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开篇语 Mission Statement
在电影艺术诞生的 134 年间,不止一人发出过对电影魅力之慨叹。Robert Altman 曾说 “Filmmaking is a chance to live many lifetimes” (拍电影是经历百般人生的契机),华人导演 杨德昌对在银幕上写下了给电影的情书,借其电影角色之口讲道“电影发明后,人类的生命至少了延长了三倍。” 电影作为影像媒介所具有的蓬勃生机和独特的形式不仅为观者带来了鲜活的生命经验,也为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和表达语言。
在瘟疫肆虐和全球局势动荡的当下,影像媒介的重要性更为突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影像,青年学者不仅需要深入学习影像生成的过程,掌握对其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思辨能力,还需要学会如何通过影像有效地、富有创造力地传递自己的观点。Radiance Academy便为此而生,旨在让青年学者能够理解电影,通过电影打开自由思想、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隔阂。我们鼓励青年一代在电影的戏剧与浪漫之间发掘文本、作者和语境之间的连接,感受电影作为能够同时调动视听感官的表达形式所蕴含的能量,从而以“影”探“史”、用 “影”发声,通过诗歌、摄影、数字艺术等跨学科的视角来发掘影像媒介的无限可能。
因此,Radiance Academy 将联合纽约大学 Tisch 艺术学院电影系学生以及包含社会学、历史等人文学科的顶尖华人学者,推出暑期研究创作项目;同时,我们邀请到文学、摄影、数字艺术等领域的嘉宾来拓展学生对于影像媒介的认识。我们期待着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夏季,你我共赴约,怀揣着学者与创作者的敏锐态度交换观点,一同认识电影、走进电影、探索影像媒介的更多可能,以全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创作。
02/概览 Program Overview
课程形式:线上
时间:2022年7月17日—7月31日,共14天(待定Section 2:7月31日—8月14日;Section 3: 8月14日—8月28日)
面向学生:主要面向8-12年级在读,对电影有浓厚兴趣,希望进一步学习探究,无需有关电影的先前系统性学术探索;对博雅教育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有广泛兴趣,希望通过学习电影理论基础与叙事原理,探索通过更多媒介为相关议题发声赋能的可能性。
【理论基础+专题选修】课程结构
在14天项目中,学生们首先会集体参与2天关于剧作、导演、剪辑和摄影等相关理论基础;之后的10天中,在总共开设的6门选修课,结合自身学术兴趣选择2门专题选修深入探究;根据选课情况,执行工作组会将学生们匹配进不同的cohort,这也将成为两周课程中他们密切合作、展开对话的重要渠道。
【创意工坊+嘉宾分享会】延伸体验
下午将安排涉及剧作、摄影等相关板块的创意工坊;晚间学生们将聆听不同领域的教授、学者、青年艺术家分享会,拓宽视野,培养跨学科思维。
03/课程简述 Course Description
1. Creative Basis - Introduction to Filmmaking理论基础
  • 摄影 Cinematography
  • 录音 Sound
  • 剪辑 Editing
  • 表演与导演 Acting and Directing
  •  剧作 Script
什么是电影,我们该如何理解电影?从卢米埃尔兄弟用「火车进站」吓坏了第一次见到影像的观众,到「夏日记事」里莫兰在街头对着路人问出「你幸福嘛?」电影的进化与发展承载着人们对保存现实的渴望,也培育出了写意造梦的美好期许。电影把人的生命延长了三倍,也把我们对世界的触觉延展到无穷大。本课程将回顾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流程与工业发展历史,通过深入分析剧本、导演、摄影、剪辑等制作环节,试图理解电影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技术与理念革新,初步掌握分析解读电影的方法论。
2. French New Wave and Auteur Theory: Cinematic Universe of Leo Carax 法国新浪潮和电影作者论:卡拉克斯的电影世界
电影作品有其唯一作者还是一项集体创作?通过了解法国新浪潮的历史,回顾长期以来的争议话题,这节课会带领学生批判地认识电影作者论。为了深入探索其内核,我们会一起进入卡拉克斯光怪陆离的电影世界- 会说话的布偶女儿,绿西装的“屎先生”,身体和精神的残疾,禁忌的兄妹感情,神秘的传染病……通过课后观影和课堂讨论,我们会实际应用电影作者论并反思电影媒介本身。
观影清单可能包括:
男孩爱上女孩、坏血、新桥恋人、宝拉X、神圣车行、Tokyo!、安妮特
3. Sensuous Theory: the skin and body of film 
感官电影:电影的身体与皮肤
这节选修课我们将探讨电影与感官之间的关系。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体,如何代表和参与身体近端的触觉、味觉和嗅觉?电影如何利用感官来重新建立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这些感官电影如何表达梦与现实、阶级归属与身份认同、建制权威和酷儿倾向?在这节课里我们会对话电影现象学、后现代主义、和性别研究来讨论这些问题。 
观影清单可能包括:寄生虫(奉俊昊), 春风沉醉的夜晚(娄烨),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蒂姆波顿),吾栖之肤(阿莫多瓦),幻梦墓园(阿彼察邦),沼泽(卢奎西亚·马特尔)窃听大阴谋 (弗朗西斯·科波拉),青木瓜之味(陈英雄)
蒲炳鑫,本科毕业于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电影与法语双专业,荣获Belle Skinner奖学金,即将前往巴黎高级视听制作学院(ESRA)进修。主要研究兴趣为东亚酷儿电影,当代法国电影,感官电影理论,电影现象学。曾编导多部短片,有法语电影和文献翻译经验。曾在豆瓣视频制作组暑期实习,并在罗德岛国际电影节进行公关和审片工作。
4. History and Culture: Mainland Indie Documentary
「紀錄片,我們就老老實實去做。」当第六代导演从DV的风行一时中找到创作的新路时,一群更加地下的创作者们则把摄像机架在了生活里,变成了一双双诚实的眼睛。这群独立纪录片创作者们历经坎坷,为这段飞速变革的历史留下珍贵见证。「我們所處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我們如何用紀錄片與當下對話,締結歷史的單元?」本课程将通过王兵、范俭、赵亮、张赞波、周浩等独立纪录片导演的作品,探索纪录片的力量与边界。
5. History and Culture: Hong Kong Cinema Universe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当年底王家卫从库房翻出落灰的胶片时,「港片已死」的论调正尘嚣甚上。那么,到底什么是「港片」?这片曾经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电影天堂,在这四十年的浮沉里都经历了什么,又将往哪里去?本课程将回顾香港电影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的发展历程,共同讨论、分析许鞍华、徐克、陈果、邱礼涛、杜琪峰、关锦鹏等人的电影,并探索电影在参与社会议题与政治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徐靖童,笔名Grice,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电影制作系本科在读,辅修比较文学与东亚研究,曾参与创办云雀书院。独立杂志「冯火」撰稿人。课程作业「Every Love in New York」曾入围旧金山独立电影节,洛杉矶IndieX电影节。短片作品「Lost in Sycamore Street」,「Missing Taste」。纪录短片「西油记」制作中。公众号写手,城市漫游民,口述史爱好者。
6. 纪录片实践:跳入水中
程的目标是简单而直观的:当这门课结束后,你将拥有一份亟待执行的纪录片制作方案。也许方案书里的预算和拍摄周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但是对于电影即将关注和探讨的现实议题,你可以确信地说:这是我真正关心的。授课者本人相信纪录片作者应该被允许:比起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艺术家,他们可以更接近19世纪的小说家。多元化的学科和专业背景意味着更广阔的视角和思考,因此格外欢迎并不专情于电影的同学加入。
课程中会以世界知名的纪录片举例,也会带大家一起看新闻媒体乃至自媒体制作的纪实类的视频。制作上的粗砺在这场讨论里是被包容的,旅程的目的是带你找到一个你永远渴望解答的问题,以及给予你一份拿起手机也要将它拍下来的干劲。
Day1.《开窗》:你关心什么 /「现象—本质」的连接 / 为什么是你来讲故事
Day2.《握手》:什么是人物 / 大海与水滴 / 从哪里寻找人物
Day3.《眨眼》:作为电影的纪录片 / 形式与风格的匹配 / 叙事者的位置
Day4.《日历》:如何规划日程 / 重现往日之事 / 冲击力的形成
Day5.《新手》:永远不忽视声音 / 计划夭折后 / 纪录片的长期主义
7. 剧本写作实践:猫救我
课程名的灵感来自于好莱坞著名编剧指导书《救猫咪》,课程的预期是开展一场发散性的故事写作冒险。如果你正苦恼于自己缺乏构建完整世界和人物的能力,那么这门课程的思路将值得你一试。我们会广泛尝试在经典电影中摘取其中的配角和反派,以他们为主角重新构建故事。或者打乱故事的叙事规则,用非线性的叙事手法来改写一部经典的线性叙事电影。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权力的游戏》中的乔弗里是个善良的好孩子,那在得知自己是舅母乱伦的产物,面对首相的指证,不想伤害人的他该如何做呢?走向毁灭是那种命运里人的必然结局吗(《哈姆雷特》)?
授课者自己相信世界上有两种故事是值得写的:新的故事,和用新方法讲述的旧故事。而正如托马斯·福斯特在《如何阅读一本小说》中证明的那样,阅读小说能力的提升将会反哺写作小说的技法,故事写作思维的解放也必将升华你欣赏故事的能力。
Day1.如果大反派的灵魂变成好人
Day2.如果以配角为主人公写一个故事
Day3.如果把对话场景的台词都删掉
Day4.如果用非线性叙事讲老故事
Day5.如果你都没谈过恋爱还要写恋爱故事
张牧之,不是麻匪。硕士毕业于UCL民族志与纪录片专业,年轻的纪录片创作者。先后在电视台、电影节、澎湃新闻从事过剪辑工作,有过短暂的话剧演出和戏剧节组织经验。学生时期短片获得过一次全国二等奖和一次浙江省青年影像展的最佳剧本,研究生毕业作品正在参投欧洲电影节。现在供职于上海某互联网公司,任视频剪辑师,空闲时间参与独立纪录片制作。
8. Creative Workshop: Write Your Story
在这一工坊当中,我们将一同讨论如何将一个灵感、一个想法转化成一个剧本并完成制作的前期筹备。利用必修课所学,学生将利用实践的方式加深对叙事手法和视听语言的理解。
9. Creative Workshop: Short Novel Adaptation
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小说,并让它以影像文本的形式呈现。跨体裁的创作总是有趣的,如何用电影去内化、外化小说人物中的内心来讲出一个精彩的银幕故事是本工坊的研究重点。
10. Creative Workshop: Collage, Voiceover, Your Life, Documentary
在必修课中讨论过独立纪录片的制作手段后,我们在这一工坊见进一步探索纪录片世界,并聚焦于纪录片的创作。从提出一个话题、到安排结构、做进一步的研究、最后编写脚本和完成视觉化呈现,我们希望你的生活可以用纪实影像得以表达升华。
04/分享会与社群活动 Extended Community Activities
1. 当电影遇上程序:游戏媒体理论与实践
随着元宇宙及Web3.0时代的到来,游戏是否将取代电影成为新的大众媒体?不同于电影,游戏是动态的、非线性的、生成的、实时交互的。当一个受到AI和其他计算机算法规则调解的游戏经由作者塑造的叙事被编辑成可视化软件,并由观众通过一系列按钮点击对其故事进行重新编排后,它最终会成为谁的故事?在本分享会中,我们将通过历史事件和游戏案例研究来考察数字互动媒体的中心冲突,并以工作坊的形式编辑代码及创作原创交互程序艺术。
漆贞贞,程序艺术家,研究员和教育者,哥伦比亚大学创意科技奖学金和梅西奖学金获得者,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艺术与科技孵化器NEW INC成员,纽约艺术中心Pioneer Works科技驻地艺术家。曾在包括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城市大学(CUNY)以及广州美术学院任教。联合创建的艺术研究双人团体zzyw的计算媒体艺术作品曾被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世界领先的艺术机构展览。
2. 光影与诗篇:寻找电影中的“诗性”
本分享会将会讨论诗歌与电影的双向互动,包括诗歌对电影从内容到拍摄手法的影响以及电影对诗歌的影响,并分享以诗歌, 文学创作为主题的优秀电影,比如美国电影《帕特森》(Paterson),《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法国电影《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等,从而深度探讨诗歌语言在电影视觉语言中的呈现,诗歌的“通感”与电影的“诗性”之间的联结。
潘虹如,笔名林小颜,双语诗人,教育从业者,北美中文作家协会最年轻成员。曾就读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系,耶路撒冷希伯莱语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多语言文化研究专业硕士毕业,曾任教于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出版过个人诗集《看不见的特拉维夫》,《我的诗句唤不醒长眠的你》,英文诗集Café After Dawn。
3. 无相机摄影:从古典工艺到观念艺术
不用相机也能摄影?从摄影术诞生以来,摄影与其它艺术媒介就有着不解之缘。而到了如今的后媒介时代,当代艺术渐渐摆脱了传统媒介的分类;摄影与电影、绘画、雕塑、行为艺术等艺术形式的界限渐渐模糊。湖水、唾液、火、电流、剪刀都是摄影师的画笔;而树叶、石头、锡箔、甚至是虚拟世界都可以做为相纸。本分享将会带大家领略最新奇、最诡异的无相机创作方式,探索摄影与其它媒介的互动。
郭备华,摄影艺术家,毕业于匹泽学院 (Pitzer College)。他的景观摄影与装置艺术作品探索人与自然的脆弱关系,以及自然环境与建成环境的模糊界限。他的入围奖项包括 “三影堂摄影奖”,“BarTur摄影奖”,“PDN学生摄影奖” 等。他近期的主要展览包括个展 “葬礼进行曲”(Space Place;下塔吉尔美术馆,2022);群展 “共振:第十二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20),“Photo Open Up 国际摄影节”(意大利帕多瓦,2020)等。他曾任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拉森火山国家公园、石化林国家公园驻地艺术家。
4.沉浸式戏剧与VR戏剧:重新定义观演关系
戏剧作为一种相对小众的内容形式和叙事媒介,与电影不同——戏剧是在舞台上实时发生的、未经剪辑的故事。随着戏剧本身的发展,其戏剧性(Theatricality)并未发生很大变化,但舞台和观众的定义得到了广泛延展。舞台不再局限于剧院中的镜框式舞台,甚至不局限于物理空间。观众不再是坐席上被动的观者,而可以打破第四堵墙,游走于场景之间甚至主动参与改变故事。这次分享将涉及沉浸式戏剧中的观演关系及其对剧本创作的影响、VR戏剧的叙事方式及其与影像的联系,使用Sleep No More、Fatherland XR等业界和学术界重点研究的案例作为补充论述。
傅家慧,纽约大学Steinhardt学院表演艺术管理专业(戏剧方向)硕士毕业。她曾工作于百老汇三大家族之一Nederlander剧院集团、专注即兴戏剧和社区拓展的剧院Irondale Ensemble Project、ISPA国际表演艺术协会以及沉浸式行业研究和咨询机构NeXT SCENE。她的研究与实践方向集中于沉浸式体验叙事、非传统观演关系和VR戏剧。在业余时间,她和朋友经营一档关于元宇宙与Web3.0的研究型播客Meta Potatoes元土豆。
5. 视角、社群与个人叙事
在此分享会中,青年导演陈楷文将会为我们分享他个人求学、创作经历。从高中跟组做dirty work,到寻找自己的创作课题,回到南京拍摄毕业作品等有趣的回忆,学生们将通过这些故事重新思考创作的本质以及对电影我们生活的意义。分享会可能包括部分楷文导演作品screening以及问答环节。
陈楷文,毕业于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电影系。叙事作品斩获亚洲独立电影节,纽约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国际奖项。在中美两国有丰富的影视和广告经验,广告客户包括国家航天局/百度/毛戈平/奔驰/环球影城等等。曾在管虎导演作品《八佰》监制作品《革命者》等担任副导演。
05/即刻申请 Apply Now
请申请者于此链接在线填写Radiance Academy2022 申请表,
https://docs.qq.com/form/page/DTEFjcm9oSWlQRElt
报名开放时间为6月5日—7月15日,共分为以下3阶段:
  1. 早鸟申请:6月5日—6月22日(以邮箱后台收到报名表时间为准,截止至当日北京时间23:59)
  2. 常规申请:6月23日—7月5日
  3. 延迟申请:7月6日—7月15日
项目费用:
  • 早鸟报名价格:9980元
  • 常规报名价格:11980元
Radiance Academy执行工作组与授课教师将会在收到申请表的10天内完成审核与筛选工作,并以邮件方式通知最终结果。录取后学生将第一时间收到新生包裹,包括预习指南、选课结果与课表,以及cohort分配情况。材料填写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微信号:RadianceAcademy2022)答疑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附:
2022 Radiance Academy · 执行工作组
王艺煊
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哲学与媒体研究在读。博雅教育实践者,唯理中国(Veritas China)组委,706青年空间活跃成员,前Lumiere人文社发起人。学术兴趣是媒介、思想、影像与技术的结合,曾参与多部短片拍摄。爱好声乐、摇滚乐与打击乐演奏,曾执导并主演多场大型校音乐剧演出。

唐同贺Kevin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电影制作系2026届,曾参与如StepInto、远洋公益之帆等多项社区公益教学与科普活动,前校电影工作室社长、音视频中心核心成员。参与ATOMIC冬奥会与IQOO手机TVC与学生短片导演组、摄影组工作。城市背包客、游民。
张伊人纽约大学东亚研究系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和文学,辅修电影。纽约大学华语传媒平台NYULIVE主编。曾在外滩画报、GUCCI中国等公司传媒部门实习工作。多次参与纽约大学电影系学生剧组,担任制片、助理导演、演员等角色。
杨雨潇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剧作方向在读,ColorsWorld性与性别研究社群常驻作者,农村精障女性关注小组文献编译组负责人。通识教育爱好者,学术兴趣广泛散布于西方哲学、社会学、比较文学、美学等。个人工作偏向创作导向,曾参与多部短片的编导和剧组现场工作,作词《光》曾获网易云音乐黄金单曲荣誉。
范烜炜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在读。曾取得北电新媒体第二名,中戏灯光第三名的校考成绩,有一定教学经验,多名学生取得北电offer 。在校参与多个学生电影制作,担任过美术、摄影等职务。
张文宇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在读,参与同学社Academy艺术营地课程,多次参与国内first国际青年电影展,平遥国际电影展,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等活动,多次参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摄影系,中央戏剧学院学生剧组,担任导演、执行导演、演员等角色。
2022 Radiance Academy · 学术助理
郭怀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本科在读,意向专业公共与外交政策
孙汉清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文理学院传播学在读
倪菁辰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文理学院数学与哲学在读
邹佳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