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成都站 海报设计:王元, 撰文:王涵
科幻感究竟意味什么,这个词语越来越进入大众语汇,却很少有人深究词语背后所连接的感受。今年5月份,不少上海居民陆续走出家门,面对空无一人的高楼大厦、水泥大街,散落的城市垃圾、被丢弃在高架桥上的单车,日常的事物在此时像一场大型的装置艺术,大家纷纷感叹:“有一种……科幻感。”
在“科幻”这个词中,幻觉首先是必要的,人们在此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不可能的领域;而科学,则是从现实指向幻觉的那条矢量线,它让我们在不可能的同时,感到这一切又是如此地可能。
©马占冬《人民 · 公园》剧照
成都话腔调圆润,音调多变,念出来像插了电极演奏的蘑菇电流。“杂个儿整”在四川方言中是“怎么办”的意思,安逸的土壤生长出舒缓的腔调,少有主流文化的枷锁,在其他地方被压抑的不可能,在此都指向可能。区块链从业者和纹身师在同一处小店吃串串,视效工程师制作裸眼3D大熊猫,阿姨阿叔们在人民公园T台走秀,所有人与事物都受到欢迎,我们在此观赏幻觉、制造幻觉、成为幻觉。
最近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是广受好评的一部伪科幻片,继他的学生作业《法治未来时》后,导演孔大山又用新的想象力征服观众。都说喜剧的底色是悲剧,也许科幻的底牌也是真实。有时候我们想拍科幻,是羞于直接地吐露柔软的真情。孔大山导师说,他最近一直忙着继续盯《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后期,我们也期待早点在院线和这部作品见面。
©孔大山《宇宙探索编辑部》剧照
有时候,极度的真实也会带来科幻感。马占冬导师是一位纪录片作者,他的镜头对准日常事件中的普通人,捕捉真实,却有时给人装置影像艺术的错觉。他说:“追求真实是人类的本能,但事实上我们无法靠近真实本身。在自我认知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分离与困惑下,我们产生创作、表达的意义。”
©马占冬《如果…》、《海石湾》剧照
去年,在新亚洲影志13期工作坊,成都女孩张笑寒来到培田,拍了这支短片《她消失的那天》,在一间空屋子里捕捉多年以前,一个消失的神秘女人留下的能量。这部短片也在成都的Minute短片影展获得最佳艺术影片奖,阿彼察邦是评审之一,他看了,说不错,很喜欢。
新亚洲影志培田工作坊 《她消失的那天》导演:张笑寒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电影就在这真真假假的缝隙中产生,触摸幻觉的时候,我们也在触摸真实。旧消息称,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落户成都,中国科幻即将走向世界。电影作者们,来成都看看,看咱们杂个儿整点科幻感。
成都站主导师课程简介
马占冬:此时此刻
渡过时间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此时此刻拍下来。电影,让我们从他者生活的意义理解自我的意义。线性的时间码外是无限的人生,希望我们有勇气面对我们的议题,努力不要被自我的品味裹挟,变得狭隘。希望我们是因为创造了有价值的东西而骄傲,而不是消费了好东西而自得。
马占冬老师将从如何观看、感受和思考入手,帮助学员梳理影像的意义与其形成的过程,解析技术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也将从影像的多种形式与类别中传达影像表达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第一堂课:了解电影
第二堂课:制作电影
第三堂课:作业讨论
孔大山:如人以手,指月示人
电影是“如人以手,指月示人”的那只手,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月亮。
年轻的孔大山老师将通过剖析自己研究生阶段的三部短片,分享低成本短片的实践经验和特殊收获;他也将通过大量案例分析,着重介绍不同的创作者是如何设置故事假定性、并最终以剧作、表演和视听的控制让观众“心”临其境、互通悲欢。  
第一堂课:拍电影的必由之路——关于短片创作的心得分享
第二堂课:弄假成真的艺术——关于如何建立电影假定性的心得分享
第三堂课:开放式讨论
成都站导师阵容
#成都站主导师:马占冬、孔大山
成都站时间:7月2日-7月16日
马占冬,独立纪录片制作人。
2001年始,拍摄制作纪录片,先后独立拍摄制作纪录长片、短片十余部,作品分别在德国、荷兰、冰岛、丹麦、日本、香港等国内外影展展出、放映并被多家机构收藏。其中《五月一天》获香港华语纪录片电影节2011最佳纪录片奖;《海石湾》获第十二届中国独立影展纪录片竞赛单元人道主义奖;《蝼蚁》获33届 ATP电视大奖赛 (ATP卓越奖)。现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生活、工作。曾担任第十四届北京独立影像展终审评委,第十二届FIRST青年电影展复审评委。
孔大山,导演、编剧。
1990年出生于山东曲阜,本科就读于四川传媒学院编导系,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21年拍摄首部长片《宇宙探索编辑部》。
#成都站特邀授课导师:
张明归、廖克发
远程录制课程和连线互动答疑
张明归,越南导演。
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学院2012年学员和2016年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成员,2017年第20届巴西圣保罗视频博览会主要艺术奖项的获奖者之一。他的实验纪录电影《树房子》是2017年唯一获得柏林电影节世界电影基金的亚洲电影项目,入选第72届洛迦诺电影节“当代影人”竞赛单元,2019年在南特三大洲、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进入主竞赛单元,并于纽约电影节和鹿特丹电影节等电影节展映。2021年他的剧情短片《暮色撩人》提名柏林电影节主竞赛短片竞赛单元。张明归长期与中国制片人郭晓东合作,并于2018年新亚洲影志北京工作坊担任导师。
张明归:
田野调查中的不确定性
田野调查是想法和现实之间的过渡时期,作为一个电影人,我始终面临着不确定性。然而,对我来说,不确定性并不是与我的意图和想象力相对立的东西、应该避免和害怕的东西。相反,我深信不确定性是电影制作的基本性质。正是通过不确定性,新的可能性才得以诞生。回顾这些过去的旅行,我感到我的生活被这些经历打开了许多。在这次工作坊中,我希望通过分享我在电影创作中的研究历程,我们都能拥抱即将到来的不确定性。将在工作坊上介绍的影片有 《井中的火星》(2015), 《树房子》(2019), 和《暮色撩人》(2021)。
廖克发,马来⻄亚出生的台湾导演。
第一部剧情长片《菠萝蜜》入围釜山国际影展新潮流竞赛单元以及金马影展最佳新导演提名。短片《妮雅的门》也曾在釜山影展获得超广⻆亚洲最佳短片。《菠萝蜜》被选为2015法国南特影展,台北剧本工作坊,并获选戛纳影展「世界电影工厂新导演工作坊」。创作持续反映真实世界,其两部拍摄家乡的纪录片《不即不离》与《还有一些树》依然面对马来⻄亚政府的审查禁止。曾参与东京与柏林影展新锐营与金马电影学院。也常担任亚洲纪录片训练营Doc Doc,Asiadoc。
廖克发:
如果这是一个人——创作历程分享
任何一名创作者都在面对一个问题,在影像已经蓬勃爆炸的今世代,为什么还需要你那多一点的影像?在山丘上多撒一点沙子,那影像是真的对你有意义吗?
影像对于我是一种自我思辨和抵抗的方式。但那不是什么勇敢或者英雄心态,而是和个人的生长和整个创作经历有关。我从来没有一个想像中的“电影梦”,对我来说那是一种自然必须做的事情。无关提名或得奖,就算我有一天找不到钱了,没成就了,我还是会去做任何事,把我想讲的话讲出来。能够知道你自己心里想讲什么,那才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最需要时间的事,我能分享的只有这些。
将以《不即不离》与《还有一些树》为例,分享如何从田野调查,到纪录片的完成。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Adunis)说“中心是一切边界的边界”,把自己放在那个边界上。找到了原点,你就会长出自己的电影方法。
#成都站剪辑指导:秦亚楠、郭晓东
7月2日-7月16日给予在地指导
秦亚楠,剪辑师。
曾为剧情长片《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短片《秘密金鱼》等担任剪辑指导,现致力于关于考古的纪录和实验影像。
郭晓东,电影制片人、剪辑师、策展人。
新加坡左旋电影私人有限公司创办人,制片《梧桐树》(FIRST电影节、山形电影节)、《丘山》(⻄湖纪录片大会D20竞赛)、《树房子》(洛迦诺、法国三大洲、鹿特丹电影节)、《暮色撩人》(柏林电影节)等亚洲与国际合制电影项目;以独立剪辑师的身份参与《轻松+愉快》、《清水里的刀子》、《之子于归》等多部电影的后期制作;作为首位发起人于北京成立亚洲电影共同体“新亚洲影志”,庐舍社团创始人。
成都工作坊@A4美术馆
成都A4美术馆于2008年3月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办,2016年8月迁入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正式注册成为民办非营利机构。在创始馆长孙莉的带领下,A4美术馆从推广国际先锋艺术的项目空间,逐渐升级为一个拥12个空间、共6500平米的城市生态型美术馆。创办以来,A4美术馆共举办了近80场专业的当代艺术展览,超过2000场人文类讲座、沙龙、工作坊 ,与国内外近500位知名艺术家,40余位专业策展人合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
成都站日程安排
(7月2日-7月16日)
第一周 
第1天  上午 马占冬导师课程:了解电影       
          下午 国际导师张明归田野调研课:
                 田野调查中的不确定性
           晚上 马占冬导师作品内部放 
第2天  全天 集体出行活动  
          上午:参观“知”美术馆
          下午:观摩老君山观音寺壁画
第3天  上午 孔大山导师课程:
                  拍电影的必由之路
          下午 国际导师廖克发纪录片课:
                 如果这是一个人——创作历程分享
           晚上 孔大山导师作品内部放映  
第4天  上午 马占冬导师课程:制作电影
          下午 孔大山导师课程:弄假成真的艺术
第5天  上午 马占冬导师课程:作业讨论      
          下午 孔大山导师课程:开放式讨论
第6天  上午 学员项目阐述A组          
          下午 两位导师“二对一”对话A组学员  
第7天  上午 学员项目阐述B组          
          下午 两位导师“二对一”对话B组学员    
第二周 
第8-12天
导师学员分组,一对一辅导、制片流程、建组准备、拍摄杀青  
第13-14天
后期剪辑、补拍补录、成片包装、物料准备  
第15天
学员作品成片公开展映  
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
成都一日出行
(7月3日)
成都特邀在地向导:张原
张原,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民委首届民族问题优秀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类学、灾难人类学、栖居生境韧性营造的跨文化比较、藏彝走廊的历史与文化等。代表作有《文明与乡野之间》、《历史、神话与民族志》《地方之上》等。
上午:参观“知”美术馆
知美术馆位于中国成都新津老君山脚下。由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运用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相融,空灵寂静,动静相宜,尽显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美术馆VI系统由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设计,由美术馆外观瓦片的元素构成,形成富有变化的水波纹样。
知美术馆旨在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语境中,探讨东方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此同时,“知” 完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已知朝向未知,从眼前朝向无限。因而,知美术馆还将探索人自身的灵感与高科技的融合,在新媒体艺术领域进行前沿的可能性探知。建立对艺术史的完整度和开放性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收藏及策展系统。
“万物、见解、常新” 是知美术馆的核心理念。
下午:观摩老君山观音寺壁画
老君山观音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保存完好的明代绘制的佛教十二圆觉壁画及塑像,佛像拥有饱满的神情变化、体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在情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中的瑰宝。
报名流程
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
报名申请表
扫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报名表
推荐使用微信电脑客户端打开
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
录取说明
1.  所有城市的工作坊统一报名表请通过扫描本文上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
2. 各城市工作坊采用滚动方式录取,即以报名表提交时间和申请志愿中填写的城市顺序为基础,调剂为辅,满员即止;
3. 调剂由导师和主办方根据申请表所展现的内容综合决定,如需面试将单独通知;
4. 其它城市工作坊课程安排可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获得;
5. 录取结果最晚将于每个城市工作坊启动前10日通知学员;
6. 工作坊费用为6800元人民币,需在录取通知发出后3日内完成支付确认参与,支付方式将于录取通知时随《学员手册》发送;
7. 学费支付后,如因疫情原因工作坊无法举办,或其他不可抗力导致工作坊取消,已支付费用将全额退款;如工作坊如期举办,则不支持任何情况下的退款,望申请者谨慎确认;
8. 工作坊导师、助教和学员将协同工作,每位学员将完成一部自己署名导演的作品;录取学员需自带拍摄、录音、剪辑设备;如有需要,工作坊可提供当地设备租赁联系方式;
9. 交通与食宿由学员自理,工作坊《学员手册》会推荐授课地点周边性价比较高住宿;
10. 如有其他与工作坊相关的问题,请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咨询。
合作媒体
凹凸镜DOC、深焦DeepFocus、ART艺术是什么
合作机构
成都A4美术馆 A4 ART MUSEUM
CATHAYPLAY
新亚洲影志 | 城市工作坊“飞屋环游”
新亚洲影志 | 城市工作坊西安站“克里马擦上街去”
关于新亚洲影志
始于2016年,活动持续举办至今,促成了亚洲新导演与新电影的不间断发声,引发作者之间、作者与观众之间在电影理念与创作层面深入交流,令其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内涵。2018年5月发展为新亚洲影志(New Asian Filmmakers Collective)——亚洲范围内的电影人联盟。联盟由具有亚洲文化身份认同,爱好并支持文化共享的电影人自然连接、生长而成,联盟中的个体以电影为表达手段,以亚洲文化共性为话语基础,展现亚洲当下的生态文化,求索超越历史地理与经济意义上的“亚洲”概念,重塑亚洲精神文化的鲜活形象。联盟鼓励亚洲影人的自我身份建构,以开放的态度欢迎对亚洲多元文化感到认同、好奇或陌生的其他个体,一同参与亚洲电影人的互动、交流,加入亚洲范围的电影策划、合制合拍、技术协作、资源共享。发起的影人会、公共教育项目、影像工作坊为先期落地活动,以此为媒介,触发亚洲电影产生出新的无限可能。
点“阅读原文”,报名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