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曾说过“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他说,离开阅读谈写作,基本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话题。阅读是写作的一个前提,写作是阅读的一个结果。要把箭射出去得有弓,要把箭射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这把弓得很强劲。箭能不能射出去、能射多远,弓的强劲、积蓄的力量非常重要。只有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的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
写作是开放的,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够宣称自己是写作的真理或者唯一路径。这在阅读中一目了然。有的作品绵密而华丽,但有的作品疏朗而质朴。甚至在一个作家那里,我们都能看到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所以,借由阅读导向写作,我们不是在进行伟大作品的评判,而是为了揭示形式如何促进文学表达,不同的技巧如何发挥作用。
在这次系列课程中,我们的目的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写,而是希望提供一次机会,让你看到可以怎么写。
《少年》创意阅读写作工坊即将开课啦
欢迎各位热爱阅读和写作你加入我们!
每一节课中,我们都会有所读,有所写,从读到写,然后再由写回到读。当课程结束,你会看到写作是如此丰富。你会愿意坐下来,开始构思,也有足够的信心去幻想下一部作品。
第一课| 导入:语词
文学最微小的波动始于一个“词”。比如,我们选择了“语词”,而不是“词语”。顺序的颠倒,产生了可以察觉的变化。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希望谈论一下词语选择可能产生的效果。从古诗词、现代诗和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将会读到词语的“陌生化”,以及这种“陌生化”如何让文学表达富有魅力。第一节写作课,你的第一个脚印便是一个词语。
第二课| 现代诗(一)
当词语与词语碰撞时,诗歌才有机会诞生。这节课,我们开始靠近诗歌,并且思考几个问题:什么样的词语相互接近时,会引发我们更强烈的悸动?今天的现代诗,为什么这么重视词语的选择和搭配?我们将继续沿着“陌生化”的文学目光,讨论诗歌中词语所造成的矛盾与冲突,进而观看句子和句子放置在一起后所造成的类似效果。而你的写作,也将进一步扩大,开始尝试创造属于你的简短诗行。
第三课| 现代诗(二)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在现代诗歌中变得格外重要。甚至可以说,现代诗的繁荣得益于诗人们在形式方面更为大胆地探索。但是,文学创作是一个整体。所以,这节课我们最重要的问题是:形式如何促进内容的表达?我们将把目光主要放置在分行、声音、重复这几个关键的形式要素上。当然,一节课不能让我们写出一首漂亮的诗歌。但拥有对于诗歌形式的敏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诗歌,也可以让我们在写作诗歌时看到更多可能。
第四课| 意象
意象当然不仅仅属于诗歌,但认为诗歌最热爱意象大概没有问题。在这节课中,我们需要了解到意象的复杂:它可以属于很多人,也可以只属于作者;它可以转瞬即逝,也可以绵延不绝。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写作练习,看到意象长什么样子;或者,尝试感受意象可以产生什么。当然,我们会继续借助诗歌谈论意象,但最终,我们也需要观看意象在小说中的位置。因为从下一节课开始,我们将会进入小说的写作。
第五课| 景物
现在,抬头向窗外望去,你会看到景物。接着,寻找他们的名字,给他们恰如其分的形容词,尝试用文字还原它们。怎么样?这对你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吗?
对于有些人来说,景物写作的困难源于匮乏,他们无法找到值得写下来的对象,或者没有能力给他们合适的形容词;但有些人恰恰相反,他们会发现写作对象源源不断,每一个物品都在邀请他们记录自己。对于前者来说,写作像是分类;对于后者来说,写作接近于绘画。
那么,回到小说中,景物描写究竟在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思考:小说的景物可以如此参与到小说的故事讲述中。仅仅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还是有其他可能?
第六课| 开头
叙事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它永远有一个开始,并且和时间平行,在先后中发展自己。这和看一幅画非常不一样。看画当然有第一眼的问题,但你可以一下子看到整幅画,然后产生一个印象。而叙事艺术的第一印象永远来自开头。所以,小说、还有电影、戏剧如何开始就变得无比重要了。这节课,我们将看到不同开头可能产生的效果。同时,我们也会给你几个故事,让你设计一些“别有用心”的开头。
第七课| 情节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或者一些人告诉我们:小说的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这样说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当我们一本正经地按照这个曲线来构思故事时,多少就有了一些问题。因为不少名作恰恰是因为打破了这个曲线才引人注目。比如一篇没有结尾的故事,一篇高潮几乎看不清晰的故事,一篇把高潮放在开头的故事。所以,如何打开情节设计的限制,将会成为我们这节课最重要的内容。
第八课| 时间
小说始终要面对时间问题:有人可以在一句话中写尽一个人的一生;有人却用一整本书的长度仅仅记录下一天的故事;有时候,我们阅读一部作品,会感觉到时间紧张的穿行;有时候,故事里的时间却显得比生活本身还要漫长。快与慢,跳跃与停留,过去还是现在,这些选择几乎会出现在写作的每一个时刻。当然,我们也可以在没有时间意识的情况下写出一个精彩的故事。但意识到时间的存在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故事。
第九课| 视角
谁在讲故事?或者,谁在看?这几乎是现代小说遭遇最多的一个问题。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我们的大先生让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担任了故事的讲述者。读过这篇小说的人都知道,主人公是孔乙己,故事想要讨论的当然也是孔乙己的遭遇。那为什么不让孔乙己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者以第三人称来讲述?这节课,我们将借助这篇小说,以及一部电影,来讲述视角的局限,和视角的选择所能造成的文学效果。
第十课| 对话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对话。但在故事中设计对话却并不容易。当人物要说点什么的时候,我们该在何时让他们停下来呢?如何对待“有用”的对话和“无用”的对话呢?或者,我们该如何安排对话出现的方式?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需不需要提示语?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思考对话如何折射出人物性格,甚至对话如何参与到故事情节的设计中。在这一节课,我们借助海明威的两篇小说来讨论对话,尝试设计对话。
第十一课| 展现
刚开始写作时,作者总想把一切写下来:主人公对一件事情的反应,他的心情,甚至他的评价。这还不够,等他回到家中,作者还不忘提醒我们他和父母的关系,他的爱好,以及他如何讨厌邻居家门口那尊深棕色的佛像。于是,最终的作品充斥着作者的声音,也铺满了标签与评价。在这节课,我们将会参考电影的叙述特点之一:电影中,我们只能看到和听到人物,而无法直接知晓他们的内心和情绪。观众需要自己进行判断和推测。这也可以是小说的一种叙事方式:只是展现,而不过多讲述。
第十二课| 读者
面对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是否有唯一正确的理解?以及,我们可以不顾及作者的意图,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解读吗?因为语文考试的存在,我们对这个问题充满了痛苦。但近百年以来,文学已经被证明了不仅仅属于作者,同时也属于读者。“属于”不仅仅意味着我们有自由理解的权力,甚至,我们也可以对一部作品进行改编、续写。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进行这样大胆的尝试。在这节课的最后,我们希望你可以认识到,阅读没有答案,写作没有限制。如果你热爱一本书,不妨从创造“fan story”开始。
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创意阅读写作工坊分为基础班进阶班,进阶班的主讲老师还是大家熟悉的冯老师~~
在40天的线上集中学期期间,除了12节录播课程,我们还会安排一次讲师直播答疑解惑,一次大咖老师分享,和同学们一起发现阅读与写作中更多美,更多思考。
全程专属学员社群伴学,专业文学学士助教,群内伴学答疑,作业点评。
好的写作有着与好的阅读一样的底色。这种共享的风景,让读和写走到了一起。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想象:当你向一个孩子展示出文学的独特面貌,展示只有它才能够生发出来的美好与感动时,孩子自然希望在自己的写作中创造这样的美好和感动。
限时优惠
原价1299元,前200名限时特惠价格999元!
▼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加入创意阅读写作工坊。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创意阅读写作工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