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为了遏制苏联及其领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力量,美国构建了举国一致的国家安全体制,其组成部分之一便是中央情报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中苏同盟关系缔结后,“红色中国”也成为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密切关注的对象。
从1954年开始,中央情报局几乎每一至两年都要对其所收集的对华情报做一次综合性评估,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发展趋势。这些文件反映了中情局乃至美国主要情报机构对中国政策取向及发展趋势的最终认识和判断,而这种认识和判断往往是在其他专门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归纳、提炼或升华而来,因此显得更为重要且不可替代。
但是,如果不看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相关档案,大概今天的中国人很少有人会相信,在好莱坞电影中神勇无比,几乎无处不在的美国情报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对战后的中国无所作为。
这里面的原因的确非常复杂,跟二战前后以及1949年前后美国对华关系政策改变乃至转向密切相关。
杜鲁门总统1945年底派遣马歇尔来华调处国共冲突,以及此前公开亲蒋的赫尔利大使几个月后高调辞职,已经清楚地显示了美国政府战后对蒋介石政府的态度发生了某种改变。
一年后马歇尔调处失败,回国竟荣任国务卿一职,转而以大手笔导演了欧洲复兴计划(即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却将一心指望美国援助的蒋介石冷落一旁,甚至让亲赴美国游说的宋美龄碰了一鼻子灰。这更加印证了美国对国民党的不满程度有多大。
以上内容,来自沈志华主编的《窥视中国: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一书。本书是有关美国情报机构自1948-1976年间对中国各种情报刺探、收集、整理、分析的通俗介绍与解说。其中的原始文件主要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前些年逐渐解密的部分档案。
全书分为中国内战、内政经济、外交往来、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台海风云、中苏与中印冲突、朝鲜战争与援越抗美等十四个方面,分别对这些情报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幕后故事,如中国政府出兵朝鲜、中国原子弹与氢弹试制、中国的土地改革、合作化与人民公社、知识分子改造与反右、大跃进运动、“文革”等,予以通俗、生动的述说,并适当加以点评。
所以,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真相书”;对冷战史和中美交往史感兴趣的朋友来说,此书读之非常过瘾。
本书主编沈志华,知名的国际冷战史、大国关系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兼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
沈志华先生已出版《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等畅销著作,还主编了《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等专著,尤其是后者,屡获大奖。
本书另一主编梁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纽约大学-华东师大“全球历史·经济·文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边疆与周边问题研究》和《历史教学问题》编委,主要研究中美关系、朝鲜半岛问题。
两位专家主编的《窥视中国》为什么如此重要进而广受好评?因为它的独一无二:
1、权威全面。美国情报机构试图对1948至1976年间中国内政、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全方位地收集、分析、预测,并整理成报告以左右当时美国高层对华政策的实施。这些情报既有客观描述亦有误判之词,反映了陷于冷战思维的美国如何看待“红色的对手”。
2、名家编撰。本书由享有盛名的国际冷战史专家沈志华先生主编,由多位相关领域学者操刀撰稿,剖析美国情报机构对华档案背后的故事。
3、另类国史。本书同时亦呈现了在美国情报机构“帝国之眼”视角下的,可谓另一种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为此,向大家郑重推荐先知书店引进的这本由沈志华、梁志主编的《窥视中国: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并下单(建议在规格中一同选择即将断货的《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
延伸阅读:
亲爱的书友,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序,而是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算法推荐。如果您希望还能再看到我们的文章,请点亮文末右下角“在看”↓↓↓
▼更多好书,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