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浅问一下,你是否遭到过雪糕的“暗杀”?
炎炎夏日,当你走进一家便利店,准备挑选哪支雪糕最消暑的时候,网友这时会强烈建议千万别拿不认识的牌子,不然结账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迎来当头痛击。一支钟薛高的雪糕最贵卖到了66元,其他牌子20元以上的雪糕也变得稀松平常。
要知道,在童年里,我们可是靠舔着五毛、一块一根的冰棍过完整个盛夏的。但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雪糕的价格也在成长,冷冷的冰柜有着冷冷的价格。
最近,根据财经网发布的投票“你能接受的雪糕价格上限是?”约两千七百人参与的投票中,有一千七百人选择了“5元”这个选项。然而评论里还有人说“怎么没有1元这个选项,不合理!”
咱就是说,有这么一个“合理”的地方——临期食品区,你不仅可以1元买到钟薛高,还能2元买到气泡水,以及6元的进口饼干、10元的大牌洗发水……目光所及都是折扣商品。
而这些打到“骨折”的物美价廉商品都属于临期商品,它们凭借着便宜、便宜、还是便宜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临期食品行业规模达到了318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401亿。
那么临期商品会成为一种新时尚吗?
01
会不会成为流行趋势,咱先别急着下定论,先来了解一下它。
临期商品是指快要达到产品保质期限的商品,也就是说还没过期。
相信大家都在超市里见过,专门设置的临期货架,特价酸奶“买一赠一”促销活动,两盒酸奶只要一盒的价格。还有5折出售的牙膏、洗发水、方便面、巧克力……
打折、促销是它们出圈的方式,而这些商品又都属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品类,其中以食品最具代表,因为它既比正价实惠很多又能在短期内消耗完常常引来大批顾客驻足。
有记者就在一家超市访问到了顾客刘女士,保质期剩3个月,原价80元的荷兰豆,现价24.5元,她一口气就买了6袋,她表示“自己吃不完,还可以送给亲戚。
但不少人还是担心,真能放心吃吗?建议专家“建议”一下。
来自华东理工大学FDA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刘少伟说:“在保质期内正确储存的食品,品质和安全性没有问题,可以放心食用。”
一档节目中,“省钱达人”张晨就分享了自己长时间购买临期食品的经验,“临期食品一般在五折至三折左右,家里两口人将近两万元的吃喝花费,如果按正价购买则需要花五万元,这样一来就可以省下3万元”。
像张晨这样,热衷买临期食品的人不在少数。市场的大量需求,让临期商品从超市一隅搬到了专属的门店,催生了大量的线下临期超市。
好特卖是行业头部玩家,已完成5轮融资,开出400余家连锁店,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并预计在未来三年扩展门店数量达到5000家。其他的品牌,如小象生活、嗨特购等也完成了多轮融资,预计将会在更多的城市建立临期食品超市。
线下的火爆程度已经蔓延到了线上,在豆瓣上甚至成立了“我爱临期食品”的小组,参与人数将近10万,人数日益壮大,大家在这里互相分享购买渠道链接,小哥哥小姐姐在线拼单。还有线上临期食品店铺,粉丝175万,月销3000+的比比皆是。
据统计,2021年在淘宝上面购买临期食品的年轻人超过了210万。
从一开始的犹豫到结账时的真香,“少花等于多赚”的体验吸引着大量消费者。而且临期并不是到期,口味并不会受影响,用打折的价格买到不打折的美味,这样的消费理念成为了“流量密码”。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按照业内通常会产生1%的库存计算,临期食品市场规模会突破300亿听起来十分诱人。
临期食品逐渐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它们到底从哪来?
02
消费市场的火爆,货源成为关键。
大型商超一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当食品保质期超过三分之一就无法进入商超流通体系。比如一包饼干的保质期是12个月,如果距离出厂日期超过4个月,就无法在超市上架,这也被食品行业称作——允售期
允售期的存在,保障了消费者可以买到新鲜的食品,但同时也使这些被“供应链耽误的产物”成为库存商品,有的距离过期还有3个月,有的则长达半年,它们往往就成为了临期商品的主要来源。
另外,进口的商品一般以总代理的方式进入中国,一旦进入销售终端,就无法退换给出口商。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进口食品规模超7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之一,而临期食品率一般在10%—20%之间。
加之近年来受到疫情影响,给食品行业上游商家的产品销售带来了压力,导致库存积压,使得临期食品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还有众多餐饮行业,类似蛋糕店、奶茶店、面包店等品牌店,通常商品都存在当天做当天售的供应方式。一位蛋糕店店主告诉记者说:“我们店里的榴莲千层蛋糕原价为22元,但在关门前2到3个小时会以6元的价格售出,如果卖不掉也要被销毁,还不如低价卖出去”。
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中提出,要健全临期食品销售体系,优化食品标识制度,鼓励食品生产者在包装上明确标识“最佳日期”和“保质日期”,支持食品生产经营者以优惠价格销售临近“最佳食用日期”的食品。
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每年有13亿吨粮食被浪费,而且大部分都还没过期。临期食品的销售方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商家库存压力,而且还能避免食物浪费。
在国外就有类似临期食品的超市,如丹麦的“We Food ”、德国的“The Good Food”等,就以不浪费食物为理念,受到同样保持环保理念的消费群体关注和购买。
在环保反浪费前提下,我们也要提醒下消费者,由于临期食品的保质期比较短,在销售中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发货不及时导致食品过期等情况,临期食品市场监管还有待完善。所以在购买时要自我甄别,仔细检查日期,安全适量购买,避免囤积浪费。
虽说便宜,但咱毕竟还是要花钱不是。
此外,除了临期食品,折扣店里的护肤品、日用品也是深受大家的欢迎。在全球都有着巨大市场的服饰大牌尾货奥特莱斯、软件APP拼多多的火爆市场,种种现象都证明着折扣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
那这种“抠学”又意味着什么?
03
2021年公布的关于消费领域的5大热词:攒钱、平替、理性、国潮、断舍离入选。
小红书上的一位博主沉浸式快递拆箱,拆完快递的泡沫塑料、纸盒等废弃物比快递本身都多,遭到了她的吐槽“一共就三个小瓶子分开包装,最后还要套一层泡沫和木盒各种套娃,商家就是用这种包装来提高价格,很反感这种营销方式”。
还有近几年开始被大家讨论的月饼、粽子,商家往往打着节日的幌子狠狠割韭菜。
今年端午节,就有记者走访了一家超市发现, 一盒某品牌重量为1.5千克的粽子礼盒,标价高达456元,同品牌一盒重量为1.2千克的礼棕价格为118元,而在散称区,325克的粽子售价是17.8元。
一样品牌的产品,如果在散称区购买1.5千克,只要花82元左右,而购买礼盒则是要花456元,足足差了好几倍的价钱。市民刘女士说,“拆开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装后,发现二者实则相差无几,还要多花时间处理占了包装一半的填充物,反而麻烦。”
其实,不只是食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正视自己真实的需求,他们不愿意为品牌的溢价买单了。
而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临期商品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其中消费者年龄为26到35岁的占47.8%。
在过去的印象中,超市大减价这类促销活动吸引的是老年群体,而现在年轻人成为临期食品的主力军。据某电商食品负责人表示,线上近万家店铺中,购买临期食品的200多万用户是是90后、大学生和上班的青年人。
不禁想问:这届年轻人怎么越来越精打细算?
一位大三的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购物,更多看的商品外观是否精致和吸引人,会受社交平台博主的影响,听别人说好用就会直接下单,但买回来后发现其实并不好用,反而变成了闲置物品。如今买东西会更注重商品的质量和效果,买的东西也更好用了”。
中国Z世代消费群体(95后和00后)虽然消费更多元化,更愿意为“爱好”买单,但他们也更理性、更容易被高性价比的东西打动。
过去大家在消费主义浪潮的驱使下,各大品牌会出与实际价格不符花里胡哨的产品,比如几千的行李牌、上万的矿泉水……但是现在,这种“昂贵的完美”似乎已经不能迷惑消费者的双眼。
高性价比和消费者逐渐完成了“双向奔赴”。
折扣店的底层逻辑就是追求极高的性价比,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证明,低价、折扣已经不是老一辈的标签,而是当今社会大家消费观念趋于理性的标志。
而以临期商品为代表,注重产品实用性的商家,也会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推崇。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酷玩实验室视频号
热点视频推荐↓↓↓

实用主义,YYD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