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猎聘海外"关注我们
* 内容来自心理畅销书《焦虑是头大象》作者 张心悦
疫情反复……
感觉就在身边……
被隔离了……
非常紧张……
……

HR朋友们越来越多的会在组织里遭遇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甚至需要干预的心理危机。
例如,疫情原因办公大厦突然被封,员工不能回家、单位出现隔离病例导致雇员情绪失控、有员工出现突发意外、工伤危及生命安全、员工抑郁出现自伤倾向等等情况。
每一个HR都需要了解,在这种紧急的状态下:人会发生哪些心理反应,又该如何评估与应对。
01
心理平衡状态被打破时,会出现哪些现象?
情绪:突发的事件到来以后,我们会发现情绪是最敏感的报警器,我们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情绪的反应,我们会受到紧张情绪的困扰,着急、焦虑,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反应。有的人还会出现一些无助的情绪,比如在疫情中特别是对于一些身体状况不太好,比较靠近疫区,压力比较大的员工。有些人还会出现内疚自责啊,觉得自己没有安排好家人,没有处理好一些事情。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情绪,就是愤怒。很多人经常会处在一种比较敏感、易激惹的这样的一个状态中,甚至表现出攻击性冲动。负面情绪还可能在组织中形成“传染”。
生理:由于这些情绪现象的发生,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生理方面也会受到影响。比如说我们会有点心慌,有时候头疼,经常感觉到一些疲惫,有些人可能还会出现一些上火、嗓子疼、腹泻这样的现象。这些生理现象的产生,很可能是因为受到了情绪的影响。
认知:随着情绪和生理反应的发生,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认知方面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说,我们会变得有点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会经常有一些强迫的思考和认知的窄化,比如会不断地反复去看数据,去确认是不是安全,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想等等。
行为:以上这一切都会在我们的行为方面表现出来,它会让我们坐立不安,不知所措,有些人睡眠会出现问题,有些人会食欲不振,会感觉到情绪低落。大家注意了,我们在行为方面出现问题,会走两个极端,一方面有些人会变得非常兴奋,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刷朋友圈,甚至出现一些攻击性,和别人吵架、冲动。另外一些人可能会表现得很退缩、很萎靡,吃不下睡不着,人也打蔫儿,回避去解决问题。
我们都会在以上情绪、生理、认知、行为这些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心理失衡的反应,这些反应绝大多数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我们开始熟悉这个现实状况,随着问题的解决而慢慢消退。
02
如何评估严重程度,是否需要进行专业干预?
在这些紧急的情况之下,人内心通常都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估我的状态是否已经破防了?已经需要去看心理医生了?还是说我还处在正常的反应之中呢?
作为HR,你不仅需要学会对自己和员工的状况进行评估,还需要了解,何时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最大程度地控制风险。
大家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上评估心理的状态是否失衡了。
  • 第1个标准就是我们的反应是否恰当。
恰当就是说我们的反应是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的。比如,我们都很担心自身的防护问题,我们就去买口罩,做一些准备,这个反应就是恰当的。如果你这个时候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什么都不做,我们可能才会感觉到有点奇怪,对吗?又比如说,隔离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安全,也是对别人负责,可是有的人呢,反而非要去逛商场,突破“封锁”。这就是不恰当。不恰当的反应,就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有些人遇到危机的情况,会很快跳过那些焦虑、无助、恐惧的情绪,处于一种非常应激的解决问题的状态,这是对负面情绪的一种理性的处理,但是也有可能是一种阻挡。所以,当你发现身边的人,在遇到非常紧急的情况时,表现出来反而是不太正常的“平静”,隔离感情的状态,反而也是非常需要被关注的。
所以,恰当的反应就是说,当有紧急情况出现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不管是害怕、悲伤还是愤怒,这都是正常的。当员工出现了这些情况时,你告诉他说你不要哭、大家不要害怕、你不应该这样,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这些都是无济于事的。
  • 第2个标准就是适度。
适度是说你的反应在程度上是否“合适”。我们对外界应激事件的的反应程度虽然会存在一些个体差异,但是,和外部条件差不多的其他大多数人相比起来,是否反应得过于强烈,或者过于平淡,这个适度,也需要我们把握的。
对于反应是不是适度,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个是个体差异。我们的年龄、经验、阅历,是不是拥有一些现实的资源的支持,都会对我们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比如,经历过事情比较多的人的确反应不会那么强烈,他们大风大浪都见过了。有些人在管理中就经常做一些危机处理的工作,所以他的经验就多一些,反应也会平稳一些。但是有些人他的资源可能很少,遇到的刺激对他来说过大,他可能就会反应得大一些。这是因人而异的。
第二个是说你的反应和你的遭遇刺激的量是不是匹配,是不是随着这个刺激量的改变,在发生一些反应的改变。
比如说我自己的例子,我记得在第一次遭遇疫情的时候,我亲眼所见小区人员被隔离,当天晚上我也突然间血压升高,晚上开始睡不好。接下来几天随着我托朋友买好了口罩,发现小区的食物供应也是OK的,我就很快平静了下来。这就是随着环境刺激量的改变,人的自我调节在发挥作用的表现。
如果在组织里遭遇突发情况,随着应对管理措施的开展,员工的情绪能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适度。通俗地说,就是,员工虽然害怕、激动,但还知道听从指挥对自身有帮助的,对于集体是有帮助的,该做核酸检测就去做核酸,听从HR的安排并能积极配合,这就叫做适度。而在变化中,那些表现不适度的员工,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同样,过度的激烈反应和过度的麻木,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 第3个标准就是淡化。
我们应对外界一个应激的事件,对刺激作出反应,它会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震惊、否认,到最后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一开始都会很害怕,然后我们不愿意相信,最后我们决定去面对它,去解决问题。那么,如果一个人他一直处在惊慌失措的状态,而不是去采取行动、去解决问题,或者有些人他一直不想去接受这个现实,他觉得没事儿,这都可能都存在一些问题。当疫情慢慢平复下来,过去以后,我们也会慢慢平复心情,直到回归正常的状态。淡化也是一个心理平衡的能力。
现在疫情反复,如果你还是像第一次应对它一样充满了恐慌,这个时候你的淡化力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淡化其实是一种个体适应力发挥作用的表现。
绝大多数失衡的状态,都是可以靠我们自己恢复的。作为HR,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三个维度来判断员工的反应是否恰当、是否适度、是否在慢慢淡化,从而评估他的应激状态的水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我们觉得这三个维度都已经偏离太多的惯常的水平,那么,他很可能是出现了急性的应激障碍,我们这个时候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来帮助进行处理。
02
如何激活心理资源,有效进行组织心理危机干预
有很多学员问,解决心理危机是不是要去打个坐,要不要去信个宗教,我是不是要反思一些深刻的人生哲学问题,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这些方法,确实可以提升自我力量,但是在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的确有点来不及,我们要了解,在这样的一个危机的情况下,我们内心最本质的需求是什么? 
第一:身安才能心安,恢复现实控制感
危机情况发生时,人的内心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恢复安全感和控制感,处理掉消耗我们的负面情绪。所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迅速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释放坏情绪,尽快安顿下来,这才是恢复心理平衡的首要任务。
所谓,身安,才能心安。
在出现重大的自然灾害、空难等时候,真正的危机干预在第一时间其实并不是要心理援助,而是真正的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地震之后的帐篷、恢复水、恢复电,对于疫情来说就是消毒、隔离、恢复食品供应等措施。HR在组织中的工作也是一样的。在出现危机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要先解决问题,保证雇员生命、财产安全,尽快恢复组织正常秩序。 
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做好生命、健康安全保护,这个是让我们恢复内心的安全感、控制感首先要做的事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随之而来,就会产生另外一个内心需要,就是在情感上和他人、和社会发生连接的需求。人在困难的时候,就特别需要人,特别需要同类的安抚。所以,要建设在危机过程中的组织关怀机制,必要的拉群、紧急工作小组、24小时热线……保证雇员和组织的情感连接是即时和足够支持的。也可以建立员工的互助互帮机制,满足情感上需要,在关系里获得支持的力量。
第二:掌握信息传播渠道,阻断不当刺激
在网络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心理情绪应激的情况下,特别要学会控制信息的摄取。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在不断的刷抖音、刷信息的时候,你看到那些各种各样的恐慌的画面和信息,你是不是会更恐慌?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替代性创伤。
这也就是在组织中为什么要对危机事件,掌握对信息传播的把握的原因。人是有共情能力的,有些真实暴露的画面会让看的人,产生同样的心理创伤,一些过度渲染的自我伤害或者伤害他人的细节,会让人无意识纷纷效仿,形成“传染”。而增加恐慌感的东西,要尽量避免对它的反复摄入。
所以,作为HR,一方面我们要给员工普及正确的信息摄入的知识。一方面要把握好让大家从唯一“官方”渠道获得最新的事件信息。组织发布的有关危机事件的情况和处理结果,应该是结论清晰,有确定感,非模棱两可。不要过度披露可能会造“效仿”或“多度猜疑”的细节。正面积极。
在第一时间保证生命财产安全之后,如果存在心理危机干预的需要,可以及时邀请专业人员入场,对应激问题进行心理干预。这个方面非常需要进行专业的学习。
我认为作为HR有以下几个必修课:
1、 HR需要了解相关精神卫生法律法规。
2、 可以识别抑郁员工,防止自伤行为在组织发生。
3、 备有当地专业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和24小时热线的联络方式。
4、 熟悉常见重大意外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员工生命意外、抑郁自伤、丧亲等)的沟通原则、媒体传播方法。
第三: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事后反思
在这些危机问题解决后,我们想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的需要就会越来越强烈了。所以尽快复工、恢复正常秩序就变成了危机过后的重要心理需求。
时下,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区域可能会需要居家办公,由于出差的限制,可能会造成开展业务的困难。这种情况下,要及时调整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尽快建立起新形势下的秩序感。篇幅的原因,下一期我们再讲讲有关居家办公的调整。
当然,在整个处理危机的过程里,我们也会发现,危机会撼动我们内在的一些很深的感受。比如疫情过后,我们会反思行业的发展、职业的发展和未来的选择。我们对生活状态也有很多反思,这些问题,是对我们巨大的挑战,也是生命给我们非常好的礼物,很可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成长。但是反思这些问题本身,也需要消耗非常巨大的内在力量。我的建议是,无论组织还是个人,把想要反思的问题,标记好,暂时保留下来。待我们回归秩序之后,再来慢慢解决。先让组织调整到比较规律、比较积极的工作状态中来。
-End-
本文系原创,版权归猎聘人才官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邮件订阅
同时求职海内外从未如此容易!

离自己心仪的offer就差一步:
立刻加入猎聘海外邮件订阅
将可获得
岗位内推
机会!

名额有限 火速订阅吧!
 👆大拇指长按3秒扫码👆
#往期推荐#
#热招 | 新媒体运营实习生 (支持CPT & OPT)
猎 聘 海 外 
专属海外人才的成长平台
每天都有精彩内容等你阅读
记得点击在看哟~
Read mor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