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上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发布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内容。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旭介绍,结合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编制了《规划》,按照“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思路,系统谋划基础设施体系规划和项目布局,提出了广州基础设施近远期发展目标、战略导向和规划建设任务。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传统和新型、地上和地下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更加完善,运行效率、整体效益和服务品质显著提升,广州基本形成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
展望2035年,广州将全面形成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高质量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建成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提供重要支撑。
发展任务
一是建设更强辐射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围绕基本建成全球重要交通枢纽目标,加快实施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等重大项目,打造全球领先国际航空枢纽、高水平国际航运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华南公路主枢纽、现代化公交都市,基本实现“123 出行交通圈”(即: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1 小时直达、与广东省其他城市 2 小时通达、与全国主要城市 3 小时覆盖),构建“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的广州综合立体交通网
二是构建更为可靠的资源保障体系。
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系统提升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统筹地下综合管廊等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有力保障生产、生活资源供应。
到2025年,建成5G基站约8万座,电力自给率达50%以上,供水品质和服务迈入全国前列。
三是营造更加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
加强水污染防治,强化垃圾处理,高水平推进园林城市建设,构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广州。
到2025年,全市域生活污水收集全覆盖,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危险废物安全贮存、处置、综合利用率达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5平方米。
四是构筑更具韧性的安全防护设施
巩固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应急避护、公共消防设施,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安全韧性城市。
到2025年,防洪(潮)排涝体系更加完善,消防站辖区消防救援力量全覆盖,市人均应急避护面积达到1.5平方米,市、区、镇街、村(居)室内外应急避护场所覆盖率达100%。
按照工作任务清单化项目化的要求,《规划》梳理出“十四五”期间将全力推进的300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估算约20400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约9500亿元,将为《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的两点
创新之处
01
在规划布局上注重系统谋划、深度融合
《规划》充分衔接国家、省关于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结合广州实际,从综合交通、资源保障、生态环境、安全防护四个方面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系统性规划布局;同时注重地上和地下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切实发挥基础设施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02
在规划实施上注重落地生根、形成实效
按照“规划引导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实施促进规划落实”的思路,围绕基础设施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筛选出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社会经济效益大的基础设施领域重大项目纳入《规划》全力推进实施
为落实《广州市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重点领域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规划》提出要综合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特许经营,以及公共交通为导向(TOD)和生态环境为导向(EOD)综合开发等多种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为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参与基础设施发展提供宝贵机遇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林恩雪介绍,广州在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领先优势。
01
双千兆网络建设取得先发优势
广州市累计建成5G基站超6.7万座,实现街镇一级的5G网络全覆盖,5G基站建设自2019年起持续保持全省第一。2021年底,广州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02
汇聚交换能力国内领先
广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是国内5大顶级节点之一,接入二级节点达34个,接入二级节点的企业超5448家,标识注册量超107亿。目前,广州访问国际互联网的综合性能位居全国最前列,其中时延指标全国第一。
03
城市计算水平排名前列
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全国第三,全市在用数据中心70个、设计机架规模约25.7万个,在黄埔、天河、番禺、南沙等区形成集聚。广州人工智能融合赋能中心等新型算力设施相继布局,广州超算中心加速升级,广州城市综合算力排名全国第三。
林恩雪表示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的关键和基础,下一步,广州将持续打造全国领先的双千兆网络,谋划提升枢纽核心功能,推动城市算力高质量发展。加快广州人工智能融合赋能中心等高性能算力设施建设,推动广州超算中心升级,强化AI计算等新型算力供给,同步强化数据中心发展引导,有序推进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明介绍,广州市在“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对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01
水资源配置要优化
进一步巩固“西江、北江、东江、流溪河”的“四源共济”水源格局,全面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
进一步加强广州市各供水系统间互联互通。到2025年,全市总供水能力达到955万立方米/日以上。
进一步提升供水质量和服务,加快实施老旧及高风险供水公共管网更新。到2025年,市政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9.9%以上。
02
水安全保障要强化
进一步强化流域整体洪潮防御能力,统筹实施全市江海堤防巩固提标。
进一步加强片区排水防涝能力。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以2019年为水平年)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03
水环境治理要深化
进一步深入推进源头治污攻坚,至2025年,全市排水单元达标建设比例达90%以上,443条合流渠箱基本实现常态化开闸。
进一步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到2025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65万吨/日,“十四五”期间新增污水管网2700公里。
进一步加强排水精细化管理,到2025年,全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5%以上并稳步提升。
李明表示将继续深化河湖长制,将治水工作由水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来转变,努力实现广州市水务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邹小江从四个方面介绍,“十四五”期间,推进交通强市建设的情况:
01
高水平推进不同层次轨道项目落地实施
加快推进建设11号线等10条地铁线路,新白广城际新塘至机场T2段、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等8条城际铁路,白云站(棠溪站)、广汕铁路广州段等5个国铁项目,以及白云机场T3交通枢纽等9个综合枢纽建设,积极推动广州与湾区城市互联互通,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02
高起点推进大湾区高快速路网互联互通
加快莲花山通道、狮子洋通道、深中通道建设;加快南中高速、黄埔至南沙东部高速建设;推进佛清从高速公路北段、清南高速、惠肇高速白云至三水段建设;加快广连高速、街北高速改扩建工程。
03
高标准推进高等级路网结构完善
一是推动车陂路北延线、车陂路过江隧道等项目,打造新的快捷环路系统,进一步完善市域骨架路网结构。
二是加快建设东沙、会展西路、鱼珠等过江隧道,加密城市道路过江通道,助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进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广佛大桥工程等项目建设,支撑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
四是推进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南段、海珠湾隧道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交通枢纽的快速可达性。
04
高品质推进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升级
一是加快构建“中心区以地铁为主、公交为辅,外围区以公交地铁接驳组团式出行”的公共交通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升级打造“一个中心、三大平台”城市智慧交通体系,推动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融合应用。
三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交通运输装备,发展绿色交通,有序做好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工作。
邹小江表示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坚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服务管理“双轮驱动”,持续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马从波介绍“十四五”期间,广州市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01
织密消防执勤站点布局
提升消防应急救援能力。推动78个城市消防站和3个综合训练与战勤保障基地(学校)建设,达到十万人口拥有消防救援站不少于1.7个的目标,逐步实现消防救援力量全覆盖。同时,推动航空、海上、水上、轨道等特种专业消防站建设,完善专业功能配套,提升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02
完善公共消防供水设施
加大消防水源管理力度。完善市政消火栓建设机制;强化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科技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利用河流湖泊、水库等多种水源,结合城市各项建设、水系整治设置吸水井等消防取水设施,保障城市和森林火灾扑救需要。
03
推动消防安全整治工程
夯实消防安全保障。持续推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行动,建立消防车通道联合执法管理机制,开展安全疏散设施、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聚焦老旧小区、物流仓储等突出风险地区以及乡村火灾防控,升级改造消防设施。推动建设基层消防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建成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城市消防大数据库、消防科普体验中心及镇(街)、社区、农村消防微体验点。
来源丨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