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只见过泛泛几面的年轻女孩小心翼翼地在微信上问我,有没有工作可以给她做。
她很不好意思,几乎哭出来,她急需一份收入暂渡难关。原来,几个月前她工作的上一家公司歇业了,又碰上疫情闭门不出将近一个月,新工作只是谈好了意向,还没有入职,积蓄用光,她不敢向父母诉苦,怕父母愈发要叫她回家,于是只好鼓起勇气四处向认识的人求职。
都是年轻时候一路在北京磕磕绊绊走到现在,我深深理解,也许就是这一时半会儿的难以周转,就足以引发一连串的崩溃。恰好我即将出版的全新小说还需要最后校对,通常这最后一步都是我自己做,但这时候当作一份兼职交给她做至少能帮她解决一点燃眉之急。工作谈定之后,我忍不住劝慰了她一句,“如果实在撑不下去,回家休息休息也不是坏事。”
没想到她却格外坚决,“不行,一旦回去了,还能不能再回北京,就真的很难说了。”
她并非什么物欲膨胀的虚荣女孩,亦没有觉得自己在大都市里就一定会有远大前程,甚至她也很想留在父母身边——只是她想得很清楚,父母下岗之后,在老家县城开一爿杂货店维持生计。如今在疫情、电商以及大型超市的多重冲击下,收入也就是勉强糊口,她当初上大学靠的都是学生贷款。
为了能在北京留下来,她愿意忍受失业的风险,生活的拮据,向别人借钱的羞耻。不是因为她不爱她的家乡,不依恋她的父母,也不是因为她野心勃勃、不择手段想要出人头地。她只是一个家境普通的小地方女孩儿,仅仅是想努力留在一个稍微开阔、相对公平的城市,能通过个人努力获得独立与尊严。
能吃这么大苦、有如此破釜沉舟的决心,不过是因为,除了一往无前地走下去,生活并没有给她别的退路。
是到了见过太多悲喜的现在,我才真正意识到,最是坚定留在大城市的人,不是怀揣梦想而来的弄潮儿,而是别无选择的普通人。
是的,不管我们离开小城多远,午夜梦回时,那画面也多半是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不管我们离开小城多久,贵州的羊肉粉也好,四川的老麻抄手也好,陕西的油泼面也好,河南的胡辣汤也好,天津的嘎巴菜也好……我们舌尖上的味蕾、肚腹中的肠胃,也依旧只服一口家乡味。
只不过,看上去节奏缓慢、生活悠闲的小城镇,并不是所有人的桃花源。
在小地方,当然也能过得特别舒服,前提是你家能越过那道看不见的、心照不宣的门槛。
能自己捧上小城极度稀缺的铁饭碗、金饭碗当然好,考不上父母也会托人给你安排好;单位里碰到困难,总有亲戚能说得上话;跟门当户对的对象相亲,结婚的时候婚房、车子、小家庭的启动资金双方父母都给你们准备得妥妥当当;更别提医疗、教育、各种资源,找当地最好的大夫,孩子上当地最好的学校,乃至装修违建、开车违章,所有这些或大或小的事,在小地方,只要认识人都格外好办一些。总之,在当地有这样的原生家庭,人生绝对称得上岁月静好,生活水平跟在大城市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因为小城固定生活开支极低、同时也没有后顾之忧,奢侈消费比大城市的人更多、子女照样出国留学,总之,更敢花钱。
但对于那些一开始就在这道门槛另一边的人、尤其是女孩,则完全是两件事。
如果回老家,自己能做什么呢?稀少的带编制工作,父母就是倾其所有、辗转一层层去求人,也未必能落到自己头上。况且就算是争到了被小镇人羡慕的公职工作,也不一定就是美差。就是找我帮忙介绍工作的那个女孩,她的表姐,国考成功却被分到偏远乡镇工作,差不多快八年求爷爷告奶奶积蓄都花在了请客送礼上,今年才终于调回县里。结果一开年地方财政紧张,各种补贴被砍、被延后,实际收入只有过去的2/3,真是每个月给孩子买包奶粉都要仔细算明白。而且工作本身也堪称疲于奔命:正常业务之外,你家认识的人拒绝签拆迁协议要叫你去劝服,普及安装什么app的任务也要发几十个人头叫你去搞定,一年到头光是参加各种名头的学习就足以把一个好好的年轻人搞颓搞崩。
父母执着地想把你托进编制序列,或者哪怕是这些序列周边的临时岗位,不是因为他们固执或者落伍,而是因为这的确是小地方的生存智慧——你必须要有清晰可辨的社会地位、稳定收入,假如你混得开,十年、二十年过去,你开始渐渐手握一些小权力、小资源,那么你的生活可以超过身边99%的人。
如果挤不进这个序列,好的,不仅立刻进入婚嫁市场的底层,而且生活真的需要面对三教九流、见识更多的穷形尽相。
我爸住北京的时候,永恒会去附近一家平价超市门口的理发店剪头。不为别的,周边其他油嘴滑舌的Tony老师动不动150元、280元、499元、1200元……剪颗头,那家店里的女理发师爽朗热情、手艺过硬,最重要的是,男士头盛惠30元,女士头盛惠35元。
这位女理发师其实是个很细瘦的年轻女孩,因为去得多,我爸和她聊得也多。我爸曾经告诉我,这个小姑娘没事就对着各种发型设计视频努力学习,休假的时候自费去参加培训,她想要慢慢换到更大的店,多挣点钱,过上更好一点儿的生活。
她的老家在北方农村,她宁可顶着生活的高成本在北京帮人剪头发,站一天不得歇,没钱挣也咬牙挺着,是因为回到老家,她的年龄已经到了必须马上嫁人的时候。她们老家彩礼重,而且都是由父母留着,男方清空现金流付完彩礼理所当然会要求马上生孩子,甚至是生儿子。生完两到三个孩子,自己带到可以脱手,十年便过去了。
农村的家庭主妇,跟城里的全职妈妈完全不是一回事,吃饭的时候肉菜摆在谁面前、剩菜归谁吃都能膈应死人,那真是连买一片卫生巾都得看丈夫心情。两口子吵架急眼了男的会动手,只要不打进医院,没人觉得是啥大事。不用等到十年后,她说,当初的小姐妹,早早结婚生孩子的,现在跟她两人站在一起,已经像差出七、八岁。
一周前我在路上碰到她,顶着北京六月暴烈的阳光,骑个小电瓶车风驰电掣去开工。据她说整个五月毫无收入,六月过半才重新开工。但我知道,她会竭尽全力坚持下去的。尽管她存的钱总是不够她在京郊买一套小户型的首付,尽管她也常常抱怨自己在北京只是一个最底层,然而这一份小小的、受到认可的工作,却能让她在这个大城市里有尊严地保有自己的生活。
大城市当然不算友好,房价那么高,竞争那么激烈,加上这两年市场环境一路下滑,对于还没有在大城市里打下根基的年轻人来说,长安诚然不易居。但每次看到那种惨烈的社会新闻:女孩子跟朋友坐在烧烤店吃着夜宵就被歹徒拖出去当街暴打、老太太被家暴几十年申请离婚被地方法院劝和、女子带着父亲去取药因为黄码被当街拦下据理力争最后却被治安拘留……就会真正理解那么多年轻人、包括当年的我们自己,为什么固执地、有时候甚至是盲目地想要留在大城市。
她们、以及我们,在一个大城市与另一个大城市之间漂泊、吃苦、彷徨、狂欢,有时长达好几年,收入才刚刚能够覆盖开支、甚至是入不敷出。
但所有从小地方出来的人、尤其是女孩,还是愿意留下来、活下去,只是因为,哪怕家境普通的我们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地方都注定只能成为分母、无法跃升,但大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至少能让我们更有安全感一些。

不要轻易嘲笑小镇做题家明明自己混得也一般还拼命鸡娃,不要臧否年轻女孩宁可背负巨债也要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不要诧异有人因为社保中断几个月就崩溃大哭,不要大惊小怪拿着暂住证的打工人住得那么远、收入那么低、生活那么差、还不愿意回老家。

因为,你并不真的知道,她们是因为什么、以及付出了什么,才能在此时此刻,站在这里。
自然,出类拔萃的人总是凤毛麟角,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每个小区,哪怕是最贵的那种,都会有朴素的、小地方来的、对一切都感到陌生的、初来乍到的老人,是他们的儿子或者女儿来到这个大城市,跌跌撞撞一路努力到现在,才终于有了锚点,也为原生家庭打开了另一种生活的窗口。
普通人的愿望,十分实际:想办法挣得体面人生,找到层次高一些的伴侣,生活在讲规矩的文明社会。
而普通女孩的要求,则低得多。她们离开熟悉的家乡,千方百计想要在大城市留下来,只是希望可以凭借努力和才华,做一份有保障有前景的工作。这份工作所挣的薪水,可以让她过上稍微有一些乐趣的生活,以及为未来做一些准备;她能够在闹市里穿短裙,可以在深夜跟闺蜜出门去吃一顿宵夜;碰到伤害和危险,有公权力能够及时救助;跟一个男人在一起,是因为喜欢和好感,而不是要为哥哥或弟弟结婚挣出彩礼;可以尽量找一个好一点的伴侣,若暂时找不到,可以不受苛责地再等等;可以做好准备再决定生育,养育小孩儿也敢于要求配偶共同承担;可以为自己的人生独立做决定,不必为所谓“自私”“任性”“不负责任”的想法而愧疚。
想要过得好一些,想要得到尊重,想要有安全感地活着,是每个女孩天经地义的权利。是生在山里的女孩、生在戈壁的女孩、生在小镇的女孩、生在农村的女孩……与生俱来的本能。
但悲凉的是,她们中的许多人,必须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都市付出十倍以上的努力,才能得到这些平常的幸福。
愿有一天,每个女孩不必为了微薄的尊严和希望而孤注一掷地背井离乡,她愿意去都市只是因为她爱都市的繁华。
她如果留在原地,即使她普普通通、甚至贫穷、没有什么特殊才能,她也可以安全地、自由地、充满选择地,过她独立的人生。
图来自艺术家Alissa Levy

遇到这种人
千万躲远一点!!
请点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