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赐红码,虽远必朱】出结果了,在我看来,河南发生的赋码这件事,比河北的烧烤摊殴打,可怕十倍。后者是惯常的传统治安事件,前者则可能是未来无隐私时代的一个遥遥领先的预言。
为什么事件引发公众的极度愤怒和恐惧?因为信任被破坏。人类遭遇千年不遇的疫情大流行,亡国灭种之危,社会不得不进入紧急状态,每个成员让渡自己的本有的法定权利,最主要的是隐私权和行动自由,由国家代表全民掌控海量数据,高科防控,精准抗疫,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此为健康码的由来。
健康码,是一份信任,一种默契,一张社会契约。

这种超常态的抗疫工具,本质是社会紧急状态下的临时措施,是权宜之计,人民授权给政府集中数据资源对抗危机。三年过去了,现在社会面临最大的问题:一是临时措施常态化;二是超出目的滥用公民信息。
后者尤为可恶,是典型的数字滥权。后台的一只无形之手,敲一敲键盘,对应社会面的一名合法公民就立刻被困在红码里,画地为牢,寸步难行。这种法外之刑,经过公正审判了吗?听取当事人抗辩了吗?有申诉复议的救济渠道吗?此例一开,国将不国,
人人自危,
全社会将被这些隐身于后台的操控者变成一个透明的大牢房,细思恐极!

公众愤怒的背后,是辜负了那一份信任。我让渡自己的权利是为生命至上,结果你收集我的个人信息,剥夺我的隐私,不是为原本的抗疫目标,而是精准打击,用于维稳。健康码,防控的对象不再是病毒,变成老百姓。
信任一旦崩塌,后果不堪设想。群众之事无小事,赋码貌似小事,关系到民间疾苦,国运兴衰,不可草草了之,必须揪出后台那只手,给它戴上法治的镣铐。今天有关部门迅速回应社会关切,果断处分当事人,值得赞赏,但力度稍显不足,因为这不仅仅是党纪政纪的问题。司法机关当立案侦查,课之以滥用职权罪,绳之以法,杀一儆百,恢复信心,修复信任。
信任崩塌
则停滞与衰退接踵而至
经济学告诉我们,信任是产生交易的前提。
但是前不久农业银行推出一项改进服务的措施却让人感到深深忧虑:为了提高取款的信任度,农行为储户提供验钞机。此前我们一直相信,从银行里出来的钱是最可信的,因为银行是在用政府的信用作担保。但是农行的事例说明,原来银行里面也会有假钞。
这件事已足以说明,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已经严重到何种程度,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已经高到怎样的水平。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加以改变,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张维迎
有人说,常识就像空气,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却须臾不可缺少。然而,比常识更像“空气”的,是信任。
熟人之间,如果缺乏信任,充其量是“熟悉的陌生人”。
陌生人之间,如果缺乏保障信任的律法和制度,任何交易都不可能发生,人类文明也不可能迈入现代。
近来,河南某些银行储户被赋红码等事件,无不体现着信任的重要性。当大家置身于现实环境而无所适从时,才切身感受到问题的症结到底来自何处。
信任,首先是一个道德伦理问题。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哲学家、伦理学家探讨建立社会信任的重要性。但是,信任,之所以能从传统社会的熟人之间,扩展到陌生人之间,是因为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经过重复博弈,最后形成的声誉机制,以及保护这些声誉机制的法律制度。
可见,信任的内核,是伦理道德,但其前端,是声誉(在经济学里,被称为“信息”),而后端,是法律。
今天,人类的文明程度、资讯的发达程度、法律的完备程度,都堪称历史之最。但是,如果说我们陷入普遍的“信任危机”,恐怕没有人会反对。
巨变时代,意味着传统信任机制的破坏,但巨变的时代,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信任——因为离开了信任,今天我们拥有的、享有的一切,总有一天会以比获得它更快的速度失去。
张维迎教授的大作《信息、信任与法律》,从经济学角度,理解信任问题的本源。
信任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社会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信任是所有交易的前提。
任何一笔交易,如果买方对卖方提供的产品的品质、质量没有信任,或者卖方对买方的支付手段和支付方式没有信任的话,交易就没有办法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信任就不会有交易发生,就不会有市场。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增长,信任与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因为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基于分工的发展,这是亚当·斯密从一开始就讲的基本定理,而如果没有信任,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企业喜欢搞大而全、小而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潜在的供应商缺乏信任,所以只能自给自足。
如果我们中国未来没有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企业之间互不信任,我们要做强、做自己的大企业是不可能的!
▌中国传统社会并不缺乏信任
从历史上看,至少从国家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社会有很高的信任度。
皇帝如果不信任外人,就不会把权力委托出去;官员如果不信任皇帝,他们就不会为皇帝尽忠卖命。在现代意义上,皇帝与官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纸币是发行者的信用,其价值完全来自使用者对发行者的信任。
文化方面,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是“爱人”,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儒家的“忠”“孝”观念强调的都是互惠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作为一种社会的行为规范,也是为了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从而使人们之间可以更好地合作。
▌信任何以被破坏?
中国社会的信任何以被破坏?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初,破坏是从对中华文化的否定开始的,从打倒孔家店开始的。
儒家的文化,是一种社会规范,也是一种制度。文化,就是博弈的规则,就是你对别人行为的预期,因为有这种预期,你才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人们之间才有了合作的可能。传统的游戏规则破坏了,人们无所适从,何以立信?
就经济制度而言,最主要、直接的原因,首先一点表现在财产制度的破坏。产权是信誉的载体,信任的基础。人们的行为方式都要聚集在产权里面。企业讲信誉,企业的价值就会增加,但如果这个企业没有所有者,就不会有人关心企业的信誉。
还有一点,就是政府行为。政府的权力太大,对政府的约束不够,人们没有办法预测未来,就会无所适从,当然就不会讲信誉,就不值得信任。
▌重建信任,需要先认识信任
◎信任的分类
从信任的来源,信任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基于个性特征的信任(characteristic-based trust);
二是基于制度的信任(institutionbased trust);
三是基于信誉的信任(reputation-based trust)。
从信任的对象上来讲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对作为个体的人的信任,包括个人之间的信任;第二是对由个人组成的组织(如企业)的信任;第三是对政府的信任。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更多依赖的还是基于制度的信任和基于信誉的信任,同时就信任的对象来讲,对一个组织的信任——特别是对企业中介机构以及对政府的信任,是最重要的。
◎基于制度的信任,是法治社会的底色
现代社会,法律对信任的建立非常重要,法律可以形成一种制度信任。比如一个好的合同法能够帮助当事人实现他想实现的愿望。
还有社会规范,也可以理解为制度化信任的游戏规则。如果大家都遵守这种社会规范的话,你不遵守社会规范就会受到很多人的谴责。
由政府管制支持的信任也是基于制度的信任。比如我们去药店买药,这个药有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号,我们信赖它,其实是对政府的信赖。
◎基于信誉的信任,是合作的“润滑剂”
基于制度的信任非常重要,但远远不够。因为正式制度能起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有限的,在大量的交易活动中,信任是靠信誉机制维持的。
基于信誉的信任是说,一个人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地选择放弃眼前骗人的机会。
对不合作的惩罚不是来自法律,而是来自未来合作关系的中断。 
◎企业是信誉的主体
信任严重依赖企业组织。打一个类比,在现代经济中,企业就好比是市场这个大网上的一个个结点,没有这些结点,这张网是撑不起来的。
首先,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企业的生命可以是无限的,企业将有限的多个个体参与人连接成一个无限的经济主体。有了企业,市场就有了长期的参与者(Player),人们之间就有了长期合作的可能。
第二,有了企业,信息的传输就变得非常快,信誉机制就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们买企业的东西,通常不是出于对企业中某个人本身的信任,而是出于对这个企业作为组织的信任。
▲《信息、信任与法律》部分目录
◎管制既可增加信誉,也可能对信誉造成损害
政府管制是一种制度安排。基于这种制度安排的信任和基于企业信誉的信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替代的,也可能是互补的。
在我们国家目前市场秩序很混乱的情况下,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怎样加强监管。但过度的监管可能对信誉带来损害。一味地依赖政府管制,忽视其对信誉可能带来的影响,就会产生更严重的信任问题。
政府管制越多,赋予政府机关的权力越大,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就越多,未来就越不确定、越不可知,企业和个人就越不考虑未来,自然就不会讲信誉。
信任危机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十分严重的一个问题,无处不在的商业欺诈提高了商业运作成本,降低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生活在一个充斥欺诈的社会里,即使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也会下降,因为我们不得不高度紧张,随时提防上当受骗。重建信任,紧要且必要。
以上内容,汇编自张教授的《信息、信任与法律》一书,是其关于信任与经济关系思考的精华。
当下的信任,是一方让渡部分权利,另一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升国家地位。这份维系了几十年的默契和信任,一旦被现实打脸,社会性的愤怒就会像火山一样集聚和爆发。
愤怒需要表达和发泄,但是,看懂东西两种不同方式的信任的本质和链接,并且重建信任,才是经济向好、社会转型的根基所在。离开信任,即使是良善的企图,也很可能徒劳无益。而信任问题,又是法律、信息、伦理、文化等问题的综合。
为此,我们特别推荐张维迎老师《信息、信任与法律》一书。本书通过大量篇幅论述中国的法律、信息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为何中国这样一个两千年来“权力至上”的等级社会,却能一直维系信任的原因,以及如何从传统的信任,转型到现代文明意义上的契约基础上的信任。
强烈推荐给所有关注当下经济、信任等种种危机,更关心社会转型的朋友。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