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业界对中医药存在何种争议,政策的股股春风,几乎让所有人感到,中药产业正在迎来新的暖春。
6月28日,中药管理战略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旨在进一步构建完善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体系,保障和促进中药监管工作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权威性。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罕见地用“绝对化数字”明确,到2025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这意味着,届时你在任何一座城市,发现任何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都可以站出来指明,这一国家级规划没有落实。
数字代表着决心。决心如此之大,国家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力量可见一斑。有机构预测,未来五年,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约14.2%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到2025年,也就是“十四五规划”收关之年,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48071.7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足以与当前全国生鲜零售的市场规模相媲美。
资本的嗅觉始终灵敏。回看过去,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甚至更早,各方资本就在不同原因的推动下开始“排兵布阵”。倘若站在未来回眸,当下的我们,似乎正处在中药产业熔铸新格局的历史进程之中。
两年四家易主
“读懂历史,才能看清当下的版图演变。”年近花甲的行业资深人士秦川说,
“1990年以前,新中国的中药行业几乎完全被国营占据。”他回忆,“进入90年代,一批日后‘名震江湖’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93年步长制药成立、1994年天士力集团成立、1997年康美药业成立、2001年以岭药业成立……
几乎同时,国企改革浪潮席卷全国。各地国营中药企业陆续改制,或在保持国资控股的基础上完成混改,或直接加入到民营企业的队伍当中。前身为兰溪云山制药厂的康恩贝,就是在这一时期蜕变为民营企业,并成功上市。
“那段市场经济大繁荣时期,民营资本在市场份额上的占比不亚于国资,甚至略显强势。”秦川说,“21世纪10年代末开始,新一轮变局开始显现。”
2018年尾,彼时的中药白马股康美药业,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次年4月30日,公司爆出“300亿财务造假风波”。2020年9月,深陷漩涡的康美发布公告,将公司29.9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提名和提案权等权利,无条件且不可撤销地让渡给易林投资行使。
而易林投资的三名股东,揭阳市城市投资建设集团、广东省金服股权托管中心、广州神农氏中医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均为国资背景。
同年7月,另一家中药行业的民营巨头康恩贝集团,与浙江省中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完成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浙江省中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持有康恩贝20%股份,康恩贝的实际控制人,由胡季强变更为浙江省国资委。
2021年6月4日,康美药业被裁定重整,广药集团、广东粤财等共同组成的广东神农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54亿元,成为康美药业第一大股东。至此,广药集团正式入主康美药业。
不难发现,国资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正在悄然回升。
仅一个月后,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和晋创投资有限公司,办结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晋创投资持有的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从8.13%上升到14.53%。东盛集团持股从9.75%下降到3.34%。广誉远的实际控制人,从东盛集团的郭家学,变为了晋创投资背后的山西国资委。
翻过年头,来到今年5月8日,昆药集团发布公告,华立医药、华立集团将持有昆药集团28%的股权转让给华润三九。背靠央企的华润三九,正式成为昆药的控股股东。
从2020年康恩贝易主算起,短短两年,国资入主四家A股上市的民营中药企业。格局之变,不可谓不大。
国资重掌“大局”
“当前环境下,国资入主中药民企,算是双向选择、各取所需。”秦川认为。
一方面,受中药注射液风波、市场环境变化、带量采购等政策变动因素的影响,过去几年中药市场波动很大。以中成药为例,2018年中成药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金额达到顶峰,2019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20年更是同比下滑13.9%。2021年虽出现恢复性反弹,但秦川预计,今年这一数据很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一系列不稳定因素,让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经营、融资双重压力。出售部分股权,减轻债务,成为很多民营企业的选择。”秦川说。
另一方面,凭借国家信用的先天优势,国资贷款、发债更加容易,成本也更低。出于对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的考虑,很多民营企业家也愿意将股权出售给国资。
企业拿着资源找资金,国资手持资金找资源,双方一拍即合。
曾在地方国资委工作的消息人士杨铭向E药经理人透露,在国家多次强调“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和“大力鼓励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双重政策推动下,国资也非常青睐优质的中医药资产。据他了解,除上市公司外,近几年很多地方国资也频繁并购、整合了一些未上市中药企业,“国资正在逐步重掌中药市场‘大局’。”
E药经理人曾在5月9日的一篇文章中统计,A股申万行业分类(医药生物-中药Ⅱ-中药Ⅲ)共71家上市中药企业中,公司实控人或前三大股东,拥有央企与国资背景的企业达25家,占比达35%。而这25家公司过去一年主营业务收入合计2152亿元,占该分类药企总营收的比例高达65%。
若从公司市值来看,国资地位更加“显赫”。截至6月6日收盘,中药板块市值排名前十的药企中,多达7家公司具有国资背景。如下图所示,代表国资背景的“蓝色板块”对非国资背景的“绿色板块”近乎形成“包围”之态。
正如杨铭所说,“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的政策导向,在中药产业上体现的十分明显。不久之后,中药领域“国资超级医药集团”领跑的局面或将到来。
外资不断“深耕”
不同于国资的“大刀阔斧”,外资在中药领域的布局更像是春夏之交的“雷阵雨”。隔段时间出个“响雷”事件,但“雨”一直下,试图抢占市场的脚步从未断过。
姑且不论诺华持续20余年的“中药情怀”、葛兰素史克屡屡涉足中药的消息,仅过去十几年间,外资对中药的收购势头就可见一斑。
2010年10月,赛诺菲收购BMP太阳石;2013年2月,英国快速消费品巨头利洁时(Reckitt Benckiser)收购主打慢严舒柠的传统中药企业安徽桂龙药业;2014年2月,拜耳斥资36亿收购滇虹药业所有股份,将康王、皮康王等家喻户晓的品牌纳入麾下。
中外合作的项目更是不胜枚举。2014年勃林格殷格翰牵手广药集团,合作推广广药旗下的小儿七星茶糖浆;2016年赛诺菲牵手华润三九,成立合资公司三九赛诺菲;2019年1月,阿斯利康牵手绿叶制药,获权在中国市场推广和商业化中成药血脂康……除此之外,国外知名药企如诺和诺德、罗氏制药等也都曾涉足中药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阿斯利康专注于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基地落户成都,很多媒体将此视为“外资全面进军中药市场”的标志性事件。与此前直接收购、合作推广不同,阿斯利康这次选择与一家名为广州海博特的中成药CRO企业合作。开了外资入场“姿态”的又一个先河。
按照官方表述,这个基地将构建现代化创新中医药产业服务平台、一站式中医药临床研发转化平台和中医药商业化平台。有研究机构将此视为一个重要信号:外资的目光正从侧重药品推广、销售,转投向更加深入的中成药研发阶段。
越早参与研发,就能越早发现新药,尽快包装开发。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放长线钓大鱼”的方式,或将成为外资在中药领域的一种新战略。换言之,多年后回看,阿斯利康此举,很有可能会成为外资转变打法,进军研发产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创投缘何“冷清”?
在国资“大举进攻”、外资“小步快跑”的映衬下,中药创投领域略显“冷清”。
据统计,中药企业在经历过2014年-2016年的投融资事件数量持续上升之后,2017年开始迅速下降,投融资金额在2018遭遇断崖式下跌。新增中药和饮片加工企业数量也在2016年达到峰值后持续下滑。
政策向好、市场增长趋势明显的背景下,中药创投领域缘何这幅光景?
“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太少。”守正创赢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海涛直言不讳,“正如大家看到的一样,传统的中药企业,发展好的大多已经上市了。近几年鲜有预期比较高的中药创业企业。”
单从中药创新药投资角度上看,是否能获得高预期,主要源自“产品力”。郭海涛说:“做出来的药在不在临床路径里?适不适应今天医院的临床路径需求?市场规模如何?是不是该领域的刚需?”如果无法很好的回答这些问题,很难让投资人相信这是一家有前景的中药创新企业。
与此同时,中药创新药还面临很多“尴尬”的问题。“大多数中成药,其实是从西医手里开出去的。”他认为,“创新药如果涉及糖尿病、高血压等比较成熟的领域,还要拿去与化药做对照,疗效、价格是不是具备很大优势?集采之下,很多化药大幅降价,新药很难保证有足够的竞争力。”另外,想让西医开你的中成药,企业还要具备比较强的学术推广能力。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这也是一大挑战。
中药与化药在底层逻辑和企业发展规律上区别很大。“中药企业的成长周期比化药长,药品的生命周期也比化药长。比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企业的历史动辄几百年,而当下最热的中成药连花清瘟,方子也主要借鉴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创新’的‘麻杏石甘汤’。”在他看来,“当前中药发展,‘守正’的意义大于‘创新’。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市场上突然冒出成千上万个中药创新企业,那才是最可怕的,说明泡沫吹的太大。”
对于未来中药领域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郭海涛认为,除了重点关注中药创新药之外,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中药领域,适合线上和线下销售的非处方药,以及具有消费属性、符合自我保健趋势的的优质药食同源产品都值得我们关注。
“医保支付保障的是基本医疗,因此目前市场上的中药大多数处在‘合格’水平,缺少优质产品。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带有药食同源特点、治未病优势的优质中药保健品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在郭海涛看来,这才符合“上医治未病”这一中医传统理念的发展路径,是减少患者病痛、减轻医保负担、兼顾企业盈利的“三赢”之举,也是中药崛起之路上的一条重要赛道。
(文中秦川、杨铭为化名)
转自E药经理人 作者 生尘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