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给潘金莲和西门庆拉皮条并出谋划策害死武大郎的王婆,最后死的非常惨,比潘金莲和西门庆都惨。
潘金莲和西门庆,好歹被武松一刀杀了没受太多的活罪,而王婆的下场则是这样的:
“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画了伏状,便把这婆子推上木驴,四道长钉,三条绑索,东平府尹判了一个剐字,拥出长街。两声破鼓响,一棒碎锣鸣,犯由前引,混棍后催,两把尖刀举,一朵纸花摇,带去东平府市心里,吃了一剐。”
啥叫木驴呢?、
木驴是一种驴形的刑具,只不过普通的驴身上长得是驴毛,而木驴的身上则长着金属倒刺。除此之外,驴背的上面还有一根一寸多粗的长木棍,犯人坐上去之后,这根木棍就会戳进身体里面。
王婆被推上木驴,四道长钉,三条绑索,游街示众之后,给活剐了。

某种程度上,王婆是一个精明到极点的人物。她对人情世故的把握,对人性的了解,简直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西门庆看上了潘金莲后,并没有主动跟王婆说,是王婆自己察言观色猜出来的。
王婆发现西门庆对潘金莲有觊觎之意后,想借机捞好处,故意诱导西门庆求她帮忙。整个过程中,王婆在西门庆和潘金莲面前都牢牢掌握主动,不仅让西门庆心甘情愿的主动给她送银子,还让潘金莲对她感恩戴德信任有加。
王婆为西门庆分析局势和出谋划策的那两段话,可以说是句句经典。那句“潘驴邓小闲”的五字真言,总结的令人叹为观止。王婆给西门庆设计的猎艳计划,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简直是把人性揣摩到了极致。
最绝的是,仔细研读一下王婆给西门庆的谋划就会发现,在这个计划中王婆既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也不会有任何损失,甚至根本不需要出什么力气费什么口舌。即便最终计划失败,她也毫发无损。

在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奸情被武大发现后,面对六神无主的西门庆和潘金莲。王婆又冷静的提出了两个方案:
“若是短做夫妻,你们只就今日便分散,等武大将息好了起来,与他陪了话。武二归来,都没言语。待他再差使出去,却再来相约,这是短做夫妻。你们若要长做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有一条妙计,只是难教你。”
所谓的妙计,就是毒杀武大郎。

如何下毒,如何毁尸灭迹,如何善后,乃至将来潘金莲如何改嫁,王婆都考虑的周周到到,安排的明明白白。
武大死后,潘金莲害怕不敢动手善后,王婆亲自上手帮忙,整个过程可谓行云流水,干净利落。

“那婆子便把衣袖卷起,舀了一桶汤,把抹布撇在里面,掇上楼来。卷过了被,先把武大嘴边唇上都抹了。却把七窍淤血痕迹拭净,便把衣裳盖在尸上。两个从楼上一步一掇,扛将下来,就楼下将扇旧门停了。与他梳了头,戴上巾帻,穿了衣裳,取双鞋袜与他穿了,将片白绢盖了脸,拣床干净被盖在死尸身上。却上楼来收拾得干净了。王婆自转将归去了,那婆娘却号号地假哭起养家人来。”
在武大郎死后,王婆还特意提醒西门庆去摆平负责收敛尸体的团头何九叔,以免他发现异常后不肯收敛尸体,闹出什么意外,可谓思虑周全。
从上面这些表现,王婆是个非常精明的人,做事既冷静又心细,非常人所能及。

如果不是有武松这么一个弟弟,在王婆的精明谋划下,武大郎真的极有可能成一个沉冤难伸的屈死鬼。
这样一个精明到让西门大官人这种段位的江湖大佬都唯命是从的人,为什么竟然会落了这么一个悲惨的下场呢?
因为王婆这个人,精明,但不高明。
在谋划的每一件具体事情上,王婆都显得非常精明,但是在大局上,王婆一直在不停的作死。
而作死的原因,则是贪婪。

表面上看,王婆通过给西门庆和潘金莲拉皮条从西门庆那里得了不少好处。但是稍微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收益和风险远远不成比例。
潘金莲是什么人?是武大的老婆。
武大是什么人?是武松的哥哥,武松在世上唯一的亲人。
武松是什么人?县公安局局长加武装部部长,而且是单枪匹马打死猛虎的英雄。
西门庆号称西门大官人,在当地有一些势力,在官府也有一些关系和人脉。但是,武松作为线公安局局长加武装部部长,也不比西门庆差到哪儿去。

更何况,武松还是知县的心腹和亲信。武大郎出事的时候武松干嘛去了?帮知县将几年积攒的赃款送到东京去了。
王婆给西门庆拉皮条,是在给武松的哥哥带绿帽子。

一个平民百姓,一个普通商贩,给县公安局长的嫂子拉皮条,给县长心腹的哥哥带绿帽子,这得胆大包天到什么程度?

即便没有毒死武大郎这件事儿,以武松的身份,
这种事情能瞒过他吗?
他能容忍自己哥哥蒙受这种耻辱吗?以武松的性格,他能对王婆的所作所为置之不理吗?

即便武大平安无事,就凭给县公安局长哥哥带绿帽子这一条,等武松回来,王婆绝对不会有好日子过。
当王婆面对武松怒火的时候,西门庆会为了保护王婆和武松对着干么?那可是县公安局长,打虎英雄,县长亲信啊。
所以你看:王婆貌似精明,但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亏本买卖。她得到的,只是西门庆送的几十两银子,而付出的代价,则是得罪了一个自己绝对得罪不起的人。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利欲熏心吧。

王婆的利欲熏心,还体现在她对待郓哥的态度上。
郓哥得知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事情后,跑到王婆家里,要找西门大官人。
找西门大官人干什么呢?郓哥说的很清楚:“要寻大官人赚三五十钱养活老爹。”
郓哥不是什么有正义感的人,他到王婆这里说自己要找西门大官人,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敲诈点钱,而且价码不高,三五十钱就行。
这点钱,对王婆而言根本不是多大数目,对西门庆而言更是微不足道。

如果王婆聪明点的话,应该恩威并施,花点小钱收买一下郓哥。郓哥只要得到一点好处,就很可能变成王婆和西门庆一伙的。
但是,王婆不仅连三五十钱都不给,还骂了郓哥一通,气的郓哥骂道:“你正是马蹄刀木杓里切菜,水泄不漏,半点儿也没得落地。直要我说出来,只怕卖炊饼的哥哥发作。”
王婆恼羞成怒,把郓哥给痛打了一顿,将矛盾彻底激化了。
这小猴子打那虔婆不过,一头骂,一头哭,一头走,一头街上拾梨儿,指着那王婆茶坊里骂道:“老咬虫!我教你不要慌,我不去说与他,不做出来不信!”提了篮儿,径奔去寻这个人。
气急败坏的郓哥,跑到武大郎那里告发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事情,又怂恿着武大郎到王婆家捉奸,导致二人的奸情败露在了武大郎面前。
这一下,事态一下升级和失控了。
说到底,潘金莲和西门庆奸情之所以败露,全怪王婆太贪心想吃独食。如果她肯把西门庆的好处分润给郓哥一点,郓哥不仅不会去告状捉奸,还可能成为她们一伙的,帮她们打掩护。
后来武松回来,找郓哥作证,郓哥还是要钱,武松二话不说就给了一笔银子,比王婆爽快多了。这,就是境界上的差距。
奸情败露之后,其实最佳的选择是赶紧止损。

武大郎毕竟是个懦弱怕事的人,而且是个长期怕老婆的妻管严。潘金莲服个软认个错,武大是很可能选择家丑不外扬的。
但是,这时候,王婆又出了一个伤天害理的疯狂主意:毒死武大郎。
毒死县公安局长的亲哥哥,毒死县令心腹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得蠢到什么程度才敢出这种主意?

王婆之前给武松哥哥带绿帽子,如果事情败露,后果已经很严重了。
而现在她竟然要毒死武松的哥哥,这是要和武松结下不死不休的深仇大恨啊。
这样的事情如果败露,她会是什么下场?即便武松杀不了西门庆,还杀不了她吗?
莫非王婆真的以为自己比景阳冈的老虎还厉害?
精明的王婆,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蠢事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利欲熏心。

如果潘金莲和西门庆断了,她以后就难以从西门庆那里拿钱捞好处了。

而如果让两人继续在自己家幽会甚至帮助西门庆得到潘金莲,那西门庆肯定会给她丰厚的报酬。

问题在于,为了几个钱去杀害县公安局长的亲哥哥,这风险与收益完全不成比例啊。
贪婪的王婆,只看到了西门庆的钱,却没有看到武松的刀。
样,在贪婪的驱使下,原本精明的王婆,让事件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了一起恶性杀人案,几个人合谋杀害了县公安局长、县令心腹、打虎英雄武松的哥哥。
而她们的下场,也由此注定。

相对于贪婪的王婆,何九叔就聪明多了。

何九叔是负责收敛尸体的团头。武大郎死后,西门庆找到何九叔,给了他一笔银子,让他帮忙遮掩。
何九叔怎么做的呢?
他收下了西门庆的银子,以免得罪西门庆。
在收敛武大郎尸体的时候,他发现了异常,就故意装作发病晕倒,让徒弟去处理武大郎的尸体,躲过了这个差事,避免了自己成为西门庆的帮凶。

最后,他偷偷藏起来武大郎的骨殖留作证据。

但是,他没有主动去揭发此事,也没有主动把此事告诉武松。
如果武松不主动找他,这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而武松找到他,并亮出了刀子之后,何九叔立刻拿出了西门庆的银子和武大郎的骨殖,撇清了自己和西门庆的关系。不仅没有成为武松报复的对象,还获得了武松的感激,自己的名声也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何九叔远不是什么有正义感的人,他之所以选择悄悄保留证据,主要是基于风险评估:

“我本待声张起来,却怕他没人做主,恶了西门庆,却不是去撩蜂剔蝎?待要胡卢提入了棺殓了,武大有个兄弟,便是前日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他是个杀人不斩眼的男子,倘或早晚归来,此事必然要发。”
西门庆不能得罪,所以收下银子不声张。

武松也不能得罪,所以悄悄留下证据给自己留好后路。
武松如果不追究,那这事儿就当做没发生。
“他若回来,不问时便罢,却不留了西门庆面皮,做一碗饭却不好?”
如果事情瞒不住,那就拿出证据自保,避免成为杀人不眨眼的武松的报复对象。
最后,潘金莲被武松断头剖腹,西门庆被武松砍下人头,王婆被木驴游街千刀万剐,而何九叔却则平安无事,名声无损。
王婆的精明,只是小聪明。
而何九叔的精明,才是真正的大聪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