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解锁更多精彩)
“那个夏天,他们结伴等死。”
如果这是一本小说的开头,接下来的故事会朝着无限的戏剧可能发展。
可惜这不是故事,这就是无常人生。
影片一开始,每个主人公已经对自己的命运了然——
“这是我死前最后一个夏天了。”
生死伦理,宏大课题。

这部纪录片在豆瓣评分高达9.4,再加上“BBC”这样的品质保证,观者却只有几千人。

原本不该如此寥寥,只因它戳中了人们缄口不言的,始终逃避的,那只房间里的大象——死亡。
但生而为人,我们往哪逃?
死亡教育,原该比性教育重要10000倍。
它不该装聋作哑,无人提及。
影片的主人公,是五位罹患绝症的病人:
简,骨癌;
朱尼尔,前列腺癌;
洛乌,渐冻症;
本,肺癌;
安迪,白血病后患不可治愈的免疫性疾病
......
从左往右:安迪 简 本 洛乌 朱尼尔
满眼的“癌”字。
疼痛、虚弱、折磨,还有我们健康之人不能切肤理解的,孤独
那是只身赴死的孤独,是只有生命倒计时响起的孤独,是连至亲都无法感同身受的孤独。
所以导演行了一个善举。
他邀请这五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定期在一所安宁疗养院聚会,作为同路人相互安慰、体贴、扶持。
在这份患难与共里,他们坦然、坦诚地向世人讲述如何面对死亡。
而由死指向生,也让我们反思和惊醒了太多——
1
生病,就是对人际关系的大洗牌
患癌之后,简离婚了。
从前,她经常用“夫妻伉俪”形容自己几十年的婚姻。也正是她嘴里的“完美先生”,甚至都不愿在她最无助时,陪她一起去拿化验结果。

他拒绝的理由仅仅是“我一会儿要玩游戏。”
一向淡然达观的简谈及此事,第一次在镜头面前失态崩溃:
那个人不该这么对我!结婚25年,我从没让他操过心。”
同床共枕的25年,肌肤相亲的25年,生儿育女的25年。依然识别不透身边是人是鬼。
长久的忍让、付出、维护,以为这就是平淡生活的全部,这就是幸福。直到大梦乍醒,真正的考验来临。

人心啊,是比海更深更暗的东西。
同样没有任何预兆的一天,有人通知本,“你被辞退了”
在那艘大型游轮上,本作为餐厅经理工作了十数年。那里有他朝夕相见的朋友们,有多年间来往的客人,有他的位置、价值和认同。
那是他建构的,秩序井然的生活。

他无儿无女,未曾成家,便以船为家。
癌症之后,本被所谓的“家人”解散驱逐,孤独地赶上海岸。
还有曾经的“朋友”们。
或许是不知道如何与病患相处,或许是有所顾忌,又或者眼见从前的人脉资源如今变成了一个尴尬的麻烦。
他们甚至连句告别都没有。对于成年人,一旦失联,就是一段关系的默认结束。
只有在疾病面前,才能透彻地领悟那句看似凉薄的歌词“人和人一场游戏”是多么冷静清醒。
也只有在这样性命攸关的至暗时刻,才体味到那句“患难见真情”的大俗理背后,是怎样的意味深长——
朱尼尔检查出病情时,和女友交往还不到半年。
两个人彼此间没有契约,没有责任,没有“无论疾病灾难,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的承诺和誓言。
这个女孩是整部片子最有资格离开,及时止住,保护自己不陷入痛苦沉沦中的人。
可是她没有。
站在他身边,鼓励他,推动他,搀扶他,即使在连他自己都放弃的时候。
还有离婚后独自离家的简,疾痛惨怛之间,是一位挚友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她身边。
陪她经历化疗的无助不堪,陪她料理身后事,陪她选定最后的安息之所,两个人在墓地里笑谈未来的葬礼...
或许这才是简一直寻找的,相濡以沫,至死方休的感情。
有你在,死亡似乎没那么可怕了
想起Neil Young那首著名的heart of Gold。
I want to live, I want to give 
I've been a miner for a heart of gold
Is these expressions I never give?
It keeps me searching for a heart of gold
And I'm getting old
或许人生在世,我们不断寻找的,就是一颗金子般的心吧。
在疾病、生死的试炼下,依然笃定如初的,依然不曾暗淡的美丽心灵。
2
最可怕的是人活着,钱没了
“金钱不是一切”,安迪无论如何也喝不下这碗毒鸡汤。
对于任何经历过漫长治疗的人来说,只有当拥有足够多钱时,它才不是一切。
这是一场残忍的拉锯战。
每天,安迪都要服用一大把药,支出家中早已为数不多的积蓄,消耗妻子的精力和时间来照顾自己,牺牲女儿的天真童年,将她过早地拖进一个沉重无奈的世界。
而绳索的另一头,是每天都在用力拖拽的死神。
这个家里的所有人都明白,会有这么一天,他们疲倦地瘫倒在地,而死神终究会赢。
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痛切地明白,什么叫花钱续命,什么叫我命不由我,由钱
也是在这种时候,生活会翻出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招待你。
人们常说,死生无大事。但安迪慢慢发现,自己的生死安危,在日复一日的消磨中,没那么重要了
相比他的病和似乎已经注定的结局,妻子没有了最初举家之力的决心,而是分了一部分心力和财力,在未来与女儿两个人的生计上。
没有对错,这只是一个选择。
选择与病人一起破釜沉舟,还是牺牲他来换儿女的安稳生活。
在高昂的治疗费用面前,这是大部分人的衡量和计算,也是屈服和无奈。
家人不再把我的生死当成唯一的绝对关注,而是放眼不再有我的未来,这是怎样一种失望失落呢?
曾经没有榨干自己,尽量延长最爱之人的性命,这又是怎样一种拷问和遗憾呢?
疾病会要人命,没钱也会要人命。

病入膏肓时,安迪有一个愿望——能再骑一次哈雷摩托,有生之年最后感受一次有风掠过的自由奔驰。

妻子告诉他,我们现在买不起摩托。
但之后的某一天,她想方设法租了一辆,看着安迪穿上皮衣戴好头盔,又变成了初识时那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
看着他一路远行,身影渐小,带着愿望达成的快乐,驶入注定的命运里。
这就够了,不是吗?无论如何去做,逝者面前,生者总会抱憾。
论心不论迹。终难两全,唯一能求的,只有心安二字
3
来世上一场不容易,要好好告别
如何与这一世的自己,与这副肉身告别,很少有人能像简和本一样透彻。
简曾经在病床前护理过母亲,她很清楚在疗程后期,尊严是如何严重丧失的。
大小便失禁,香水也掩盖不住的恶臭,靠着一把把的药物,插管、仪器来维持呼吸心跳这样的基本体征。
从得知病情的那一天,简就无比清楚地知道,即使在终点,她选择的依然是生命的质量,而不是长度。
在所有人都明白治愈无望时,不再依赖医学的干预,不再接受化疗对身体的伤害,不再囿于病床上。
而是用数得过来的时间,和自己,和家人,和这个世界认真告别。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无憾和圆满呢?
说到圆满,本可能是普世价值中那种“可怜人”。
一生未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所有人都害怕,怕独自一人,孱弱地,孤独地面对死亡。
只有本,在最后那段时间里,把房间里的物件妥善安排,送给亲密的朋友,安静坦然地在自己的家里等待终期。
最后是送餐员发现了他。直到离去,他没有麻烦过别人。
只有儿孙满堂才叫圆满吗?只有相亲相爱才叫幸福吗?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或许相比血缘的牵绊与纠缠,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本,才是真正的来去洒然,不落爱憎吧。
因为与他人有了连接,就有分开的一天。无论是爱人父母子女,彼此缘分,都不过是一段时间的同路罢了。
爱之深,痛则切。如何告别,如何面对永久的失去,对生者来说,是必须学会的课题。
洛乌的儿子坦言,在得知母亲身患渐冻症时,曾一度想与妈妈一起离开。
她的丈夫出现了精神创伤,不知道如何面对妻子即将离去的现实。
而朱尼尔的女友,在和他一起承受了两年的痛苦熬炼,并肩作战后,无奈接受一切归零的结局。
在两个人交换婚戒当天,朱尼尔停止了呼吸,而她陷入精神的瘫痪崩溃里。
昔人已乘黄鹤去。如何才算与一段生命好好告别呢?

很多天后,朱尼尔的妻子来到后院,发现篱笆上站着一只歪头看她的知更鸟。
这只知更鸟,就是在朱尼尔生前经常飞来的那只。
如今它又回来了。如今他又回来了
或许不存在告别,不存在死后的世界。
那些离开的人,不过是从这世界,去了最亲密的人的记忆里。
只要你相信,那便信以为真。
《寻梦环游记》
4
珍惜寻常又具体的幸福
如果生命再长一些,我会...
洛乌——
跟小小的女儿多待在一起,哪怕只是坐在沙发上一起看电视一起大笑也好。
简——
在无法自理前,再喷一次最爱的香水,闻一闻手腕间熟悉干净的气味。
朱尼尔——
和许久没有联络的爸爸见一面,拥抱他,告诉他,你一直是我的英雄。
本——
像十八岁那样无忧无虑地抽一支烟。
安迪——
再骑一次机车,最后一次奔跑。
我们曾经以为波澜壮阔才叫命运,大开大合才算人生。
最后一次回眸,最不舍的却是从前炊烟,灯火可亲,那些具体而细碎的寻常幸福。
活着到底是什么?
交换呼吸,沟通感情,和爱的人依偎,油然而生的,长远宁静的幸福。
或许疫情的无常,会让我们重新思索生命具体与什么有关。

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生,也永远无法为死做好准备。
唯一能做的,只有去吃,去爱,去大笑,去拥抱,去无怨无悔地书写自己的人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