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国家的各项法令、政策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评估法令、政策的好坏极为关键。经济学思维对分析利弊、进而取舍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不好的法令、政策,如果得不到大众的拥护,就不可能推行,也就不会损害大众的福祉。很多不好的法令、政策大行其道,归根到底是大众的经济学思维意识差。可见经济学思维是公民一项基本的素质。
近年来,越南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在吸引外资方面表现强劲,成为冉冉9升起的一颗新星,引起了全世界,特别是国人的普遍热议。
去年12月份,据越南《越南+》报道,截止2021年12月20日,外商新批准、增资并购投资总额近311.5亿美元,同比增长9.2%。
而2022年5月1日,中国商务新闻网的报道,今年前四个月越南吸引外资成绩更为优异。
在对越南经济表现的评价当中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国人持此观点者甚众---越南是个落后国家,吸引的外资不过是发达国家淘汰的落后产业;有些从中国迁走的企业不过是中国不愿意要的产业。观点中充满着鄙视和不屑。
然而在笔者看来,这种观点不仅不值得商榷,而且是完全错误的。
参考人均GDP---
注意,这个指标并不科学,只是为了便于分析
---2021年越南仅为3700美元,而中国人均GDP12,551美元。从这方面比较,越南确实比中国落后。
但是这和越南吸引的外资是发达国家淘汰的落后产业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笔者并不否认,由于例如碳排放---对此笔者也是有异议的,限于篇幅不详细分析---的一些国际协议,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指标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紧张,加上大批“环保人士”推波助澜,一些国家采用更高的环保标准---这突出表现在欧洲一些国家---而这些国家的企业因为成本制约,在本国无法生存,只好迁移到一些环保标准较低的国家。
但是,基于此认为这些产业是发达国家淘汰的是落后产业,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只是因为发达国家人均资本高,能承受得起这些代价罢了。但这也会造成他们生活水准的下降。因为本国资本流失了,必然降低人均资本量,而人类福祉的改善需要不断提高人均资本只是这些眼睛看不到,可以借助理论分析出来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要迅速提高生活水平,则需要更多的资本。除自身积累外,这些转移的资本恰恰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的。
用一个例子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发达国家人人都有能力吃龙虾,而认为猪、牛、羊碳排放量大而禁止饲养;这些养殖业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被迫迁移到发展中国家。但是,对于那些仅靠粮食、蔬菜果腹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来说,猪、牛、羊养殖能说是落后产业吗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往往没有想到。一些人总认为发展中国家人力成本低,容易吸引外资。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高关税政策实行产业保护,而为了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一些商品原本在其他国家可以更便宜地生产,但是不得不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这突出表现在汽车产业。
当然,上述分析不是本文的重点,因为这都是政策干预的后果。而如果没有政策干预,国际间资本如何流动?笔者将从从原理上进行分析。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如果甲国只生产A商品可生产100件,只生产B商品可生产80件;而乙国恰恰相反,只生产A商品可生产80件,只生产B商品可生产100件。那么甲国只生产A商品,乙国只生产B商品,通过自由贸易互相交换,这对双方显然都是有利的。
假如由于种种原因,如天灾人祸、资源消耗、人口变化等等---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世界,因为每天都在变化中---乙国B商品只能生产90件,甲国部分资本投资到乙国生产B商品是有利可图的。这时的资本流动能说是淘汰落后企业吗?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现实中有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恰恰是普遍存在的---甲国无论是生产A商品、B商品都对乙国具有绝对优势,会不会产生资本流动呢?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奥地利学派称之为分工合作原理---弥补了理论上的空白。
李嘉图分析证明了:如果甲国生产A商品的效率超过乙国20%;而生产B商品超过乙国30%;这时甲国生产效率更高的B商品,乙国生产A商品,这对双方依然是有利的。如果发生绝对优势下分析的那种变化---这是常态---依然会引起资本流动。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并不难理解,只要简单计算一些就可得出和大师相同的结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算一下。

需要注意的,无论是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都不是固定的,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是引起国际间资本流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结合现实,外资向越南转移无非是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原理在发挥作用罢了。
基于原理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认真需要思考,为什么向越南流动的外国资本呈上升趋势?笔者的建议是可以查一下越南一段时期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越南国民对外国资本的态度。
如果外国资本是不安全的,随时面临着被没收、被限制---限制措施种类繁多;如果外国资本越南国民并不欢迎,而是对其歧视甚至是仇视。笔者认为,无论越南具备什么优势,大多资本家都不敢冒险。吸引外资也就无从谈起了。
这些原理对于一些具备基本经济学素质的人并不难。但是还有一点,也是更为关键的一点,如果不借助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是很难理解的。
奥地利学派开山鼻祖卡尔.门格尔在其不朽的《国民经济学原理》中,详细分析了财货的补足性。
在门格尔看来,生产任何一种财货都需要各种补足要素。以生产面包为例,人们需要面粉、油、盐、糖、面包机械、面包工人,但是如果缺少燃料的补足要素,人们依然无法得到面包。也就是一种财货的各种补足要素必须齐全,否则人们不可能得到这种财货。
现实中,如果外国企业家发现生产一种财货的重要补足要素在越南更便宜。考虑到综合成本,在越南设厂更有利,资本就会流向越南。这怎么会是淘汰落后产业呢?
在笔者看来,门格尔分析的财货的补足性是非常伟大的理论贡献。我们现实中很多的经济问题甚至是经济灾难都是没有理解这一点,而是把财货要素间的补足性视为当然。
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财货要素间的补足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如果不深入考虑这种补足性,盲目地上项目、追求所谓的高大上,结果往往是灾难。如,兴建一些高科技企业,但是忽略了是否有足够的从业人员,而培训又需要足够长的时间,这些建好的项目很可能长期闲置,甚至变得落后不得不淘汰。也许当期GDP---这也是笔者认为这一指标并不科学的原因之一---好看一些,但是从长远看,就是灾难,因为资源被白白浪费了。而面包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对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由于笔者学识浅薄,没有看到更早的分析,因此把这一原理的首先发现者归功于门格尔。抛开其他成就,仅这一理论发现,门格尔就完全可以跻身于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行列。而且仅就这一问题,就足可以写一本厚重的专著,只是笔者能力有限。
希望上述的分析能够纠正很多人的谬见。笔者认为:我们现在应当做的是虚心向越南学习,如何更好地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果妄自尊大、冷嘲热讽,这只能证明自己无知。
其实与其舍近求远去学习越南,不如认真回顾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历程,值得汲取的东西太多了。越南的变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并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您认为笔者的论述对你有所启发,恳请您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因为能否用经济学思维思考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福祉。
合作公众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经济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