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感恩成为主题,父爱如山是一个用烂的俗语。
读了很多自然科学读物之后,逐渐理解,或许是一个甜蜜的“陷阱”。
母爱是本能,是天性,是DNA驱动,但父爱并不是本能,而是后天的文化习得,是文明的驯化,是观念的植入。
这是雌性和雄性不同的生理构造和生化反应决定的。
母爱是本能,是因为婴儿孕育在母体之中,人类有长达十个月的共同成长,婴儿是母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母亲为此超常的分泌大量激素和生化物质,分娩又面临生死考验,这段奇妙的共同体验构成了母婴关系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孩子就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是另一个分身,是生命的延续,雌性往往为此付出后半生的代价,她的使命和意义就是抚育喂养另一个自己。这是DNA设定的天性。
雄性则不同,如果我们放眼整个哺乳动物界,会发现大部分的雄性生物是不负责养育后代的。雄性根据本能,只是在交配季找到合适的雌性交欢,播完种之后,就跑了,相忘于江湖。
大部分雄性动物,它们的DNA设定是,只管播种,不管育苗,管生不管养,管杀不管埋。无所谓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都是人类文明社会化的产物,动物没有意识,没有道德感,这是它们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所以,雄性对于后代,无所谓父爱。事实上,大部分动物,如果组织形态不是稳定的对偶家庭结构,它根本不认识自己的子女,甚至连“一夜情”的交配对象也忘了,每个发情季都是找不同的对象“播种”。
人类社会最早期的原始社会,母系社会,人也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为部落实行群婚制,父亲是云存在,部落里每一个成年男性都可能是孩子他爹,所以只能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确定子女身份。我们姓名里的“姓”,代表血脉源流,“姓”拆开后是“女+生”,你是谁生的?这就是母系氏族文化遗留下来的印记。
那么,雄性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不是“父亲”,而是“渣男”。
雄性存在唯一的使命是播种,把种子尽最大能力传播出去,这才是本能。所以,男人嘛,天然决定决定是一种滥情和滥交的动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残酷自然环境下最大可能把自己的DNA传播出去,从而保证物种延续下去。
其实,从生物角度观察,性交是非常消耗能量和寿命的行为(凡养生之道都重在节欲),但人类却乐此不疲,就是基因指令对大脑的生化“欺骗”,在交配过程大量分泌多巴胺,让你在纵欲的极乐中完成基因的任务,宁可精尽人亡。
生存和繁衍,是DNA的第一使命。各文明传统大都有“多子多福”的文化观念,例如儒教文明,其实也是这种基因密码的显性表达。要知道,人类真正解决温饱问题才区区几百年,工业化之后,而在几万年的进化历程中这只是电光火石的瞬间。在长期的文明发展史中,人类的生存状态都是食不果腹,随便天灾人祸、饥荒瘟疫都能种族灭绝,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里人均寿命不过30多岁,40岁以上算喜丧,60岁算高寿。基因的演化是非常缓慢的,几百年的环境改变的影响微不足道,几万年的艰难生存状态匹配的基因密码就是广种薄收,尽量播种,才能完成种族群体的延续。
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圣贤的无奈表明,好色是本能,渣男是本色,而专一的美德,是逆人性的,是与先天本能的对抗,需要后天习得,必须训练和修养。
女性一个月只能辛辛苦苦孕育一颗卵子,男人一天就会产生上百万颗精子。女性的DNA使命是把这颗宝贵的卵子,找到优质的精子受孕,孵化出来,养育成人;男性的DNA使命是玩命把自己的源源不断产生的海量精子,播撒出去,否则就会憋得欲火焚身,痛苦不堪。
明白了母爱是先天本能,父爱是后天习得,这是家庭关系的底层逻辑,以此为原点推导开来,很多具体应用问题就迎刃而解,豁然开朗。
例如易子而食,饥荒时史不绝书,但仔细考究,干出这种事的,往往是父亲,是男性成员,不是母亲,不是女性成员。如果影视剧拍妈妈把小孩给吃了,胡编乱造,显得太假,母亲的本能是宁可自己饿死也不会伤害孩子。
例如大义灭亲,能为了抽象的理想(功名富贵)牺牲自己子女的,也是父亲扮演的角色,古有易牙烹子献给齐桓公;母亲的心中是亲大于义,子女才是最高价值,在男权社会贬低为妇人之见,妇人之仁。
例如弃婴送子,也是男性的手笔,大文豪卢梭生了五个小孩,嫌小孩吵闹,打扰他写作,全都送孤儿院了,后来写《忏悔录》。
例如俄狄浦斯情结,儿子恋母杀父,不会相反,因为母子有天然纽带,而父子关系是后天培养的,在儿子眼中,父亲是夺走母爱的竞争者。
例如丧偶式育儿,很多女性喋喋不休抱怨,其实这才是常态,因为育儿是母亲的本能,而父亲没有学习和训练,很难对育儿这件事进入状态。自然界雄性动物是根本不负责育儿的,即便组建家庭,自然分工最多也是只负责在外觅食。
…………
人是基因的奴隶。基因性征是人类经过上百万年的进化最终形成的结果,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建立个体家庭,固定配偶,父亲的很多职责是社会文化后天赋予的。
父爱,不必神话,真相就是如此。社会为了激励父爱,让雄性为后代承担责任,从社会制度到文化观念,设计演化出一系列配套机制。
古代父权制家庭,父亲是一家之主,对家庭成员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反过来,男性享有如此大的权力,就必须为家庭成员承担生养的责任。文化上还有传宗接代的香火观念、冠姓权、妇女的贞操观念、从一而终的道德,等等,这些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都是腐朽落后的封建礼教。但隐含的社会功能就是,牢牢绑定男性父亲,确立起父亲的道德责任,你再不能遵循自然规律,像动物一样打一炮就走,自由自在,四海为家,你必须安定下来,生儿育女,并为她们的成长耗尽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现代社会,这套机制变成更为虚幻的“父爱如山”。现代化的都市生活,育儿抚养成本高得吓人,按经济学规律,趋利避害,理性人肯定倾向于避免当“父亲”,不婚化、少子化才是符合经济学的最佳选择,也是对“管生不管养”自然规律的一种回归。
父爱如山,其实是男性给自己设定的大山。
所以我说“父爱”是一个甜蜜的“陷阱”,逆人性,反自然,社会制度和文化设计出来就是让你飞蛾扑火。很多人明知是坑,还是义无反顾地踩下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真男人,真汉子,真丈夫,为每一位父亲鼓掌!
感谢阅读“毛有话说”,释老毛的私人书斋,期待财富与心灵的共同成长。如有点滴收获,请扫下面二维码;也可搜微信号:mao-talk。知识改变命运,投资实现自由。
备用小号,主号沉默时或许启用,消失的文章或许能找到,当然希望永远是备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