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与他的十点读书,历经十年,绝不是神话。

5月16日,北京混沌创商院院长欧爷
与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连麦,进行了一场150分钟的对谈——


两人不断追问更底层的问题,对十点读书的十年,做了一场超级复盘。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欧爷的商业创新
阅读曾经救赎过我
我想把这束光带给更多人
林少从小喜欢阅读,甚至读书曾救赎过他,本想初三暑假就辍学的他,在县城图书馆读起了《平凡的世界》,读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在每一个阳光照进书店的日子里,他既无所事事又如饥似渴。
他最终被自己所看的所有书籍打动,重新燃起对学业的希望。
他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阅读这束光曾照耀过他的生命,他便想把光带给更多人。这就是他创业的理由,一份简单的初心。
2002年在厦门读大学时,他回忆当时“专业都是乱选的,当时想着,什么专业好找工作就选哪个”,所以随便选了机械专业。毕业后做起了飞机维修,一干就是8年,而自己一天也没喜欢过自己的工作。
“我心里有团火,互联网的时代来了,我想在网上做点有用的事。”
2009年,在最原始的互联网时代里,他每晚工作结束后,在网上搬运新闻资讯,再用邮件分享给用户。当时每天新增2人,一年下来才新增800个用户。他很挣扎,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商业模式,但知道这个成绩一定不是商业。
2010年,他的第一个转机——微博出现了。他在微博上分享读书内容,一年新增30万粉丝,做出了一点点成绩。不仅如此,在这个平台上,他第一次清晰看到真实的用户,知道对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以往那一个个邮件地址。
也是在这个时期,他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网感,什么是运营,什么是爆款内容。这一切为真正的创业打下了基础,微博成为他创业起跑的地方。
2012年,他面临一个两难的抉择。选择深耕微博,继续运营几十万粉丝的账号,还是选择微信公众号,一切从零开始。
林少说:“当时团队一共就三个人,我和两个家人,我们没什么资源和能力,很难兼顾两个平台,只能二选一。那时候公众号刚上线内测,没多少人用,但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它会取代只能发140个字的微博。也许是老天爷赏饭吃,我们从微博转移到微信后,十点读书的账号慢慢崭露头角,在4000万公众号里,我们成为500强前几名。真的就是上天眷顾了你,选择微信,然后跟着微信增长了整整十年。”
时代红利就是机会
而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2年公众号问世,改变内容的新媒体就此诞生。为什么林少能吃到这个时代红利?为什么十点读书能在图文领域中一崛而起?
复盘的过程中,我们从内外两个视角来分析。
降维打击:老手新战
林少在微信公众号发展,应该算个老手。
曾经在微博平台练战那几年,他便积累了核心的内容能力,从不懂文案的小白,经过练战、试错,慢慢沉淀出网感,沉淀出从0到1运营账号的能力。当这种能力迁移到公众号上,在公号跑马圈地时代形成了系统打法,顺势破局,十点读书便如虎添翼,随着微信的壮大实现破局增长。
重大决策:品牌更迭
十点读书之前的名字叫做“每日读书推荐”,这个名字用了4年,换名字时他纠结了好几个月。改成“十点读书”后,令他意外的事发生了:文章打开率增加了,转发增加了,粉丝也增加,他的账号数据遇到前所未有的井喷式增长。
直播间做复盘时,我感慨地对林少说:十点读书这个名字很有场景感。一共只有4个字,却把品牌想说的所有话都说了。告诉用户你是做读书的,并且给用户强烈的暗示:十点你要来读书了。名字自己形成一个动态闭环,省去一切解释成本。
关键迭代:组合创新
当很多公众号只做图文时,林少在2014年便开始做图文+音频的组合创新。这个小小的功能就是下一个数据增长点:这个功能之前,账号3年时间涨粉100万,但有了音频后,一年新增1000万用户。
大势借力:内容稀缺
当时移动互联基础设施逐渐完备,但内容供给十分稀缺,供不应求。基于社交关系的微信公众号一出世便带来全新的分发规则,十点读书恰恰骑在这一风口之上,以内容出道。
很多人都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里有一个前提是,你先识别到这个风口,再有能力驾驭这阵风。就像海尔那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一个企业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正是动态进化、时刻备战的能力。
好风凭借力

资本亦覆舟
我最近听到一种说法,这世界上80%以上的创业是不需要拿资本的,资本像化肥一样催化了企业的生命周期,也就意味着加速死亡。更多的创业者是否应该让企业和业务自然生长,而不是过早地施以化肥,让其早熟早衰早亡。
当我把这个观点抛给林少时,他给了我一些新的思考。
林少回忆道:当十点读书做到百万级时,受到资本的青睐,且来自于吴晓波老师。他在林少眼里,已经不只是一个投资人了,更是此番创业的导师。
两人饭局当晚,林少就决定追随吴晓波走更远的路。
为什么这么迫切需要吴晓波?
林少坦言,那时自己没有什么商业模式,无非就是有流量,有用户,接点广告而已。吴老师打开了自己的思路,敢去想象用文化连接更多人和事(要知道当时还没有知识付费呢。)
在林少看来,投资人会打开创业者(尤其缺乏经验的创业者)的认知,会告诉你什么叫商业模式,什么叫长远发展,什么叫公司规模化,什么叫资本化,给你打开巨大的一扇窗,让你看到眼前琐碎业务之外的更大世界。
资本是你的选择,也是一种创业方式。你可以选择做小而美的工作室,也可以选择走上资本助力扩张的道路。
“我被资本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我意识到我还是有野心和梦想的,我会觉得自己跟这个时代有脉搏共鸣的感觉。”
当然,资本亦能覆舟。资本逐利,创业者又往往有初心之执,在一个临界点上,双方也许不得不产生纠缠内耗。
创始人不是独裁者
少点执念,多点认知
创业十年的人,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老板。他坦言有过傲慢的时刻,也需要和团队磨合。所以当我问他是不是一言堂的独裁者时,他很诚恳地说,曾经是。
有一段时间,林少忙于学习各种课程,且颇有知名度,不免觉得自己好像认知更高、比同事更厉害。
“我学过战略课组织课,学了各种思维模型,定战略时我听不见大家的意见,心里就觉得你看得不如我深、不如我远,我都跟这么多大佬交流过,当然要听我的了。”
其实那个时候,不知不觉很容易决策失误。
但林少马上反思说:我这两年有些变化,事实证明我确实错了的时候,还是挺受挫的。被生活捶打了,就会更开放一点。
他的反思不止步于此,进一步开始反思自己的角色:
“你是公司创始人,你是老板,你的身份摆在这里,特别容易control,自认为决策比别人更高明,强行往下推进,很容易形成control的氛围。
但是,这两年越来越认可context,就是鼓励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输入,避免CEO利用角色便利去做control的决定。”
当然,一言堂有时也是更高效的决策方式。在每次重大战略抉择的时候,大家看不清前路,可能就要依靠创始人的胆识、批判性思维和非共识来决策。
我对于非共识的方法论,有自己的看法。
非共识起于何处?
起于你对于“一向如此便是正确”的观点突然产生质疑和较真的兴趣,对于行业普遍的套路和玩法敢于问一下为什么和凭什么。
我在课堂上把非共识的方法论简化为一个欧爷三角:
高认知,以便有洞察力;
批判性思维,以便有质疑和挑战的逻辑体系;
勇气,以便有身居少数的笃定。
最好的认知升级
就是不断下探本质
林少聊到创始人提升认知的方法,很值得大家借鉴。
第一,信源多元化。
员工多不等于信源多元,员工往往都是供给侧,他们会站在公司的利益视角,给你一些经过翻译的前线炮声。此外还要有更多角色为你带来新视角,比如说跟欧爷聊,跟善友教授聊,跟投资人吴晓波聊等等。
第二,预测需要建模。
信息无法自动形成知识和判断,要建立思维体系,或者建立思维模型,往下挖,挖到一个更底层更本质的东西,研究那个恒定的东西。
例如,所谓的短视频红利、直播红利,这个红利的底层支撑是什么?让信息分发效率更高的是什么?是计算机学科里面的算法原理。
比如说十点读书正在抉择all in视频号还是抖音,从表面上看,你可能觉得这是很分裂的选择,只能二选一,但是当你向下深挖本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分发逻辑的问题。
这两个平台底层逻辑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基于信任的内容分发,另一个是基于去中心化算法推荐。如果我们认为这个时代更底层的规则叫做效率,那么冷血的算法,它的分发效率可能会优于人际关系。
但如果我们再去思考,一个时代的分发只会是一种原则吗?只会是一种规则吗?在效率之外,人们难道不希望有其他的分发规则吗?如果你想通了这件事情,你就不会在这个二选一当中去内耗,你就会知道你在现在的生态里面仍旧有很大社会价值。
兼听则明,但不是兼听之后自动就明。现象是不能消减现象的,你要向下挖一层,更深层次的东西是可以解释现象,可以解释你看似两难的选择。
创业十年回眸
重新分解自己的使命
疫情这几年,林少偏偏坚持向线下发展,开了4家书店,在厦门、武汉、长沙三个城市,北京的那家书店差点就开了。
这一番决策,林少动用了自己的control:
“决策那天晚上十几个人在一个屋子里,他们非常好心、善意地劝我停掉线下计划:顶多就是承认你失败了,承认你这个书店开不下去了,关了的话你还可能轻松很多。
但我想了很久很久,决定要把这些书店开下去。”
这几年很不容易,但林少没有放弃最后的一点点固执和情怀。在至暗时刻,他觉得是书店这个事情在支撑他的心灵,这可能源于书店当初之于一度想辍学的他的人生意义。
“我常常能想起初中那个炎热的夏天,我从学校跑出来,顶着大热天冲进新华书店,享受里面免费空调和金庸小说。我初中三年就是泡在这里,瞬间扎进书里,从很烦恼的世界里抽离。我就觉得,在人生每个关键时刻,都是书店在帮我。”
我能理解所有人看着账本劝他关停书店时,他内心的挣扎。我也能理解,他决定继续开书店的决心。
冥冥中,读书曾经陪伴他不那么出彩的日子,有一天他创业,但凡他有点钱,但凡他有点力气,他一定要在线下还原一个书店,看着有孩子像当年的他那样,躲在角落看书,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
也许就是在那几年沐浴着朝阳和夕阳,林少在新华书店的角落中,一点点使命萌生而不自知,但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一定会显露出来。
十年十点
是陪伴,也是承诺
几年前,林少从数以万计的用户留言里找到了这几个词:陪伴、温暖、力量。他觉得这就是他想带给用户的价值。恰巧,这也是在很多艰难黑夜里,书店和书带给他的力量。
如今,十点读书已成长为上亿用户的社区,向阳而生。
林少说,“深夜十点,为你读书”,这句话用了六七年,他至今仍然特别喜欢。这是最简单、最纯粹的陪伴。

混沌创商院
企业创始人和团队的商业创新共学场
混沌创商院,以混沌「创新」理论为基石,为企业创始人和高管决策团队打造了一套体系化的战略实战课程。通过构建认知加速场激发改变,让同学学习真方法、找到真问题、带走真方案、促成真改变,帮助企业在60天内打破决策盲区,刷新团队共识,收获一套可落地的创新战略增长方案。
自2019年成立以来,混沌创商院已服务3000多位企业创始人及核心创始团队成员,学员企业覆盖IT互联网、智能制造、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