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之前,还是得问好目的地的防控政策
图/视觉中国
文|《财经》记者 信娜 实习生 王腾
编辑|王小
2022年6月29日下午3点,通信行程卡取消“星号”的消息,瞬间刷屏。
然而,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
来自6月29号的工信部的说明是,“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到访地右上角的星号“*”标记,是中高风险地区的提示标志,和个人健康状况无关。
“我也是刚刚看到这一消息。”一位中国疾控系统专家告诉《财经》。此次不仅北京“摘星”,是全国的行程卡都不带星了。
看到消息,王木(化名)一激动立刻买了海南一场音乐节的门票,但询问当地防疫工作人员发现,如果是从北京朝阳区来的,还是需要三天居家,并做核酸检测。
“摘星”后,能自由出行吗?
为了7月的音乐节,王木和朋友们一直在等北京的“摘星”时刻,没想到星摘的猝不及防。王木的经验是,进入2022年以后,行程码的星号已经成为阻碍自己出行的主要原因。
根据“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使用指南,星号“*”标记,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也和用户个人健康状况无关,当用户过往14天内行程不包含中高风险地区城市后,星号会自行消失。
行程码最早可追溯到2020年2月29日的一条消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电信大数据,推出“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接入中国16亿手机用户,显示本人14天内到访地信息。
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和行程码已成为出行必备。
健康码,作为个人的电子通行证使用,小小一个二维码,含健康状况、旅游史、居住地等个人敏感信息,其安全使用由政府公信力背书。行程码,则可反馈当事人过去14天的出行轨迹,证明自己没到过高风险地区。用于旅行提示,与健康状况无关。
身在北京的王木,因北京近几个月一直存在中高风险区,行程码一直显示带星。由此她发现,即使自己从未到访过中高风险区,也会被大部分城市拒之门外。
此次虽然行程码的星号成为历史,然而王木发现,出行并没解禁。
她要参加海南的一个音乐节,举办地的工作人员回复,如果是北京朝阳区来的,还是需要三天居家、核酸检测,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中高风险区)的来人,则要七天居家,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风险区)来的人员则需要集中隔离。这是6月28日下午1点到29日下午3点的政策。
一位北京居民在朋友圈提醒,大家有出行计划的,一定提前问好当地的管控政策和措施,配合当地完成管控。
不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正在调整。就在一天前,6月2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形成新一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发布,其中,入境和密接人员隔离政策、中高风险区域划分、全员核酸检测策略皆有所松动。
首都师范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郭秀花对《财经》分析,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是合理的,这也是和国际防疫政策接轨。中国的防疫政策相对国际做法一直都是严格的,当下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病毒致死率降低,是需要有序放松防疫政策了。
责编 | 田洁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