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荪:思想自由与中西文化

思想自由与中西文化
摘自《思想自由与文化》之五
张东荪
1937年1月
在思想上崇尚创造,应得有充分的自由;在实行上,必须妥协,应得有相当的让步,这二点是西方文化的根本精神。亦就是欧美人所以立国之道。可是中国人对于这一层似乎全不了解。我尝推求其故,以为是基于中西文化之不同。我又尝推究何以中国人吸取西方文化以后反而弄得大糟特糟,其故亦未始不在于此。
中国人根本上即不了解思想自由是立国的根本。其故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没有这个问题。并不是说中国人不主张思想自由,乃只是说中国根本上就没有思想自由与否的问题。中国人不感觉到有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我尝说;中国自最近四十余年来输入自由平等的学说,辛亥又经过革命.按理则民主的观念应该深入人心,而实际上却等于春风过马耳。不但一般人民绝无民主观念;即在政治上作XZ运动与民权提倡的人们亦未必真正明白民主是何物。(中国人最奇怪的是在台下时必高呼民权,—上台即主张只许政府有权,所以有人说中国政客是穷则兼善天下,达则独善其身。)因为据我看,他们总是把民主自由当作一种制度,不能看透到背后,发见其为一种文化。须知制度是外壳,犹如房屋一样,中国人尽管住西洋式的房子,便其一切习惯都未曾改换,其结果必致格格不入。中国之改建共和亦正有类于此。我敢说倘中国人的心思习惯与生活习惯以及对人观念处世态度不改变,民主政治决无由实现。但我所谓改变生活习惯并不是说住洋楼,吃洋飧,坐汽车,说洋话。我以为现在住洋楼坐汽车,说洋话,吃西飧的人们其心思习惯与生活训练仍是不适于民主政治的。
在此我愿把中西文化作一个比较。须知思想自由之所为西方文化的精髓,乃正由于西方文化是“主智的文化”,主智的文化不能不“尚异”。然西方人则以为虽异义纷出而不为害,此乃尚“智”所使然。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则不然,他根本上是一种“主德行的文化”。我尝戏拟—个怪名词曰:以道德为中心的文化(ethicocentric civilization)。要说明此点,又非借用现在社会学家所谓的“文化型”(cultural pattern) 不可。他们说每一种文化其中都有一个型;全部文化都为这个型的颜色所染。我的意思亦是如此。我以为中国全部文化都是染了一种颜色,这个颜色那是所谓“修身”这个观念。例如《孟子》上,“今天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又如《论语》上,“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显然把奕与射都当作修身之工具,都从其有修身的作用来看。此外如“医”,亦不当作一种术,依然具有修养的功用。所以中国一切文明都是染了道德的颜色,因此我名之曰:主修的文化(修即是修养与修身);以与西方的主智文化相对照。
主修的文化必有—个特点:就是不能不尚统一。因为分岐立异必与修养有大不便利。虽则中国数千年来在政治上依然是割据的时候大过于统一的时候,然而在文化上却始终没有分裂。而中国所以能到今天犹保持一个整个儿的样子,亦就是靠这个具有统一性与主张统一的文化。尚统一的主修文化与尚分歧的主智文化,其对付异说是有不同。西方的主智文化对于异说是有所谓toleration,此字译为“忍容”,其实不妥,乃只是“听之”(即听其自然不加干涉)的意思而已。中国的主修文化则有所谓“包容”,须知包容与兼收等等只是表示宽大,乃是由我而把你包容过来,以表示我的宽大,并不是由你在我以外,自成对立的形势。中国人只有“宽大”的观念与“兼收并摄”的态度,所谓道并行而不相害,乃只是从我的观点看你的道认为与我无碍罢了。西方则不然,他们确认为你的道与我的观点是相害的,但我仍不妨听你道其所道,而不加以干涉。这是思想自由,不是包容。至于关于调和,二者亦有不同。所谓调和就是互让,中国人亦很注重退让,但中国人的让德是基于责己的心理而成。西方则以让步而求贯澈所主张,即西方的让依然是由“争”而出,惟争而始有让。所以西方的主智文化既尚分岐,当然要偏于竞争。而我们中国文化既主修养。又尚统一,则势必侧重于无竞争。所以中国人的让遂成为不竞争的让。其性质与西方的便不相同了。
但主修的文化却另有一个优点,足以相偿。就是不尚理论,而凡事求教训于经验(即阅历)。所以中国人最重过去的阅历,把经验所得列为教训。须知实际上凡能实行的无不是调和与折衷,中国人由实际所经验的亦只是这个教训。因此中国人不像外国人那样迷信理论,更不像外国火那样求澈底,求完全,求痛快。中国人因此不会有过激的地方。因为尚理论则重想像或推想,尚经验则重实际,看情形。拿过去的经验为准绳.不以未来的妄想作根据。
我以为中国的文化上虽根本上不发生这样的自由问题,然而西方文化进来了以后,依然还是要发生的。所以本篇不是专讨论中西文化的比较,乃是想从文化上证明思想自由之为重要。其重要之点又不仅在其为西方文化的精髓,而且亦在于我们中国以性质不相同的东方文化,如何把他吸收过来。我常说,中国如果不遇着西方文化,中国本身并无多大问题。无如西方文化的侵人是个必然之势,于是问题乃起。如何调和中西文化,使西方文化进来而又不致推翻中国固有的文化,这是一个大问题,决非本篇所能讨论。因为言之太长,现在只能说,西方文化既来了,则西方文化之精髓的民主自由即应得随之使其充分进来。读者不要以为欧洲目前正闹独裁,以为他们换了路线,殊不知这只是一个时代的反动,在欧洲历史上不啻等于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不过特别厉害些)一样。我们倘能拉长了看,必见终久是解放运动占胜利,即经过多少回旋而终须恢复到自由这一条大路上去。否则即必为西方文化整个儿破产,我想这又太悲观了。
文/思想食堂
2016年春天,“思想食堂”正式开张。6年来,我们累计举办了118场线下通识大课,数十场系统小课和海内外专题游学;10000多名热爱人文的同学,从四面八方赶来,与我们一起,在喧嚣的时代,聆听思想者的声音,他们是——
哲学老师陈嘉映、孙周兴、张其成、傅佩荣……历史老师雷颐、姜鹏、于赓哲、仇鹿鸣、武黎嵩……社科老师余世存、费勇、许纪霖、林谷芳、孟华……政经老师吴晓波、韦森、秦朔、吴思……国际关系老师包刚升、施展……艺术老师蒋勋、田艺苗……
课程主题从《秦汉》到《罗马》,从《文艺复兴》到《明治维新》,从轴心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再到晚清民国,从《苏格拉底》到《尼采》,从《孔子》到《曾国藩》,从《易经》到《传习录》,从中国诗歌到西方古典音乐……
从台北到京都、波士顿、法兰克福、波恩、魏玛再到曲阜、香格里拉、伊犁、北京、杭州、重庆、南京、广州、郑州、泰州、青岛……一路走来,成立6周年之际,不禁感慨,我们还在。
连续3年的疫情和管控,不知何时才能再次举办线下通识大课。那个等待大家共赴思想盛宴的时代,已然成为过去,唯有不经意间留下的课程影像,格外显得弥足珍贵。逐一回顾,恰如一份时间的礼物,我们计划将全部集结成篇,以饗诸君。
第一辑《人文通识课》首推17位老师,5大主题,25期课程,250节视频课。这一定是你系统构建人文知识体系的最佳通道。
吴思
吴思老师最负盛名的两本书是《潜规则》和《血酬定律》,他用政治经济学的工具去考察历史,给了历史研究一个全新的角度,读历史,绝对不能错过吴思。本专栏包含吴思老师讲授的《历史坐标和未来走向》和《如何理解血酬史观》。
许纪霖
许纪霖老师以研究知识分子和近代思想史闻名,而他从文明碰撞角度看待中国历史发展,也颠覆了很多人的既有观念,他带领读者重新理解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家国天下”。本专栏包含许纪霖老师讲授的《“农耕-游牧-海洋”三种文明博弈下的中国历史》。
雷颐
雷颐老师是国内专注晚清民国史研究的专家之一,他对于晚清改革、政商关系等话题都有深入研究,而且能够进行国际视野下的比照解读。本专栏包含雷颐老师讲授的《晚清的改革开放为何失败》和《日本明治维新为何能够成功》。
余世存
余世存老师是国内知名的独立知识分子,他涉猎极广,曾遍览西学,后转向传统文化的研究。他的《非常道》《老子传》都影响甚大,开一时之风。本专栏包含余世存老师讲授的《中国文化如何传承》。
傅杰
傅杰老师被誉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三驾马车,他长期讲授《论语》,传播真正的儒家理念,影响了众多学子。本专栏包含傅杰老师讲授的《<论语>的核心理念》。
刘笑敢
刘笑敢老师的《道德经》研究汲取了很多前人的成果,却又敢于纠正很多流传甚广的谬误。本专栏包含刘笑敢老师讲授的《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与无不为》。
李宏图
李宏图老师专注于欧洲思想史的研究,他认为法国、英国的思想启蒙运动直到今天仍值得中国人借鉴学习。本专栏包含李宏图老师讲授的《英法的思想启蒙运动》。
于赓哲
于赓哲老师专注于魏晋隋唐史的研究,授课气势磅礴、风趣幽默。本专栏包含于赓哲老师的两门课:《历史上的利益分配》《唐朝如何从盛世到危机》。
姜鹏
姜鹏老师是史学大家朱维铮先生的关门弟子,以研究《资治通鉴》著称,也是登上《百家讲坛》最年轻的学者。他曾在思想食堂开过《资治通鉴》的系列课,深受学员的喜欢。本专栏包含姜鹏老师的两门课:《如何读懂<资治通鉴>》《<通鉴>里的历史智慧》。
包刚升
包刚升老师是研究民主政治的专家,笔耕不辍,每年都有新作问世。本专栏包含包刚升老师讲授的《美国政治传统的六个特征》。
费勇
费勇老师对禅宗有深入的研究,曾出版过一系列关于佛法的解读书籍,他本人也致力于禅与文创产业结合的工作。本专栏包含费勇老师讲授的两门课:《什么是禅的生活》《禅与创意产业》。
李辉
李辉老师是人类学领域的专家,他所在的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一系列研究,解答了中国人的祖先到底从何而来的问题。本专栏包含李辉老师讲授的《从人类学的角度理解历史》。
仇鹿鸣
仇鹿鸣老师年轻却学问功底深厚,对魏晋南北朝历史有深入的研究。本专栏包含仇老师讲授的《魏晋风度的时代意义》。
武黎嵩
武黎嵩老师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本专栏包含武老师讲授的《汉与罗马帝国的异同》。
田艺苗
田艺苗老师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担任《上海壹周》、《时代报》、《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周刊》的音乐专栏作家,致力于古典音乐的大众普及与推广。本专栏包含田老师讲授的《音乐史上最值得聆听的五首交响曲》。
罗新
罗新老师是北大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民族史。本专栏包含罗老师讲授的《中华民族从哪里来》。
吴晓波
吴晓波老师是思想食堂的发起人,本专栏包含吴老师的四门课:《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企业家与中国社会》《纵论改革开放40年》《三大周期里的中国企业》。
上下滑动查看部分课程目录
长按二维码报名
思想食堂 人文通识课
17位名师
5大专题 25堂课程
共计250讲
带你
洞察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
理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掌握财富变迁的时代密码
探索身心安顿的平衡之道
构建以人为本的认知体系
长按二维码报名
限时半价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