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热,不少家庭都会做些凉拌菜来吃,可这凉拌菜,免不了多种调料的参与:糖、盐肯定少不了,芝麻油也得整点,再加上醋、辣椒等等。
这些调料大人吃点没事,但孩子就不一定了,特别是小宝宝,很多调料他们吃了还会造成严重的身体不适。
晨妈的一位朋友发现孩子生长发育不如同龄人后,带到医院检查,医生询问了他们家一些生活习惯并结合检查结果后说:
正是长期不恰当的饮食习惯造成了孩子脾胃功能比较虚弱,因此吸收营养的能力也差。
从而导致孩子骨骼发育所需要的蛋白质等营养摄入不足,最终影响到了身高发育。
而饮食习惯除了饭菜搭配、吃饭时间外,也包括了调味料的使用。(朋友家就是偏重口,饭菜咸,辣)
所以今天,晨妈就来跟大家聊聊孩子过早摄入哪些调料会影响到他的脾胃和身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1周岁以内的婴儿不需要额外吃盐。
因为在婴儿日常吃的母乳、配方奶和辅食里,就已经存在着天然的钠元素。
如果再额外摄入,就会对他们的肾脏造成很大的负担,长期如此,还会造成高血压等疾病。
而且众所周知,盐吃多了会缺钙,钙的排泄增加后,就破坏了骨钙代谢的动态平衡,因而易导致孩子缺钙,长不高。
台湾还曾有过这样一个案例:
3个月大女婴缃缃,只因伯母在奶粉中加了4次盐,就因高钠血症死亡。
无独有偶。
烟台一位8个月大的孩子妈妈,因为觉得孩子的手脚没有力气,便听信了邻居“吃盐才有力气”的建议。
往孩子的粥里不断加盐,最后导致孩子夭折。
此类事件不胜枚举,足以可见,给宝宝过早过量摄入盐,不仅长不了力气,甚至存在致命危险!
除了盐以外,在调料瓶里,还有很多暗藏的“高钠杀手”,比如,鸡精、酱油、味精、蚝油等,含钠量同样很高。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注意适量摄入。
世卫组织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 5 克。
不知道如何判断量的妈妈,可以用家用小勺子来比划,一平勺的量约为6g。
每6g鸡精中,含盐量约为2.88g
每6g味精中,含盐量约为1.24g
每6g老抽(酱油)中,含盐量1.1g

儿童的胃液成分和大人基本相同,但胃酸分泌较少,因此,烹饪宝宝的食物时,适量加些醋更有利于他的胃部健康。

醋的益处多多,但要注意,宝宝1岁后,才能少量在食物里加几滴醋。
因为在1岁前,宝宝的肠胃仍处于敏感娇弱的状态,这时候就添加醋,太过于刺激肠胃,还有可能造成宝宝腹泻。
同时一下子加过量的醋,会降低宝宝的味觉敏感度,因此加几滴调味即可。
除了食用醋,在自然界中还存着很多天然醋,像西红柿、橘子、山楂等,都是很适合夏天调汁开胃的食材哦。

糖的危害,想必大家都知道,它不仅会损害宝宝的牙齿,还会降低宝宝对甜味的敏感度。
也就是说,如果宝宝从小就吃了过量的糖,后期对糖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并且糖的热量很高,容易让孩子有饱腹感,从而影响正常食欲;过量的糖还会加重肠胃消化负担,导致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比如身高发育所需的蛋白质、脂肪)
孩子不能均衡饮食,自然长不高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增加风味,很多人喜欢在八宝粥、豆浆、银耳汤中加糖。
还有番茄炒鸡蛋和糖醋类食品时,糖更是必不可少。
因此在宝宝3岁前,最好就不要在他们的食物中额外加糖了。
3岁后,也要严格控制宝宝的食糖量,每天总量不多于半勺糖。
(这里的总量包括甜味饮料、零食的含糖量,他们可是高糖食品的重灾区哦~

对于成人来说,每天适量油脂摄入是维持身体正常运作的保证之一。
而宝宝的成长同样需要脂肪,并且越小的宝宝对脂肪的需求量越大。
但是半岁以内的宝宝,他们的主要食物是母乳,通过纯母乳或配方奶粉摄取的脂肪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足够。
因此想给宝宝加“油”,务必等到半岁后。
不同年龄对应的摄入量,晨妈也给大家准备好了哦~
市面上的油主要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
给宝宝添加的油,应该以大豆油、玉米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为主,每次2~3滴即可。
尽量避免使用动物油,因为动物油含有大量脂肪,加上宝宝脾胃发育本就不完善,所以容易导致宝宝积食,营养摄入不全面,进而导致身高发育停滞,或引起消化性腹泻等。
除此之外,晨妈还想提个建议:
上面推荐的这几类油可以轮流使用,因为它们其中含有的脂肪酸成分各有不同,轮着来,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人体对脂肪酸的不同需求。

不知道各位宝妈们能不能吃辣,反正晨妈的吃辣功力可以算是全家最差(不算上俩娃的话)。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还曾绘制过一张全国吃辣版图:
最爱吃辣的是四川人,其次是湖南人,第三是湖北人。
相信不少四川朋友更是被问过这样一句话:
你们四川人的吃辣技能天生的吗?你麻麻怀孕时把辣椒当正餐吃吗?你们是不是从小喝的奶粉里就加辣?
其实,还真没有生下来就能吃辣的孩子。
就算是四川、湖南、湖北的宝宝、在2岁前,也千万别给他们吃辣椒、胡椒、花椒等辛香料。
因为这类辛香料的刺激性实在太大,对这个阶段宝宝的肠胃来说,无异于“核弹”级别的存在
刺激肠胃不说,还容易导致孩子积食,严重的话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

像晨妈家,本身就不怎么喜欢吃辣,平时做菜干脆不加辣椒,偶尔做鱼类等菜品时,才会加一些提味。
当然啦,如果家在巴蜀地区,可以在宝宝能吃辣后,适当添加。
毕竟那里空气湿度大,从医学角度来说,辣椒的确有助于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哦。

料酒是祛除腥味时,必不可少的一剂调味料。
但酒终归是酒,它里面含有的大量酒精成分,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有严重影响。
有的妈妈可能会问,高温难道还不能把酒精挥发掉吗?
答案是:不能!
因为按照咱们炒菜的温度和时间来看,一盘菜炒好,仍会留下近一半的酒精残留。
就算是长时间的炖煮,还是会留下大约5%的残留。
因此,在宝宝3岁前,最好不要在他的食物里添加料酒,想去腥的话,不妨试试这几种天然食材,它们同样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
虽然中国传统烹饪讲究“五味调和”,但孩子人生路毕竟还长,他们未来有大把的时间去慢慢品味“酸甜苦辣咸”。
咱们为了孩子的发育和健康考虑,给他们准备的菜肴仍要以清淡为主哦。
最后,奉上晨妈总结的一张“不同年龄可以加入的调味料”表格,来结束今天的话题吧!
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到你的话,别忘了给晨妈留下一套“点赞+在看+转发”
*本期内容由妈妈手册原创,千万妈妈都在看的科学育儿手册。主编:晨妈,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品质生活理念,陪千万父母共同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