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将爷
柳倩月教授火了,我昨天写的《柳倩月教授,一朵足以写进当代新闻耻辱史的奇葩》,也算是给她加把柴。
先看柳倩月说了什么,以此图为例:
在图上,有两道红杠,那是我划出的重点。
划第一道时,我当时在内心默默地说了一个词——蠢货;划第二道时,我忍不住暴吼出一个词——下见!
我一时觉得,这个柳倩月教授,简直是刷新了”新闻学界“又蠢又烂的底线了。
针对我用”新闻学界“这个说法,今天有些人通过深扒,查出柳倩月不是教新闻学的,只是属于文学与传播的老师,觉得用新闻学界不够准确。

这些人倒不是要为柳倩月洗地,而是明确说,不想有这样的”猪队友“。
当然,也有极少数是真想洗地的,拿这个细节不停说事,想以此来倒逼我删稿。
对这种无知且无良的争辩,我实在不想消耗自己。我就举一个常识,其实,在新闻传媒学院任职,很多都不是学新闻的,也不是新闻学或传播学的,但是,人们还是普遍把新闻学院教师认同为新闻学界。
这种划分无疑更合理。新闻学或传播学外延很广了,特别是在新介质不断出现的今天。一个身在传媒学院的老师,哪怕是教写作教视频的,也同样应该称为新闻业界。
不要以为只有发了新闻学论文才属于新闻业界的人,今天新闻院校里教书的,很多都是跨学科,你又怎么证明柳残月没教过新闻专业的学生?
只可惜,连这些基础专业常识和实践,连一些新闻院校的人都晕了头了。

我能理解新闻业界想把柳教授逐出家门的心思,但是,看问题不抓主要矛盾,洗地洗地屁沟深处,就下作了。
那退一步讲,你再来看看,这个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自信满满地谈新闻行业操作的样子。我就问一下,她难道不是在以学界专家自居,自信在表达她才是专业的新闻学导师?
更重要的是,在今天,你们又看到哪个新闻学界的,挺身而出面对这种柳倩月这种自污而批评的呢?又有几个人来证明自己才是铮铮铁骨在捍卫记者采访权的呢?
伸张正义你不行,扯着沟毛你不放。柳倩月是不是新闻学界,都改变不了这个在混迹于新闻学院的教授的奴性与卑劣。我认同下面这个朋友观点:
难怪这些年,专家教授发表奇谈怪论,展示反智脑残,极尽舔狗丑行,人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但是,在本应引领人文精神的新闻学院里,竟然出现如此既不专业,又不懂法,而且严重毁损学术风骨人格的极致案例,实属罕见。
开门见山,我来给柳倩月教授来个这样的用户画像定性:
柳倩月专业水平已经低劣到严重祸害学生的素质能力,认知能力已经对国家新闻法律政策造成严重的“高级黑”,既丢丑于学界,又污损于专业,可谓是双边“祸害”,即正宗“二祸”。
如此专业弱智和人格低贱,我无数次都要快忍不住地曝粗口。毕竟,在记者本就混得灰头土脸的今天,柳倩月这种观点,完全就是在落井下石,残害新闻人。
作为男人,面对这样的女砖家,我还是想保留一些体面风格。接下来,我就从常识和专业的角度,来给这个学界劣币讲点新闻规则,如果你还有起码的耻感,就请向全国新闻记者道歉忏悔!
 01 
先驳斥柳倩月说的“在任何情况下,跨省区采访,首先应该向目的地主管部门报备……”
这个观点,既无起码常识,也不尊重法律。作为一个教授,把“在任何情况下”作为表述的前提假设,尽显无知者无畏。
是的,在极少数情况下,记者采访是需要进行报备,比如,到边防区、军管区等特殊情况区域,以及采访军人、执行特殊任的公务人员以及服刑人员等。
但是,柳倩月所说的并不符合这种特殊情况,她是围绕贵州广播电视台《百姓关注》栏目记者到唐山采访遭遇粗暴对待的话题展开的。
我做梦都没想到,公然将记者“跨省采访”行为定性为违法违规,开这样历史先河的,竟然会是一位新闻学界教授。
柳倩月,真是一朵足以写进新闻耻辱史的奇葩!
这些年,尽管记者采访遭遇过各种艰难阻挡,但是,不论是行业主管部门还是相关制度文本,都依然反复强调“无正当理由不能拒绝采访”,对各种阻碍或伤害记者采访的行为,进行批评和约束。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迄今为止,“跨省采访”绝不是法律禁止的行为。
甚至,在各种主题报道中,跨省联动报道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新闻创新形式。
而保护“跨省采访”记者的采访权利和人身安全,更是绝不容易挑战的价值共识。
柳倩月教授,今天我要请你睁开学术鼠目,好好看看2020年4月20日人民日报这篇题为《新闻工作者采访权不容侵犯》
这篇文章,针对的正是《新京报》、红星新闻、上游新闻等媒体记者前往采访,遭遇现场不明身份的人员阻挠甚至殴打,手机等物品被抢夺的事件,对肇事者作恶行为进行批评,呼唤执法部门对此进行调查追责。
这种情形,完全符合柳倩月谈论的话题由头——贵州记者赴河北唐山采访。
也就是说,人民日报都在明确捍卫“跨省采访”合法权的。那么,常以央媒为范本的柳倩月,你看完这篇文章,如果还有起码的学术耻辱心,请对自己公然否定和剥夺记者异地采访权的恶毒言论进行忏悔。
因为这样开历史先河的愚蠢言论,侮辱性极大,伤害性极强,已经严重误导记者执业的正当性和正义性。
 02 
接下来,再批驳一下柳倩月说的“在央视记者都还没现身的特殊情况下,某地方台记者去……”
这就不再是“蠢”了,而是“媚”到无极限了。
我相信,只要有起码新闻常识的,都知道这个柳倩月教授已经是媚态伏地,跪舔成性,权力攻心,神智错乱了。
今天,我不想再给这个柳倩月普及“无冕之王”的由来了。哪怕是顾名思义,也会明白,以“无冕之王”来界定一个记者的价值,那是因为尊重其作品的价值影响。
这种价值影响,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认为是可以超越行政级别和权力位阶的身份影响的。
柳倩月,记者是“无冕之王”,我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个众所周知的称谓,那么,你那种简单以权力位阶来看待记者身份的行为,就应该被钉在新闻的耻辱柱上。
更重要的是,以“央视记者还没现身”为由,剥夺其他记者的采访权,这种恶行不仅严重冒犯记者平等采访权,分明就是在制造央媒和其他媒体之间矛盾。
要知道,迄今为止,在新闻行业的实操层面,也从来没有人去为这种不公平的采访“赋权”行为正名。
柳倩月,你就是在对央视进行“高级黑”。
可以说,柳倩月这个不断开创中国新闻史的先河的学界宝器,其行为无异于在引入文化逆流。
如果你们以为这个柳倩月只是这么又蠢又贱,那就完全低估了一个不学无术媚骨无良的教界混子的肮污能力了!
03
那么,最后,请再看一下柳倩月对新闻采访的行为认知:
这一句“新闻采访一般都有随行工作人员”,真是毁三观,传递出一股浓浓的恶臭。
我想不明白,中国新闻学界怎么会混进如此认知低级品性低劣的学术混子?这所高校怎么会把如此低劣浅薄的无知者聘为教授?
只要有半点新闻常识,都应该明白,这些年,落实“三贴近”,深化“走转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国家从上到下都在贯彻落实的新闻政策路线。
一个大学新闻专业的教授,对记者采访认知竟然停留在“一般都有随行工作人员”的地步,这是要挑战国家的新闻路线政策吗?
柳倩月,你有没有读过世界新闻史上那些优秀记者是如何进行独立采访的?你有没看过中国大量经典采访报道中记者是怎样以“孤勇者”角色完成独立报道的?
都2022了,还是对那种“作秀式采访”“表演式采访”如此追捧,这简直就是新闻学界逆流。
只要有起码的新闻良知,也都能知道新闻采访贵在独立报道。一个新闻学界教授,认知竟然还是停留在“都有随行工作人员”的地步,这简直就如同一个无脊椎动物,始终不愿意从阴沟里爬到太阳底下,去看看睛空万里的灿烂澄明。
在真相成为稀缺品的今天,在记者权威报道不停让位于“网友曝”的今天,柳倩月,是对新闻学界和专业的双重伤害,是中国新闻史上一次耻辱记忆,是当代学术风骨沦陷变异下出一枚恶臭怪胎。
这样的大学新闻教授,不但无法培养“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良知正义记者,而且会因其极度低能弱智无知,直接误导新闻学子的专业人生。特别是在就业艰难的语境下,这种的大学教授,既毁学生前途,又污学校名誉!
柳倩月教授,你是一朵足以写进当代新闻耻辱史的奇葩!
柳倩月,如果你还有起码的文化道德和学术良知,请向新闻学子忏悔,请向新闻记者道歉!
最后,也正告那些试图为这种人格低贱的无良砖家洗地的人,假如你的老婆女儿成为唐山五畜殴打对象,你还会为抓小放大,忙不迭地在细沟里为柳倩月这种阻止记者采访的恶行洗地吗?
(来自《觉醒年代》剧照)
PS:全文完,共3000字。小号重发此稿,主要是激愤于有些盯着学界这个概念撕逼的人,试图消耗这种知识分子道德沦陷的恶,才重发这样的文章。欢迎各位参与讨论转发。迎或扫下面二维码交流。微商勿扰,过号勿重复。
推荐阅读(已做超链接,点击以下绿体字即可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