.84%、44.78%。
菜市场能稳居第一,自然有着无法替代的因素在。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农贸市场的印象中,最看重的是可现场挑选以及可货比三家,给出最高分5分的占比分别为32.78%、25.81%。换句话说,就是享受在菜市场四处挑选、讨价还价的生活气息。
就是家附近充满着生鲜味和叫卖声的菜市场,却在疫情时代引爆网络,一跃成为网红地点。2020年2月至今,菜市场已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成为各大平台的流量密码之一。
都市丽人们正在清吧、剧本杀店、Livehouse之间疯狂赶场时,另一批年轻人正悠闲走在去往菜市场的路上。
在豆瓣“菜市场爱好者”小组,有超过14万“人间烟火客”,热衷于游览各地菜市场,透过这个最朴实、最不经修饰的窗口,感受各地风土人情,并记录下来与同好分享。小组精品帖中,最受欢迎的是一篇标题为“我住菜市场的日常”的帖子。
东到西,南到北,国内到国外,“人间烟火客”们的足迹遍布各地。有成员将小组精华帖按地域划分,整理出了一份“中国菜市场地图”。一份集自然人文内容为一体的菜市场图鉴,就这样诞生在了豆瓣小组,而不是《国家地理》。
豆瓣这批爱好者们代表着对风土人情的纯粹迷恋。而在其他平台上,菜市场的趣味和魅力已被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有人说“菜市场是艺术家的天堂”,小红书用户们完美践行了这句话。在小红书搜索关键词“菜市场”,最热门的三个关联词条“菜市场打卡”“菜市场拍照”“菜市场衣服”,笔记数量皆突破一万。
鸡鸭鱼肉旁,那些迷幻的光影,复古的服饰,交织的人流,都成了这群青年们的最佳灵感来源。忙着与老板讨价还价的长辈们大概意识不到,自己身旁站着的也许就是一位时尚博主或摄影大神。
比起小红书浓厚的文艺氛围,B站用户更偏爱趣味整活。在B站搜索菜市场相关内容,播放量前六的视频已涵盖了吃、穿、玩三种类型:干饭是永恒的主题,时装拍摄备受欢迎,此外还有菜市场舞蹈挑战、南北对比之类五花八门的新玩法。
各种新娱乐方式的风过去后,年轻人回归到了菜市场这样一个最日常、最平凡的场所。满足生理需要之后,柴米油盐似乎有了更深的含义与更高的价值。
(IC photo / 图)
2

菜市场,南北差异集大成之地
说到永不过时的流量密码,南北之争必须算一个。

正所谓秦岭淮河一划上下哪哪都是差异,随便找一条放到网上都是能引发热议的核弹级话题。自甜咸粽子、甜咸豆花之争后,南北菜市场终于又掀起了不输前两者的讨论风暴。
回看菜市场相关热搜,与南北差异有关的一定位居前列,热度奇高。毕竟推动菜市场一举成为网络热点的,正是2020年那条“南方菜市场的服务真是绝了”的热搜。
抖音上,南北菜市场相关话题都有着不低的播放量,热度第一的话题“南方菜市场”,总播放量高达4.9亿。
许多人都是在这一场讨论中才意识到,原来两边菜市场有着这么大的差别。那么,南北网友们各自熟悉的菜市场究竟是什么样子?
全网关键词云或许能够反映一二。显然,两幅词云已经勾勒出了南北菜市场的大致景象:一边是交谈声刀剪声交织的南方菜场,一边是畜禽满栏人声鼎沸的北方市集。
关于南北菜市场差异,人们热议的无非两大内容:价格和服务。
一是价格差异。虽然随着物流逐渐便利,南北菜价差距已缩小,然而部分北方市场仍然有着令人惊叹的绝美价格。B站UP主“花二Strange”去年发布的一条关于沈阳集市的视频,就为网友们展示了当地的神仙物价:一元的馅饼,一元的豆腐脑,一元一斤的大白菜......就问一元在南方市场还能买点什么?!
二是服务差异。社交平台上,南方菜市场几乎被描绘成了“菜场界的海底捞”,买个菜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从问你要点啥、要多少、怎么做,再到老板犹如厨神附身的完美处理:切片切丝切段,去皮剔骨调味,致力于帮你处理到下锅前最后一步。
如果说南方菜市场是能麻烦老板绝不自己动手,北方菜市场则是万事都得自己考虑清楚,想提的要求能不能提,心里还是得有点数,随口麻烦老板削皮,得到的回复恐怕是削你的皮。
比如买点土豆,在南方菜市场,你可以要求老板清洗削皮切块切片甚至切丝。在北方菜市场,首先买几个就不可能,老板最希望你一车带走。处理就更不可能了,称完了赶紧走。如果还想削皮切块,恐怕只能被判定为没事找事行为。
其实,南北菜市场的差异,正是南北地理差异的体现。南方纬度较低,气候炎热潮湿,物产较丰富充足,且食材不易储存,因此人们习惯少量购买。而北方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干燥,新鲜蔬果相对缺乏,但食材也更易储存,此外由于需要补充更多的热量,饭量相对较大,进而养成了大量购买囤积的习惯。
购买量的差异直接影响到服务的差异,毕竟在北方,人们都是开车扛麻袋去买的,要老板帮忙处理,干脆这一天只做你的生意算了。
而购买量之差,也成为了南方人到北方菜市场买菜必碰的壁。
买一根排骨?开玩笑不卖,要买就买半扇,给你切一根剩下的怎么卖。就买两根青椒?你快拿走吧,就这还给钱。什么,西瓜帮你切块,不如直接喂你呗?
更有人在摊主反复强调“这么少不卖”之后,最终憋出一句“我买给猫吃”,从此菜市场多了一个天天来给宠物买新鲜食材的贴心小年轻。
不管你去前壮了多大的胆,下定决心只买一顿的菜,最终也会在老板的反问N连中败下阵来,并且终于理解《水浒传》里为什么鲁智深能用切肉这点小事就惹恼郑屠户。
这种服务差异,最终还要归结到地理、历史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地域文化差异。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丘陵,使得南方人无法依靠农业,不得不另谋生路。且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大多时候在北方,重农抑商观念深刻,由此形成了北方更重农业、南方更善经商的差异。
虽然每次菜市场登上热搜,讨论中有怀念也有吐槽,然而,字里行间都是真实的生活瞬间,那是对新鲜蔬果散发生气的回想,对人与人之间交流往来的记录。
形状色彩各异的农产品,生鲜的腥湿与炸货的油腻,混杂在一起的叫卖声讨价声,总结成一个词,就是烟火气。菜市场简直是感官的乐园,刺激着人们去感受生活与生命。
成天喊着“麻了麻了”的年轻人也许更加渴望这种鲜活生气,于是用菜市场的喧闹和温度,融化内心的焦躁和孤独。
他们出走越远,越觉得冒着热气的生活如此可贵。
(文中人物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