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飞地余波
来源:检修家长头脑(ID:feidiyubo
鲁稚的阳台 编辑
几年前,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总督导徐凯文教授,曾做过一个调查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徐教授从临床角度判断,这是一种新型的精神疾病,应叫“空心病”,是“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教育干出来的。
看到这个材料时,我内心相当震惊!
北大学生是万众瞩目身披霞光的一个群体,获得的成就感优越感都挡不住这么多人厌学厌世,可见鸡娃之路何其惨烈!
这是一条怎样的教育路呢?
在我的所见所闻中,有三组镜头印象特别深刻。把它们连缀起来,加上脑补,就像看鸡娃教育的纪录片,大致可看出问题所在。
镜头一、军事化管理,或曰监狱化管理。
某中学,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半,要上10节课外加早晚自习,真叫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比996企业的早9晚9每周6天还要拼。
学生的作息时间精确到分钟计算,比如5分钟起床洗漱,3分钟上厕所,4分钟到食堂,8分钟吃完饭,4分钟到教室······要想不迟到,一直都要跑跑跑。吃饭慢的,要么吃不饱,要么吃得肚子疼。动作慢的,晚上睡觉不敢脱衣服,常年如士兵枕戈待旦,听到起床号爬起来就跑!
若有犯规或懈怠,比如慢了一分钟,或躺床上说了一句话,一定整得你心惊肉跳!学校有“纠察队”一样的组织机制,同学明里暗里互相监督,老师像特工在暗中盯梢,家长也被要求随叫随到,一旦抓住犯规者,立即揪斗惩罚羞辱,且记录在案。凡触碰红线者,一律驱逐出校,以震慑全体学生和家长。
镜头二、一张照片。
某地,一个瘦瘦的眼镜男生,把自己高中三年做过的试卷重叠起来,站在旁边拍了一张纪念照,人与试卷一般高!
这个男生就算1.7米吧,这堆试卷有多少张?是多少本书的厚度?假如,再把初中3年的卷子也重叠起来,加上小学的卷子,估计也有这么高吧,重叠起来就是3米多高,一层楼那么高!
再“换算”一下,教室里50个孩子,也就是50多堆试卷,像50根柱子一样矗立着,直达天花板,那是什么感觉?真的是卷子如山,习题似海!
镜头三、高考誓师大会。
某中学,三千学生集合在操场上,领导动员、老师寄语、学生代表表决心后,全体学生齐刷刷举起手臂,庄严宣誓:从现在开始,起早贪黑争分夺秒,奋战300天,考出最好成绩·····
最后,高潮来了,一个老师对着麦克风振臂狂吼:“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台下学生群情激动,齐声振臂高呼:“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如是反复重复数十次,一直声嘶力竭的呐喊:“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在头脑里回放这些镜头,我联想起很多场景,比如传销、比如战场、比如流水线、比如奴隶作坊等。但后来我觉得最贴切最传神的,是养鸡养鸭、种西瓜草莓的黑心操作!
据说,为了早点出栏、早点挂果并提高产量,有些黑心贪心的家伙,会使出各种刺激手段,比如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再加各种药物如避孕药、消炎药等,只图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不管有什么后遗症,反正自己不吃,谁吃谁倒霉活该!
唯一不同的是,养殖户种植户只敢悄悄干,曝光了就会受谴责,东西卖不出去。学校却是光明正大的干,这样干才有口碑,有品牌,有市场,有生源,有发展!越是这样干,家长越是喜欢,打破脑袋交高价学费千里迢迢也要挤进来。著名的衡水中学、毛毯厂子弟校,就是这样干成品牌的典范。
所以,学校不担心孩子真的“学死”了。孩子将死未死之时,已经离开学校了,相当于出栏了,卖出去了。病了也好,死了也罢,与学校没关系了,这也是愿打愿挨的事。
我体会,徐教授说的“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干法,就是黑心养殖户一样的干法,也就是我用“鸡娃”概念来与正常教育加以区别的“鸡法”。
那些厌学厌世得了空心病的北大学子,就是这样一路“鸡”出来的优胜者。他们的学习愿望和热情接近“学死”了,身体和心灵都被“学伤”了,取得了耀眼的成绩,留下了内伤和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徐教授的统计,还有60%的北大学生,没有厌学厌世空心病。这是为什么呢?我估计,那应该是自然学习不是“鸡”出来的优等生,包括相当数量的保送生、参加了各种大赛的获奖者,他们的天赋和教育方式都更优更好一些。
据说,这两个群体,在进校后的学习中,高下立判,差距明显。可能,这也是鸡娃优胜者厌学厌世的一大诱因,因为他们还没高兴几天,就发现了自己相对矮小,不仅自信心受到了打击,还有新的压力扑面而来,很容易感到沮丧压抑无意义,空心病油然而生矣。
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孩子是那60%的北大学子。
但如果孩子是那40%的需要鸡娃才能考进北大的,你将如何选择呢?是奋力鸡娃,还是退后一步?
我选择退后一步,考个一般985高校就OK了,理由如下:
1、学校可以做短线,家长必须做长线。
因为孩子一辈子的好坏都与自己脱不了干系,不像学校只是升学这个环节有关系,此后就无瓜葛了。所以,学校鸡娃,极限施压,吃干榨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家长则不然,所有问题都得自己扛,不计长远,难免祸殃。孩子18岁上大学,只是一个起点,后面的两个18年,才是决定他们一生的发展期。
2、学校只看考分得失,家长须看综合绩效。
退一步,比如考个川大,仅略输一筹,听起来差一点,实际上孩子收获了轻松、健康、快乐、活力和后劲。因之,在下一轮竞争中,完全可以赶超“鸡”进北大者。家长也可放心放手,坐等孩子开花结果。
进一步,把孩子“鸡”进北大,却厌学厌世,不想学甚至不想活了,家长还能指望什么呢?得到一个金字标签,却让孩子失去健康、快乐、活力、追求,病病歪歪的,接下来的发展能好到哪里去?这时候,可能就轮到家长担心发愁睡不着了。
上述理由,以为然否?
▍往期回顾

看更多文章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milan-2126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