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沧海桑田中
一朵永生的莲
武汉入夏以来,社交网站时常被古德寺的荷花盛景刷屏。
而与古德寺、宝通寺、归元寺同属武汉四大佛教丛林之一的莲溪寺,却低调得近乎不与外人知。
莲溪寺位于武昌丁字桥,是一座女众丛林,与宝通寺一街之隔。
一个香火鼎盛、热闹喧嚣;一个清幽寂静、游客罕至。
前几天,我探访了这座隐匿于城中心的千年古寺,有些新鲜体验,与大家分享。
穿过二环线和雄楚大道交汇处的车水马龙,从一个不起眼的狭小路口右拐,进入名为莲华路的小巷子。
一座不大的山门静候在十米开外,等待有缘之人。
正门没有开放,从旁边的小门登记即可入内,不需要门票,门房有免费香火可供领取。
进入寺内,不见游人如织,不见香火缭绕,却是一大块郁郁葱葱的菜地。
有比丘尼劳作其中,摘下新鲜蔬菜拖回院内。
“师傅们的斋菜基本都靠这片菜地自给自足,不够才从外面采买。”寺里的义工边忙着叠祭祀用的元宝,边给我介绍。
义工多是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早上不到9点,就聚集在寺院偏门门房帮忙做些手工活。
一来打发时间,二来跟随师父诵经,以求静心。
跨过分列左右的“慈悲”和“智慧”两道拱门,便到了寺院主体。
回廊婉转、曲径通幽;黛瓦青砖,清溪游鱼;奇石假山、楼台林立,宛如一座江南园林,满目都是碧悠悠的翠影。
院里随处可见莲花元素。
青石板上的莲花雕刻,拱门边的莲花法器、小溪里的睡莲、大殿外的莲花盆景,不负莲溪法名。
院落里漫步徘徊,偶有比丘尼经过,道一声“阿弥陀佛”,让人心生安宁。
大部分时候,寺院寂静宛若无人,只听蝉鸣鸟叫,更显佛门清幽。
“梆梆梆”,一阵敲击声打破了这番宁静。一位师父拿着木槌敲响了五观堂(斋堂)门外悬吊着的巨大木鱼。
午斋时间到。
在院中待了一上午,我跟义工师兄们混了个脸熟,随她们一起进入五观堂用斋。
平日里,信众也可以同师父一起用斋,费用随喜
信众用斋需自己去大寮(厨房)拿碗。我下意识从堂内穿行,没曾想却坏了佛家规矩,被行堂师傅温柔训诫:
“居士,从外面走,不能穿堂而过。”
在大殿诵完经的师父们陆续进堂落座,待人到齐,需再念一段《供养偈》,才能正式用斋。
行堂师父穿梭其间给尼众打饭打菜,全程止语,要多要少,仅凭手势示意交流。
六菜一汤加餐后西瓜,味道不错,不够还能再添。但一蔬一饭都由信众供养,不可浪费。
师父们把西瓜吃到只剩薄薄一层青皮。

凌晨3点起床上早课,6点用早斋,10点45午斋,下午5点的晚餐称为“药石”
佛门提倡过午不食,晚餐即为药,只以食物治疗饥病,不可恣意贪食。
大寮有义工带来一桶红色月季,年轻比丘尼挑拣几朵,插进花瓶带回寮房,青春的脸上露出灿烂笑容。
如若不是身披僧衣,她们手捧鲜花的明媚模样与尘世少女并无二异。
用完斋的午后,尼众回房各自修行,寺院又安静下来。
一位身着便服,用红丝带缠着双麻花辫的年轻女孩,拖着行李箱进入山门。
再次见到她是在下午2点的诵经课上。进入经堂时,她已经换上了海青(一种礼佛服饰)
每日下午要颂的是《地藏经》。经堂里有注音简体字版的《地藏经》供初学者照着念诵。
一位师父负责敲木鱼,根据经文选段,变换节奏快慢。慢时如哼歌,快时如rap
我紧盯着经文,一目十行,试图跟上师父们的念诵进度。
同一个tempo的rap,只要一愣神,即使照着经书找,也实难分辨念到了何处。
师父们也并非全然端坐,有人手拿摇扇、有人单手托腮、有人沉寂默念突然提高音调,仿佛受到感召,如梦初醒
诵经课后,麻花辫师兄告诉我,她是一位挂单在莲溪寺的居士。
住得离莲溪寺远,为了赶上每天7点钟的早课,才搬来寺里居住。不确定要住多久,一切随缘
至于来当居士的原因,年轻女孩笑笑,没有多说。
回到偏门门房,刚才一起叠元宝的义工师兄们已经离开,只有一位比丘尼在门口打扫。
这里有一道铁门,平时上着锁。有人敲门,快递到了。她接过快递,用酒精认真消毒。
还能网购吗?”我疑惑地问。
“师父们出山门不方便,有些小东西就在网上买。小缝纫机、小风扇,平日里用得着。”师父用浓重的东北口音回答我。
“您是东北人?”
“对,寺里天南海北的人都有,来这里交流学习。”
“学完了要回到原籍吗,还是就留在寺里?”
出家之人,四海为家,又哪来的固定居所呢?
师父的话让我愣了下神,方觉自己慧根尚浅。
离开莲溪寺的时候,木鱼声、敲钵声在寺庙响起。师父们又上到大殿,开始了新一轮的诵经。
///
除了武昌的莲溪寺,武汉闹市区还有两座鲜为人知的女众丛林。
一座是位于汉正街的棲隐寺,一座是距离归元寺百余米的铁佛寺
这些大隐于市的小众寺庙,没有那么多迎来送往,却保留着一份潜心修佛的纯粹
午后的大殿空无一人,两位义工礼佛完毕坐在山门边的小板凳上,闭着眼睛转动佛珠,渐渐入梦。
万籁俱寂,只闻小猫与树上麻雀辩论佛法的声声欢叫。

一花一世
一佛一如来
编辑 / 小璐子
摄影 / 虎子
设计 / JOJO
你还知道哪些武汉小众寺庙?
/ 点在看,佛祖保佑 /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