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盐财经
(ID:nfc-yancaijing) 
1076万,今年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可想而知,就业竞争压力有多大。
糟糕的是,疫情之下大多数行业都不好过。不仅就业岗位没有增加,就连近年来的“就业吸纳大户”互联网大厂和线上教育去年纷纷裁员,金融机构也经历着降薪,而它们提供的往往是大学生心生向往的优质岗位。
大厂裁员频发 图/微博
本身就少的优质岗位更少了,想要获得大厂或金融机构的工作机会,内卷不可避免。
而现如今,就业内卷升级,延伸到了实习阶段——付费实习、付费内推开始流行,并成为一条产业链。
一开始,内推只是用人单位精准和高效招人的方式,不少单位在内部还设置了奖励,鼓励员工内推。但慢慢地需求增加,市场力量介入,出现了以内推为业务的中介。
就业竞争激烈催生的大厂或金融机构的内推也不失为一种市场需求,正常情况下,中介赚了钱,求职者获得了理想的工作,用人单位获得了人才,本应该是三方多赢的局面。
但如今,事情却变了,有人用了歪心思,干起了骗钱骗劳力的勾当,也让付费内推的灰色地带浮出水面。
内推实习成为一门生意
现在毕业生找工作,实习经历成为了必备的敲门砖。不少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实习,为就业提前刷简历。
为了让自己获得相关行业、公司或岗位的实习经历,翘课实习的学生大有人在。相比之下,付费内推实习也就见怪不怪了。
当然,付费内推实习也不是任何行业或岗位有这个底气。互联网大厂、券商等金融机构的付费内推实习,才有人买单。
有人说,“券商实习生,是券商里最了解实习生的,也是实习生里最了解券商的。”这话不假。“最了解”背后是有信息成本的,也就在有同类需求的人面前具备了信息优势,也会对他们形成“诱惑”。
近期,有博主曝光了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开源证券等多家券商公司深陷“实习生套娃”事件,称券商实习生刘某冒充券商分析师通过“付费内推”,从中牟利。其利用实习招聘的笔试环节,完成代人写作业交易闭环。
图/中金的声明
因为是“过来人”,深知券商实习招聘的流程,刘某以官方邮件口吻,给前来投简历的实习生们设置笔试环节,让不同的实习生完成指定题目,就这样不知不觉把自己工作“发放”出去了。
此前有媒体报道,受害实习生称,在被骗的10个月里累计完成上百万字的研究报告,“甚至大年初一晚上都在加班”。
更槽糕的是,因为这段无法证实的实习经历,受害人原本已到手的offer也被取消了。
事后,涉事的多家券商发布声明回应此事,称未授权的招聘行为与公司无关。
6月24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布声明称,接到举报以来,学院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深入调查,分别向学生本人、举报人、实习公司多次进行情况了解和核对。目前,相关情况还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
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而细心的网友发现,原本刘某在6月8日,复旦大学2022年度研究生优秀毕业生拟获得者名单公示中。目前,刘某的名字已从新的公示名单中消失了。
不难看出,这场付费内推实习,完全是刘某主导的骗局。他凭空捏造了实习招聘需求,显然最终也无法开具实习证明。
盐财经记者在淘宝输入“内推”,找到了不少有此业务的店铺。它们推出的服务有“实地实习走人事”、“实地小黑工”、“远程实习走人事”、“远程小黑工”,客服会了解你的需求后再报价。
实地和远程好理解,所谓小黑工其实就是部门招聘或者项目临时用人需求。这类用人需求大多由部门主管或者基层员工发布,中介只需要搞定这些内部员工就可以促成内推。中介许诺的“包过”,大多也是这一类。价格不菲,大多在2万-4万元之间。
无独有偶,除了券商和大厂这种暗箱操作的付费内推,还有游戏行业明码实价的付费实习。
一家名为完美世界教育的公司,将一款多人在线生存类网络游戏的开发项目,拿出14个实践参与名额,面向完美世界教育在读学生或已毕业学生招收学员,报价17800元,学员将收获3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实习。
虽然后来完美世界回应媒体称,该项目为内部项目,培养游戏人才,且这个教育属于体外业务,与上市公司没有关系。
但这些案例也足以看出,在金融、互联网大厂、游戏行业,付费内推、付费实习,已然是一门生意。
金融圈和互联网大厂成重灾区
从媒体已经曝光的案例来看,金融圈、互联网和游戏行业是付费内推与付费实习这类现象的重灾区。
其实也不难理解,付费内推或付费实习,就是在给竞争激励的实习招聘需求变相定价,定价高的实习就会有人愿意掏钱。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类实习的稀缺性,以及未来可预期的高回报率。
在平台搜索“内推”
金融圈、互联网和游戏行业的实习就具备这样的潜质。这些行业素来以高薪出名,且福利待遇好,每年吸引无数毕业生前往,竞争十分激烈。而实习留用特别是内推实习留用,是公认的获得大厂船票的捷径。
这些单位为了提前锁定优秀人才,都会在暑期或寒假实习就锁定招聘对象。所以对于暑期实习生的招聘,无论是招聘流程还是要求,都不低于正式校招,这些都注定了它们的暑期实习机会含金量。
以券商的招聘为例,对可留用实习生的要求大多包括学历、经历、技能三个部分。其中,经历就是指的实习经历。如中金公司的招聘,就要求,“3个月以上卖方行业研究实习经历优先”“有二级市场研究的实习经历”。
不仅如此,要想进券商实习,学历也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在头部券商中,“重点院校” “国内外知名院校全日制本科及硕士在读”是摆在台面上的要求。如果是硕士,隐性要求是“双985”,即本科和硕士都要985高校,211都不行。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申请的人太多,以此来提高筛选效率。所以在上述行业,不少公司还有员工内推奖励的文化,借助已录取员工的人脉资源,更精准高效地找到潜在的目标员工。
因此也有部分大厂员工将内推作为副业,行情好的时候,赚的不比本职工作少。在这种内推奖励文化下,可能有人一不小心就误入歧途。
今年1月25日,腾讯集团反舞弊调查部发布了去年全年,发现并查处的50余起触犯“腾讯高压线”案件,辞退近70人,且10余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通报原文
其中,重点强调了虚假付费内推实习的案件。即由外部中介负责招募实习生,腾讯员工安排实习生进行虚假的腾讯远程实习,并从外部求职中介处获得实习应聘者支付的部分费用。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中介和内部员工有偿合作的案例。
而这种有偿合作构建的虚假实习,之所以有市场,无疑是抓住了大学生对实习的旺盛需求和以此引发的焦虑。据中国青年网2021年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7成以上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是就业中最令人困扰的事情。
不难想象,在这种困扰下,再加上大厂和金融圈的光环,促使部分毕业生们掏钱也想走走内推实习这条捷径。
为何屡禁不止
那么问题来了,实习经历在就业市场,为何突然变得如此重要?
一方面的原因在于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市场,存在天然的信息不对称。
不同于社招,可以看求职人过往的职场履历,可大致明白其与岗位的匹配度。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简历上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的教育背景信息,以及自我介绍,用人单位无法靠这些判断。
高校双选会现。图/全网资源
而有实习经历就不一样了,或许大学生的实习不会让他们具备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但至少能对某类工作有大概认知,入职后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单位未来的人才培养成本更低,特别是处在快速上升期或竞争激烈的行业,这一点尤为重要。
用人单位的需求是招聘市场的指挥棒。在就业竞争压力激烈的环境下,求职者往往会主动围绕用人单位的需求“主动”内卷起来。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于985等重点高校毕业毕业生和双非二本学生之间。不容置疑的是,人才市场的信息交流也开始出现圈层固化。这也是付费内推这一畸形的市场需求会在当下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可以看到,付费内推成了当下一些双非的二本学生突破信息圈层固化,得以获得信息对称的救命稻草。但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付费内推,中介们也无法帮双非的二本学生突破用人单位对学历的限制。
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图/广西2020高校毕业生双选会
悲哀的是,被双非二本学生珍视的这颗救命稻草,有些时候是有心之人设计的虚假骗局。
好在监管层开始注意到这样的乱象。今年1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修订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明确“不得仅安排学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不得安排学生从事Ⅲ级强度及以上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的实习”“严禁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组织实习”。
不过,长期关注付费实习问题的武汉科技大学教授问清泓认为,上述《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只是部门规章,其法定约束力远远不够。它们的适用范围仍然仅仅限于职业院校,而不能适用数量和体量最为庞大的普通高校。
据悉,2019年7月,教育部也曾颁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试图填补普通高校实习制度的空白,但问清泓看来,“其规定稍显简单”。
或许等禁止收费实习(含付费内推实习)纳入真正的法律范畴,才有可能还实习市场健康,让人才流动更自由和高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