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国产动画,片名平平无奇,画风有点简陋,却有一些奇葩的操作。
比如片子播到一半,未成年人突然退场,大人突然拉出四个大字:少儿不宜。
然后对着屏幕前的家长,灵魂质问三连:
你有委屈了孩子的时候吗?
你有向孩子道过歉吗?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高素质的人,那么你觉得自己算得上是一个高素质的家长吗?
不知道这些话是不是冒犯到了谁,当年动画片在央视播出,播了一半就被举报叫停了:
《小明和王猫》
王小明,是一个二年级小男孩。
不爱上学,不爱写作业,不想上兴趣班。
偏偏,马上就要开学了,小明的心情荡到谷底,宛如上坟…
就在开学前的晚上,小明打完假期最后一场游戏,上床睡觉,从他家墙里,钻出来一个不知是人是妖的怪物:王猫。
没错,每个人睡觉后,墙里都能钻出一个“猫”,王小明家的猫叫王猫,李家的叫李猫,张家的叫张猫…
你可以理解为,他们是每个人的守护神。
他们通常不主动现身,但这次王猫想要搞明白,为什么小明这么讨厌上学…
《小明和王猫》讲的就是王猫陪伴小明度过的一段时光,王猫见识了小明的日常学习生活,也帮小明答疑解惑,引导他思考未来…
这部2000年播出的13集动画片,在多年之后,被网友封神,在豆瓣打出9.6的高分。
相信我,这9.6分,绝对不是什么童年滤镜,它当得起国产动画天花板。
有网友评论:二十年了,中国的教育观终究还是没走出来,二十年,依旧还没有哪部作品超越它。
这是一部设定简单、人物简单、对白简单,内涵却一点不简单的动画片。
我们有很多很多拍给孩子看的动画片,却很少蹲下身子,和孩子平视,去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这部动画片做到了。
它刻画了小明这个普通孩子,学习成绩平平,没有什么特长,也没啥上进心,他身上有很多家长嫌弃的毛病…
但他的小心思,他对这个世界的不解和困惑,却戳中了无数成年人。
比如,小明贪玩,开学前晚拼命打游戏。
他内心独白是:我已经很累很困了,可就是不想停下来…
这不就跟打工人的报复性熬夜一模一样吗?
比如,第二天开学典礼,年年考第一的同学张伟上台读小作文: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树上的鸟儿唱着欢歌…
小明抬头一看,哪里有云?哪里有鸟?
张伟又说: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
小明内心OS:怎么我一点也不高兴?
好不容易熬完了张伟的小作文,校长接着讲话,小明一脸沮丧:唉,又得念老半天…
这不就是我们当年上学的真实写照嘛:演讲的都是别人,底下晒太阳的都是我。
而小明的父母,也可以说是全国统一配置了。
爸爸是会计,妈妈是售货员,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他们都希望小明考上一个好大学,然后找一份好工作,所以鸡娃得从小抓起。
妈妈最爱说:小明,你希望像妈妈一样当售货员吗?
小明:想。
妈妈:没出息!你妈当年要是上了大学,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
那像爸爸吧?多读了几年书,坐在办公室里算账就好吗?
爸爸说:我爱我的工作,但是…谁想给人算一辈子的账,那是我的分只够上这样的大学,读这样的专业。
所以综上所述,小明你要好好学习,考上名牌大学,读博士,给爸妈争口气!
这不就是,有的人自己没能实现理想,也不打算努力了,就去生个孩子,让孩子帮自己实现?
小明还不能反抗,每次试图跟父母讲道理,都会先挨一顿骂。
有时候,爸爸妈妈都说不过小明,他们自知理亏,但还是开始无故指责小明。
妈妈的内心OS: 我现在已经知道自己生气是没有道理的,可是既然已经生气了,就只好生到底了…
爸爸的内心OS:我是在胡说,因为我已经说不出什么道理了。
小明的学习生活原本枯燥乏味,直到有一天,减负了,学校不留作业了…
爸妈首先坐不住了:不留作业,那还是上学吗?减负?谁当真谁倒霉。全国就那么几所大学,不使劲上不了…
小明说,不是我一个不写作业,张伟也不写。
妈妈立刻说:你怎么就不比点好的呢?人家张伟年年第一。
得,“中国驰名双标”…
爸妈转头就给小明多报了几个补习班。
每次小明表现出对学习不耐烦,父母就会用“统一话术”:贫困地区的孩子,想学都没有机会,就你不知道珍惜…
但听得多了,小明也感到沮丧,为什么自己就那么不爱学习…
这时,王猫开解他:一天学那么长时间,确实受不了。农村的孩子要是也这样学,上那么多课,做那么多作业,他们也会出问题的。饿着固然不好,撑着也不行啊。
真·理解万岁!
而只要小明老老实实地写作业,爸妈就感到特别踏实…
因为写作业最大的受益人,其实是他们,他们的焦虑顺利转移了。
小明不明白,为什么小孩子总逃不过写作业…
有意思的是,编剧并没有简单地用“知识改变命运”敷衍小明。
他借着王猫之口,说出了残忍的真相:
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作业?因为有了作业,老师觉得尽力了,以后考不好,老师可以安慰自己,作业都做了,考不好就是自己的事了;
家长觉得天天写作业的孩子,更有可能实现他们的梦想;
对你自己来说,只要你多做作业,将来比不过别人,家长也没有办法再说你什么;
而同学之间,看到别人的作业自己没做,就好像亏了一样。
总之,最终傻做了半天,也不见得有啥用。
一席话,把题海战的原理,讲得明明白白。
而王猫并不是要小明因此批判写作业这件事,而是让他明白,写作业的目的,不是为了敷衍别人安慰自己,而是为了真正掌握知识。

小明因此想到,我要做自己还不太会的题,而不是反复做无用功…
孩子都有创造力,都有自主性,就看成年人能不能把每个孩子的潜能激发出来。
而这个前提,是懂孩子。
《小明和王猫》其实是在提醒成年人,我们都是从孩子过来的,但是很多人长大后,为人父母、为人师表之后,反而忘了自己当孩子时候的心情。
他们没有同理心,不能跟孩子共情,更不用说,把他们当成平等的人对待…
王猫做的,很多时候就是陪伴,耐心地解释。
哪怕真相不够美好,他也不会去刻意隐瞒,或者用“小孩子别问,按我说的做就行”“你长大就懂了”去敷衍,而是尝试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去讲清楚。
比如,小明不明白,当总经理好,还是当艺术家好。
王猫说:都挺厉害的,很多事情是不能比的,就像狮子和鲨鱼,一个在陆地上,一个在海里。没法比的东西,放在一起比是没有意义的。
小明问:那我应该做哪个?
王猫说:那要看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听自己的。人都是在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
他没有抬高和贬低,而是充分尊重个体的选择权,希望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再比如,小明在学校比赛中罕见地拿了第一,想要父母奖励玩具,父母不愿意买,他就放狠话:下次我再也不拿第一了!
王猫没有直接评价这一行为,而是带小明去看别人训练小狗。
小狗完成了指定动作,就有食物奖励,如果没有奖励,小狗就罢工了…
小明突然悟到:奖励变成了动力,没有奖励就不拿第一,我不是跟小狗一样了吗?我明明是为了自己才学习的呀!
现在回看《小明和王猫》,片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说是超前的。
它的画风,时而阴间,时而鬼畜,想象力爆棚,又充满幽默感。
它的故事,不回避孩子的恶,也敢撕下成年人的伪善面具,它逻辑严密,辛辣讽刺,却又治愈温暖,很理想主义。
在这个动画片里,我们可以看到:
年年考第一的学霸张伟,从小就是“卷王”,看不起成绩差的同学。学校不考试排名,他第一个不爽,因为他的优势就显不出来了。
每次都屈居第二的周娜,非常嫉妒张伟,一点小事就要告状,还乱扣帽子。
在学校里,大多数孩子都被训练得不说人话,张口就是朗诵腔。
他们被要求埋头学习,眼里只有学习,他们被驯化成没有想法的乖孩子,只知道配合大人的期待去表演。
他们的脑袋一片空白,不敢表达内心所想。
所以,才有了小明这样一个形象,跟他们作对比。

他说人话,爱思考,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没有虚假的自我感动,也不上价值,但他却对这个世界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看法。
他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不愿意贬低他人,他有自己的爱好,并愿意为之努力付出…
他没有一个漂亮的分数,但谁能抹杀他的价值?谁又能说,他不是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人?

编剧更借角色之口,大声说出:
学校不应该是只有竞争的地方,而应该是一个让绝大多数同学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领域都拿第一,总觉得自己特殊,不是一件好事。
每一个人可以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由表达想法的权利,不需要总是去分对和错。
不要轻信,报纸上说的不一定是真的,你要自己去发现真相。
只可惜,这样一部不降智、尊重孩子,更值得成人反思的动画片,仅仅在播出13集后惨遭腰斩,草草收尾。

原因居然是:有家长投诉,不够正能量。
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怎么就不正能量了,难道是说,它不鼓励竞争,调侃了家长,讽刺了应试教育?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在吐槽,国产动漫缺乏好剧本,故事低幼粗糙,我们只能不断在邻国的动漫里,看到热血的奋斗、深厚的友谊,学习如何在挫折时坚强…
我们总是抱怨,为什么我们的动漫作品,如此缺乏生命力?
可看了这部22年前的国漫,我深深震撼,我们哪里是没有想象力,没有深度,我们曾经有如此大胆深刻,有逻辑、有脑洞、有哲思的好作品。
只是这么敢想敢说敢拍的,都活不长…
或许我们可以轻易地把锅甩给那些投诉的家长,但为什么家长一投诉,就能成功呢?
到底是谁,自己不愿睁眼看,还想把孩子的眼睛都捂住…
后台回复小明和王猫
即可观看
按保存今日份推荐
- 每天遇见一部好片 -
国漫天花板,值得点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