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关注小吏
话说宇文赟死前不久曾经出过这么一件事,宇文赟喜怒无常经常找茬杨丽华,杨丽华不卑不亢但也不服软,随后被宇文赟赐死了,结果独孤伽罗听说这事后赶紧进宫给宇文赟磕头磕到流血,把闺女给救了下来。
(天元昏暴滋甚,喜怒乖度,尝谴后,欲加之罪。后进止详闲,辞色不挠,天元大怒,遂赐后死,逼令引诀,后母独孤氏诣阁陈谢,叩头流血,然后得免)
宇文赟为啥要找茬杨丽华呢?
因为她爹杨坚位尊四辅之首大前疑,地位尊崇,宇文赟相当猜忌,有次发怒后曾对杨丽华道:我特么非灭了你家!然后召杨坚进宫,对左右道:杨坚要是脸上变色马上杀了他!最后杨坚靠着面瘫活着出来了。(后父大前疑坚,位望隆重,天元忌之,尝因忿谓后曰:“必族灭尔家!”因召坚,谓左右曰:“色动,即杀之。”坚至,神色自若,乃止)
这段记载是否真实很难讲。
因为凭脸色杀人这事太荒诞,而且后面我们一步步揭晓谜底,杀杨坚可没那么轻松。
来看看杨坚的履历吧。
杨坚出生后那堆玄幻事件就不说了,据史书记载,杨坚有着帝王套餐的长上短下威严脸,大脑门子五柱隆起根指眉心,长得有点像龙王爷。
(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沈深严重。初入太学,虽至亲昵不敢狎也)

陈叔宝同志曾经让使臣画下杨坚的相貌,结果看了一眼就把那画扔了,大呼人家可不要见到他。

554年,杨坚14岁时由京兆尹薛善辟为功曹。
仅仅一年后,15岁的杨坚就以勋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
556年,16岁的杨坚已经迁骠骑大将军并加开府了。
16岁人家就开府有班子了!
这大长身子小短腿后来被独孤信相中,觉得这头上有犄角的孩子实在耐人,将七闺女独孤伽罗嫁了过去,随后小两口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宇文毓即位后,杨坚任右小宫伯成了禁军武官,进封大兴郡公。
宇文邕即位后迁左小宫伯,后来由于宇文邕对宇文护的极致跪舔,被杨忠驳了面子的宇文护把杨坚踢出了禁军序列,20岁的杨坚出为隋州刺史。(随州市)
后征还,原因是他妈病了,据说杨坚三年昼夜不离左右,长安纯孝好青年。
这段时间杨坚始终在夹着尾巴,因为他爹不让他去宇文护那上班。
宇文护干不动他那功勋卓著的爹就总找茬想做了他,局面一度相当危险,只是因为有人帮着说话才得以幸免。(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屡将害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
他妈的那场病对于杨坚实在太重要了,三年重病再守三年丧,没多久杨忠又走了,杨坚接着守孝,杨坚完美的躲过了宇文护的大半执政期,不仅远离了政治风波,道德标杆的名声也始终让宇文护没有理由下手。
572年,宇文护被打倒,杨坚守得云开见月明,他爹的人品和智慧让他开始收割这个时代,宇文邕在刚刚封了宇文赟为皇太子后就聘了他这个“反护标杆”的长女杨丽华为皇太子妃,益加礼重。
隋唐,就这样开篇了。
32岁的杨坚就此迎来了自己的十年大运!

宇文邕第一次大规模伐齐时看上去倾国出动,实际上主力就是宇文邕打河桥的那六万,其中杨坚率三万水军破齐军于河桥,足见杨坚在宇文邕心中的序列。(建德中,率水军三万,破齐师于河桥)
转过年来,杨坚再次随宇文邕平齐,进位柱国,与宇文宪破任城王高湝于冀州,任定州总管,后来转亳州总管(治所亳州)。
宇文邕死后,杨坚彻底起飞。
他的好女婿看所有宇文都不顺眼,就爱跟老丈人喝酒,上来就把他征拜为上柱国、大司马。
这个大司马手握二十四军兵权的执行权,虽说还是北周军委最高领导人宇文赟指挥枪,但大司马的权力一直相当大。
最早这个大司马是独孤信同志担任,宇文护接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独孤信明升暗降提拔成了大宗伯,自己当了大司马。(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为太保、大宗伯,柱国、中山公护为大司马)
宇文护弄死赵贵和独孤信后自己做了大冢宰,大司马给了宇文泰的外甥,跟他一块合谋废帝的贺兰祥。
贺兰祥死后这个位置给了宇文泰的另一个外甥尉迟迥,再后来给了紧密靠拢表现积极的宇文宪。
宇文护被一棍子打死后,宇文邕第一时间调整高级干部岗位,宇文宪被调离大司马岗位,任命了陆通为大司马。
这个陆通性格温和恭谨,著名老实人,而且大司马就任的当年就死了,后来宇文邕七弟宇文招接任,灭齐后这个位置给了侯莫陈崇之子侯莫陈芮。

这个位置,一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别看就是个执行者,动不动兵都得北周军委批准,但这大司马还是有很多隐性权力的,这就类似于司马师做中护军掌握中下武官人事任免然后短短三年时间就能阴养死士三千一样,皇权无法收走大司马的全部权力。
宇文直帮宇文邕杀了宇文护后心心念念的岗位就是这个
“总知戎马,得擅威权”
的大司马。
(护诛,帝乃以齐王宪为大冢宰。直既乖本望,又请为大司马,意欲总知戎马,得擅威权)
宇文赟上位初期谁也信不过,就信老丈人,直接给杨坚安排了大司马。

杨坚就此做了关陇总司令,成为了军界第一序列。

半年后579年正月,宇文赟又搞出了一个新玩意,叫“四辅”,任他叔叔越王宇文盛为大前疑;尉迟迥为大右弼;李穆为大左辅,杨坚做了大后承。(置四辅官;以大冢宰越王盛为大前疑,相州总管蜀公尉迟迥为大右弼,申公李穆为大左辅,大司马随公杨坚为大后承)
宇文盛是皇叔身份作为宗室代表肯定排进去;六十多的尉迟迥在当年灭蜀时就已经排在杨坚他爹杨忠的序列前面了;七十多的李穆早在邙山之战后就被宇文泰赐以十次不死的铁券,即便他二哥李远一门被宇文护灭族,李穆都能顺利过关。

把杨坚跟这三位放一起,这就纯属是给杨坚抬点了。
尊为大后承之后,杨坚又做了大司武。
这就更厉害了。
这个大司武就是“司武上大夫”,总宿卫军事,也就是尉迟运那岗。
(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总宿卫军事)
这已经是禁军中的超级大佬了,在这杨坚认识收编了很多禁军中的关键人物。
(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
没过多久,579年六月,大前疑宇文盛被宇文赟踢走去封国了,杨坚又直接从最后一位的大后承直接跨过了尉迟迥和李穆转成了大前疑。
这姑爷每集权一步,他这老丈人就往权力中心挤一步。
宇文赟每次出巡,杨坚永远是坐镇长安的。(每巡幸,恆委居守)
俩人着实过了一段蜜月期。
至少580年二月时,杨氏一门还是没问题的,因为这时候杨丽华被封为了天元大皇后,还是后宫之首。

但到了三月,五后并立被宇文赟搞出来了。
宇文赟因为不信任宗室所以只能指望外戚,但他速度太快了,杨坚填补的也太快了,宇文赟感觉到了权力失衡,开始迅速拉来其他外戚,开始拿老丈人开刀,开始对杨丽华各种找茬。
用外戚这招没错,其实霹雳手段也没问题,问题在于杨坚的背景。
用外戚,本质上来讲就是用个脏手套,给他权力,让他帮你杀人,杀了人你再杀他收揽美名。
宇文赟要是用个没背景的外戚当自己的手套,集权完成后再杀了做替罪羊,一切都会很美好,因为没背景的外戚只能指望你去赋能,其实跟太监一样。
但杨坚已经不仅仅是外戚那么简单了,他是八柱国独孤氏的女婿,他爹在名将如云的武川群雄中公认是第一勇烈,军功打出来的万户侯,宇文护都摸不动的战神存在。
宇文赟拿杨坚当外戚,关陇集团却并不那么简单的定义杨坚。
随后的两个月,风起云涌。
五月初五,杨坚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命其南下伐陈。
“据说”这个工作是杨坚争取的。
注意我这个“据说”。

内史上大夫郑译是杨坚的同学,因为杨坚长得像龙王于是倾心结交,杨坚觉得宇文赟要干死他,于是找了老同学找门路,说:我想出镇你是清楚的,帮我留心啊。(内史上大夫郑译,与坚少同学,奇坚相表,倾心相结。坚既为帝所忌,情不自安,尝在永巷,私于译曰:久愿出藩,公所悉也,愿少留意)
要专门介绍下郑译,这是位关键人物。
郑译的堂祖父郑文宽娶了宇文泰的小姨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无子,于是宇文泰让郑译过继给郑文宽,有这层关系,郑译从小就跟宇文泰诸子一块玩。(译从祖开府文宽,尚魏平阳公主,则周太祖元后之妹也。主无子,太祖令译后之。由是译少为太祖所亲,恒令与诸子游集)
到了宇文邕即位,郑译开始作为左侍上士与另一个同样很重要的后面关键剧情人物刘昉常在宇文邕身边。(周武帝时,起家给事中士,拜银青光禄大夫,转左侍上士。与仪同刘昉恒侍帝侧)
不过此时没啥用,因为宇文护的天官府总揽一切。
等宇文邕站起来后,郑译被派到了太子宇文赟身边。(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
这段时间里,宇文赟经常被王轨等攻击,在宇文邕命他西征吐谷浑后,宇文赟对郑译道:秦王是我爹的爱子,王轨是我爹的宠臣,这此西行恐怕我要做扶苏了吧。
郑译说:别想那么多,咱们别露破绽。(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勿为他虑)
前面我们说过,那次战役后太子一党被王轨给阴了,郑译成为替罪羊被开除。
注意,郑译是有宇文邕和宇文赟双料背景的。
宇文邕之所以把他“杀鸡儆猴”,其实是把真正想留的人给了儿子。
等宇文邕死后,宇文赟给郑译超拜开府、内史下大夫、封归昌县公,邑一千户,委以朝政,后又迁内史上大夫,进封沛国公,邑五千户。
这个内史上大夫职能上相当于中书令,掌机密和皇帝诏书的撰写与宣读,权力极重,但后来郑译飘了,贪污的时候贪到了宇文赟身上,拿修洛阳的建材给自家装修,被宇文赟除名。(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名为民)
后来好兄弟刘昉帮他说了好话给了台阶,郑译又被宇文赟招了回来。
(刘昉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诏领内史事)
很快宇文赟打算灭陈,这次宇文赟派了郑译去,然后郑译请求宇文赟派一名元帅主持大局,宇文赟问:你觉得谁合适?(天元将遣译入寇,译请元帅。天元曰:卿意如何?)
郑译说:想定江东,非外戚重臣不能镇抚,可以派杨坚为寿阳总管督军事。(对曰:若定江东,自非懿戚重臣,无以镇抚,可令随公行,且为寿陽总管以督军事)
宇文赟同意,以杨坚为扬州总管,派郑译发兵会于寿阳。(天元从之。己丑,以坚为扬州总管,使译发兵会寿陽)
结果杨坚在这个日子,突然表示我脚丫子疼,走不了了。(大象二年五月,以高祖为扬州总管,将发,暴有足疾,不果行)
这个说法,来自《隋书.杨坚传》。
他这个级别的领导,脚的行走职能比较那么回事,谁也没指望他拿脚移动。
按照前面迫害他的紧急程度,得到这个任命后哪怕让人背着也得赶紧走啊!
你不是要逼祸吗!

仅仅六天后宇文赟就不行了,杨坚其实根本没必要说自己脚丫子疼,因为作为国家级领导,让你南下这么大个事,在家里收拾几天行李,交代一下家事总是能给出时间的。
杨坚给这六天自己没有出京专门官宣了个脚丫子疼的理由其实大有深意。
要是内科病或者严重的外科病,他后面那一连串的霹雳夺权就显得处心积虑;
脚丫子疼这病对于请病假的体制内演员实在是个伟大借口,因为一点不耽误年富力强的事,但真能当个不出场的借口。
紧接着,事情的时间线出现了两种说法。

《周书.宣帝纪》是这么说的:
五月己丑(初五),以上柱国、大前疑、随国公杨坚为扬州总管。
甲午夜(初十),帝备法驾幸天兴宫。
乙未(十一),帝不豫,还宫。诏随国公坚入侍疾。
丁未(十三),追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
己酉(十五),大渐。御正下大夫刘昉,与内史上大夫郑译矫制,以随国公坚受遗辅政。是日,帝崩于天德殿。
《隋书.高祖纪》是这么说的:
大象二年五月,以高祖为扬州总管,将发,暴有足疾,不果行。
乙未(十一),帝崩。时静帝幼冲,未能亲理政事。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以高祖皇后之父,众望所归,遂矫诏引高祖入总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周氏诸王在籓者,高祖悉恐其生变,称赵王招将嫁女于突厥为词以征之。
丁未(十三),发丧。
庚戌(十六),周帝拜高祖假黄钺、左大丞相,百官总己而听焉。以正阳宫为丞相府,以郑译为长史,刘昉为司马,具置僚佐。

宇文赟的死亡时间出现了巨大出入!
更关键的是,按《周书》的说法,杨坚在宇文赟死前四天就已经入宫了!!!
谁说的可信呢?
反正人家宇文赟的儿子,《周书.静帝纪》是这么说的:
二年夏五月乙未(十一),宣帝寝疾,诏帝入宿于露门学。
己酉(十五),宣帝崩,帝入居天台,废正阳宫。大赦天下,停洛阳宫作。
庚戌(十六),上天元上皇太后尊号为太皇太后。
人家《周书》说是五月十五崩的,杨坚非说人家五月十一就崩了。
事情开始充满了趣味性。

再看看《北史.宇文赟传》的说法:
五月甲午,帝备法驾幸天兴宫。

乙未,帝不悆,还宫。诏扬州总管、隋公杨坚入侍疾。

丁未,追赵、越、陈、代、滕五王入朝。

己酉,大渐。御正下大夫刘昉与内史上大夫郑译矫制以隋公杨坚受遗辅政。是日,帝崩于天德殿,时年二十二。
跟《周书》的说法一致。
再来看看关键的《北史.杨坚传》:
大象二年五月,以帝为扬州总管,将发,暴足疾而止。

乙未,周宣不悆。时静帝幼冲,前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以帝皇后之父,众望所集,遂矫诏引帝入侍疾。因受遗辅政,都督内外诸军事。帝恐周氏诸王在籓生变,称赵王招将嫁女于突厥为词以征之。

己酉(十五),周宣崩。
《北史》把坚哥卖了。
人家就是五月己酉(十五)死的。
后来郑译的墓志铭出土了,《隋书》又被抽了大嘴巴,人家郑译作为死者本人按理讲不会糊弄鬼的这样记载这段往事:
大象二年,隋高祖自以外戚之重,每以安危为念,常思外任,以事托公。会帝命公南征,公因奏请隋国公为元帅,未发之间,主上遘疾,公乃奏留高祖
这句话也对上了《周书.死者本人传》的那句:乙未,帝不豫,还宫。诏随国公坚入侍疾。
杨坚可不是什么在宇文赟死后,由郑译、刘昉那堆密谋后被临时推出来的,他是在五月十一,宇文赟刚刚不行的时候就早早就入了宫!

《隋书》不仅被推翻,它还删了那句关键的“诏随国公坚入侍疾”。
杨坚无论是闹喊脚丫子疼,还是删了那句“诏随国公坚入侍疾”,本质就一个目的:撇清自己上位的处心积虑!
我是被“皇袍加身”的,我太无辜了。

接下来,我们来根据多方对上的死者本人传记来还原事情真相。

五月初五,上柱国、大前疑、随国公杨坚为扬州总管,杨坚说我脚丫子疼。
《隋书.杨坚传》的那句“
暴有足疾,不果行
”,其实有点间接把杨坚卖了。

这个“暴”,是突然的意思。
连起来读,就是刚要走,杨坚突然说我脚丫子不行了。

五月甲午夜(初十),宇文赟备法驾幸天兴宫。(甲午夜,帝备法驾幸天兴宫
注意!甲午夜,宇文赟还大半夜去天兴宫玩去呢。
谁在要死的前一夜还换房子住?

580年五月甲子夜,注定充满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紧接着转天,五月十一,宇文赟已经在天兴宫不行了,赶紧回宫,随后就诏杨坚入宫侍疾,这就是要托孤的意思了。(乙未,帝不豫,还宫。诏随国公坚入侍疾
宇文赟不行的第一现场出现了两个人:刘昉和颜之仪。

刘昉我们前面出现过,郑译的死党,其父刘孟良是大司农,从元修入关,宇文泰以为东梁州刺史,宇文邕时代刘昉跟郑译一样,都是本来是他的人,然后被安排入侍皇太子,由此搭上了太子的车,和颜之仪两人都深受宇文赟亲信。(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
御正和内史是北周六官制度中重要的官职,其职责主要是起草诏令、参与决策,理解成刘骏那中书舍人集团就成。
《刘昉传》是这么说的:五月十一号那天,宇文赟病情急剧恶化已经病到要死的地步了,召刘昉和颜之仪入内,但此时宇文赟已经说不出话了,刘昉见宇文赟张不开嘴了,迅速找了同党郑译商量,引杨坚辅政。
(及帝不悆,召昉及之仪俱入卧内,属以后事。帝喑不复能言。昉见静帝幼冲,不堪负荷。然昉素知高祖,又以后父之故,有重名于天下,遂与郑译谋,引高祖辅政)
在《颜之仪传》中,直接来到了刘昉和郑译的矫诏环节,颜之仪不签字,提出应该由宇文泰现存儿子中年纪最长的赵王宇文招辅政,但刘昉直接不废话,替颜之仪签了字。(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昭,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为什么颜之仪能够被忽略?

因为此时此刻杨坚已经统一了宇文赟的“中书舍人集团”。
包括内使大夫韦䴙。
(韦䴙者,京兆人也。仕周内史大夫。高祖以䴙有定策之功,累迁上柱国,封普安郡公)
御饰大夫柳裘。(宣帝即位,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转御饰大夫。及帝不悆,留侍禁中,与刘昉、韦䴙、皇甫绩同谋,引高祖入总万机)
御正下大夫皇甫绩。(宣政初,录前后功,封义阳县男,拜畿伯下大夫,累转御正下大夫。宣帝崩,高祖总己,绩有力焉)
五月十三,杨坚喊来了宇文赟踢出去的五个叔叔。
(丁未,追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

为啥要喊这五个人?
因为这五个王都是宇文泰的儿子,政治旗帜属性太高,杨坚担心后面他要干的这事会让这五个王振臂一呼。
(坚恐诸王在外生变,以千金公主将适突厥为辞,征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
这也成为了后面杨坚能够顺利蛇吞象的关键!

从头到尾,杨坚的动作都像是高度精密的齿轮!他那脚丫子真的有病吗!
五月十五,宇文赟马上就要咽气,郑译这帮正式发布杨坚辅政的诏书。(己酉,大渐。御正下大夫刘昉,与内史上大夫郑译矫制,以随国公坚受遗辅政。是日,帝崩于天德殿)
这一天,风起云涌。
刘昉和郑译骄诏的同时,颜之仪方面也没有放弃,与宦官谋化引大将军宇文仲辅政。(既而译宣诏,文武百官皆受高祖节度。时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与宦者谋,引大将军宇文仲辅政)
当时宇文仲已至御坐,郑译听说后赶快率杨惠及刘昉、皇甫绩、柳裘全部闯入大殿,宇文仲与颜之仪见郑译这帮后都懵了,犹豫了一会想跑,但这时已经被杨坚给抓了。(仲已至御坐,译知之,遽率开府杨惠及刘昉、皇甫绩、柳裘俱入。仲与之仪见译等,愕然,逡巡欲出,高祖因执之)
至此,杨坚的所有底牌全部露了出来。
多出来的这个新名字,那个开府杨惠,原名杨雄,是杨坚族子,时为“右司卫上大夫”。
(观德王雄,初名惠,高祖族子也······累迁右司卫上大夫)

司卫上大夫就是宇文邕死前授予宇文孝伯那个总宿卫兵马事的岗!
(是夜,授司卫上大夫,总宿卫兵马事。又令驰驿入京镇守,以备非常)
杨坚本人是大司武,也就是司武上大夫。
杨坚的族子杨惠,是右司卫上大夫。
杨家已经把整个禁军打通了!
从最开始,就只可能诏杨坚入宫侍疾!
从最开始,就只可能杨坚能够辅政!
杨坚他为什么让郑译弄来那个南下的活儿然后马上脚丫子疼?
因为这样他能避嫌:这皇帝不是他害死的;
话说杨坚在这事之前,曾经和灭齐时一块擒高湝定河北的好朋友宇文庆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姑爷没积德,我看他的相也是个短命的样子,再加上法令严苛缺德,纵情声色透支,我看他活不久了,现在他把诸侯都派去藩国,根本已经不固,羽翼也剪了,又怎么能长远呢!相州尉迟迥、郧州司马消难、益州王谦这仨一定会作乱,不过都不叫个东西。没多久,全都应验了!(初,上潜龙时,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上谓庆曰:天元实无积德,视其相貌,寿亦不长。加以法令繁苛,耽恣声色,以吾观之,殆将不久。又复诸侯微弱,各令就国,曾无深根固本之计。羽翮既剪,何能及远哉!尉迥贵戚,早著声望,国家有衅,必为乱阶。然智量庸浅,子弟轻佻,贪而少惠,终致亡灭。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庸、蜀险隘,易生艰阻,王谦愚蠢,素无筹略,但恐为人所误,不足为虞。未几,上言皆验

《隋书.宇文庆传》中收录了这段“未几,上言皆验”的拍马屁,显示杨坚的料事如神。
但这段话怎么看怎么像杨坚进行了精密的布局。

无论是寿命不长,还是羽翼已剪,还是后面夺权后第一时间派去替换尉迟迥和王谦的手段,杨坚啊杨坚,你姑爷真的是病死的吗!
五月十五,北周官方通报天下,宇文赟同志过早的离开了北周人民,享年22岁,6岁的静帝入天台,废正阳宫之名,停建洛阳宫。(帝入居天台,废正阳宫。大赦天下,停洛阳宫作)
杨坚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废了洛阳宫。
他在高调统战,宣布我像只鱼儿在长安的荷塘,只为了和咱关陇贵族们守候那皎白月光。
五月十六,下诏尊杨皇后为皇太后,朱皇后为帝太后,剩下的陈后、元后、尉迟后全部出家为尼,拜杨坚假黄钺、左大丞相,百官全部听命于左丞相,以正阳宫为丞相府,以郑译为长史,刘昉为司马,具置僚佐。
从最开始,杨坚就废了尉迟迥的孙女。
从最开始,杨坚就清醒的知道尉迟迥必须要消灭。

杨坚受命辅少主,总知内外兵马事,整个长安的禁卫军就此全部宣誓了对杨坚的效忠。
(刘昉和郑译矫诏召受顾命辅少主,总知内外兵马事。诸卫既奉敕,并受高祖节度)
单纯一个文件就能如此厉害吗?
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里,杨坚做过大司马统外兵马事;又做过大司武统内兵马事,他族子杨惠还是司卫上大夫,所以一个官方任命,就“诸卫既奉敕并受高祖节度”了。
最开始郑译、刘昉私下盘算是打算让杨坚做大冢宰的,郑译自摄大司马,刘昉为小冢宰,但这个时候杨坚开始“卸磨杀驴”,你俩这个依附皇帝的权力附庸在帮我矫诏后就已经失去的绝大多数价值,大司马和小冢宰这种高位从来都是皇室和勋贵的位置,这两个人成分不够格,这种任命会激起关陇集团的抵触和不满。杨坚在李德林的建议下单独开了条赛道,不再做什么天官总揽六府的大冢宰去辅政,杨坚做了丞相、假黄钺、都督内外诸军事,并任郑译为相府长史,带内史上大夫,刘昉为丞相府司马,牢牢的攥住了这两个人。
郑译、刘昉议,欲授高祖冢宰,郑译自摄大司马,刘昉又求小冢宰。高祖私问德林曰:“欲何以见处?”德林云:“即宜作大丞相、假黄钺、都督内外诸军事。不尔,无以压众心。”及发丧,便即依此。以译为相府长史,带内史上大夫,昉但为丞相府司马。译、昉由是不平)
这个丞相,也暴露了杨坚的全部野心。
他不要端你北周的碗了,上一个丞相是宇文泰在西魏时的官职!
遗诏宣布当天,事出突然,群臣蒙圈,杨坚引做大司武时的嫡系司武上士卢贲带着禁兵前来,随后宣布去丞相府,也就是原来的东宫正阳宫,百官此时有点手足无措,杨坚道:欲求富贵者跟我走!
百官纷纷三三两两商议,有的愿意跟,有的不愿意跟,但杨坚是个体面人,考虑的是我全都要,此时卢贲已经将所有禁兵带过来站台了,百官就此没人敢提反对的事。
(坚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谓曰:欲求富贵者宜相随。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
当夜,杨坚召见了掌天文历法的太史中大夫庚季才,假惺惺问道:我才能平庸得到辅佐重任,你帮我看看天意。
庾季才道:天道精微,难可意察,从人事的角度来讲此时大局已定,况且就算我说不行,您还回的了头吗?
普六茹坚沉默很久后道:确实如此。
得用用杨坚这个鲜卑名字了,再不用就用不上了。

陪伴他左右大事永远必掺和的独孤伽罗总结性发言:老普六茹!大事已经势如骑虎,下不来了!干吧!(坚默然久之,曰:诚如君言。”独孤夫人亦谓坚曰:大事已然,骑虎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另一个世界,独孤信和杨忠碰了下杯,独孤信道:老杨,我给姑爷留了一步棋,老韦该上了。
杨忠道:大哥您走了之后,我也给俩孩子攒了挺大人缘,老李也该表态了。
觉得不错受累帮点
“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