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时代”的终结,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自主学习”和“家庭教育”时代的开始。尤其在孩子学英语这条路上,没有了补习班,再加上“全民网课”的大背景,家长们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原先主要负责给孩子递水果,现在每天要盯孩子学习”,这样的角色转换,让不少家长感到如履薄冰。
在失控与不确定之中,放手与负责之间,这是一场需要家长与孩子携手的打怪升级之旅,也终将是一场寻找平衡之旅。
“双减”之后,
家长的“自我修养”
看着老师发来的期中考试成绩单,玮涵意识到,这次自己必须要给孩子辅导功课了。
玮涵是一位职场妈妈,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双减”之后,老师留的作业不多,只让孩子在家里练练字,连练习册都不用再做。英语是孩子的弱项,原本她每周要送儿子去上两节英语课外辅导课,练习对话和培养语感,她顶多需要在接送孩子时关心几句这一天学得怎么样,再买点儿子喜欢吃的零食犒劳一下。如今这部分课程被取消后,她也就顺其自然没再给孩子找辅导班。
由于自己和丈夫工作都比较忙,玮涵对儿子一直是“放养”模式。“锻炼的机会本身变少了,而你自己又不管他的话,考试的时候就会很糟糕。”儿子原本成绩稳定在班级的中上水平,“双减”后的第一次考试,儿子回来显得低落很多,玮涵没说什么,后来收到老师的短信,才知道他这次成绩下滑了不少。
老师与同学的肯定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

有段时间,看着别人的家长想方设法给孩子“加餐”,玮涵怕孩子成绩下降影响自尊心,决定自己上手辅导孩子学习。但没想到半个月之后,儿子的小测验成绩反而不如从前,“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气得我后面不管了,结果他(成绩)又正常点儿了。”这让玮涵极度挫败,觉得自己挤出时间辅导没有丝毫意义。
玮涵原本猜测,这是由于孩子叛逆的性格。辅导孩子学习,最让她感到无力的时候,就是孩子笔直地坐着,盯着课桌什么话也不说,让他写的东西,一个字也不愿意动笔。即便狠下心来打骂也没有用,孩子好像每个毛孔都在向她表达着,“我就是觉得你说的不对。”
不过,玮涵后来反思原因,她觉得可能更主要是方式出了问题,“毕竟我都这么多年没碰语法了,有不确定的单词还需要翻字典。好不容易回忆起来了还没有用,你必须还得会用他正好能听懂的方式去讲——讲简单了,他不屑听;讲难了,他听不懂,还打击积极性。”
家长的辅导方式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与积极性
而另一方面,随着孩子的快速成长,自己也开始有一些力不从心。上完一天班回到家,时间基本耗在了这上面,遇到怎么教都教不动的情况,玮涵有时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孩子最先感知到她的情绪,有时候还会劝她不要那么着急。
加之,现在听和说都进入了英语的考核范围,自己上学时学的是“哑巴英语”,时常会有拿不准的发音。有时候两个不同的单词,音标明明看起来差不多,但如果想当然地去读,就会读错。相比于孩子原先上的成体系的外语培训课程,自然会有落差。
有一次,儿子问她,“妈妈,你能不能用英式英语教我读这个呀?”玮涵找了个借口让他去找爸爸读,结果听到儿子在跟丈夫告状,“我妈说她在工作,但是我偷看她手机,她就是在玩!”玮涵哭笑不得。
最近儿子就快要期末考试了,玮涵的焦虑感再次上升,不管怎么样,“最近还是得带他复习复习。”
“盯”孩子学习时,
到底应该“盯”什么?
“教培时代”的结束,加上今年疫情下的“全民网课”背景,让家庭教育肩负起了更多的责任,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3月份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32.6%的家长为让孩子上好学校常常感到很焦虑。
几个月前,玮涵所在的城市由于疫情原因,要求学生统一在家中上网课。没有了同学和老师的现场监督,这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家长群里,她看到儿子班上有个同学,借口要去上厕所,实际上却是躲在卫生间玩手机游戏,玩得太着迷,翘了一下午的课,被发现后,他妈妈“揍”了他一顿。还有一个同学,课上老师喊她回答问题,刚把她的麦打开,就听到一阵音乐声传来,夹杂着说话声,这才发现这位同学在正襟危坐地刷短视频。
居家上网课时,孩子受到的诱惑增多
玮涵和丈夫两人都需要去坐班,见状又是一阵焦虑,商量之后,只好让孩子姥姥来家里盯着孩子上网课,但这样下去总也不是个办法。
在从“教培时代”到“家庭教育时代”的过渡期间,阵痛的由来看似是成绩的压力,实际上是力道错位的问题。
每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的培育着力点都不一样。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不同学龄的孩子创造出相匹配的学习环境,需要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时的心理特征、思维习惯与学习节奏。
尊重孩子的特性,才能让真正的教育得以发生
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的参与度上,家长们往往在“信任”与“放任”之间反复横跳,很难把握好尺度。而反常识的是,并不是家长参与得越多,孩子的成绩越好。据《家长学习参与和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高频参与与孩子的成绩并不成正相关(“小学生学业成绩随着家长学习参与频率的增加而增高,但初中生家长学习参与频率与子女学业成绩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家长需要找到适度的学习参与节点与频次,关注孩子在当前年龄学龄,是属于“掉队”还是“超前”,并及时扶正。
学习方式上,家长同样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征,尊重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方式。比如,3-10岁左右的孩子,需要不断重复才能将知识内化,他们的形象思维更强,学习时最好借助图像的辅助;而10岁以上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升,适合训练逻辑、推理、归纳等能力。根据不同年龄的特征去教育孩子,更容易让他们拥有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具体的学习素材中,家长则需要给孩子找到适宜的学习材料和课外阅读材料。心理学家利维·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理论,提供了一个广受业界认可的角度去观察怎样让学习内容更具针对性。“最近发展区”常用三个同心圆表示不同的学习“区间”,最里面的是舒适区,中间一圈是成长区,外面一圈是恐慌区。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进入成长区,如果学习内容太简单或者太难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对孩子的教育需要瞄准最近发展区的“靶心”

教育不是把树苗拔高,
而是培育适宜的土壤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如今的家长可以充分享受时代的便利,使用适当的工具,如相关学习资源社群、App、或硬件学习工具,用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科学方法去耐心地浇灌与赋能。
作为首个主打“适龄同步学”概念的英语学习硬件,讯飞AI翻译笔P20系列区别于以往的一些英语学习工具,既想要用科技帮助孩子提高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想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的效率,在这个意义上,讯飞的AI翻译笔用一种有温度的方式,参与到了当下的英语教育中来。
如果家长们还在“递水果”和“盯学习”的“仰卧起坐”中寻求一种平衡,那么讯飞的AI翻译笔则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温和而权威的角色——AI英语老师。
讯飞AI翻译笔用一种有温度的方式参与到英语教育中

“双减”和全民网课以来,如何在课业的压力下,让孩子保持住对学习的兴趣,更有效率地学习,是每一个家长在辅导孩子英语时都要面对的问题。
禅宗中有一个经典的概念,叫“啐啄同时”——蛋里的小鸡在壳内的吮声谓之“啐”,母鸡为助力其出而“啄”壳,只有“同时”发力,新的生命才可能诞生。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啐”与“啄”两相吻合,才能点燃孩子心中求知的火焰。
以往家长帮助孩子学习,更多是用超前的方式,不让孩子吃亏,但这也可能会让孩子丧失自主学习性,变成了单纯的“填鸭”,产生抵触情绪或失去后劲。近几年,家长们更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适龄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什么样的进度是适宜孩子的进度,怎样才能将孩子需要的内容用“恰到好处”的方式传递给他们,这并不好把握。
讯飞AI翻译笔的人文关怀也体现在此,它充分衡量了“啐”和“啄”的尺度,从内容、学习方法、设计交互等方面去满足不同学龄段的学习需要,帮助孩子“适龄同步学”。
讯飞AI翻译笔用科技承接了人文的教育理念
对于相同的问题,翻译笔会结合提问孩子的生理、心理、学习目标,给出适合这个学龄段的不同的答案,甚至回答问题的方式都是适合他听得懂、跟得上的方式。比如同样是想查一个单词,翻译笔给低年级孩子展示的是最基本简明的信息,而给高年级孩子除了展示单词释义等基本信息,还会展示拓展学习和关联信息;在给低年级孩子进行识别、翻译和播报时,翻译笔还会用正常语速和慢速各播一遍,放慢语速让孩子能够跟得上——这便是一款科技产品的“因材施教”,从不同学龄孩子的实际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他们能够扬长避短,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针对3-10岁的低年级孩子与10岁以上的高年级孩子,讯飞分别设计了P20和P20Plus两款产品。针对低年级孩子,P20像孩子的英语启蒙老师一样,她充分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长较短、需要重复的生理特征,于是她不仅在形象上装扮成孩子容易接受的样子(圆润童趣的可爱外形、灵动的UI视觉、小飞飞卡通形象、护眼屏幕),还用有趣的互动逗着孩子轻松快乐地学英语(趣味单词翻转卡片、跟读测评),每天课下都和家长及时沟通孩子的学习进展(查学记录同步家长)
讯飞AI翻译笔P20

而针对高年级孩子,P20Plus则像一位富有经验的超能学长,沉稳可靠、随喊随到(单手快捷操作、可离线使用),经历了一系列考试的打磨,胸有成竹。来给学弟/学妹传授经验、教导学习时,他知道如何帮助他们避免无效学习,既可以随时随地地拓展知识,告诉孩子哪些是考点(查单词、扫句子学拓展知识点),又可以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记忆(同步课后单词表,自主报听,帮助孩子科学记词);他知道学习/学妹们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诉求,知道如何对症下药(多维度诊断作文批改),用更成熟的方式给他们进行应试辅导。
讯飞AI翻译笔P20Plus

在这个“家庭教育时代”,讯飞AI翻译笔认真对待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它的存在,也提示着每一位家长们: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这也许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但我们可以更多地去学习与了解孩子的特性,致力营造出适宜孩子生长的环境,用更科学的教育方式,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就像对待一棵树,你不会给它设定一个目标,规定它成长到什么样的高度、怎样的形状;只要提供一棵树生长所需要的阳光、养分与关怀,请相信,它自会有生长的力量。
扫描上方二维码,用科技助力孩子的学习

#说说辅导孩子时最让你崩溃的事#
参考资料:
1 李佳哲,胡咏梅:《家长学习参与和中小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21
2 河合隼雄:《什么是最好的父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
3 刘宁、余胜泉:《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精准教学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20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毛思雨
作者丨芬航
图片来源丨科大讯飞、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