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基金张亮:组合要舒适,持有才长久

导读:做投资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过一句话:一年翻三倍入过江之卿,三年一倍寥寥无几。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呢?背后就是A股市场的波动特别大,有时候一年遇到牛市,很容易翻倍。但是通常三年才是一轮牛熊周期,最后三年翻一倍就很难。
A股基金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年跑到前面的人,总是有很多,但是三年以上的时间周期中,每年都要跑在前面,就很难了。那么这样的基金经理有吗?当然有,华安基金的张亮就是其中一名跨周期、跨风格的基金经理。
许多人或许没有听说过张亮,一方面这和他低调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他单一年份都不会排名特别前面有关。然而,风险和收益是匹配的。正是因为张亮不追求单一年份的过于极致,让他长期收益排名靠前,并且2018年10月做投资以来,没有一个完整年度排名在后50%分位。我们以张亮管理时间最长的华安国企改革为例,2019、2020、2021三个完整年,全部排名当年市场前15%,而且最大回撤都在15%以内。即便是2022年动荡下的A股,张亮最大回撤也只有17.05%。
图表:华安国企改革理念收益和排名
数据来源:万得,基煜研究;数据截止:2022年6月27日
从张亮管理产品的职业生涯曲线来看,并没有出现过太大的回撤。这意味着张亮的超额收益能力是可持续的,而且不是一种包装成Alpha的Beta能力。从2019年至今,市场经历了大小盘的市值风格切换、价值成长的投资风格切换、牛熊的市场风格切换,张亮整体都体现了极强的适应。管理以来排名全市场前5%分位(数据来源:万得;数据截止:2022年6月27日)。
那么张亮的投资体系有什么不同呢?从表象上看,他有一套“核心+重点+卫星”的组合管理体系,按照公司和行业的向上或向下,划分为四大象限。其中,张亮对公司的要求是,必须基本面向上,但是对行业景气度并没有要求。
这让张亮把“公司基本面向上“+”行业景气度向下”的逆势资产,作为组合中的核心仓位,这类公司通常估值较低,安全边际很高;“公司基本面向上“+”行业景气度向上”的顺势资产,作为组合中的重点仓位,这类资产和市场比较近,阶段性也有比较好的收益。最后是卫星资产,张亮主要用来通过止盈止损获得绝对收益,给核心和重点仓位提供安全垫。整体而言,张亮的核心、重点、卫星仓位分别占到组合的40%、40%、10%,兼顾了顺势和逆势,把市场因素的Beta进行对冲。
从本质看,张亮的体系是经典的价值投资,基于企业的长期现金流折现进行定价。张亮对于每一个买入的公司,都会测算中期的利润和长期空间,然后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倒推回来,对应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这套方法,在周期股、成长股、价值股上都能应用。这也对应张亮比较全面的选股范围。在访谈中,张亮坦言自己看交运的时候,覆盖过强周期类的航空、价值稳定类的机场和高速公路、成长类的快递,这让他能熟练把握现金流折现模型在不同类型公司的运用。
图表:华安国企改革行业选择与个股选择贡献情况
数据来源:万得;数据截止日:20220627。基于产品管理以来(最早20150630)各(半)年报的持仓情况,行业配置能力指管理以来配置该申万一级行业高于中证800指数的收益;个股选择能力指管理以来配置行业内股票高于该申万一级行业的收益。
和张亮访谈,是一个非常愉悦的过程。他总是用朴素的语言,把自己投资的经历、投资案例、投资框架娓娓道来。在访谈中,你能感受到张亮对长期的思考。他说,当年放弃新财富第一的高薪,加入华安基金做一名分析师,就是希望把研究这份工作做得更长久一些。他也说,工作之余会把许多时间花在家庭上,平衡了工作和生活,才能把投资这份职业做得更长久一些。他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覆盖不同类型的行业,也是希望把业绩曲线做得更长久一些。
张亮提到,投资组合要让自己舒服,而他自己的投资状态,也是比较松弛的。不把自己绷的太紧,是为了更好的投资,也是内心抛弃了对短期业绩的“执念”。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张亮的投资“金句”:
1. 我为了避免之后出现类似的回撤,在投资框架上制定了两个原则:1)单一行业不要持股太多;2)高Beta行业的非优质公司,不能占比太高
2. 我会把个股按照公司和行业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公司一定要对应基本面的向上,行业对应景气和非景气,形成四个象限
3. 我需要通过一家公司的过去,理解他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4. (关于重仓某养殖龙头)我回来算了一下,这家公司的峰值利润能达到300到400亿,当时公司的市值在700亿左右。这意味着,公司对应峰值利润就2-3倍市盈率估值
5. 正常来说,我组合中的核心仓位和重点仓位各占一半。卫星仓位是用来通过短期止盈止损,为组合创造绝对收益的
6. 通过顺势+逆势,把握每年主要矛盾的方法,如果组合和市场发展的方向偏离度不大,每年的表现就相对不错
7. (关于为什么看好服务业)如果这些因素都是短期的,我就考虑买入的位置有没有安全边际,对应的预期回报率自己是否能接受。把这两个问题想清楚了,我就能在波动中拿得住了
8. 从趋势上看,防疫政策带来的经济影响在减弱,经济增长的势头开始好转
9. 我觉得处理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能走得更长久
10. 我觉得只要在华安基金这个平台每天按部就班学习,就能得到很大的进步
从卖方来到买方,为了更长的职业生涯
朱昂:你之前是卖方新财富第一的分析师,后来到了华安基金做投研,能否先谈谈这个角色转换的过程?
张亮 我刚开始做卖方分析师的时候,我可以专注做研究。到了2015年开始,整个卖方生态变得有些内卷,导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路演。记得那时候我出了一篇深度报告后,就要有一个季度的时间在北上广深四个地方路演。这个阶段基本上每天都在路演讲报告,做研究的时间就特别少。
当时我觉得,卖方的这种工作状态对我来说不是常态。而且,卖方这样下去,变成了一个体力活,职业生涯的生命周期很短。长期来看,我觉得还是做投资的职业生涯更长久。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有了转到买方的想法。
朱昂:那时候从卖方分析师转到买方,为什么这么选择?
张亮 当时我转到买方,好多人不理解。因为我有很多同学刚毕业就去了买方,这时候已经做基金经理了,而我转到买方还要从研究员开始做。我自己是觉得,在卖方自己做研究的时间变得很少,长期下去可能没什么进步。
华安基金正好有位置,又是很大的平台,我就很快决定过来了。来的时候,也没谈过各种条件,比如说要干多久做投资,也没有说要增加一些行业看,就是想好好做研究,让自己不断进步。
朱昂:你刚开始做投资,似乎就没有特别不适应,业绩做得比较好,这个是怎么做到的?
张亮 许多人从研究转向投资的时候,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去配组合。毕竟一个研究员刚升上来,熟悉的行业有限。我当时找到一个切入点,先从自己最熟悉的行业找机会,再到后面慢慢调整组合,不要太着急。
当时运气也比较好,正好是2018年10月的熊市末期接手组合,我就先从自己熟悉的交运入手。这些公司有比较强的价值属性,市场又在熊市末期,买入之后也能给组合带来一些贡献。过了一个月之后,非洲猪瘟爆发了,那时候我正好也看过一年养殖,就把精力投入到这个行业,在养殖股上把握了不错的机会。
再到后面,组合就逐渐丰富起来了,所以大家看到,接手基金以来还算做得比较顺。
按照行业和公司划分四大象限
兼顾顺势和逆势资产
朱昂:接下来,能否具体谈谈你的投资框架?
张亮 投资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刚开始买的一些股票赚钱了,也没认真思考投资。到后来受到过一次挫折后,你才会思考投资框架的问题。
我前面也提到刚上手的时候买了很多养殖,也赚了很多钱。但2019年一季度出现过一次大跌,那一次我的组合2-3天净值跌了10%,也让我思考组合构建的问题。
我为了避免之后出现类似的回撤,在投资框架上制定了两个原则:1)单一行业不要持股太多;2)高Beta行业的非优质公司,不能占比太高。一旦出现回撤,这类公司的跌幅很大。我记得最初养殖股中,我买了比较多的非优质公司,这类公司一旦Beta转向,跌幅是很大的。
再到后来,我形成了核心+重点+卫星的组合搭建体系。到了2019年中报能看到,我把养殖中最优质的公司,买到了重仓。同时,组合中既有偏左侧的逆向资产,也有和市场趋势同步的右侧资产。从2019年之后,我基本上就按照这个框架搭建组合,也没有再出现过特别大的短期波动。
我会把个股按照公司和行业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公司一定要对应基本面的向上,行业对应景气和非景气,形成四个象限。基本面向下的公司,我一定是不投的。那么剩下两个象限,公司基本面向上+行业景气度向上,以及公司基本面向上+行业景气度向下。前者是组合中的顺势资产,后者是组合中的逆势资产。两者各有利弊,顺势资产可能买的比较贵,比拼对公司的理解更深,拿的仓位比别人更重,才能实现超额收益。逆势资产能买的相对便宜,通过度量安全边际,也能获得超额收益。
朱昂:自下而上选股层面,你偏向用自由现金流去衡量公司价值,但是不同行业的模式不同,获取现金流的方式不同,怎么在不同行业进行区分?
张亮 我最早入行看的是交运行业,让我对理解不同的商业模式,有了一定启发。交运中的航空,是典型的强周期类型。航空公司的长期需求是相对确定的,但是中期利润很难预测。这类强周期公司,只能顺趋势,不能做左侧。
还有像机场、高速公路这类公司,是典型的价值类型,现金流很容易判断,商业模型很简单。但正因为测算比较简单,通常超额收益不会特别高。交运里面的快递股,是典型的成长类型,电商行业每年都在增长,就要去测算这类公司的中期利润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所以在覆盖交运行业的时候,我把周期、成长、价值这三大类公司都覆盖过。无论是哪一类公司,关键要对长期性做出判断。如果一个公司看不清长期性,那么我就索性不投了。这也是为什么,投科技股对我的挑战很大,这些公司的未来看不清。还有一些做成长的人,喜欢看中期利润增速,只要公司增速环比不停增长,就一直买入持有。我在看清长期性后,再去看一下公司的中期利润增速能到多少。
比如说当年买某电池龙头,我也是去判断公司到了2025年大概能有多少利润,然后再和其他公司的利润做对比,给多少倍的合理估值。通过比较,大致能算出这一笔投资的复合回报率在什么水平。
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许多成长股此前一直亏损,可能行业发生变化后,会突然达到某种利润体量。这就需要比拼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我自己是偏保守的,对于无法证明自己能力的成长股,我不愿意投。
像这两年新能源里面,我买过整车龙头、电池龙头、光伏组建龙头、汽车隔膜龙头,都是看到公司的ROE和利润率起来了,已经变成了比较赚钱的公司,我再投进去的。我需要通过一家公司的过去,理解他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竞争优势就能对应持续赚钱的能力。像有些公司稍微高估一些也没问题,但一定要说服我,公司是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总的来说,我这套投资框架,对不同类型的公司都比较适用。
朱昂:有些公司静态的现金流很差,但未来可能比较好,这个怎么去找到有未来现金流的成长性公司?
张亮 我有两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法是看行业周期的长短。有些行业跟踪很多年后,会对行业特性有一定了解。比如说猪周期通常三年、四年一个周期,是一种客观规律。每一次当猪价亏损很厉害时,许多小农户就不行了,行业供给自然出清后,猪价开始上升,现金流出现改善。
第二个方法是用后视镜去看。这就像一个人在开车,只要看一下后视镜,大概知道这部车开得稳不稳。通过看一家公司历史的利润率、ROE、经历的短期事件和危机,就差不多能判断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怎么样,是不是一家能赚钱的公司。我不太买那些对公司历史不熟悉的公司。
长期跟踪行业变化
根据预期回报率决定买入位置
朱昂:在行业层面,我发现你无论是在全市场,还是华安基金内部,都是涉猎比较广的基金经理,如何在不同行业都能构建超额收益的能力圈?
张亮 我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建立了对不同行业的跟踪。我把各个行业进行划分后,去观察这些行业的历史ROE波动规律。有些行业的ROE很稳定,长期保持在15%以上,净利率也在10%以上。有些行业有ROE波动的规律和周期,阶段性会处在ROE上行期或者下行期。那么,我就去看看ROE拐点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这些行业中的好公司,一般都有分析师跟踪。你就根据分析师预测的利润,按照DCF模型拆一下,得到一个大概的回报率。有时候,我们能捡漏到一些好的公司。比如说某些公司我按照永续增长为0%的假设去拆,发现还能有10%以上的复合回报率,这就是很好的买点。
还有一种方式是反过来看泡沫,我们按照最乐观的盈利预测去拆一些热门行业的龙头公司,有时候会发现回报率已经很低了。比如说去年在CXO最热的时候,我按照最乐观的永续增长去算DCF模型,发现回报率不到5%。这时候就反映了行业被严重高估了。
朱昂:能否分享几个有代表性的投资案例?
张亮 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公司是某养殖龙头企业。前面提到过,我刚接手产品没多久,就关注到非洲猪瘟了。当时我听了一些专家会议,又做了一些调研后,认为养猪行业会进入一个超级周期。
不过那时候市场还处在2018年末的熊市,我选公司的时候比较谨慎,一开始买的是“不会倒闭的民营企业”。我当时特别看重地方国资委对民营企业的纾困,选到的公司要么有国资背景,要么就是国资在入股注资。
到了2019年二季度的时候,我参加某家券商策略会时,和某养殖行业龙头的管理层沟通,确认了他们公司的债能顺利发出去。回来之后,我就很快把这家公司买成了第一大重仓股。
为什么我当时这么快就重仓了这家公司?我回来算了一下,这家公司的峰值利润能达到300到400亿,当时公司的市值在700亿左右。这意味着,公司对应峰值利润就2-3倍市盈率估值。而且峰值利润或许在2020或者2021年能实现,不需要太久的时间。这意味,公司对应的潜在市值空间有2-3倍。
当时看准了猪肉的超级周期时,还有一个困惑,就是行业内还有一家龙头公司要不要买。当时这家公司的估值也很便宜。我们就去调研了这家公司,发现基本上和另一家龙头是完全不一样的公司。管理层都挺有钱了,没有很强的驱动力。对于死猪的防疫问题,也没有直面应对。回头看,这家公司在猪肉超级周期中,股价是创了历史新低的。
后来我们重仓的养殖龙头,也卖在一个比较好的位置。我们当时算下来,这家公司通过成本优势,可以比其他养猪户一头猪多赚一些利润,对应每一头猪的利润在300到400元左右,中长期养殖在8000万头猪,那么合理的远期利润是300亿。我们觉得给一个10倍估值问题也不大,所以在合理位置我们就开始卖掉了。
朱昂:这个案例特别好,还有什么其他案例分享吗?
张亮 我每年组合中,都重仓过一些深度价值的股票,给我带来不错的回报。我再举两个相关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某北京商贸零售公司。我是在2019年四季度开始买这个公司的,出发点是当时持有的养殖、核心资产股票都涨了很多,我想买一些偏价值类的股票。这个公司我是通过现金/市值比指标筛出来的。公司账上有90亿现金,而市值只有94亿,一半的商场是自有的,不是租赁的,负债率又很低。我一上手就买了3%的仓位。
到了2020年疫情之后,离岛免税政策开始推出,我们当时投了一家免税龙头也很成功。没想到这家北京商贸零售公司,也去申请了离岛免税牌照,股价在很短的时间就涨了5倍。
第二个例子是一家轮渡公司,我买入的时候,公司股价对应PB才1倍出头,而且这个公司我2010年就开始跟踪,知道管理层是很老实稳健的风格,公司也没有什么负债,股息率还比较好。结果我买完之后,公司突然变成了跨境电商股价在很短时间涨了三倍。
上面这两家公司,收益中有很大一块属于运气好,撞上了。这两家公司,从偏价值的角度作为买入点,最后股价大幅脱离基本面后的卖出位置也把握比较好。
核心、重点、卫星仓位的各自职能
朱昂:在你的投资框架中,确定性代表着什么?
张亮 市场上真正具有确定性的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体现在公司过去的经营数据中,比如说利润率和ROE的高低。对一个公司的未来,是很难预知的,所以我尽量喜欢买变量少的公司。最好的公司,是利润率五年都不怎么变的。
但凡人的因素多一些,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就很大。比如说家电行业的ROE很高,但是利润率很低。这代表高ROE的背后,是来源于周转率,公司的管理层能把人管理好。那么最后这几个家电公司的估值,都是和管理层相关的。
朱昂:组合层面,你是左侧逆向和右侧顺势都有,核心+重点+卫星的多层次体系,能否具体谈谈组合怎么做的?
张亮 前面讲投资框架的时候,我也提到,组合构建就是按照公司和行业两个维度,划分成四个象限。一类是公司基本面向上,行业景气度向下的逆势价值资产,另一类是公司基本面向上,行业景气度也向上的顺势资产。这两类资产,构成了组合的核心和重点仓位,这样组合波动不会很大,也不会离市场太远。
具体说核心和重点仓位的比例调整,是根据基本面的变化做的。假设我们在逆势资产上买了服务业,但看到行业的拐点越来越远,那么我们自然就把仓位加到了顺势资产上。等看到了行业的拐点到来,我们再加仓。
还有一个角度是,有些公司绝对价格跌到了极其便宜的位置。这时候是大家对疫情内心最恐惧的阶段,之后疫情再怎么样,内心的恐惧再也没有超过那个阶段。当时,基本上所有的航空股都创了历史新低。可以说,这个位置提供了很强的安全边际。当然,如果股价再破新低,我们也会加仓。
正常来说,我组合中的核心仓位和重点仓位各占一半。卫星仓位是用来通过短期止盈止损,为组合创造绝对收益的。这类仓位一半在10%到20%之间,通过卫星仓位的绝对收益,不断给核心仓位和重点仓位做安全垫。
比如说去年二季度我的组合很难受,核心仓位和重点仓位都不涨,这时候就靠卫星仓位发力,帮助组合渡过逆风期。
朱昂:你在19到21年,甚至22年以来,收益率排名都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但市场变化很大,这个是怎么做到的?
张亮 每年的年初,我都会写一篇内部的策略报告,对市场的主要矛盾进行判断。我的策略报告主要判断两类资产:顺势的景气资产,和逆势的非景气资产。有些景气资产的估值太高了,即便还比较景气,但是隐含的回报率很低,这类资产我就会回避。也有逆势的非景气资产,大概要多久进入景气拐点,目前估值对应怎么样的回报率。通过年初的判断,基本上能把各个行业的预期收益率划分清楚。
在去年底和今年初的时候,我是看好两个方向:1)服务业;2)长期资本开支向下的行业。我的组合,基本上也就是买了服务业和资本开支向下的周期股。
有时候我也会对自己的观点做调整。比如说去年一季度我就把光伏都卖光了,当时觉得大家都是看上游涨价,但行业要通过降价打开市场,逻辑有问题。这笔交易导致我二季度很难受。但是去年中报之后,我已经确定了新能源会受益于双碳政策,行业的发展趋势非常好。那么我在细分的子行业中,再找一些受益于双碳政策的顺周期行业。
再回到今年的组合,我逆势的方向就是买服务业,顺势的方向是买稳增长。通过顺势+逆势,把握每年主要矛盾的方法,假设组合和市场发展的方向偏离度不大,每年的表现就相对不错。
朱昂:你去年底是比较看好服务业的,但今年服务业受到疫情冲击比较大,你组合回撤是低于市场平均的,这个是怎么做到的?
张亮 我持有的这些服务业公司,买入的位置是很低的,所以即便基本面遇到了突发的疫情冲击,但整体回撤的幅度都不大。对于逆向资产的投资,买的位置好,非常重要。
朱昂:你一直很看好服务业,但服务业这一次受疫情影响很严重,你不会觉得恐慌吗?
张亮 我做投资,喜欢看大周期,短周期的波动是跟不住的。这一次疫情的爆发,在反复的波折中,更需要用常识去思考。
我们现在的旅游人次,只有正常时期的三分之一;京沪高铁的客流量,只有正常时期的四分之一;大型机场的客流量,也只有正常时期的四分之一。我们要思考一个常识,这样的状态是不是会一直持续下去?
在对企业估值的DCF模型中,未来的权重占比很大。如果这些因素都是短期的,我就考虑买入的位置有没有安全边际,对应的预期回报率自己是否能接受。把这两个问题想清楚了,我就能在波动中拿得住了。
有时候行业底部是遥遥无期的,那么公司基本面是否向上就变得很重要。有些公司确实在行业底部会破产。很多开酒店,做餐饮的,都在这一波挂了。但是有些公司能够在底部吃到很多市场份额,现金流也在改善。一旦行业好转,这类公司的利润就会创新高。
防疫下,经济上
朱昂:对于接下来的市场,你是怎么看的?
张亮 我对市场的看法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现在对市场,可以更加积极一些。之前的悲观,无非是疫情的防控。从趋势上看,防疫政策带来的经济影响在减弱,经济增长的势头开始好转。
我们开货运物流指数,6月就开始拐头向上。这个指数是我做研究员时就开始关注的,现在大家都开始关注这个数据。每一次到100以上,经济就是在扩张期,到100以下,经济就是在衰退期。现在这个指数,已经回到了100以上。
我们再看此次疫情比较严重的几个城市,比如说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交通拥堵数据,以及地铁的乘客流量数据,都在好转,也侧面验证了经济的拐点在出现。包括现在我们看到核酸码需要多少小时的政策,疫情防控的手段,都在出现边际的改善。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稳增长效果开始显现,无论是房地产的销售、工业增加值、基建的开工,都已经出现了拐点,即便这个拐点还没有那么明显。我们也看到,国家出台了扶持政策后,汽车和风电等行业有了很快的见效。
此外,一些和消费、平台经济、医疗服务相关的制度以及发言,也在变得更友善。这些行业看未来,都是有比较正面的因素。
从以上几点看,对接下来的市场不能悲观,更重要的是,市场里面的钱还是有很多。
朱昂:那么具体你看好哪些方向呢?
张亮 按照我的投资框架,偏逆向的核心仓位中,我看好消费服务和平台经济。在偏顺势的重点仓位中,我最看好风电。其次是汽车相关的品种和电力设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施工,只要大家回到经济建设上,施工的动作会很快。况且,现在利率水平很低,这些项目的利润都很好。
朱昂:在你的投资生涯,有没有一些飞跃点或者突变点?
张亮 去年二季度是我比较难受的阶段,业绩一直在中位数附近,那时候能扛下来也是很不容易的。当时,我坚持拿着看好的服务业和资本开支下行的周期股,这两类公司的阶段性表现都很一般,主要靠自己的卫星仓位在赚钱。
后来到三季度财报的时候,我发现风电处在很低估的为主。那时候大家都看好光伏,我一直觉得光伏利润率比较低,商业模式也不算很好,为什么还能给那么高估值。相比之下,许多风电股的ROE超过了20%,估值只有10倍出头。我去调研了一圈,发现大家给风电那么低估值,是认为成本降低的空间有限,也没有国际竞争力。
这两个理由都是有问题的。海外龙头风电组件公司,有很高比例的零部件来做国内,说明零部件已经出海了。还有某机械龙头,直接实现了风电降价50%,说明降价也是有空间的。通过研究,我认为风电不应该给那么低估值,应该往20倍左右靠拢。
通过三季度投资风电,也对组合相对低迷的状态实现了扭转。我们也是市场上比较早投资风电的。
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才能走得更长久
朱昂:投资的压力很大,你如何抗压?
张亮 我尽量把比较多的时间,花在生活上。我下班后,没有花太多时间去和公司、同行进行交流,而是把时间用来陪伴家庭。周末,我也不太参加各种聚会,更多时间放在家庭上。我觉得处理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能走得更长久。
我自己的组合,也尽量调整到比较舒服的位置,不能为了组合睡不着觉。如果感到心慌,那么就说明组合有一定的问题了。我也觉得,不要把投资上的精力放在斤斤计较上。
遇到不顺心的时候,我尽量去解决,去重新审视基本面。我不怕打脸,如果真的买错了,我也承认。
朱昂:投资之外,你有什么爱好?
张亮 我很喜欢打羽毛球,还喜欢旅游。我疫情期间在家买了一个中国地图的游戏,里面有各个城市,你扔下棋子就能走到不同城市。我经常和我两个孩子玩,如果有机会,很想带他们去各个城市看一下。
朱昂:如何让自己保持进步?
张亮 我觉得只要在华安基金这个平台每天按部就班学习,就能得到很大的进步。我们投研团队的工作量很大,每天晨会研究员都要求讲PPT,从早上8:30分能一直讲到9:30分。我们对报告的质量和数量要求是很高的。光一个晨会,就能学到很多。你每天认真看研究员写的报告,虚心向研究员请教,就能吸收很多知识,让自己进步。
除了晨会,我们每周一还有投资部的例会,每周三下午有深度讨论会。我们要求每个研究员一个季度要写两篇深度报告,那么一个季度光深度报告就有快50篇。我们还有内部的投决会,基金经理自己写报告,讲报告。一开就是4-5个小时。我觉得这些日常工作获得的信息量,只要听得进去,就能不断进步。
朱昂:不做基金经理,你会做什么?
张亮 如果不做基金经理,回家种田其实也挺好。我们家是新疆兵团的,每一个职工,至少分到200亩土地,而且全部都是机械化的生产。我之前在新疆的邻居,今年种了500亩的哈密瓜,而且很快就卖掉了。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关键词
周期
基金经理
估值
收益
时候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